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NO. 129 │ 蔡下賴上,人民能有多少期待?

2024年5月|NO. 129 │ 蔡下賴上,人民能有多少期待?

4月的台灣籠罩在地震不斷、停電頻繁的恐懼下,對於賴清德即將於5.20就任這件事的討論,遠不及「怎麼每天都在搖」、「又有地方停電了」來得熱烈。尤其,蔡英文已明顯敗政8年,賴清德還要「蔡規賴隨」,而新內閣又鮮少財經、科技專家,人民能有多少期待? 不過,個人脫離不了政治,針對花蓮餘震在短短20天內即超過1,200次,4月就開始面臨缺電危機,民生物價飛漲、實質薪資卻下降等問題,民眾仍期待新內閣拿出新辦法。至於安全方面,美國AIT主席4月初再度來台,國會議員及智庫絡繹不絕前來建言;拜登一面簽署「印太安全補充撥款法案」,一面派國務卿布林肯訪陸;馬英九則在「和平之旅」返台後,要求賴清德承認「九二共識」、修改《反滲透法》,這些都令民眾心緒不寧,深感山雨欲來之勢。 或為免除島內外的疑慮,賴清德4月24日在民進黨中執會上以黨主席身分首度提及:「由兩岸執政黨負責任地展開良性對話」;25日又在公布國安團隊人事時,特別介紹新任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希望鄭「能善用協調工作還有過去經驗,推動兩岸情勢往好的、正面發展」。這兩件事立即被綠營解讀為「向對岸遞出橄欖枝」,並以此證明賴絕非「死硬派台獨」。 民進黨長期抱怨大陸僅重視國共交流,而忽略了與執政的民進黨交流對話。其實,兩岸民間自1987年底即開始交流,海基、海協兩會則在兩岸當局的授權下,於1991年開始接觸與協商,之後不僅於1992年達成了「兩岸同屬一中」的共識,更於2008年後簽署了20多項協議。只是,陳水扁、蔡英文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又讓服貿協議破局,最終導致兩會協商中止,又怎能怪大陸不與其溝通交流呢? 至於海基會人選,國台辦發言人已言明在先:「兩會協商機制能否恢復,關鍵在於台灣當局是否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承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基本事實」。此話中有數個選項,若賴清德連「九二共識」也不願意承認,至少應當鄭重宣布「兩岸非兩國」。…
作者: 紀欣 頁數: 1
花蓮堪稱地震的故鄉,每三、五年就會有一個大號地震侵襲。這次0403花蓮大震卻不同於以往,係繼2020年花東縱谷裡關山、池上兩個連續地震之後,再一次揭示中央山脈動了。從台灣近百年的地震史來看,這是一個新的動向,對於花東交通、全台防震布局都有深遠意義,產官學各界必須洞燭先機,即時行動,始能趨吉避凶。 0403花蓮大震 2024年4月3日上午7時58分,花蓮發生規模7.2的大地震,是25年來規模僅次於921(規模7.3)的大地震。美國等國際地質研究單位對這次地震規模的計算,甚至提升到7.3-7.4,從釋放的能量來看,規模與921集集大震相比,應在伯仲之間了。從太魯閣立霧溪谷砂卡礑步道附近一帶土石崩落的情況來看,這次地震的震動與破壞相當嚴重,如果發生在台灣西部人口稠密區,房屋破壞與傷亡情形將不可想像。而且花蓮餘震不斷,令人膽戰心驚。 這次地震的震央在花蓮壽豐鄉東南邊海裡,震央深度15.5公里,地震引發的破裂一路往北發育,造成最大的移動速度與重力加速度的地點在花蓮新城外海,也就是這次山崩最嚴重的立霧溪口東方海下。根據學者在臉書上發布的圖形來看,破裂速度的等高線圖宛如一顆橄欖球,約呈南北走向,座落在花蓮新城、和平外海,因為大部分都在海裡,只有西緣部分觸及陸地,在花蓮海岸造成極大規模的震動(圖1)。也因為最大的破裂與地動都在海底,那裡並沒有地震站,中央氣象署在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只能根據陸地上的地震測站快速推估全省的地震級數,因為其初動樣本並不足以代表整個地動狀況,而只涵蓋西邊角一小部分,根據以往的經驗程式,就低估了台灣其他地區可能發生的地震級數,以致於在第一時間未全台發出國家級地震警報。這說明,未來必須在台灣東部海域增加布設地震站,才能掌握先機,正確評估。 地表變形資料洩天機…
