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 NO.84 │ 一念之間戰爭與和平
台灣政治人物經常講「台灣前途由2300萬人共同決定」、「反對一國兩制是全民共識」,其實,台灣人民從來不是鐵板一塊,至少因省籍、所屬政黨、階級、年齡、性別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政治認同。省籍矛盾極可能隨著外省二代的凋零成為歷史名詞,但回顧其歷史,對台灣政治走向仍有一定的價值。 97%是大陸來台的漢人 2020年6月底台灣官方公布,台灣有23,583,823人。其中超過97%的人是大陸來台的漢人,因遷台時間先後,而有本省人和外省人之分。 從16世紀中葉到1945年前,從大陸移居來台、在台世居者都被稱為本省人,其中又分為閩南人及客家人,閩南人約占人口的七成以上,祖籍地多為福建泉州、漳州,客家人約占人口的13%,祖籍地多為福建龍岩和廣東梅縣。 外省人指的是在1945年至1949年間,大約120萬來自大陸各省,跟隨國民黨來台的人及其後代,現約占人口的12%。…
作者:
紀欣
頁數:
46
6月11日,美國聯邦參議員喬希·霍利(Josh Hawley),年僅40歲,密蘇里州,共和黨籍,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和司法委員會成員,川普的堅決支持者,向參議院提出「台灣防衛法草案」(Taiwan Defense Act),在兩岸引發震撼。 川普上台以來,美國炮製了諸多挺台法案和涉及台灣問題的其他法案,如《2017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201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2020…
作者:
花俊雄
頁數:
50
川普最近擬邀請俄羅斯、澳洲、南韓及印度四國領導人參加在華府舉行的G7峰會,並準備在會中檢討中國在新冠疫情上該負的責任。德國總理梅克爾已以疫情為由婉拒參加,俄國官方未正式表態,但輿論認為俄中關係緊密,出席以反中為目的之國際會議不恰當,何況西方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並未放緩。 2020峰會以反中為目的 今年6月國際上最熱門的消息是,川普準備將G7峰會延期到9月,並希望擴大邀請俄、澳、南韓及印度四國領導人參加,使G7變成G11。川普向媒體解釋,G7峰會已不符合國際現實。白宮新聞總監法拉表示,川普準備在此次峰會上,將傳統盟邦和一些受到新冠肺炎衝擊的國家聯合起來,共同討論中國對疫情擴散的責任。 德國總理梅克爾首先以疫情為由婉拒參加。《紐約時報》引述柏林匿名高層官員的談話指出,梅克爾拒絕出席此次峰會的原因有三:一是認為美方對會議的安排缺乏外交的技術性,二是德國不願加入反中集團,三是德國政府反對俄羅斯與會。 梅克爾自7月1日起擔任歐盟輪值主席,為期半年,最近也提出一份24頁的歐盟未來發展計畫報告,並已與來訪的法國總統馬克宏討論過。馬克宏表示,未來必須重新考慮與俄羅斯的戰略合作關係。梅克爾所推動的歐盟新外交政策,主要是想在美、中之間尋找歐盟的活動空間;在歐盟內部則是要妥善處理英國脫歐的後續問題。…
作者:
姜書益
頁數:
52
日本中止「陸基神盾」,狀似打臉美國飛彈防禦系統,但其實是在為主動作戰的「攻擊敵基地」鋪路,而另一方面又大買F-35、研製新戰機,組建網路、太空部隊,在在可能掀起東亞軍備競賽。 日本自衛隊1954年7月成立以來,整個防衛體系的主要裝備,除了自製者外,全是購自美國,特別是高科技戰機、飛彈,看裝備猶如美軍分隊;而且,日美搭配向來順暢,日本奉上經費,美國供應精銳武器,不曾遇過大問題,直到最近終於出包。只是,日本後續處理乃至新建各軍種,著實令人感受到其強軍的野心。 6月15日,日本防衛相河野太郎突然宣布停止部署美製陸基神盾防禦系統,理由是:使用的「標準3型」(SM3)飛彈,發射後有推進器掉落位置無法控制的技術問題,如修改硬體系統約需10年,並得追加約19億美元經費,且會逾越部署時間。震驚政壇,但其國家安全會議(NSC) 6月24日確認了此決議。前統合幕僚長(參謀總長)河野克俊表示,「推進器掉落會成為部署問題,在任上時都沒聽說過」。 美製系統攔不到低空飛彈…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54
