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21世紀資本論》對話│李炳南

與《21世紀資本論》對話│李炳南

《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2013年法文版出版,2014年哈佛大學出版英文版)這本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法國作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採用了大量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統計資料和圖表,以支撐他的論證。

2020861032

作者皮凱提最重要的發現是,西方國家的財富分配不均持續擴大,大部分來自最富有的前10%群體。這個群體的國民所得占比在1970年代約
20%~30%,到2000-2010年代竟上升至60%~70%。這個超級富有群體與其他群體,產生了「斷離」的「趨異化」(divergence)現象,而非「均富」的「趨同化」(convergence)現象。

資本結構發生兩大轉變

三百多年來(1700-2012),英國及法國兩國資本結構有兩個重大的轉變。第一個是農業資本的大幅下降;1700年時,農業資本占國民資本的比例,在英國約400%,在法國約480%。1910年時,英國降至約20%,在法國約100%。2010年時,在英國約1%,在法國約2%;與1700年相比,大約降了200倍。

第二個重大改變是住宅資本的上升。就此而言,1700-1950年的250年間,住宅資本占國民資本的比例,在英法兩國都在100%-120%之間,沒有太大的變化;到2010年,英國上升到約300%,法國則上升到約400%。因此可以說,這兩個國家的農業資本,已被工商業住宅資本所取代了。 

資本分配走向極度不均

就長遠歷史來看,「資本所有權」分配,永遠比「勞務所得」分配來得集中而不平均。2010年代初,先進的歐洲國家(法、德、英、義)最富有的前10%群體,已經擁有全國約60%的財富,而最貧困的後50%群體,則僅擁有不到全國10%的財富,其中大多數還低於5%。

美國的相應數據更甚,最富有的前10%群體,已經擁有全國約72%的財富,而最貧困的後50%群體,則僅擁有不到全國2%的財富。西方國家的資本分配,確實極度不均。

資本集中的世襲社會

18、19世紀,英國資本的所有權分配極度不均,法國亦然。英國財富階層前10%的群體,在1810-1870年間,擁有全國財富的85%,1900-1910年間則超過了90%;前1%從1810-1870年的
55%~60%,到1900-1910年間上升至70%弱。法國亦然。他們都是資本超級集中的世襲社會。

世界大戰降低財富不均

20世紀後半葉,財富分配不均程度明顯降低。以法國為例,財富階層前10%的財富占比,在1910-1920年間為90%,1950-1970年間跌至60%~70%,前1%群體的財富占比,從原來的60%重跌至20%~30%。英國亦然,其他歐洲國家也有類似現象。

從這個角度看,1914-1945年間兩次世界大戰,固然發揮了把有錢人的財富一筆勾銷的效果,但同時讓人產生了「人類社會已經克服資本主義內在缺陷」的錯覺。事實上,就法國而言,整個20世紀的資料顯示,「繼承時代」並未終結;頂多只能說,法國社會從19世紀末葉的「大收租社會」,轉入20世紀末葉的「小收租社會」。

財富非向下重新分配

就全球1980年以後的歷史資料來看,「可觀財富」的成長率,總是高於「普通財富」的成長率;用白話說,就是「錢母生錢子」比「勞務換所得」來得快;且財富規模愈大,r(資本報酬率)愈高;高達10%以上者,可以說相當普遍。

這在富比士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中可以找到證據;如莉莉安貝登古、比爾蓋茨,或華頓家族等。在美國的常春藤大學(如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等)校務基金中,同樣可以找到證據;還可在某些資訊公開的主權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 SWF)中獲得同樣的論據,如阿布達比主權基金。

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基金平均報酬率只有2%-3%低,原因在於它投資的主要標的為美國國庫債券,而很少投資效益更高的其他標的;作者認為它之所以不投資其他效益更高的標的,是因為沙烏地阿拉伯想以「提供低利貸款」,交換美國的軍事保護。我認為這是合理的解釋。

結語

總體來說,任其自然發展下去,趨異化力量大於趨同化力量;即資本一旦形成,「資本自我增值」的速度,快過「產出增加」和「薪資增加」的速度;這就意味著過去會吞噬未來。

其理由何在?這是因為資本不必睡覺就能夠產生利潤;但每個人都必須休息才能恢復生產力;而且,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生老病死,資本卻沒有生老病死的難題。因此,基於人道主義,政府必須做些事情,例如改革稅制,加徵財富稅等,才能保障社會多數人的基本需求。

(作者係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李炳南
  • pages: 80
  • 標題: 與《21世紀資本論》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