作者: 魏國彥 頁數: 6
日前桃園5天內停電8次,民眾抱怨連連。目前核二廠已停止運作,核三廠又即將除役,這將造成全台穩定基載電力更加嚴重不足。台灣的能源政策顯然面臨必須調整的時刻,重啟核四廠有其必要性。 核電為工業國的電力來源 核電是世界主要工業國,如美國、法國、日本、韓國等國的電力來源重要部分。根據2023年統計(https://www.eia.gov),美國的燃煤量占總發電量的16%、燃氣占43%、核電占19%、水力占6%、風電占10%,而太陽能占3.9%。在2011年3月福島事故發生之前,日本的燃煤量占總發電量約28%,燃氣占約26%,核電占約27%,水力占約8%,而油電占約9%(https://www.statista.com)。 福島事故後,日本幾乎所有核電廠均被要求停機檢查,但2022年日本核電已恢復占約8%(https://www.eastasiaforum.org)。最近消息顯示,日本最大核電廠區柏崎刈羽核電廠(Kashiwazaki- Kariwa,其中包括日本首兩座ABWR核電機組)也將恢復發電。根據日本最近發表的能源計畫,到2030年,日本核電發電量估計將恢復到20-22%(https://www.eastasiaforum.org)。…
作者: 趙家齊 頁數: 10
2.14金門撞船事件造成大陸兩名漁民死亡,經15次談判,雙方不歡而散,大陸並撂下「一切後果由民進黨完全負責」。不料,內閣改組,海委會主委管碧玲竟被留任,令人擔心此事將如何善了。 一切後果民進黨會完全負責嗎?民進黨就因這一句話就被嚇到了嗎?除了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在接受立委質詢時,毫無誠意地的「順道」致歉外,事情至今仍沒有真相、未就賠償達共成識,亦尚未懲處失職人員,看來民進黨沒被那句話嚇到。而且,蔡、賴高調主持4千噸級海巡雲林艦交船及台北艦命名典禮,並參觀了海軍海鯤號潛艦的泊港測試,還當場指示剩餘的7艘要一次建造,做足了「以武拒統」的姿態。 大陸對於蔡賴演出的戲碼並無強烈反應。不過,「一切後果由民進黨完全負責」絕非對岸隨便放話,從15次談判破裂,談判代表及遺族返回廈門後,中共數艘挖泥船就逕自進入金廈劉五店水域疏浚航道。其目的為何,台灣專家分析不一,大陸未就此有官方說明,但依筆者近兩個多月的觀察,初步得出以下觀點。 撞船事內張外弛後果嚴重 一、從福建、台灣的地緣關係來看,大陸到台灣最近的航道有兩條,一是廈門,一是福州馬尾,廈門是直取南部澎湖、高雄,福州馬尾是直取北部淡水台北。…
作者: 趙興鵬 頁數: 14
以賴清德的人事布局與性格而論,對內必將用力割喉在野黨,加強控制,對外則將切割兩岸主權與中華文化,更加倒向美國,一定會與蔡英文的路線有明顯差異,以累積連任的資本。受衝擊最大者必然是國民黨,唯有真正徹底改革,國民黨才有生機。 賴清德的內閣由新潮流派系與深綠獨派親信包辦,期能如臂使指,如心腹之運手足地稱心如意,連品德不良、被彈劾受申誡的陳金德都可「不影響續任公職權利」,違反證交法判緩刑的郭智輝可出任經濟部長,可見賴主觀意志輾壓官箴廉恥的一般標準,這是他的合法權力,後果自負,只能靜待日後結果。然而,這樣的布局再對照賴近日的發言,台灣人民特別是非綠陣營必須有堅強的心理準備。 賴清德必展現個人特色 回顧賴清德過去的行事作風,向來都是鮮明、強硬的戰狼性格。在台南市長任內有200多天不進議會,2019年敢挑戰蔡的連任之路,即可見其性格強烈程度。是故,選戰中所言之「民主大聯盟」及「追隨蔡英文路線」,皆為騙取選票的說法罷了。 如今民進黨內在2026年選戰前,已沒有可以牽制賴意志的客觀條件,賴的內閣骨幹同質性高,定位為「行動創新AI內閣」,要求「能掌握從地方到中央、從立法到行政及民間社會的各項議題,解決民眾最迫切的需求;要能了解國政施政藍圖,建設國家」。雖然初期留用了一些蔡政府的老人,最終必然會堅決地讓大家看到他與蔡之間有鮮明的差別,甚至做一些蔡不敢做或沒做到的事情,以掃除連任的障礙與此次只有40%選票的恥辱。若2026選舉民進黨表現不佳或依然敗選,賴的勢頭就很難說。…