美國總統川普看到兩韓又回到2017年前的劍拔弩張狀態,南韓卻一點都不緊張。南韓不僅依照北韓的要求,將青瓦台和統一部負責北韓業務的首長換成親近北韓的人士,並且推展兩韓經貿往來,甩開美國,讓美國很不舒服。 7月6日至9日,川普特派美國副國務卿兼北韓特別代表畢根(Stephen Biegun)再度訪問首爾,了解朝鮮半島的狀況。畢根此行正逢兩韓戰火一觸即發,以及美朝無核化談判膠著,畢根的腳步十分沉重。 畢根韓國行「雷大雨小」 畢根除了拜會對話伙伴外交部長康京和、舉行第8次美韓次長戰略會談、與韓半島和平交涉本部長李度勳會議、會晤新任青瓦台外交安保室長之外,並未見到新任國家情報院院長朴智元和統一部長李仁榮,因為二人正在等候國會人事聽證會的通過。畢根此行只能說「雷大雨小」。…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56
7月6日,川普正式通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美國決定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終止其72年的會員身分。依據美國1948年加入WHO時所設定的條件,美國必須在退出一年前通知該組織,並繳清積欠的2億美元會費。所以川普這一決定將於2021年7月6日正式生效。 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及死亡人數一直高居世界之冠,而且全美40個州仍呈上升趨勢。情勢如此嚴峻,川普卻決定退出WHO,立即遭到歐洲盟友及黨內外,特別是醫療界專業人士的反對,但川普不為所動,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連任的考量。 如果不是新冠疫情爆發,導致經濟衰退,失業嚴重,川普連任幾乎不成問題,但疫情壞了川普的好事,他現在不顧一切,冒險重啟市面,提振經濟,也是為了謀求連任。 川普找到推卸責任的目標…
作者:
花俊雄
頁數:
58
美國的總統大選當然是共和及民主兩黨競爭。兩黨雖有左右之名,也有保守派和自由派之別,但是競爭者與衛冕者在這些標籤下,還是要因時、因地、因選民情緒,做出策略選擇。 美國每次總統大選後,都會有政治評論家做分析,勝者因何勝,敗者因何敗。並且還會累積幾十次選戰的對比,做詳細的解析。當然這些歷史性的解析也會在大選前出籠,為候選人和投票人提供參考。 本文以在美華人的視角,對2020年美國大選做個選前分析。這與媒體的民調不同,前者根據事實做客觀討論,後者往往加入主觀引導民調方向。這在美國和亞洲的選舉都是常見的弊病。 美國大選的一般議題 美國總統的權力很大,故每次大選皆勞民傷財,近年的總統大選,候選人都要籌資十億美元,方有勝算可能。今年也不例外。如今共和黨川普和民主黨拜登都已募得半數以上,鹿死誰手,就看未來選戰的演變。…
作者:
張一飛
頁數:
60
任何一種價值理念,都是在一定的歷史和社會條件下塑造出來的。從希臘羅馬時期以來,西方許多國家都存有奴隸制度,貴族與平民之間,有非常明顯的階級對立,所以會發展出「自由、民主、人權」的價值理念。非西方國家要想移植這些價值理念,必須思考他們在本土社會中的適切性,否則便很容易陷入「自我殖民」的困境。 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亞波利斯發生一樁偶發事件,讓世人清楚地看到:美國到處推銷的「自由、民主、人權」,其實只是用來搞「顏色革命」的口號,根本不是什麼「普世價值」。 川普手持聖經作秀 5月29日,示威者包圍白宮,川普一度躲入白宮地堡,事後川普對消息走漏大表不滿。5月31日,全美各地抗議與劫掠不斷,連白宮周遭也有警民衝突,讓川普愈看愈生氣。6月1日,他花了很多時間和幕僚討論,最後敲定發表強硬談話。川普在白宮玫瑰園發表約半小時談話後,在重重警力護衛下,自白宮步行至對面的聖約翰教堂,站在教堂布告欄前,拿著一本聖經讓媒體拍照,川普說,「我們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國家,我們將會保護國家安全」。 華府主教巴德得知此事後表示,「總統來教堂沒有禱告,也沒有提到美國和有色人種的痛苦」、「我們要遠離這位總統煽動性的言論」。…
