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施效顰的防疫政策│何邦立

東施效顰的防疫政策│何邦立

處置Omicron浪潮,要靠三層把關,以保障國人的健康。第一層是明確有效的防疫政策,減少同時間激增的患者數量;第二層是公衛體系要建構有效率自動化的電子系統,快速診斷,讓各類患者有所依歸,避免延誤導致病症的加重;第三層由醫療體系接手,在緩衝區接住病人,高風險族群立刻服藥,醫院支持急重症患者以渡過免疫風暴存活下來。

至於高齡民眾,還有 15%-20%未打疫苗者,趕快補注射,以防高染疫死亡的風險。至於政府應準備充沛的免費快、普篩及確診試劑、疫苗及藥物,是納稅人應該享受的權利。

病毒演化太快措手不及

Covid -19 肆虐迄今瞬間已兩年半,全球防疫未見起色,病毒已從一開始的原始型,突變到英國更嚴重的 Alpha 型,再變為在印度的 Delta 型,到如今全球猖獗的 Omicron 型,已是第六波的演進。病毒是快速進化的群體,因疫情擴大,病毒會進入一個滾雪球式的「失控進化」狀態。基於演化學理論,被病毒感染的人數(N)與病毒進化速度(R)形成一個正循環,周而復始。

Omicron 病毒傳染性激增,但致重病性與死亡率極低,已演化成與寄主共存的態勢。由於患者多屬輕型、甚至無症狀者,但具傳染性,由於無症狀傳染人數激增,所以傳統的溯源、匡列,早就緩不濟事。至於疫苗注射的效果又如何?對防止重病有效,但對感染人數的效果有限。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報導,一個區域完全沒有疫苗接種,感染人群大小是N,另一區域全部居民每半年打一劑BNT,平均二至三劑。結果顯示,感染人群確實會減少,但大概還是有N的半數。換言之,公認最好的疫苗全民接種,平均保護率僅50%,但遠不足以壓制病毒的失控進化。

疫情控制是公衛的責任,也就是將N降低,而N主要是輕症與無症狀感染人群。醫界的責任是治療中重症患者,醫界與公衛界各有使命,任務不同。

歐美防疫政策都有偏差

全球防疫成績最差的美國,迄今有 8,250 萬人確診,逾100萬人死亡。究其原因,一開始防疫策略就有偏差,加上政府的醫藥衛生組織架構,重醫療輕公衛,規避政府預算上的投資,只鼓勵私人企業經營大醫院,如今積習已久,面對大疫病流行,潰不成軍。

歐美醫療先進國家過分重視醫療,忽略公衛,疫病當頭,一切就靠疫苗注射,政府大量採購、囤積疫苗,民眾每半年打一劑加強劑,如今已打了四、五劑,由於近三成的人口感染,加上疫苗覆蓋率高,已達群體免疫的效應 。此外,防疫措施對民生經濟的影響,本位主義的觀點,他們現在力主與病毒共存的概念,即使世界衛生組織也配合此說法,今年7月起,疫苗護照的作法會撤銷,防疫的處理流感化,旅行不再受限制。君不見,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跳出來批評中國的彈性清零政策。

台灣政治掛帥不見專業

台灣防疫一切自我感覺良好,勤做大內外宣,今年4月上旬,發現對 Omicron 的防疫有大疏失,將無法繼續滾動式清零,蘇貞昌跳出來倡導與病毒共存的政策,他好的國家不學,專門去學防疫最差的美國。既有疫情指揮中心,行政院長有何專長出來講話?兩年前就是他引起口罩之亂,民眾大排長龍買不到口罩達月餘之久。如今不甘寂寞,又出來搶功,果然見大排長龍搶購快篩試劑。難怪鄰里間流傳,今日台灣 : 君無國、相無恥、臣無骨、軍無魂、民無奈!

政府不該只有選舉考量

去年 5 月 21 日,台灣的防疫被美國時代雜誌批評為,「全世界最會吹牛的新冠肺炎防疫」,機場防疫旅館不設防、貨機機師將病毒帶到萬華茶室,再由獅子王傳到全省各處。一涉及外國媒體,不見防疫指揮中心反駁,綠色媒體也禁聲、1450 縮頭。

曾幾何時,今年5月7日,英國媒體《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報導,警告曾為防疫模範生的台灣,因為解封太快,而且未能及時宣導及超前部署,恐在夏季前造成前所未有的死亡率。邊做邊改、且戰且走在防疫戰略上是不智之舉。該報導指出,過去台灣靠著和中國大陸一樣嚴格的邊境管制和清零政策,成功地抵抗了每一波疫情,並且遏制了感染和死亡人數。面對Omicron病毒,台灣決定走不同於大陸的防疫道路,但許多專家預測,「不足的自然免疫及疫苗接種率偏低」,讓台灣在短短數週內,從每日數百例確診病例飆升至數萬例,台灣正面臨著可怕的垂直上升式的感染壓力。

新加坡自2021年夏把新冠當成感冒處理後,做妥配套的基本前置部署,也提供了居家者適當適時的醫療建議,例如:遠距醫療、電話諮詢等,民眾就算在家也能獲得仔細的指引,因此可把緊急醫療量能保留給最需要的人。  

台灣現階段檢測量能已推至極限、醫院被擠爆,快篩試劑不足,PCR檢驗能量超負荷,對一般急診、住院患者,醫院已無法正常運作,將導致更多人不幸死亡。台灣的防疫過分自滿,決策體系失能,為了解決表面問題,而製造更多混亂,消耗醫療能量,崩壞已成定局。

民眾得自己保重自求多福

避免高齡者感染 Covid-19 死亡,最重要的是至少打了兩劑疫苗,依新加坡的經驗,80歲以上未完成兩劑疫苗者,重症率為16%,若打完三劑疫苗,重症率只有0.7%。換言之,未打前兩劑,不但增加死亡率,還會浪費八九成的醫院病床。

台灣所謂「輕症園區」緩衝區,用以執行觀察病房的功能,由於分流規則粗糙,老人施打疫苗的好處完全沒幫上醫院維持量能。加上緩衝區不足,凡是長者就送院,再加開專責醫院病房仍不足以應付。而且確診者在醫院內未分流,容易造成院內感染,不可不慎 !

防疫工作人人有責,如何避免群聚感染,人多聚集的地方不要去,一定要戴口罩,保持 1.5 米的安全距離。盡量不要在餐廳用餐,更不要在餐廳講話。外購取食是最佳的用餐方式。平時勤用肥皂洗手,或用 70% 的酒精消毒。出外後用溫熱鹽開水漱口,每天沖熱水澡。

適當的運動、充沛的睡眠、多吃含維生素 C 的蔬菜水果,平時曬太陽、或攝取維生素 D。時時保持心情歡愉至為重要。

(作者係醫學院退休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何邦立
  • pages: 70
  • 標題: 東施效顰的防疫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