作者: 朱駿 頁數: 16
4月6日,賴清德表示就職後有三項重要工作,分別是守護主權、進行社會改造洗滌人心,以及平反政治受難者。其中「社會改造洗滌人心」最駭人聽聞。大家都在猜,難不成他要對全民洗腦,對非我族類進行思想改造,凡非反中者的思想都要經過改造和洗滌? 2018年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時,因拔除台大校長管中閔不力,先逼退教育部長潘文忠,二人對外說的理由顯然兜不攏,接著用爭議極大的吳茂昆擔任教育部長,不管各界的異議與抗議,粗暴地進行「拔管」任務,還侵奪總統的職權,在國會殿堂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引發國台辦指名道姓,痛加譴責。 賴清德完全無視台北都會區的嚴重空氣汙染,準備重新啟用深澳火力發電廠,並稱火力發電是「乾淨的煤」,引起社會各界譁然。 其實,回顧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時(2010-2017),曾挾其台獨民粹的支持,早已是各界看好的政治明日之星,但他有「順我者生,逆我者死」的高傲,一副「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的姿態。以下幾件事更充分顯露他的民主素養不夠。 其一,當時教育部微調高中公民、歷史科的課綱,由於不符賴的台獨主張,他竟無視課程必須全台一致,也不尊重學校教師透過教學研究會自選課本的法定職權,逕自宣布台南全市拒用新課綱,繼續沿用舊式的台獨課綱。其實,新課綱也只不過稍做微調罷了,他竟不能忍受,公然抗拒。…
作者: 史為鑑 頁數: 19
4月3日花蓮遭受7.2級強震,蔡英文應該急速趕赴現場瞭解災情,以利正確有效地指示救災的方向及方法,蔡卻遲至4月10日始赴花蓮勘災;更令人不解的是,全台有感的強烈地震發生當下未聞警報響起,但今年1月大選前毫無危害的大陸發射衛星飛越台灣時,卻兩次響起國家級警報,而且誤報中國飛彈飛越台灣,將警報當成政治操作的工具,可悲啊! 蔡政府無法保護人民 食品安全是全球共同重視的議題,流竄全台的蘇丹紅至今仍然未歇外,後又衍生出寶林茶室、日本小林紅麴、王品「初瓦」和「嚮辣」及藏壽司等中毒事件,連民進黨立委林淑芬對薛瑞元所領導的衛福部都大表不滿。 蔡英文於2016年競選時宣示,「電價估計10年之內不會有大幅度調整的可能」,但今年3月「電價審議委員會」決議平均調漲11%;王美花還錦上添花宣稱,北部某烘焙連鎖店每日僅增2元電費,追問之下,居然是販售麵包的門市。 蔡英文還長達二年未曾召開記者招待會,更不與在野黨溝通協商,居然於卸任前兩個月之際,邀請柯文哲會面座談,猜想她是想藉利益交換,拉攏民眾黨的8位立委加入綠營,然後聘柯文哲在府中擔任要職,幸好此項招安行動至今未落實,真是天佑台灣!…
作者: 吳文希 頁數: 20