作者:
黃光國
頁數:
62
7月11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以5比4裁定,奧克拉荷馬州東半部,包括第二大城市塔爾薩(Tulsa),應該是原住民的保留區。此一裁決涵蓋的保留區面積約為300萬英畝,居民有180萬人,其中15%是原住民。其結果表示,過去在州法院被判有罪的印地安人,如犯罪行為發生在原住民保留區內,可以對判決提出異議,住在保留區的原住民也可享有州稅的豁免權。此次判決對原住民的權益影響深遠。 提案人71歲的原住民麥克格特(Jimcy McGirt),他在1997年被判決性侵女童的罪名成立,但他宣稱案件發生在保留區,只有聯邦法院有權審理,奧克拉荷馬州法院的判決無效。 聯邦最高法院這次判決的關鍵票,出自川普提名的保守派大法官葛薩奇(Neil Gorsuch),所以令人感到特別驚訝。葛薩奇在判決中引用了19世紀美國政府將東南部的幾個大部族強行遷移至奧克拉荷馬州的歷史,當時美國政府表示,遷移過去的土地屬於原住民永久土地。葛薩奇表示:「考慮到聯邦刑事法,這些土地是否仍如政府所承諾的屬於原住民保留區,我們認為國會並沒有否決,因此政府的承諾仍屬有效。」…
作者:
趙國材
頁數:
64
5月28日大陸全國人大通過要由人大常委會制定香港國安法,6月30日人大常委會通過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法,並立即公布施行。美國基於自身的戰略利益大加指責,並通過《香港自治法》,但民進黨不該隨美國起舞,而應正確認知該法之立法目的,並進一步思考台灣應如何審時度勢,為人民找到最佳利基。 大陸會自行制定香港國安法,主要原因在於2019年以來香港「反修例」分子,不顧刑事犯應遣返發生地審判的原則,結合美國與台獨等外部勢力上街抗爭造成動亂,將「一國兩制」的「高度自治」無限上綱,讓香港成為「反中」的灘頭堡。而且,澳門早已於2009年制定、實施了國安法,而香港回歸23年,卻始終無法依據香港基本法第23條制定國安法,因此大陸決定自行立法。 立法為準確實施高度自治 香港國安法開宗明義指出,立法是為了堅定不移並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維護國家安全。換言之,香港國安法想鞏固「一國兩制」的「一國」基礎,制止「反修例運動」以來引發的紛亂,使得「兩制」的「高度自治」可以準確實施,讓香港金融經貿能夠持續發展,更讓借香港「反中」的外部勢力受到法制的遏止。 美國參眾兩院在香港國安法立法後兩天內,就通過《香港自治法》(Hong…
作者:
黃清賢
頁數:
66
6月30日下午,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全票表決通過香港國安法,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及熱烈迴響,港台反應尤其熱絡。筆者從一位台商的角度,分析該法的效應、影響,以及一些觀察結論。 對「一國兩制」的加強 依筆者之見,香港國安法的立法及施行,有以下幾個重大的意義及訊息。 首先,香港國安法的實施是對「一國兩制」的加強。中國大陸在1997年香港回歸後,給了香港「高度自治」的權利及環境,港人享盡優惠政策,例如不必繳稅、不必當兵,也無須養軍,但香港政府、人民似乎沒有充分履行「一國」的責任及義務,尤其一直未根據香港基本法第23條制定、施行國安法。有些香港年青人看到香港法官大都是「鬼佬」(香港對外國人的俗稱),心裡可能還以為自己效忠的對象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呢!所以,在此國安法施行之前,很多港人搞不好誤以為香港施行的是「兩國兩制」,真正的「一國兩制」從今年7月1日才正式開始。 其次,香港國安法的通過及施行,似乎讓一些港人感到惶惶不安。依我看,其實香港人沒有什麼好不安或恐懼的,應該等該法實施一段時間及觀察一下政府處理的狀況,再表達意見也不遲。…
