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沙、美石油較勁│姜書益
最近新冠肺炎疫情和石油價格暴跌,成了國際上的兩大課題,特別是石油價格大幅滑落,不僅是由於疫情使能源需求銳減,更與俄、沙、美三大產油國較勁有直接關聯。國際油價下跌對川普選情的可能衝擊,特別是對未來國際情勢的影響,值得注意。
石油大戰的緣起
美國在21世紀初開始有效使用新科技,大量開採頁岩油和頁岩氣,使美國由石油進口國一躍而成為石油出口國,產量已迅速提升到每日450萬桶。
從2016年起,俄羅斯與沙烏地阿拉伯就石油減產問題進行談判,同年11月雙方簽署OPEC+協定。俄國配合OPEC國家進行石油減產,但在OPEC+國家減產之際,美國卻不顧國際協定增加石油產量,並大肆搶占俄、沙的石油市場,到2020年2月,美國石油產量增加4%,俄、沙的石油產量相對減少3%,引起國際油價大幅滑落。
俄國能源安全基金主席西蒙諾夫在石油問題研討會上表示,由於俄國與OPEC國家合作,因此這次石油價格暴跌,俄國損失不會太大。這種說法讓很多專家認為,此次俄、沙石油大戰,恐怕是兩國聯手對付美國的一種戰略。目前俄羅斯的石油產量約占全球13.9%,沙國13.3%,美國11.9%。
不過,莫斯科卡立塔金融分析中心專家格魯伯夫斯基卻認為,此次俄沙石油大戰,極可能是美國挑起的,並有可能是最大贏家。格氏指出,美國雖一再挑撥沙國攻擊俄國,卻不希望石油價格太低,否則將影響到美國頁岩油的生產。川普3月9日曾打電話給沙國王儲穆罕默德(Mohammad bin Salman)表示,美國並不反對沙國增加石油產量,但要求沙國保證不會影響到美國的能源產業。因為川普擔心俄、沙石油衝突會影響到美國經濟,間接影響到他的選情。
俄、沙之間的石油衝突
由於去年12月俄沙已同意減產210萬桶,因此在OPEC會議上,包括俄國、哈薩克與很多國家都不願再增加減產量。3月31日沙烏地阿拉伯逕自宣布增加石油產量,企圖搶奪能源市場的占有率,遂導致國際油價暴跌。
事實上,俄羅斯原本同意依據去年12月的協議繼續減產,但沙國卻要求俄方再增加減產額而遭拒絕,在俄、沙競相增產的情況下,國際油價暴跌30%。這是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國際石油價格第二次崩盤。
很多國際能源專家認為,這場石油大戰是沙國所挑起的。當俄國能源部長諾瓦克宣稱:「在2020年4月以後,俄羅斯就沒有義務再減少石油產量」時,其對手沙國王儲穆罕默德就表示:「那麼走著瞧」,沙國國營石油公司(Saudi Aramco)便開始增產,並向國際能源市場拋售石油,俄國也不甘示弱,其石油公司(Роснефть)隨之宣布增加石油產量。一場國際石油大戰自此正式展開。然而這次情況較2014年10月的石油大戰更為激烈,因為其一,石油生產過剩,造成國際油價暴跌,其二,新冠肺炎疫情嚴重,需求量銳減,油價遂崩盤不可收拾。
俄專家認為,國際油價如果降至80美元以下,沙國經濟將受到影響,其國家收入85%來自石油出口。沙國未來能源政策有兩種可能,第一,減產以提升油價,第二,繼續增產,擴大市場占有率,不過得犧牲石油收入。沙國石油開採費用極低,平均每桶僅2.8美元。俄國能源安全委員會透露,俄國石油每桶開採費用約15美元,而美國的Exxon-Mobil每桶開採費用為16美元。
格魯伯夫斯基指出,多年來沙國在能源出口上已累積了龐大基金,其國營石油公司資產雄厚,而沙國政府的債信比俄國好,況且國防安全上又可依賴美國,所以如何儲存和運輸石油,是沙國石油增產所面臨的最大問題。自2019年9月,沙國煉油廠遭無人機攻擊後,沙國就開始將大量未售出的原油封存在巨型油輪上,並在45天內尋找客戶出售。不過,這只是短期作法,況且目前國際油輪市場已無任何閒置油輪,而俄國石油多以油管輸出,比較單純,因此目前尚難預測俄、沙石油大戰會鹿死誰手,其關鍵在美國的態度。
石油減產引發爭議