等待了4個多月,賴清德的內閣名單終於逐次出爐,但它有別於民眾的期待,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賴內閣」。這個完全以賴清德「維繫政權」為最高意志的行政團隊,充分顯現賴清德自兼閣揆的態度;將接任行政院長的卓榮泰,則由「執行長」退居為以賴意是瞻的「幕僚長」角色。 具獨、新、綠、南四特色 1月大選原被認為一枝獨秀的賴清德只拿到四成選票,如何藉由組成讓人耳目一新的內閣團隊,挽回民進黨往下墜落的聲勢,成為綠營團體與媒體最在意的事。可惜,賴清德在競選時雖喊出「民主大聯盟」口號,當選後又面臨選票嚴重流失、立法院朝小野大的新局,他隨即放棄了團結全島民眾之路,而鑽進泛綠的「舒適窩」中。 賴清德選擇了深具「獨」、「新」、「綠」與「南」四大特色的閣員,並且明顯排除了其他派系的人馬,這樣的內閣充分表露出,賴清德只相信自己人,組閣目的不在於解決民眾之苦、社會之沉痾;他只在乎四年後的連任之路,這樣自我保護性強的內閣,將如何順利拓展工作? 內閣首重「高新科技」…
作者: 蕭徐行 頁數: 22
這次行政院正副院長任命,雖名為超派系及用人唯才,但實際上皆與賴清德屬於同溫層。前黨主席、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任行政院長,原文化部長鄭麗君任行政院副院長,前屏東縣長潘孟安擔任總統府秘書長,這三個人都與賴清德關係緊密,跳脫了民進黨派系共治的權力結構。 賴清德倡議新政府人事應超越派系及政黨選才,卓榮泰因具有良好的溝通及協商能力,被視為能帶領新團隊,執行新願景與目標而被拔擢。卓榮泰早期屬於福利國連線,後屬謝系,但因謝長廷長期擔任駐日代表,謝系的影響力逐漸消退;近日傳出謝長廷可能被提名為司法院院長,這是否代表謝系的影響力在賴主政後會上漲,還需觀察。 儘管卓榮泰為人謙和、善於溝通協調,性格理性及務實,被不少人稱為大師兄,但外界對所公布的內閣成員批評聲不絕於耳,主要是因為絕大多數人都屬於賴清德昔日的台南市政府團隊,以及南部新潮流陳菊系統。這樣的人事安排,勢必會對民進黨其他派系產生一定的影響。 打破了派系共治的傳統 首先,在後蔡英文時代,蔡英文將透過其代理人發揮影響力。蔡英文在8年任內,行政權大多由蘇系的蘇貞昌所掌握,立法權因民進黨籍立委席次過半,院長又由正國會的精神領袖游錫堃擔任,監察院長由新潮流系的陳菊擔任,總統府秘書長由正國會的林佳龍擔任,幾乎所有黨內主流派系的領袖皆擔任了重要政治職位,形成既是派系共治,也是權力分享的狀態。…
作者: 柳金財 頁數: 24
賴清德將卓榮泰、鄭麗君搭配為行政院正副院長,宣稱此是「AI內閣」,但此AI非關電子晶片或股票,而是「行動、創新」的英文前二個字母。媒體還報導,卓榮泰力邀鄭麗君一同打造國家希望工程,「政策控」的前文化部長鄭麗君才答應擔任副院長。 此種總統或內閣還沒上任,就高舉日新又新的口號,國人早已見怪不怪,但很快地所有日新又新的政策大多會在政治機關算盡下被打出原形,因為就在賴清德說要立基於「行動創新內閣」前,蔡英文用牛肉麵在府內接見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時,二人竟討論如何分配NCC委員的黨派名額。經黃國昌爆料,若依蔡英文的如意算盤,NCC委員仍將是民進黨指派的委員會過半數。當然這或許是蔡英文為賴清德開路,因為此人事攸關鏡電視弊案,看守內閣無法提名NCC委員的情形下,以現在立法院在野席次過半,自誇有「行動創新內閣」的賴清德,放在他面前的第一張考卷,就是NCC委員名單,他會提出讓人民有願景的名單,還是繼續在民進黨內山頭的壓力下縮頭,不久就可見真章。 而且,蔡英文第二任內4年,賴清德為其副手,本可提出政策看法讓新內閣參考,結果卻是高端疫苗、前瞻特別預算、光電弊案、學倫問題一一爆出,重創了全民執政的民進黨,可見不是喊喊口號,內閣就能「民之所欲、長在我心」。例如,蔡英文在第二任內高喊要改革勞保,4年後仍原地踏步,勞保隱藏的負債比山高,那請問被封為「政策控」的鄭麗君,妳會有膽量和魄力改革勞保費率嗎?還有對低薪和高房價有何對策? 假如行動創新不能先自我「革心」,仍活在新潮流和蔡英文的陰影下,連台南鐵路東移是否侵害居民生存與居住權利,都在不能觸怒賴清德龍顏下當縮頭烏龜,那行動創新最後可能就成了黨派分贓,完全和人民脫節。 要做到行動創新其實很簡單,賴清德應先到立法院即問即答,不要和蔡英文一樣躲在背後垂簾聽政。4月底,憲法法庭要針對死刑是否違憲進行辯論,執政黨便該先對人民表達自己的看法,不要模稜兩可地兩邊討好。還有黨內那些被學校認定為有學倫問題的黨員,賴清德絕對不可再提名他們參選。…