作者:
熊子傑
頁數:
68
日前,13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0次會議表決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由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引發各方關注。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揚言要對香港實施制裁。而美國也在香港國安法公布的當天宣布取消對香港的特殊經貿待遇。 從國際法的角度來看,香港已於1997年實現了主權回歸,國家對香港有權行使屬地屬人權威。因此,由全國人大為香港訂立國家安全法,實際上就是對香港行使「屬地屬人權威」的表現,這在法理上是完全成立的。 依據「香港基本法」第23條的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自行訂立香港國安法,但由於諸多因素掣肘,以至於幾經延宕而不能推行。特別是去年6月以來發生的「反中亂港」暴亂,綿延數月之久,嚴重擾亂了香港的社會穩定,對國家主權也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此次全國人大依法訂立香港國安法,對香港的和平穩定和「一國兩制」的進一步落實都是非常必要的。 早在2009年,澳門特別行政區就已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法》,在實施過程中也非常平穩順暢。而香港國安法之所以遲遲難以訂立,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插手香港事務脫不了干係。 川普上台以來,中美爆發貿易戰,兩國關係陷入近年來的最低谷。近日,川普與蓬佩奧又分別對香港事務,特別是香港國安法草案橫加指責,並還表示要取消香港的特殊經貿待遇,美國對香港事務的橫加干涉,只會加劇香港的社會動盪和經濟衰退,不僅損害香港的民生,擾亂了「一國兩制」的落實,也影響了美國在香港長期的商業與文化利益,對各方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作者:
鄭海麟
頁數:
70
美國從來都不是可靠的盟友,它給你任何幫助,皆是為了往後能夠控制你,使你成為它的傀儡。國共內戰期間,美國先軍援國府武器裝備,後來即藉著武器禁運,施壓國府與共產黨和談,國府打起仗來綁手綁腳。在美國武器禁運杯葛之下,國軍因缺乏零件,曾有3,000輛美援軍用卡車無法開動,部隊士氣受影響,民心盡失,最後撤退到台灣。 抗日戰爭後期,華府當局在駐重慶大使館館員影響下,積極介入國共衝突,駐華大使館有許多美國外交官主張扶持中共勢力,以對抗蘇聯投入中國戰場後,可能在東北與華北的影響力,當時美國駐中國大使館館員多同情中共,認為共軍在抗戰期間較國軍更積極與日軍作戰。 抗戰勝利後,在美方的調解下,國共才簽訂《雙十協定》,但由於國共雙方缺乏互信,軍事衝突在1946年後逐漸擴大為內戰。美國總統杜魯門對調停失敗感到沒有面子,以禁運武器方式,希望能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此單方面的壓迫對國府造成傷害,對本來就沒接受美援裝備的共軍則無任何實質影響。 杜魯門禁運扯國府後腿 根據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1946年8月18日,杜魯門以行政命令擴大禁運,制止國府購買美國剩餘軍火。8月29日,行政院長宋子文電告蔣介石,美國停止供給我軍火之局面業已形成,請迅即返京,召集各方共商對內對外政策。…
作者:
高靖
頁數:
72
