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宏連任對歐盟與北約之影響│張麟徵

馬克宏連任對歐盟與北約之影響│張麟徵

這次法國大選各方矚目,屏息以待。原因是選舉結果如有差池,不僅可能會給法國內政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歐洲區域情勢也將發生巨變。還好第二輪選舉,馬克宏拿下了58.55%的選票,成功連任法國總統,國內外都鬆了口氣。

202203015821

法國大選涉及路線之爭

這些年法國內部政治板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較溫和的右派、左派政黨支持度大幅式微,其他小黨不成氣候。瑪琳·勒朋帶領的激進右派「國民聯盟」,梅朗雄帶領的激進左翼「不屈法國黨」,以及馬克宏中間自由主義的「共和國前進黨」(註:5月5日更名為復興黨),實力相去不遠,幾乎三分天下。從第一輪選舉中三人得票率差距微小(馬克宏得票27.85%,勒朋23.15%,梅朗雄21.95%)就可看出。

這三個政黨政治主張南轅北轍,馬克宏連任,法國現有內政外交政策可以持續。若勒朋當選,因其對法國、歐盟、北約的政策都與馬克宏大異其趣,會爆發大地震。勒朋是激烈的民族主義者,排斥外來移民,對穆斯林尤其嚴厲。她主張在就業、居住、福利醫療等方面,優先照顧法國本地人的利益,關心通膨問題。為了吸引選票,勒朋政治立場在選戰中已經往中間微調,聚焦在社會與民生問題上,但基本調性不變。

勒朋的外交政策更受關切。勒朋屬疑歐派,對歐盟與北約都沒有好感。她主張法國要做世界的法國,不是歐盟的法國。勒朋從2012年以來就主張法國退出歐盟,2017年又主張最少應退出歐元區。這對一手推動歐洲一體化幾十年的法國來說,無疑是離經叛道。勒朋對北約更有意見,主張法國應追隨戴高樂的作法,退出北約軍事指揮部(薩科奇在2009年重回),不支持北約擴張。

俄烏戰爭爆發使勒朋選情大幅受挫。勒朋一向親俄,與普丁頗有私交,視普丁為偶像。勒朋認為,克里米亞本來就屬於俄國,談不上侵略,美國與西方對俄國的制裁極為不當。選戰中勒朋被批與俄羅斯有金錢關係,她也坦承2014年時,其政黨欠缺資金,法國沒有銀行願意融資給她,所以不得不向俄羅斯銀行貸款。

法國總統選舉牽動著歐盟與北約的未來,關係著俄烏衝突的發展,所以從美國到歐洲,各國無不聲援馬克宏,後者贏得大選,讓所有這些國家,除了俄羅斯,都感到寬心。

202203015822

法國政治生態的激化

馬克宏能勝選,應該感謝俄烏衝突和勒朋。其實法國人並不喜歡馬克宏,覺得他驕傲又沒有政績,過去五年中他減免富人稅、延長退休年齡、調升汽油價格,強力壓制黃背心運動,疫情政策多變等皆不得人心。要不是因為俄烏戰爭凸顯了勒朋的親俄立場,及其內外政策太過激進,讓多數法國人避之如蛇蠍,不得不含淚投馬,否則馬克宏恐怕出不了線。    

但勒朋仍是法國政治最大的變數。她所領導的國民聯盟前身為國民陣線,是勒朋父親尚·瑪里·勒朋在1972年所創的激進右派政黨,這個政黨相當有韌性,支持度一直穩定成長,對標榜自由主義的法國來說是個異數。老勒朋曾五度競選法國總統,2002年一度進入第二輪選舉,威脅到席哈克。2011年勒朋從父親手中接下國民陣線黨魁一職,2015年因意見不合,開除了老勒朋的黨籍。本次選舉馬克宏雖然拿下了58.55%的選票,與勒朋取得的41.45%相較,領先17%,但與2017年相比已大為遜色。當年馬克宏得票66.1%,勒朋33.9%,二人差距為32.2%,今年縮水近一半。