作者: 張勳慶 頁數: 26
歷經近九年,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與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再度會面。習近平當天對馬英九的講話,是大陸自2019年1月2日以來對台政策的最全面闡述。在民進黨新政府上任前夕,習近平提供了兩岸關係回歸和平穩定發展的論述,也展示了大陸對台政策的新思考面向。 以中華民族為主旋律 習近平從感性的視角切入,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中華民族一路走來,書寫了海峽兩岸不可分割的歷史,鐫刻著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史實。他接著表示,海峽的距離,阻隔不斷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制度的不同,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客觀事實;外部的干涉,阻擋不了家國團圓的歷史大勢。 習近平強調,兩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歷史,更重要的是對民族有共同的責任、對未來有共同的期盼;要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來把握兩岸關係大局。他也提到青年群體,勉勵兩岸青年要增強作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續寫中華民族的歷史新輝煌。 他提出四個堅定,包括了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四個堅定扣緊中華民族的主旋律,也就是基於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有血脈、文化、歷史、責任、期盼的五個共同,要從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長遠發展,把握兩岸關係大局。…
作者: 黃清賢 頁數: 28
馬英九今年4月率台灣青年學子來大陸11天,一是參訪大陸各地,二是在北京實現了「習馬二會」。回台後,馬英九再次強調以「九二共識」為政治基礎,兩岸可對話的主張,同時呼籲賴清德不要忽視「大陸的橄欖枝」。國民黨高層調整了對馬英九大陸行的消極立場,國民黨立委傅崐萁也宣布要率團赴陸交流。 馬英九的「和平之旅、友誼之旅」出發前一度在島內備受壓力。沒有多少人或政黨相信,馬英九以私人身分出訪,在國民黨內又不受待見,能夠對當前艱困的兩岸關係發揮什麼作用,更不相信他能吹起兩岸交流交往的春風。 近來島內有一些人解讀馬英九的大陸行,認為今後「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可替代「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顯然,這是對「九二共識的曲解。此外,媒體用「兩岸穿針引線人」、「推動兩岸公權力對話」等用語,來分析馬英九大陸行對台灣社會的影響。 兩岸共同振興中華民族 本文認為,這些討論本身是一種正面現象,但存在著混淆民族與國家的概念,將偏離其真實含義。…
作者: 周忠菲 頁數: 30
