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5戰機的性能評析│宋磊
航空母艦的艦載機向來是航母戰力的重要組成,也是建構遠洋海軍能否成功的關鍵。美、英、法、俄因發展航母的歷史較早,故擁有豐富操作艦載機的經驗,隨著中國大陸逐步朝向遠洋海軍發展,其航母的戰力逐漸形成,殲15戰機正是在這樣的關注下成軍服役。
殲15戰機開發歷程
一般而言,若要讓一艘航母發揮其完整的戰力,除了必須和身旁的驅逐艦、巡洋艦、潛艦等相關艦艇配合外,航母上的艦載機,其性能更是受到關注,原因在於艦載機的性能會直接影響航母的作戰半徑、作戰效果、與支援友軍的作戰能量。雖然中國大陸發展航母起步較晚,相關戰力的形成正逐步形塑當中,但其後續的發展潛力不可忽視。
殲15戰機經瀋陽飛機開發公司研製後,2009年試飛成功,經多次性能調整後,2012年正式服役於海軍,目前數量超過60架,因戰機性能優異與執行更多任務,更衍生發展出「殲15S雙座機、「殲15D電戰機」與「殲15B雙座戰機」,其中最新改良的殲15B戰機,配備相控陣列雷達,配合遠程空對空飛彈,至少具備200公里內的超視距空戰能力。
殲15戰機性能評述
殲15戰機總長度22.28公尺、翼展為15公尺、高度為5.9公尺,正常起飛重量為27,00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則為32,500公斤,由一至兩名飛行員操作,最大飛行速度為2.4馬赫,最高飛行高度為20,000公尺,最大航程為3,500公里,作戰半徑則為1,500公里,無論是由部署在南海位置的航母起飛,或由部署在東海的航母起飛,對於捍衛中國的核心利益都有所幫助。
在武裝方面,機翼與機腹共有12個武器掛點,機首則有一門固定的30mm機砲,備彈為150發,總計能攜帶各式飛彈,包括霹靂8短程空對空飛彈、霹靂12中程空對空飛彈、鷹擊系列反艦飛彈、雷電-10反輻射飛彈等各式彈種,無論是對空作戰、制海作戰或對地轟炸任務皆能勝任,是一款多功能重型戰機。
與美軍F-18E/F比較
全世界航空母艦發展最完整的仍為美國海軍,當殲15戰機研製成功後,許多專家曾就中美兩國的艦載機進行性能比較,為求客觀、謹慎,本文僅從戰機性能數據進行分析比擬。
美國海軍現役主力艦載機為F-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另一款為F-35戰機(後者為匿蹤型態戰機,暫不討論),該機的長度約18公尺、機翼則為13公尺,在速度方面,F-18E/F戰機最大飛行速度為1.8馬赫,略小輸給大陸的殲15戰機,載彈量方面,F-18E/F戰機最多有9個武器掛點,但F-18E/F戰機能透過加裝「派龍」方式增加飛彈載彈量,因此在火力攻擊上兩款戰機不分軒輊。在作戰半徑上,美軍F-18E/F僅有722公里的距離,但能透過「空中加油」方式增加作戰距離,因此在作戰半徑上,兩者的差異不大。
從以上客觀數據可發現,中美兩款艦載戰機的性能差異並不大,只是對中國而言,因目前的航母技術,尤其飛行甲板僅能透過「滑跳」方式起飛,也就是說,艦載機僅能以「自身動力」起飛;而美軍艦載機能以「電磁彈射」方式協助戰機起飛,故在載彈量、燃料的攜帶上,仍優於大陸海軍艦載機。換言之,即使兩國海軍艦載機的性能不相上下,但會因航母的技術造成戰力上的差距,這也是為何大陸積極為航母開發電磁彈射技術的原因。
艦載機服役的意義
整體來說,中國將艦載機成功開發後,雖然在實際戰力上可能與美軍仍有不小差距,但從全球海軍發展的角度而言,中國海軍發展的速度仍優於多數國家,從此一視角來論,海軍艦載機服役有幾個重要意義。
其一,艦載機能透過航母的平台,飛行至遠海海域執行作戰任務,無論是平時的護漁、護主權,或是戰時的攻擊、監視任務,殲15戰機均能適應各種複雜的作戰環境,也能和空軍進行協同作戰,增加任務的彈性。
其二,長期以來,受限於技術門檻,大陸海軍始終長年為一支守勢海軍,也就是以近海防禦的任務為主,對北京來說,在經濟與科技的雙重發展下,海軍航艦與艦載機的技術越來越進步,自然能夠勝任更為複雜、遠距離的作戰任務,尤其當前印太局勢詭譎多變,大陸的能源又仰賴海上運輸。平時海軍必須維護海上運輸線的安全,不受到海盜或其他非法海上武裝的干擾,戰時則必須鞏固自身的核心利益,維持海洋主權不受到外在侵擾,海軍除仰賴水面艦、潛艦外,航艦與艦載機也至為重要。
其三,在近20年全球各大衝突中,美國航母與艦載機幾乎都擔負著作戰任務的前鋒,成為一支戰力強大的海軍部隊,縱然大陸在崛起的過程中,其方式與路徑並非完全複製西方,但若是擁有充足的航母與艦載機,對中國未來的遠洋海軍將有更大助益。
結語
中國大陸對目前殲15戰機的發展仍不完全滿意,尤其對於一支正在發展的海軍而言,遠洋戰力的建構更需仰賴長時間、高科技的發展,因此不排除將提升殲15戰機的空中授油、加油能力,以增進未來的作戰效能。
(作者係淡江戰略所博士生)
附加資訊
- 作者: 宋磊
- pages: 68
- 標題: 殲15戰機的性能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