馬克宏是否可以不受牽制再展抱負,要看6月的國民議會選舉結果而定。歐洲國家的政治特徵就是政黨林立,內閣壽命短。戴高樂修憲將法國內閣制改為雙首長制,但改變不了政黨眾多的政治體質。馬克宏上次競選時,成立自己的政黨「前進黨」,該黨於2017年國民議會選舉,在577席中拿下308席,一舉過半,使馬克宏施政得心應手。這次能否締造這樣的好成績,很有疑問。

5月初馬克宏將「共和國前進黨」更名為「復興黨」,以便與前總理艾德華·菲利普的「地平線黨」、「法國民主運動黨」整合成「統一聯盟」拚選舉。右翼與左翼政黨也在籌組聯盟,期待在國民議會選舉中取得過半議席,擔任總理,與馬克宏形成左右共治。目前梅朗雄的「不屈法國」已與「生態綠黨」達成協議,並與法國共產黨合作,不過這股勢力不大。從形勢來看,馬克宏的「復興黨」即使不能單獨過半,聯合友黨過半也不會太難。

令人憂心的是,激進右派「國民聯盟」雖屢戰屢敗,但支持度卻節節升高,值此全球經濟問題叢生,民粹氾濫大右轉的時代,五年後,勒朋捲土重來不是沒有贏的機會,這對法國、歐盟與北約來說都是個心腹大患。

馬克宏致力追求法國偉大

只要是法國領導人,沒有不致力追求法國的「偉大」(la grandeur),就像今天的中國,沒哪個領導人不致力追求民族復興一樣。這個詞是戴高樂所提出,二戰後歐陸大國都沒落了,殖民帝國面臨崩解,經濟被戰爭摧毀,斷垣殘壁中往日的輝煌不再,大家都淪為被美國救助的國家,遑論與美蘇比肩。但法國不甘於衰微,致力於重振雄風。

法國以其文化與政治理念為傲,在啟蒙運動、人權宣言、民主憲政、文學藝術等方面無不引領世界風潮。二戰後實力衰退,若想追求法國的「偉大」,靠一己之力是不切實際的,必須另闢蹊徑,那就是由法國帶領整合的歐洲與美蘇鼎足而三。歐洲整合是法國躋身強權的唯一希望,1950年代後,在法、德連手推動下,歐洲一體化運動蓬勃展開,斐然有成。

戴高樂標榜自主獨立的外交國防經濟政策,對美、英頗有戒心,對蘇、中兩國相對友好。戴高樂在1966年退出了北約軍事體系,趕走了駐法美軍;二度否決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研發自己的核武,特立獨行,不受意識形態綑綁,只重國家利益,其反美國霸權路線影響法國深遠,延續到席哈克任內。薩科奇在2009年改弦更張、與歐蘭德走向親美道路。從其後發生在法國的難民及恐怖攻擊來看,此路線調整對法國似乎損多於益,馬克宏上台後並未撥亂反正。

馬克宏的外交政策基本上是挺歐親美,對俄羅斯與中國政策常受美國牽制,有多少獨立自主性令人懷疑。法國有不少人質疑歐盟,但馬克宏挺歐的態度堅定。他認為法國實力有限,與歐盟融合才更有利於提供法國安全、經濟與主權保障,他主張「法國的主權是民族的,也是歐洲的」。他也主張歐盟要爭取戰略自主,要有自身的經濟、醫療、氣候、移民規劃,甚至建立歐盟軍隊,最後這項是少數與美國立場不一致的地方。

法國在強化歐盟政策上,與德國合作無間。1970到80年代,法國吉斯卡·德斯丹總統與德國施密特總理合作,在1974年成立了歐盟理事會,並奠定了發行歐元的基礎,制定了歐洲憲法。過去這些年馬克宏與梅克爾的合作,促成了中歐投資協議的談成,改善了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

梅克爾退休,蕭茲內閣脆弱,法德能否像以前一樣影響歐盟、制衡美國很難說。不過,法國是歐盟唯一的核子大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還有眾多海外屬地,擁有對前殖民地的影響力,自身又有追求法國「偉大」的抱負,馬克宏剛高票連任成功,如果不出現左右共治的現象,其對歐盟、北約與國際關係,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