馬英九4月1日至11日再度登訪中國大陸,他將這次登陸定位為「和平之旅」,顧名思義台海現在已成為「非和平」區域,為了2300萬台灣同胞的生死命運,效法1924年孫中山先生「北上謀求和平」,毅然做出第二次登訪大陸,並到北京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再次晤面,可以想見,馬英九的「和平之旅」具攸關台海安危的政治意義。 「和平之旅」的必要性 短短一年後馬英九再次登訪大陸,何以如此「緊迫」?在心理上何以如此「心憂」?因為「時間」是「量」,「量」的積累必然導致「質」的突變,只要台海的「矛盾」因子繼續增加,原來和平穩定的台海情狀就會質變為「非和平」的現狀,再繼續下去,如不將「矛盾」消除或減少,爆炸性的「質變」必然到來。 導致台海局勢極為嚴峻的「矛盾」,具體而言是:美國為遏制中國而以台灣為馬前卒;加上民進黨政府倚美謀獨,恣意「去中」,以「兩岸互不隸屬」硬將兩岸關係割裂開來,有意識地以「仇中」、「反中」掀起兩岸敵意對峙,惡意將台海情勢螺旋式地推上戰爭邊緣,並且政治號召/社會動員全台積極備戰。一句話,地緣政治瞬息萬變,美中實質對抗加劇,兩岸矛盾完全質變,台海戰爭與和平已到了十字路口。值此兩岸兵凶戰危之際,馬英九不計個人名譽得失,衝破台灣內部的各種政治阻力,為了台海和平,為了不忍台灣生靈塗炭,毅然決然地第二次登訪大陸,絕對具有必要性、正當性與合理性。 「和平之旅」的邏輯結構…
作者: 姜新立 頁數: 32
今年4月4日,農曆甲辰仲春之季,春暖花開時節,馬英九率青年學子到西安參加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進行「和平之旅」、「友誼之旅」。吾人期盼台灣內部放下政黨顏色的糾結,大家一起朝著兩岸友好、百姓共贏的方向前行。 海峽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生活在台灣的人其實也就是傳承五千年民族血脈和精神文明的中國人。而今若將「台灣人」與「中國人」的名稱加以區隔、對立,煽動族群情緒,恐將影響台灣內部的團結,也會造成海峽兩岸互動的負面效應。 如果刻意強調「你是中國人」、「我是台灣人」,那麼,下一步的邏輯就會是:「孔子、孟子、李白、杜甫都是你們中國人的,不是我們台灣人的!」那對台灣的歷史文化有什麼好處? 「中國」一辭本來是指歷史上的華夏族、漢族地區。至於一般所稱的「本土台灣人」則是指閩南人的後裔,公元1661年跟隨鄭成功渡過黑水溝(台灣海峽)移民台灣;其先祖則是源於「河洛」,亦即黃河、洛水交會的中原地帶,於4世紀「五胡亂華」年代南遷。詩經‧小雅:「小雅盡廢,則四夷交侵,中國微矣!」禮記‧中庸:「…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由此可見,「中國」的名號原是與蠻夷區隔而來,亦即跟「中原」、「中華」的涵義相同。 即便在當今的台灣社會,放眼教育界和企業界,「中國」之名亦俯拾皆是。例如:中國文化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醫藥大學,以及中國鋼鐵公司、中國信託投資公司、中國輸出入銀行…。至於所使用的語言文字,也是閩南話(又稱「河洛話」)或國語(北京話),以及倉頡所造之字。因此,如果硬要把「中國」這個名號奉送給海峽彼岸專用,豈不與台灣現實社會脫節?…
作者: 許文彬 頁數: 35
從以色列、伊朗互轟,到俄烏戰事加劇,全球籠罩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烏雲下,馬英九和習近平在北京的會面,凸顯了兩岸對話的可能性。筆者在「和平之旅」結束返台後的次日,訪問了唯一見證過兩次「馬習會」的政大榮譽教授邱坤玄。曾任國安會諮詢委員的邱教授強調,此趟「和平之旅」,顯示馬英九為追求兩岸和平及台灣青年發展,展現了極大的耐心和毅力。 邱坤玄說,他行前特別叮囑同行的「大九學堂」20位大學生,要作兩岸的「和平天使」,在與大陸學生交流互動時,要展現同理心,要相互尊重。