目前布蘭特原油價格為每桶35美元,西方能源專家多認為,此一價格應該可以維持到今年底,事實上,石油價格變化既受市場需求左右,還會受到能源市場的人為操作而隨時變化。從二戰結束以來,美國一直是石油的主要進口國,而沙國的能源政策一直被華府操控,直到今年3月,利雅德才首次採取獨立行動,未料這次行動不僅造成能源市場震撼,也引起川普不滿。
4月2日,川普警告沙國,如再不減產,美國有可能從沙國撤軍。川普最擔心的是今年11月的大選,他在第一任期內大力推動頁岩油開發,如果失敗,勢將壞了他的連任。
為擴大石油市場的占有率,沙國破紀錄地向美國大量拋售石油。「彭博社」報導,最近有多艘巨型油輪滿載5,000萬桶沙國原油,駛向美國東西兩岸和墨西哥灣的煉油區,此舉雖滿足了美國在能源方面的需求,但也對美國的石油業者造成巨大衝擊,甚至使川普在頁岩油開發上的努力付諸東流,華府立即與產油國集團溝通。美、沙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石油價格極為重要,並再三強調兩國關係的緊密性。利雅德隨後宣布,每日增加減產100萬桶,以提升石油國際價格。
不過,儘管沙國同意增加減產,但其石油產量仍遠高於俄國。根據OPEC+協議,沙國減少的是早先已開採的存油,而不是減少石油的生產量,因此,不僅俄國,連美國也受其愚弄。沙國更利用機會大肆收購義大利ENI及法國Total能源公司的股票。OPEC+協議僅規定石油的生產量,但未調整石油的出售量。換言之,OPEC應管制石油的出售,而非石油的生產量。
俄、沙、美應共同減產
國際油價暴跌後,俄國盧布大幅滑落,俄國財政預算也出現大缺口,因此莫斯科亟需利雅德儘速重啟談判。普丁表示:「我們既不希望石油價格特別高,但也不願其價格太低。」根據俄羅斯聯邦預算局的評估,石油價格以每桶42美元最為合理。
川普警告,如果俄、沙無法就石油減產問題達成協議,美國有可能增加石油的進口稅。此外,很多媒體報導,沙國減產的主要條件就是美、俄都必須參加。《華爾街日報》指出,沙國甚至主張G20國家都應減產。俄國表示願意每日減產100萬桶,相當於該國日產油量的十分之一,但要求美國也須減產。
但美國官方卻從未發布減產的任何訊息。Exxon-Mobil就明白表示不會參加石油減產行動。但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等頁岩油公司卻力主美國應參加俄沙的石油減產行動。最近頁岩油業者極不景氣,美國Whiting Petroleum公司已宣告破產,加拿大的煉油廠也傳出倒閉。此外,Group API Spa 公司在義大利的煉油廠已告停工。
對美國經濟影響極大
西方觀察家認為,俄、沙石油大戰的最大受害者可能是美國,特別是頁岩油企業,因為其開採費用太高。在OPEC+會議上俄國就曾警告,石油價格暴跌,首先將影響到美國的石油業者和經濟;預估俄羅斯也將減少3兆盧布的收入。由於美國能源開發採募股集資,一旦每桶低於40美元,這些依賴高油價生存的公司將面臨破產危機。此外,其他相關產業,如深海石油探勘、北極油田開發,以及其他有機生物油提煉等,均會受到波及,美國經濟必將受到巨大影響。
4月12日,OPEC+國家已達成每日減產470萬桶的協議,為期兩個月,美國、巴西、加拿大等國共同減少370萬桶,未來還將繼續減產,但俄能源部長諾瓦克悲觀地表示:「至少到今年年底,世界石油生產仍將面臨危機。」
結語
俄、沙石油大戰猶如核彈爆發,所有產油國無一倖免,其中以美國受創最嚴重,這是因為美國石油開採成本太高,特別是以募股集資的頁岩油為最,為避免影響到未來的選情,川普已警告俄、沙要立即減產,但美國又不願加入減產行列,俄、沙雖已同意減產,但為期僅2兩個月,未來國際經濟情勢並不樂觀。
1980年代美國總統雷根一方面大力推動「星戰計畫」,擴充軍備,另一方面又與沙烏地阿拉伯合作,將油價降低至每桶僅10美元。此外,華府更實施美元貶值政策,使得靠石油出口的蘇聯經濟不堪負荷,在軍事和經濟的雙重打擊下,終難逃解體的命運。這次俄沙石油大戰,令人懷疑是俄沙聯手來對付美國。
(作者係前駐俄羅斯資深外交官)
附加資訊
- 作者: 姜書益
- pages: 50
- 標題: 俄、沙、美石油較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