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NO.87 │保衛釣魚台50年
10月6日,日美印澳外長「四方安全對話」在東京舉行,菅內閣對外政策輪廓和手腕首度亮相,十足是繼承安倍的外交遺產,並無新意,而任令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放言高論「亞洲安全框架」,更招來國際社會的冷回應。 對甫上任的日本首相菅義偉來說,由於他是靠著高舉繼承「安倍政治」看板而坐上寶座的,因此外交、國防安全方面用的人全是「安倍人脈」,防衛相甚至拔擢安倍胞弟岸信夫。 北村、荒木赴美歐拜碼頭 「外交是優先順序的遊戲」。菅義偉內閣成立僅一周後,9月22-25日,國家安全保障局長北村滋即趕緊赴美,向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傳達「菅內閣會更強化美日安保,外交、安全政策不變」,強調會推動「自由開放印太」戰略,並願意在東海、南海及經濟安全領域上合作。他接著馬不停蹄地拜訪了美常務副國務卿比根(Stephen Biegun)、國防部長埃斯柏(Mark…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50
美國歷任總統對南韓與北韓的政策有所不同。川普是唯一打破美國外交歷史,與北韓領導人見面的總統,而中間牽線人是南韓總統。但南、北韓會因此希望川普贏得11月3日的大選嗎? 10月10日,北韓勞動黨創黨75周年紀念日。如外界所預期,北韓依照往例舉行了閱兵式,由勞動黨主席、國務委員長金正恩主持。比較意外的是,超大新型武器,如洲際飛彈、潛射彈道飛彈等登場,讓美國和南韓跌破眼鏡。尤其,川普對此似乎非常不悅。 相反的,南韓總統文在寅表現得「老神在在」,正如一位執政黨國會議員所說,「統一後,這些武器就變成我們的了」。惟南韓新任國防部長徐旭表示,閱兵式展示的武器不比美國、俄羅斯的差,憂慮北韓可能會動武。然而,當天金正恩致詞時明確指出:只要不受外力的威脅,北韓不會主動採取軍事行動。 文、金都跟川普打過交道 近日,文在寅與金正恩獲悉川普確診新冠肺炎後,不約而同地電祝川普早日康復。目前看來,好像兩人都希望川普連任。或許因為文在寅與金正恩都跟川普打過交道,也或許二人都認為,川普不太聽部屬的忠告,事事由自己決定即可。…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52
中印邊界衝突最近雖有升高之勢,但在俄羅斯的審慎安排下,經由上海合作組織框架的運作,中印兩國已開始進行一系列討論,儘管目前雙方仍各堅持己見,但莫斯科對話對中印衝突緩和之功能則不容否認,這或許是近年俄羅斯外交上的一項重大成就。 安排中印防長及外長對話 9月9日上海合作組織外長理事會會議在莫斯科舉行,議程包括反恐、反毒、資訊等議題。會議期間,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印度外長蘇傑生,舉行三方會談。之後王毅再與蘇傑生會面,兩人討論近月在拉達克地區持續的主權衝突,重申雙方保持外交和軍事渠道對話,承諾通過和平協商,化解邊境爭議。 在這次外長會議前5天,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及印度國防部長辛格已在莫斯科先舉行了初步會談。此外,兩國在喜瑪拉雅山的邊防部隊也進行了「軍長級」層次的會談。但這些會談並不表示衝突完全獲得解決,因為最近在拉達克邊界地區出現了槍聲,這是自1975年中印雙方達成不得動武協議以來的頭一遭。中印均將責任指向對方。 根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指出,中印發生衝突的另一地點為藏南地區,即印度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印方曾以熱線向中國政府查詢,有關5名印軍遭中方扣留之事,中方尚未回覆,惟表示中國從不承認藏南地區為印度所有。…
作者:
姜書益
頁數:
54
