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三寶─集集、竹山與名間的寺廟與特產│古蒙仁

南投三寶─集集、竹山與名間的寺廟與特產│古蒙仁

202203015859

集集支線

大正8年(1919)日人為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廠,建築了集集線鐵路,兩年後完工,初期僅是為了載運發電廠的器材,一年後又加入一般的客貨運業務,從此展開了集集線鐵路輝煌的一頁。

集集支線鐵路的起點是彰化縣的二水鄉,沿著濁水溪中游的谷地,蜿蜒在南投縣西境純樸而美麗的鄉間,途經源泉、濁水、龍泉、集集、水里而達終點站車埕,共6站,長度約30公里。

沿途盡是翠綠的水田和香蕉園,有一段路還與著名的綠色隧道平行,二者相互依傍。右邊是濁水溪壯闊的河床,左邊是八卦山脈的尾稜,風光秀麗,鄉土情濃,確是美不勝收。不管時代如何改變,永遠不乏熱情的鐵道迷和浪漫的年輕男女在這兒逐夢。

集集線鐵路通車後,在貨物及人員的運輸上確是功不可沒,從而促進了沿線產業的勃興和地方的繁榮。那時公路尚不發達,貨物的進出都靠火車運送。早年最大宗的貨品就是木材和香蕉,其他的農產品則有稻米、水果、樟腦和蔗糖。沿線的集集、水里和車埕,就是拜鐵路運輸之盛而繁華一時。

從日據到台灣光復後的五、六十年間,集集線鐵路走過了四、五十年的繁華歲月。全盛時期火車忙進忙出,夜以繼日,車站的旅客川流不息,百業興隆,沿線的村鎮一片欣欣向榮。但隨著林業及香蕉的沒落,1990年代曾度過一段蕭條的日子。

1999年的921大地震,給南投帶來了一場浩劫,連集集線鐵路的地標集集火車站都被震垮,滿目瘡痍,猶如一片廢墟。但在國人的努力復建之下,集集火車站已重新啟用,集集線鐵路也恢復營運通車,如今它已轉型為觀光休閒鐵道,以它獨具的復古風情,吸引無數懷舊的旅客前來緬懷它的歷史軌跡。

竹山竹藝產業的興衰

濁水溪蜿蜒西流,來到了竹山,舊稱「林圯埔」,因位於濁水溪及其支流清水溪會流處的台地上,居水陸交通要津,清乾隆年間已成街肆,成為通往中央山脈的重要據點。清光緒12年(1886)雲林設縣時,縣治即位於此,商旅雲集,人文薈萃,市容日漸繁華,故有「前山第一城」的美名。後因濁水溪長年氾濫成災,雲林縣治才遷往斗六。

日據時代因境內竹林密布,盛產竹子及竹器而改稱竹山。1970年代竹材產業進入成熟期,當時鎮內有3家林業生產合作社,1千多家竹工廠,3家電影院,還有7家酒家。竹產業撐起小鎮一片榮景,也支撐了鎮民的生計,家家戶戶都是小型的竹器加工廠,街頭巷尾充斥著機器運轉的聲音,大部分家庭的收入都增加了,生活也獲得改善。

然而這種榮景並沒有維持太久,因為國人生活習慣改變,傳統的竹器已不符社會需求,竹材產業很快走下坡,921地震後更加速了人口外流,原本繁華的山城很快地成了一座空城,居民的生計也每況愈下。

所幸政府立即啟動震災後的重建工作,提出了竹產業轉型振興計畫,推動傳統工藝家與設計師的媒合,建立異業聯盟,整合不同的資源,為竹工藝注入一股活水。鎮公所也開辦研習班,大量培養竹工藝的人才。2019年更舉辦全台唯一的竹藝燈會,大批人湧入這個沈寂已久的小鎮,竹山終於再現榮景。

202203015860

紫南宮的崛起

早年濁水溪即有水利之便,溪畔的社寮曾是內山產業的集散地,漢人入山開墾,也多經此渡水到對岸的集集或名間,因此這兒也是濁水溪主要的渡口。

清道光年間,鹿港的木材商人董文行經社寮的渡口時,眼見水流湍急,行旅商賈渡水既苦且險,乃倡議在此設「義渡」,以保護行旅渡河安全,並率先認捐600銀,地方士紳也共贊盛舉,購置良田10畝,收僱工擺渡,修理船具,性質上已接近今日之公益事業。