從廣州到西安再到北京,全體學生們都做到了,他以他們的表現為榮。此外,此行也創下台灣學生與大陸最高領導人互相聆聽和對話的紀錄。馬英九回台發表此行感受時特別強調,習近平「聆聽台灣學生表達想法並回覆,這是對台灣展現最高的誠意與善意!」 「馬習二會」的地點及內容 習近平曾於2018年7月13日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這次是他首度再與台灣政要見面,會面地點又特別選在人民大會堂的「東大廳」。在歷史上,東大廳是權力的中樞。1984年鄧小平和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在此見面,討論香港回歸問題,柴契爾夫人走出大門時還摔了一跤。前蘇聯領袖戈巴契夫首次訪中,與鄧小平在東大廳見面。2001年底,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在東大廳舉行了發布會。申辦2008北京奧運成功,也在東大廳宣布。近年來,習近平在東大廳先後接見過美國總統拜登、俄國總統普丁。 「馬習二會」的會晤時間超過40分鐘,內容溫暖而饒富意涵。邱坤玄強調,這次不只是「會面」、「會晤」,而是「會談」;大家坐在長桌前,陳述彼此對兩岸關係的意見和期盼,而雙方對兩岸和平的看法及目標完全一致,這是前所未有的。…
作者: 張之澤 頁數: 36
今年4月,馬英九再度率青年學生走訪大陸,清明祭祖,並參觀中華歷史文物與新質產業,最後在北京二會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不論檯面上有職或無職,馬英九兩度於危疑震撼之際大象無形,掬誠去風險,安家邦,穩兩岸,值得中華兒女敬重。 兩次馬習會的背景不同 新加坡「馬習會」是318運動(又稱太陽花學運)後一年,兩岸向好形勢遭反服貿運動逆轉,擁抱台獨黨綱的民進黨可望於2016年勝選之際。之後蔡英文果然當選總統,「去中反中」,緊貼美國,兩岸緊張對峙,戰爭風險如密雲不雨,壓得人心沉重。 此刻馬英九二訪大陸,赴陝西祭祀黃陵,再往北京見習近平。美國CNN和紐約時報均視馬訪陸主題為「台灣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美國國務院以「支持有尊嚴的持續對話」評論「馬習二會」;蔡政府則說「違反了台灣社會期待」。 其實,巷議街談或民意調查可證,台灣大多數人期待兩岸走親,和平共榮。但318運動後,台灣內部黨、群競爭深化成體系性的分裂;外部又受制於美國,難以自主。年輕人則輸掉發展的機遇,實質所得更低;黨政和公部門向下沉淪的墜力則大過向上提升的拉力。…
作者: 林松青 頁數: 38
馬英九一行為期11天的大陸行,在「習馬二會」後結束。此行獲得無數熱議熱評。概之爲:遲來「補課」,適時「壯行」。追隨行蹤,情熱心頭,滿懷熱望,更多冷思。 台獨執政逆施連年,兩岸關係惡化至極,一方面高度冷卻,另一方面極度玩火。520公然頑獨即將登台,關切台灣前途命運的人豈能沒有作為?馬英九掙脫蔡英文強加的政治枷鎖,也突破自身的精神局限,開展以尋根歸宗為標誌的第二次登陸。 逆勢而乘勢顯見明智 馬英九此次登陸,既逆台獨挑釁大陸造成兵凶戰危之勢,又乘台灣民眾強烈渴望「兩岸和平」之勢。在台灣,儘管有不少人缺乏國家民族認同,但求兩岸和平已成主流民意。只是,中國大陸豈能容忍台獨鬧騰? 馬英九動身時,「台獨」當局不是妄求他「宣示主權」嗎?理直氣壯回應,台灣不是一個國家,而是同屬一個中國的地區,談何主權宣示?他深明,台灣海峽一旦成為火海,寶島不幸變為焦土,受害的是台灣民眾,危及的是海峽兩岸。求和並非是非不清的和平主義,而是追求反台獨的真和平。…
作者: 宗鷹 頁數: 40