2020年3月開始,美國川普政府漸進施壓日本「脫鉤中國」,但在國家經濟利益至上的政策前提下,日本根本不可能「脫鉤中國」。 川普施壓日本「脫鉤中國」 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等先進經濟國家大爆發,川普對中國進行全面性極限施壓圍堵,美中關係立即陷入空前緊張,這當然使美國在亞洲的首要盟國日本陷入進退兩難。 5月21日,中國人大決議通過在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英、美、澳、加四國立即聯合譴責北京,說國安法威脅到香港的自由,破壞香港自治,違反了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不過,日本安倍政府並沒有立即加入英美對中國的譴責,5月25日記者會上安倍強調,儘管美中關係緊張,但日本仍將繼續維持與兩個大國的關係:一方面強調日本與美國結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重視與中國在全球跨國治理方面合作的重要性;6月7日,也僅僅表示「嚴重關切」香港局勢,強調維護香港「一國兩制」的重要性;日本沒有追隨歐美國家一致譴責中國,反而寄更大希望要和中國改善關係,這當然讓美國及其盟國感到大失所望。 當然,美中爭端從貿易戰、科技戰到現今全面「脫鉤中國」,勝負一時難見分曉之際,日本必須小心謹慎,不敢在中國問題的對應上有任何差錯。…
作者:
林建山
頁數:
58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倒數計時,首埸辯論的激情與脫序使得選情呈現撲朔迷離,更加難以掌握。不過,從二人辯論的議題及論述可以發現,無論是誰勝出,抑制中國已是美國朝野的共識。無疑地,未來中美貿易爭端可能持續陷入糾葛,而且會從過去兩年以來「加徵關稅」,延伸為「技術圍堵」。 《經濟學人》客觀評論 然而,值得我們重視的是,在川普與拜登二人都想抑制中國不久之前,英國《經濟學人》以中國「新型經濟模式」為封面故事,在文章中特別指出:「不能忽略中國正在重塑國家資本主義」。過去以來,西方社會包括美國在內始終認為,中國經濟實施改革開放政策,雖在極短時間內達到快速成長的願景,但卻是在依靠過度舉債、非法補貼、竊取智慧財產等模式下,維持經濟的持續成長。 也就是說,這些西方國家將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邏輯,臆想為中看並不中用、「外強中乾」的假象,在面對外在的極限施壓下,極易造成經濟陷入崩潰,進而迫使中國領導當局讓步,最後開放透過國家資本主義所主導的經濟體系。若從過程來看,《經濟學人》認為,西方社會包括美國所假設的邏輯是「簡單卻錯誤」(simple but…
作者:
戴肇洋
頁數:
60
中國大陸地方政府近年受美中貿易戰及疫情衝擊的影響,財政入不敷出的問題越發明顯。地方債務風險因不斷發債而上升,台商營運也將受到影響。面對金融風險升溫,台商得做好因應策略。 因疫情稅收普遍減少 中國大陸地方政府受美中貿易戰及疫情衝擊影響,財政入不敷出的問題越發明顯。據中房智庫統計,2019年所有省份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財政收支差額,其中河南差額最大,其次分別為四川、湖南、雲南、河北。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的有吉林、西藏、重慶、黑龍江和甘肅。 截至今年7月26日,各省上半年的財政收入數據已陸續公布。31個省市僅有河北、廣西、貴州、新疆和青海5省實現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去年正增長,絕大多數省市為財政赤字。其中,河南的財政赤字最嚴重,達3,753.7億元(人民幣,下同),雲南、湖北、河北、安徽、廣西五省的赤字金額也超過2,000億元。 各省稅收普遍都減少,主要是受到於新冠疫情的影響,企業大規模停工停產。其次,疫情對旅遊業占經濟比重較大的省份,稅收也銳減。…
作者:
李沃牆
頁數:
62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認為,消費性而非生產性的舉債,會排擠民間生產性投資,因此反對政府舉債;英國經濟學家大衛休謨(David Hume)也認為,「國家若不消滅公債,公債必將消滅國家」。台灣公債情形如何,本文帶大家一窺究竟。 每人負債金額變動不大 許多人會認為台灣的債務嚴重,觀察財政部近年來正式統計資料可知,國人平均每人負擔的債務,從2012年的22.4萬元升至2019年的22.8萬元。若考慮幣值及輕度通貨膨脹等因素,其實公債這些年來的變化並不大,但是由於財政部公布的「國債鐘」(National…
作者:
王有康
頁數:
64
值此光復節75周年紀念日,有感於先父謝東閔一生為台灣的光復貢獻力量,尤其50年前他在省主席任內提出的「小康計畫」施政目標,恰與〈禮運大同篇〉之精髓不謀而合,期以建設均富社會,至今國人仍念茲在茲。有人問東閔先生為何於19歲時隻身離台赴祖國求學?他說:「台灣沒有光復,誓不返台灣。」 早年抗日,欣見光復 東閔先生出生於二水農家,中學求學於台中一中,因不滿日人統治,奴隸教育,羞辱台灣人為「豬仔」、「亡國奴」,以19歲之齡憤而隻身由日本轉赴上海,語言不通,人地生疏,終於考入蘇州大學(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學系就讀。一年後家道中落,無法接濟,再轉赴革命基地廣州中山大學法學院改讀政治系,並於四年級加入國民黨。之後抗戰軍興,自廣州避居香港,1941年香港淪陷於日寇,再返廣州、肇慶、柳州、桂林、福建漳州,追隨翁俊明醫師,組織台灣省黨部。 1945年5月,東閔先生以台灣唯一代表參加國民黨重慶五中全會,親見蔣總裁,被告知台灣將光復,並在中央廣播電台以閩南語,向台灣同胞廣播。 1945年10月25日台灣光復,脫離日人50年的統治,重返祖國的懷抱。當時台胞600萬人結束日本統治,親炙中華文化的薰陶,其情其境真非筆墨所能形容。但戰時台灣曾歷經美軍轟炸,高雄、東港、基隆等地幾成廢墟。因而戰後農業亟待恢復,百業重振成為當務之急。…
作者:
謝孟雄
頁數:
66
今年10月31日是許月里女士去世12周年。筆者曾在她生前多次訪問她,聆聽她逾90年的人生經歷;對照今日綠營一股勁地仇視本是一家親的中國大陸,益發體悟到許月里及其同道的行誼與情操何其可貴。 許月里(1912-2008)出生在日據時代的台北州新店莊赤皮湖(今粗坑里境內)。跟大多數老一輩的本省人類似,許月里日常生活幾乎全用閩南語,而日語也很溜,國語聽沒問題,說則多為簡單的短句或詞彙。 自幼反對日警欺凌台灣人 如果許月里是個乖乖牌,在異族統治期間做個聽話的順民,或許會平安地度過一生。但她天生對弱勢者具有強烈的同情心,加上擇善固執、一以貫之,堅持自己的理念,註定了她前三分之二的人生曲折、艱辛,吃足苦頭。直至1971年與昔日的同志周合源結婚後,後三分之一的人生才嚐到像個人的生活。 許月里在一本日本作者上羽修所寫《昔日追夢─治安維持法下的青春》一書裡,清晰地敘述自己小時候的一幕,「某個寒冷的冬日,父親全身濕答答地回到家裡,就算身體發抖、直打哆嗦、雞皮疙瘩豎了起來,臉上還是泛著帶點僵硬的笑容。當時家裡非常貧窮,父親開了個賣吃的攤販,由於在不能做生意的地方擺攤,被日本警察抓到,繳不起區區兩塊日圓的罰款,就被潑了一身水、凌虐一頓。父親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勉強擠岀笑容。那時我才7、8歲,但我知道是怎麼回事,感到非常非常氣憤,心痛欲裂,雙手緊緊握拳」。(作者譯)…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70