二岸的渡船頭分別在今社寮的紫南宮與名間鄉的福與宮,二地都曾立碑紀念,現仍保存完好。但因遠離河道,幾歷滄桑,昔日的渡船頭已無跡可覓。永濟義渡完成後,因免費渡送往來行人,社寮莊日趨繁榮,大公街商店林立,大公廟亦名聞遐邇。可是1961年竹山與名間之間的南雲大橋通車後,南來北往不再取道社寮,發展隨之停頓下來,外人再也不曾聞問。

可是近20年來,因為紫南宮的崛起意外帶動社寮的繁榮。紫南宮的前身即是昔日的大公廟,社寮沒落後,它也跟著沈寂下來,乏人問津。鄉民一向有喝丁酒的習俗,每年元宵節後第二天,添丁的家屬多會備牲禮來答謝土地公;後來要結婚或娶媳婦的也會備豬腳前往酬謝。

1981年元宵節,突然來了一輛遊覽車前來拜拜,村人正在喝丁酒,看來者是客,便邀請他們一齊享用。遊客問明了原委深感興趣,第二年便來了十多輛遊覽車,還備了一隻豬,讓廟方吃平安。以後相沿成習,每年都有外人成群結隊來喝丁酒。廟方必須備流水席才能應付,紫南宮的盛名不逕而走。

後來廟方又提供發財金供信眾借貸,香客更是趨之若鶩。有些借貸者發了財後,以數十倍的金額償還,在媒體的渲染及信徒的口耳相傳下,遊客更是每年以十數倍的速率成長,盛況比起大甲鎮瀾宮或北港朝天宮猶有過之,已成了台灣宗教界的一則傳奇。

202203015861

松柏長青茶與受天宮

濁水溪出了集集和竹山後,河道驟然開闊,形成幅射狀的沖積平原,名間鄉正好位於平原上,擁有極良好的山坡地,可引濁水溪的溪水灌溉,豐沛的水源配合溫熱的氣候和肥沃的土壤,成為農作物生長的絕佳環境。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茶葉。松柏長青茶原名「埔中茶」或稱「松柏坑茶」,生產於名間鄉的松柏嶺,地屬八卦山脈的最南端,氣候涼爽,十分適合種茶,當地茶農經過30多年的栽培,面積和產量都高居全國各鄉鎮第一名。

松柏坑茶在台灣的茶業發展史上開發極早,初期所產茶葉在市場上知名度較低,銷路不易打開,以致茶農生活清苦。1975年蔣經國在行政院長任內蒞臨巡視,對此地茶葉香郁芬芳稱讚不已,特命名為「松柏長青茶」,才開始打出知名度,如今已成為名間鄉最重要的特產。

松柏嶺上有一座名聞遐邇的受天宮,為台灣玄天上帝的信仰中心,清乾隆10年擴建為廟宇,並命名為受天宮,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因移民遷徙頻繁,香火隨著信眾墾拓的路線逐步遍及全台,全省各地分靈的宮廟多達三、四千處。

每年農曆3月3日玄天上帝誕辰,回祖廟進香團體多達上千之譜,香期長達三個月,進香排列隊伍綿延數公里,是台灣少數以「進香期」登錄為無形資產的指標活動,也是全台玄天上帝信仰最重要、最盛大的進香活動。

此外,鄉內尚有一白毫寺,住持禪心法師早年在各地監獄弘法,看到青壯年的受刑人在監獄消耗掉生命,很為他們感到痛心,發願畢生要致力於青少年輔導工作,乃於1989年在名間鄉籌建白毫禪寺,開始利用寒暑假時舉辦佛學營,免費提供行為偏差的青少年食宿,冀望以佛法滋長他們感恩的心,走向正常的人生,鄉民無不感念在心。

走一趟這三個鄉鎮,欣賞集集支線的美麗風光、竹山傳統的竹藝,到松柏坑喝杯好茶,再到紫南宮、受天宮和白毫寺祈求平安,感受佛祖的慈悲善念,可說是一趟平凡假日的豐富之旅。

202203015862

(作者係作家)

附加資訊

  • 作者: 古蒙仁
  • pages: 82
  • 標題: 南投三寶─集集、竹山與名間的寺廟與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