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75年後台灣面臨危機│習賢德

光復75年後台灣面臨危機│習賢德

台灣光復75周年理應是個全民緬懷先烈犧牲奮鬥重光故土,全民攜手連心誓言,邁向更具前瞻願景的國家大慶。但民進黨執政下的台灣,已墮入自毀憲政法統、自甘踐踏國格、自辱斲喪國魂的深淵,以去中、反中的台獨路線,將原本大致和諧交流的兩岸關係,導入一觸即發的戰爭邊緣。蔡英文若不知懸崖勒馬,恐怕台灣光復至今累積的所有重大成就,均將毀於一旦。

2020861017

回顧八二三炮戰結束至今兩岸各自建設的成果,只能說明一件事實:放下內戰的仇恨是彼此尊重及雙贏的起點與前提,更是中華民族槍口一致對外,逐步復歸統一的必經之路。

台灣曾是三民主義模範省

1949年12月8日,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具有極為重大的歷史意義。首先是中國歷史上,從無中央政府能在小小的海島復興重生,更將一部完整的五權憲法,35行省與西藏、蒙古兩地方的菁英代表,全部移至異族高壓統治了半世紀的台灣。國府不僅將故宮珍貴文物完好地運至台灣,也在大陸文革年代,平實地為中華民族保留了平和敦厚的文化根基與道統。胼手胝足的台灣在戒嚴之下,勉力推動定期選舉,更在教育普及與平等公開競爭的政策之下,逐步實現了「三民主義模範省」的雛型,建設成就更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

國府還掃除了日據時期的政治與文化遺毒,實施三七五減租,在憲政體制方面,1975年嚴家淦副總統依照憲法條文,於蔣介石崩逝次日,立即宣誓繼任總統之任期遺缺,從此,軍人干政的陰影煙消雲散。

1996年3月23日,李登輝由全民直接投票當選第9任總統,創下中華民族公民直接選舉元首的空前紀錄。但是,1991年4月之後的連續7次修憲,開啟了朝野不惜斬斷五權憲法的特色,以利爭權奪利的派系政爭,台灣政黨政治逐漸淪為國會打架的鬧劇,台灣已不再是民主的典範,更不配稱為值得大陸同胞仰望的民主燈塔。

1993年2月12日,中央銀行最後一次發布台灣外匯存底仍然位居世界第一之前,台灣的確享有錢淹腳目的黃金歲月。2006年2月底,中國大陸首次取代日本,成為全球外匯存底榜首之後,西方媒體已經預測,中國這個亞洲巨龍終將騰飛。

1989年六四天安門鎮壓事件後,由於英美集團採取嚴厲的懲罰性封鎖,台商適時大膽西進,大陸經濟建設得到了資金與技術的活水。之後20年間,來自台灣的直接投資逾1,520億美元,其貢獻度僅次於港澳地區,顯示李登輝戒急用忍都無法阻擋兩岸互補互惠的大潮。2009年4月行政院金管會宣布,兩岸匯兌已經年逾新台幣10兆元。同年6月,大陸外匯存底挺升為2兆美元。馬英九執政8年兩岸互信交流,並於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舉辦「馬習會」時達到巔峰。

台灣雖自2011年8月18日起成為零外債國家,但是,自陳水扁執政的2004年起,國家明明債台高築,入不敷出,政客卻寧可年年減稅,還企圖動用不屬於國庫的外匯存底成立特種基金,以推動金元外交。2018年5月,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的世界競爭力排名,台灣在受評的63個國家中退步3名,名列17,首度輸給位居13的中國大陸。一場原本勝負顯著的龜兔賽跑,已因長期的自欺、自大、麻木與內耗加深,永難重返榮耀。

未撥亂反正何能救亡圖存

在地緣政治學大盛之前,台灣即因扼守海峽出入咽喉與豐饒的物產,而被帆船貿易海權國家視為補給良港與商機所在,而台灣被稱為「福爾摩沙」美麗之島的由來,便是葡萄牙人遙望碧綠海岸時發出的驚嘆讚詞。現今在歐洲、亞洲、非洲及南北美洲,共有12處地名都叫做Formosa;但台灣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個。