曾健民醫師是我省立屏東農專的學長。當時的省立屏東農專(現改制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與台北工專(現改制為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是台灣從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時南北農工的兩個重鎮,為台灣培育了大量的中堅技術人才。 我與健民兄都是東部農村窮苦的學生,他在花蓮玉里,我在台東,當時窮人家的孩子都報考省立師專或師範大學,可以省下學費與生活費,東部因師資與環境關係,能考上的不多,為了能早日謀生就業,父親希望我報考屏東農專,因該校畢業就業率很高。 因南風社而認識 我考入屏東農專時,健民兄已是一個早熟的文學青年,因崇拜魯迅與賴和這兩位在兩岸被尊為文學領航者都是醫生,他在屏東農專苦讀,再考上高雄醫學院。我因在校刊《南風》與《雙週刊》上發表詩與散文,成為南風社的一員,後再主編這兩種刊物。《南風》曾得到全台大專院校校刊評審第三名,頗有水準與知名度。健民兄也在《南風》發表散文,1975年我們因南風社辦文學活動而認識,包括已畢業在彰化溪州國中任教的吳晟。 我常去高雄醫學院找他,在他的租屋處暢聊暢笑,記得他最有名的笑話是「上帝到底是什麼呢?」令我深刻印象的是他總愛彈吉他,唱那首「濛濛細雨憶當年」,我問他為什麼常唱那首歌,他說有一次被情治單位約談,當時窗外正下著濛濛細雨,他以為他出不來了,以致始終無法忘卻當時的情景。…
作者:
詹澈
頁數:
74
1993年4月29日,海基會與海協會在新加坡簽署了四項協議,是「辜汪會談」的重要成就。也是兩岸在兩岸當局各自授權,經由民間團體達成的第一次對雙方有約束力的四項協議。 根據四項協議之一的「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海基會與海協會副秘書長、處長、主任級人員,每季度應就主管業務擇地會商。兩會副董事長與副會長或兩秘書長,每半年一次,應就兩會會務進行會商。海基會董事長與海協會會長視實際需要,經雙方同意後,就兩會會務進行會談。 首次文化參訪團成行 1993年6月13日至23日,海基會在「辜汪會談」之後,首次組文化參訪團訪問大陸,為今後兩岸的文化、教育交流做準備工作。參訪團除筆者擔任團長外,另有文化處朱榮智處長、綜合處方鵬程副處長、文化處張麗芳專員、法律處黃國瑞專員及文化處梁秋月專員等人。 6月13日至17日,本團在北京拜會了海協會唐樹備常務副會長、鄒哲開副會長兼秘書長及劉剛奇副秘書長、文化部、廣電部、國家文物局、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中央電視台、中國圖書總公司,針對文物交流秩序、保障著作權、保障影視人員的權益,防止盜錄、盜版、合辦「為中國人健康而跑活動」,同年9月辦理台灣「大專青年訪問團」前往大陸演出及參訪,以及兩岸互辦書展等問題,雙方皆充分交換了意見,也皆獲得原則上的共識。…
作者:
李慶平
頁數:
76
台灣受日本殖民統治50年,前20年武裝抗日犧牲慘烈,1915年西來庵事件之後,抗日運動進入非暴力的第二階段,向日本人爭取政治上的自由平等,抵抗日本殖民者的同化政策,實踐上則以思想啓蒙為主,藉此提升中國民族意識、中華文化傳承與新思潮。 台灣在殖民統治者的鐵腕下,無論是溫和的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抑或激進的農民組合、階級的台灣共產黨,從結果看,沒有一件是成功的。但對喚起民眾,尤其是知識階級的民族意識與祖國情懷,確實起了作用。父親在《台灣民族運動史》序文中指出「在這悠悠半世紀之間,台灣同胞作為袓國替罪羔羊,受盡異族的欺凌壓迫,殘暴蹂躪。但是台灣同胞處在水深火熱的環境下,不但未嘗一日忘懷祖國,且能以孤臣孽子之心情,苦心孤詣,維繫固有文化於不墜。」 莊垂勝(遂性)正是在異族統治下「維繫固有文化於不墜」的重要戰士,他所創辨的中央書局,是日據時代台中市文書刊物最豐富的書局,在祖國文化普及與漢文的保存方面有很大貢獻。隨著時代變遷,中央書局雖然經營不易,仍堅持了70年,著實是台中的重要文化風景座標。 中央書局與文化抗日運動 在〈釋台中文化城〉(《台灣風物》1976)文中,父親提到文化抗日運動的重要成就,包括櫟社、台中中學、中央書局三個實例,都是由民族自覺而產生的文化事業。…
作者:
葉芸芸
頁數:
78
