從莫斯科看俄、中結盟│姜書益
最近俄、中結盟的說法甚囂塵上,特別是普丁總統公開表示,不排除有此可能,引起各國極大關注。但俄國輿論認為,兩國如何處理既存機制的內部矛盾、調整外交政策原則,以及中國如何解決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紛爭等問題,都是俄國必須慎重考慮的重要因素。
俄中結盟確有可能性
2020年10月22日在莫斯科舉行的第17屆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年會上,一名中國學者通過視訊,詢及有關俄中結盟問題時,普丁直接答道:「目前俄中兩國尚未建立軍事同盟,但不排除未來有此可能」、「目前兩國關係發展和信任程度,已不需要正式同盟,但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上述這段談話是俄羅斯高層首次公開承認,俄中不排除結盟的可能性。瓦爾代國際辯論會年會,近年已成為俄中軍事合作的平台,如2019年10月3日的會議上,普丁透露,俄羅斯將協助中國發展防空預警系統,並謂中國如取得這種防空預警系統,其防空能力將倍增。
今年俄中結盟的可能性極高,特別是由於世界大國的矛盾遽增,國際情勢又不穩。俄中兩國有不少共同利益,例如兩國都在維護中亞地區的安全,以及在上海合作組織(下稱上合組織)等多方面密切合作。但最重要的是,建立俄中軍事同盟能成為涵蓋亞洲大陸,類似北約的聯盟,但此聯盟的潛在會員國是否願意建立一個如此嚴謹,並具有軍事性質的同盟令人懷疑。
俄羅斯與中國都希望維護周邊地區的穩定和彼此的信任,俄中兩國雖未簽署正式軍事性質的同盟,但兩國多年來成功地進行聯合軍演,如「東方-2018」的演習,中國裝甲部隊首次參加。2019年10月俄中在新西伯利亞舉行聯合防空演習,中國的空軍戰機和陸軍裝甲部隊均有參與。「2019-中心」聯合軍演,俄羅斯、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印度及巴基斯坦等國都參加了聯合反恐演習,以防止中東地區發生衝突。
事實上,俄中軍事同盟早已存在,兩國聯合對抗共同威脅由來已久,因此普丁希望俄中發展更深一層的合作,例如一方遭到攻擊,他方便共同對抗。此外,近年俄中非常重視網路安全,因此軍事同盟也應涵蓋網路安全方面的合作。
2020年12月22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俄國外長拉夫羅夫在電話中確認,俄中在許多國際問題上立場一致,兩國並堅持多邊主義,共同對抗美國的打壓。無疑近年莫斯科與西方關係降至冷戰以來的最低點,自然希望與北京發展更密切的關係。
雙方皆須處理本身的問題
建立軍事同盟除了有利於各自的利益外,雙方必須有明確的共同威脅,過去俄中兩國軍事合作,共同對抗恐怖主義的威脅。建立正式的軍事同盟,必須確定威脅的來源,對俄中而言,也就是美國及其盟友如日本。此外,另一問題是,各國均有本身的問題,例如中國與日本在東海的爭端、中國對南海的主權申索、台海問題,以及中印邊界的武裝衝突。
中俄雖有可能建立軍事同盟,並成為歐亞大陸的另一個軍事集團,但俄中軍事政治聯盟卻無法保證歐亞大陸的穩定,最近一年來,由俄羅斯主導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成員國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就發生了軍事衝突,但根據該組織規定,所有的問題必須在組織內以對話來解決。況且這兩國也是上合組織的成員。此外,印度與中國也是上合組織的成員,但其衝突的案例、解決的方法,並非在組織之內,而是直接通過中立的第三方才獲得解決。
因此,迄今多邊合作條約無法保證能避免衝突的發生。此外,必須提到的是,吉爾吉斯和白俄羅斯的國內衝突,前者是上合組織的成員,也是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成員國,而後者是集體安全組織的成員、上合組織的觀察員,所以多邊組織的建立,反而製造了不同利益的矛盾,甚至根本無法解決成員國之間的問題。