台灣不但在地質學上,是由世界最大的陸板塊與海板塊撞擊而成,她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堅強島嶼」。在鄭成功治理期間,單憑水稻農業的擴展及砂糖、鹿皮外銷的國際貿易收益,台灣便支撐了鄭氏三代與清廷抗衡的本錢。她以巴掌大的海島承受過「代表全中國」的耀眼光環,至今仍是國際社會側目、嘆息的政治焦點。在中、日、美、台四邊複雜關係拉扯之下,在多重長期競存的主權意識和大國思維衝撞之下,台灣海峽一直是全球最易引爆戰火的地區之一。

二次大戰末期,原本華盛頓方面一直以占領台灣為優先選項,企圖打通華南海岸占領台灣,來鼓舞中國抗日的士氣。1944年2月,美國太平洋戰區海軍指揮官尼米茲與麥克阿瑟就領導權的歸屬,以及究竟要先攻台灣,還是菲律賓而衝突。1944年7月26日,小羅斯福總統在珍珠港聽取二人辯論,尼、麥都強調應先占菲島南部,但下一步則出現歧見。除尼米茲外,高級海陸軍指揮官都反對攻占台灣,而贊成攻占呂宋後即躍向琉球或日本。最後在後勤支援、台灣易守難攻、小羅斯福為爭取連任等多重考量下,1945年6月美軍登陸琉球。

自1942年起,美國內部即出現占領或託管台灣的聲音。1945年2月,美、英、蘇召開雅爾達會議,史達林明確表明對日作戰意願,因此中國牽制日軍的地位陡降。

日本右翼分子鼓吹台獨

台獨聲稱日本才是被殖民地搾取的對象,不但感謝日本打敗清廷,更斷言如無數十萬日人努力及犧牲,絕無今日的台灣可言,其中貢獻最大的日本人依序是:學校教師、警察和執行建設的技師。這是近年日本神社及八田與一之輩,忽然成為綠營顯學的淵源。這種視日本為母國,應對日本感恩的邏輯,與偏激獨派思想相互呼應,造成台灣國家定位和認同問題空前的分歧。

1993年4月30日,《週刊朝日》刊出司馬遼太郎專訪李登輝全文,題為〈場所的苦悶:生為台灣人的悲哀〉。作者坦承是以日本人的立場與利益來關心台灣的未來,最好狀況是台灣獨立,最糟狀況則是兩岸統一,台海變成中國的內海,從而扼住依存度極高的日本生命線。

遼太郎避談日本治台的劣績,最想聽的並非李登輝的自吹自擂,而是「台灣獨立」的承諾;在否定「中華」和「中國人」的內涵和定義後,遼太郎提出中國應該分裂,自斷肢體或由國際力量促其崩潰的論調。「台灣人的悲哀」一度成為朝野內鬥的道具,不僅引起島內不安,甚至危害兩岸和諧。這才是口蜜腹劍、意圖顛覆現狀,讓日本坐收漁利的可恥「櫻花夢」。李登輝卸任後,更變成仇視國民黨的獨派代言人。

寶島已永屬中國不容分裂

在川普簽署《台灣旅行法》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人大閉幕式上,以300字提出強烈警告,民進黨政府若企圖「聯美抗陸」,台灣將淪為犧牲品。

武統當然是中華民族不能也不該坐視的嚴肅悲劇,偏偏蔡英文政府認定川普是台獨建國的靠山。殊不知,鄭成功光復台灣之後,寶島已永屬中國,沒有任何勢力能夠再割裂這塊神聖的領土。歷史巨輪不會絲毫猶豫,狂妄的台獨必遭粉碎!

(作者係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前主任)

附加資訊

  • 作者: 習賢德
  • pages: 44
  • 標題: 光復75年後台灣面臨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