賴清德520就要就職,外界估計他若保持以往「台獨工作者」的姿態,兩岸關係恐將更加惡化;尤其兩岸官方關係很難「融冰」,若一不小心還可能會擦槍走火,引發台海危機,屆時受害的將是台灣無辜的百姓。 馬英九4月帶領青年學子赴陸,參訪了大陸多個歷史景點及幾家知名企業,凸顯出兩岸有共同的文化及發展機遇,瞬間仿佛又回到馬政府執政8年的兩岸交流榮景。 兩岸有共同的歷史文化 馬英九這次訪陸與上一次不同的是,此次的「馬習二會」受到特別關注。其實,同行的年輕人前往了多處歷史知名景點,例如大九學堂訪問團團長劉秉叡在參觀兵馬俑時,自然而然地背誦起古文「過秦論」,他也直呼現場看到國文、歷史課本中描述的場景,令他感到異常興奮。 這次同行的青年大多為在學的大學生,幾乎全數讀的教科書都是陳水扁教改下的「台獨課綱」,也歷經蔡政府執政8年的「抗中保台」氛圍,但他們還能把看到的與在課本上所學的連結起來,這證明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歷史是台灣無法割除的,但若未來更多中華文化及歷史的素材從中小學教科書中被刪除,而僅剩下台灣本土文化的教材,那學生就無法背誦「過秦論」了。…
作者: 黃浩天 頁數: 42
4月16日,韓國執政黨在第22屆國會議員敗選一個星期後,尹錫悅總統才利用主持國務會議時,就慘敗結果避重就輕地解釋了一番,4小時後又在總統辦公室幕僚會議上表示「道歉」,遭到各界批評。 執政黨及尹錫悅慘敗 4月10日韓國國會議員選舉期間,為部屬拉票的前總統文在寅嚴厲指責尹錫悅兩句話:一是我活了70年,第一次遇到如此差勁的總統。二是我下台第二天一睜眼,看到韓國變成落後國家。文在寅說的雖是選舉語言,卻成了他的名言。 真沒想到,執政黨國民之力黨自第20屆國會議員選舉開始至本屆,已連續輸了三場選舉。而且,尹錫悅執政兩年後的「朝小野大」國會,比兩年前接手的「朝小野大」國會更糟,換言之,執政黨經過「期中考試」檢驗後,將面對更嚴峻的挑戰。 從選舉結果來看,民主黨獲得175席,執政黨只有108席,勉強可阻擋修憲的三分之二底線,但是,民主黨加上新成立的「曹國革新黨」12席,共計187席,超過三分之二。兩黨已喊出5月30日新國會開議的首要任務,是要設立特偵組,調查「尹錫悅夫人弊案」。曹國革新黨代表、前文在寅政府時期的法務部長曹國更說,要把尹錫悅變成「死鴨」,而不只是「跛腳」。…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44
美國搞不定俄烏戰爭、以哈戰爭及以伊衝突,近日卻續用美日、美日菲峰會,以「安全」合作之名,賦予第一島鏈小老弟們更高的軍事角色,使得亞洲局勢面臨幾十年來從未有的挑戰。 應美國邀請,日本首相岸田4月8-14日赴美國國是訪問,重頭戲是與總統拜登、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舉行一連串峰會,創造了美日安保成立以來最大的升級,且拉菲入夥,形成三方戰略綑綁,一起「渲染(中國大陸)安全威脅」、「遏制中國」。 日仗美撐腰插手台海南海 由於日本自民黨黑金醜聞、派閥解散、經濟疲軟、物價上漲等因素,岸田的支持率低迷,急著想做出政績,而日本政客慣用的手段就是加強美日同盟,爭取美國給予更大的軍事自主權。近年在應對中國上,日本已不光是扈從美國,而是主動扮演先鋒、挑大樑的角色。經過此次操作,在美國撐腰下,日本除了在東海、台海硬槓大陸外,還可明目張膽插手南海。 這次岸田獲得罕見的超高規格待遇,遠比上一次2015年的安倍風光,走紅毯、與拜登共乘座車「野獸」等,在美國國會演講更可謂其人生的巔峰。不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美、日、菲各有「心思」,事實上,從2月開始至峰會前,三方政府、國際媒體就密集出現相關的防衛(軍事)動態,在鋪墊「拜岸馬」峰會的要項。…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46
第 1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