但必須注意的是,如果雙方建立正式的軍事同盟,兩國外交政策基本原則可能要做若干調整,過去中國一直不願加入軍事同盟,希望通過政治和外交途徑來解決衝突,因此中國的外交政策深受亞洲各國歡迎,如果北京同莫斯科建立軍事同盟,而中國軍事力量又大幅上升,那麼恐怕會很難再與美國政府合作。
對俄羅斯而言,與中國建立軍事同盟,政治困擾相對較少,但俄羅斯與日本的對話將無法進一步發展,因為日本一再表示對俄中軍事同盟的憂慮,不過儘管日本不願見到俄中軍事合作,但美國在日本就有80多處駐軍,超過美國在所有其他國家的部署。
中國的軍力快速成長
近年來中國快速成為軍事強國,而且公開顯示其軍事實力。2020年10月15日,習近平訪問廣東軍事基地,向海軍陸戰隊表示,準備隨時應付軍事衝突的發生。美國知名軍事網站「全球火力」(Global Firepower)2020年評估世界138國的軍事力量,中國軍力僅次於美、俄,居世界第三。
2017年中共對解放軍有兩項指示,(1)在2035年以前完成軍隊現代化,(2)到2049年中共建國100周年時,解放軍要成為世界級的軍事力量。今天中國有350艘潛艇和戰艦,已超過美國的293艘,不過根據五角大廈的報告,美方對中國海軍的評價不高。維護海上運輸安全是中國海軍的重要任務,因此中國的軍事和貿易利益是相互聯接的。
中國的核武力量雖與美國有相當差距,不過有專家認為,過去五年中國已增加了200枚洲際導彈,可以攻擊到美國本土。根據官方說法,中國軍費支出占GDP比未增反減。2020年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宣布,國防支出增加到1,782億美元,占GDP的6.6%,2019年為7.5%,2020年的軍事支出為30年來最低水平。但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與戰爭問題研究所預測,中國軍事預算從2017年1,670億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2,610億美元。
此外,兩個強國各有不同的戰略利益,而且俄羅斯和中國從無與同等軍事規模國家建立軍事同盟的經驗,從1955年至1991年,由蘇聯主導的華沙公約,莫斯科擔任總司令,該公約組織中所有參謀和各級指揮官,也均由蘇聯紅軍將領出任。
中國更沒有與同等軍事規模國家建立同盟的經驗,不過中國卻多次成為他國安全的保證國,如2013年中國在與烏克蘭簽署睦鄰友好條約下,向烏國提供安全保證。可預料的是,近年莫斯科更加瞭解其戰略利益與北京相同。不過,俄中發展軍事和政治合作,並不一定要建立軍事同盟,一般性合作機制便足以涵蓋兩國利益。況且近年來俄中分別與第三國簽署不少雙邊和多邊條約,如果再簽署一項大型協定,很容易影響他國利益的平衡,因此與其簽署新協議,不如在既有的協定中,增加一些軍事科技和戰略合作內容,更為簡單便捷。
結語
在美國及其盟邦不斷施壓的情勢下,俄中結盟的可能性日益增高,兩國在軍事科技領域的合作也不斷提升。俄羅斯不僅協助中國建造防空預警系統,使其防空能力倍增,兩國戰艦還在波羅的海及波斯灣進行軍演,甚至邀請伊朗海軍參加。2020年12月22日,6架俄中戰略轟炸機,第二度在日本海及東海進行聯合演訓,且不在意美、日的反應。俄中所構建的「新型軍事聯盟」似乎已逐漸成形。
俄中戰略合作關係雖持續深化,惟雙方對兩國結盟的問題仍持審慎態度。因為兩國除各有自身問題外,均不希望因雙方結盟而影響到與第三國的關係發展。此外,近年中國軍事力量的快速發展,不僅對美國和西方構成巨大威脅,對俄羅斯亦有相當壓力。況且雙方均無與同等軍事規模國家結盟的經驗,所以俄國專家認為,雙方不一定要建立正式的軍事同盟,如在既有的條約協定中,增加更為適切的軍事和戰略合作內容,或許對彼此都更好。
(作者係前駐俄羅斯資深外交官)
附加資訊
- 作者: 姜書益
- pages: 40
- 標題: 從莫斯科看俄、中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