202203015823

大國博弈中的法國

在戴高樂主義的影響下,法國歷任總統無論是右派、左派,與美國及北約都有距離。席哈克沒有支持小布希的伊拉克戰爭,讓美國頗為不悅,導致小布希對歐盟搞分化,將其區分為老歐洲與新歐洲,這種區分在歐洲難民危機與克里米亞危機中,製造了新、老歐洲的分歧,這種分歧在俄烏戰爭中更為擴大。

英國脫歐後,波蘭、立陶宛、捷克等取而代之,成為美國在歐盟中的新代言人,使立場較為穩重的法、德等國頗以為苦。

當前歐洲的紛亂來自於美國對俄羅斯的圍堵,北約繼續東擴。烏克蘭在美國慫恿下,積極訴求加入北約與歐盟。老歐洲國家對這兩項訴求頗為保留,因為知道烏克蘭加入北約會對俄羅斯過度擠壓,必然引起反彈;烏克蘭加入歐盟,將會是歐盟經濟不能承受之重。雖然如此,礙於美國壓力,中東歐國家鼓譟,老歐洲只能委婉表態。

俄烏軍事衝突爆發前後,馬克宏與蕭茲分別穿梭於莫斯科與基輔,只是盡人事而已。衝突爆發後,美國發起全面對俄制裁,法、德為首的歐盟國家被迫跟隨,這兩國雖然努力捍衛歐盟的利益,但成效有限,戰爭與制裁帶來的通膨與資源短缺,使歐盟人民受傷慘重。蕭茲的軟弱源於聯合內閣掣肘,馬克宏則有選舉考量。

其實大選中,馬克宏向美看齊的作法,曾引起廣泛的批評,被認為喪失了法國外交的獨立自主性,侵蝕了法國的國際影響力。尤其是在美國搶了法國對澳洲的潛艇大單後,法國還這樣跟著美國亦步亦趨,實在有失國格。法國人都在問,若換了戴高樂,他會如何回應?美國還敢如此輕慢法國嗎?

法俄、法中關係受美制約

因為馬克宏親美,法、俄關係當然受美國制約,勒朋與梅朗雄在選舉中替俄羅斯辯護,認為美國才是俄烏衝突的元兇。法國民眾對俄羅斯民族與文化有好感,加以受戴高樂主義的影響,他們期待俄羅斯能重回歐洲大家庭。其實馬克宏也認為歐洲應包含俄國,只是馬克宏沒有戴高樂的擔當,人在江湖,不得不看美國的臉色。馬克宏並不反俄,否則就不會勸澤倫斯基割地求和,「讓普丁留點面子」。

馬克宏對北約持續擴張,烏克蘭之後又有芬蘭、瑞典跟進雖有憂慮,但此事取決於美國,法國無可奈何。倒是對烏克蘭急切要求加入歐盟,馬克宏想出了一個解套方法,5月9日,他提議建立「歐洲政治共同體」,聲稱這是一個獨立於歐盟之外的政治框架,可以容納所有尚未加入歐盟的國家,如烏克蘭、摩爾多瓦、喬治亞,甚至英國,以解決歐盟現在面臨的困境,保持歐洲大陸的穩定。蕭茲認為這是個「有趣」的點子,實際上,這是個為歐盟擋煞的點子,能否成功有待觀察。

馬克宏認為,未來世界只剩兩極,即美國與中國。法國不能在美中之間做選擇,但法國也不能不與中國打交道。他對中國有個兩手對沖的策略,一方面積極參與中國帶頭的「一帶一路」,另方面呼應美國的印太戰略,在印太地區建立法國自己的影響力。

法國在印太地區尚有不少殖民地,上百萬人口,近萬名軍人,法國是有底氣的。當下馬克宏顯然更傾向美國,跟著美國在新疆、南海、台海鬧事,5月10日習近平與馬克宏通話,後者還在防疫政策、烏克蘭事件上擠兌習近平。但是中國經濟力量太強,市場太大,馬克宏這麼會看勢頭,要發展法國經濟,自立自強,又怎麼會放棄中國,與其全面作對呢?

(作者係本刊主筆、台大政治學系名譽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張麟徵
  • pages: 34
  • 標題: 馬克宏連任對歐盟與北約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