8月26日,中共向南海發射4枚中程彈道飛彈,並落入南沙與西沙群島之間的海域。《南華早報》引述消息人士透露,中國朝南海發射飛彈,其中一枚東風26B(DF-26B)飛彈是從青海發射,另一枚東風21D(DF-21D)飛彈則是從浙江發射。東風26B射程約4,000km,東風21D射程約1,800km,可攜常規或核彈頭攻擊大型水上目標。這是北京政府對華府發出警告。 彈道飛彈和洲際導彈不同 彈道飛彈和洲際導彈等名詞,常常令人難以區分。傳統的彈道飛彈,如二戰德國V-1、V-2火箭、印度的烈火系列飛彈、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戰術飛彈等。彈道飛彈(SRBM/MRBM/LRBM)分為短、中、長程(射程500~5000km),多半在大氣層(圈)內飛行,並攜帶傳統/生化/核彈頭。 近來,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發生領土糾紛(雙亞戰爭),亞美尼亞使用伊斯坎德爾戰術飛彈(9K720 Iskander-E)轟炸亞塞拜然的民生設施;亞塞拜然也使用集束彈藥和多管火箭(BM-30…
作者:
王尊平
頁數:
82
兩棲作戰的載具相當多元,除了一般大型兩棲登陸艇外,給予陸戰隊搭乘的兩棲登陸車也同樣重要。不諱言,美國海軍陸戰隊為全球編制最大的兩棲部隊,其登陸載具最為成熟,但中國大陸因海岸線長、沿岸與南海島礁眾多,故對於兩棲登陸車的研發與部署格外用心。 美軍AAV7兩棲登陸車 1960年代中期,美國海軍陸戰隊為替換下一代的兩棲登陸載具,FMC公司與陸戰隊簽約,於1970年代開始生產第一代的AAV7兩棲登陸車。經過1980與1990年代,服役於美軍陸戰隊的AAV7相繼多次提出性能提升方案,包括從機槍砲塔、複合裝甲、柴油主機,到整合型抗爆座椅與防禦力等,AAV7兩棲登陸車已成為美軍陸戰隊不可或缺的裝備。 大體上,全車近8公尺長、3.27公尺寬、3.26公尺高,整個車身約23噸,配備鋁合金與強化裝甲外,主要武裝包括40毫米榴彈發射器與12.7mm重機槍,透過車內的400匹馬力,在陸地越野的速度為每小時72.4公里,水裡則有13.5公里,不僅能快速搶灘,強勁的馬力更是在陸地行駛的優勢,早期的車輛可以負載25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後期則降至21名士兵。 AAV7的服役時間相當長,加上陸戰隊為美軍攻勢部隊,參與過索馬利亞戰爭、波灣戰爭與伊拉克戰爭,因具有優秀的裝甲與機動性能,遭到敵軍摧毀的機會大幅降低。…
作者:
宋磊
頁數:
84
萬華早期是個河港街市,一度成為北台的政經和軍事中心,後商業被大稻埕取代,一度沒落。直到日據初期,鐵路到此設站及報社等的進駐,又成為重要的城鎮。 位在淡水河畔的台北市萬華區,舊稱艋舺。筆者由台北城的西門遺址循著當年以抗日名義成立的「台灣民主國」創立時的遊行路線,即清代的官道,來到了龍山寺及不遠的「剝皮寮歷史街區」。剝皮寮這一條清代老街,約三公尺寬,略呈曲折,兩邊均蓋起店屋。由於日據初都市計畫道路的開闢,使得原本面向老街的店面將正面轉向廣州街。走到剝皮寮街尾,可看到另一邊是廣州街上的西式牌樓建築,已被規劃為「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此地展示數百年來萬華當地豐富的文史資料,包括國學大師章太炎從1898年年底開始旅台的半年期間,曾居住在剝皮寮街,並擔任《台灣日日新報》漢文欄記者。筆者藉此解讀萬華的前世與今生。 北台的政經軍事中心 「剝皮寮」這個地名,筆者查閱相關文獻並未看到記載。反而從清代到日據時代的資料得知其稱為「福皮寮」或「北皮寮」,可能是閩南語的諧音轉翻過來。它建街的由來,「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以一張嘉慶4年(1799)的店屋買賣契約,推估剝皮寮聚落的成形,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時間。但筆者查到更早的地契,是乾隆28(1763)年,應可再往前推估一甲子。…
作者:
張健豐
頁數: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