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是在世界冷戰格局內的局部熱戰,是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獲勝後、對英美等資本主義先進國接連壓境第三世界國家的反應,也是中華民族自19世紀以來曲折前進道路上的一頁教訓與悲傷,而台灣則扮演著悲傷的角色。 全民國防教育缺對日抗戰 今年7月,新課綱的高一「全民國防教育」課程結束,但其產生的疑惑比解答還多。台中育達文化出版的《全民國防教育》主題五是「戰爭啟示與全民國防」,內容只有「台灣重要戰役與影響」一章,敘述古寧頭戰役、一江山戰役、八二三炮戰與台海飛彈危機諸節。換句話說,其所謂「戰爭」,全是內戰,而隻字不提犧牲3千萬軍民的對日抗戰。 該書第149頁明示「全民防衛動員相關法源依據」,首先就是1947年公布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而完全不提對日抗戰。既然依據時間說事,則所謂「台灣重要戰役與影響」諸節,均應以中華民國台灣省與部分福建省作為敘述主體,畢竟「內戰」也是該書承認的用詞;但若偷樑換柱為「台灣」當主詞,則容易對學生造成時空誤解。除非,這種時空錯亂,恰恰是出版方與授課者的用意? 從全球範圍來看,美軍借韓戰介入台海以後,台灣成為美、日、西歐等國圍堵社會主義陣營的前哨,其代價就是中國分裂與對峙,而非「反攻大陸」或「解放台灣」。反之,若中國統一,則圍堵陣勢破局,這是韓戰後美、台之間簽訂《共同防禦條約》的原因。儘管該條約阻止台灣「反攻大陸」,但美方並不信任蔣介石,於是一方面希望蔣介石自金馬前線撤軍,另一方面則在島內培植親美的代理人。…
作者:
王睿
頁數:
76
關於日本人遺留台灣有兩個嚴重的錯誤,第一是關於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日本人混入台灣居民中,其後裔達百萬。第二是關於後藤新平在1900年利用廈門事件,引來日本人,企圖進入大陸未成,都留在台灣,在1905年人口普查前,皆登記為台灣人,號稱深根密植。40餘年來,這種混為台籍的日本人,其後裔在1945年日本投降時大約有30萬,其後裔至今則達百萬。 上述第一種錯誤觀點,批判者已多,事實上,少數日本人因通婚、認養,留在台灣的實在很有限。當年農業社會,人口流動小,左鄰右舍互相大多認識,大批日本人留台實在不可能。而且1946年7月爆發澀谷事件,台灣媒體曾提起台灣人要對在台日人報復,使原本不少有意滯留台灣者也多生去意。所以,認為當時有大量日人留台應不可能。 第二種觀點來自名嘴黎建南。黎出身國民黨,後成為親民黨的要角。近來他有視頻,以後藤新平的設計與明石元二郎的安排,再搭配傳說中的日本忍者間諜,編織成一幅頗能吸引年輕人的神秘故事。他說得似乎有道理,但根據資料顯示,1899年台灣對外的海運人數為46,289人,1900年的海運人數為78,881人,差距為3萬人以上;但該數據不分進出,不是合計之數,並有可能是重複的紀錄。因而,若真有其事,應絕對不到其半數吧。 日人的史述中記載「官員抱著存夠錢後,就回日本享清福的心理,也不足為奇。明治32到36年間,17,858名渡台者當中,回日本的多達11,575人,此一數字顯示日本人定居台灣比率之低。」以及所謂的「明治32年散居台灣全島的日本人有33,120人」。而上述關於日本人定居台灣比率低的描述,是指1899到1903年的數據,那是在黎建南所說的1906年以前的數據;那4年間定居的只有6,283人;那麼其中在1900年定居的,若真的都是後藤所設計的那批人,能夠有多少人?6,283人的四分之一只有1,500多人,豈能在1945年繁殖到多少人? 關於明治32年有33,000人,遠低於上述海運人次,筆者推測應該是生意人或公務者重複進出,推高了人數。這其中只有33,120與1,500多人才是真實人數。…
作者:
郭譽孚
頁數:
79
孫中山之名從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亡命後,因《臺灣日日新報》等報紙的陸續報導,就廣為台灣抗日志士及民間所知,本文特就幾則具代表性的篇章,為讀者勾勒出孫中山在該報中不同時期所呈現的形象。 報紙具有宣傳及塑造人物的功能,日本據台以來,深怕報紙成為鼓吹台灣抗日運動的工具,遂嚴禁台灣民眾發行報刊,但卻扶植日本人辦報紙。1898年5月,守屋善兵衛併購《臺灣新報》、《臺灣日報》,改名《臺灣日日新報》,曾為台灣第一大報,至1944年4月與另五份報紙合併為《臺灣新報》。 孫中山曾是廣東逸犯 孫中山出身廣東香山縣,1879年隨母親到夏威夷,入教會中學讀書,1883年返國至香港求學。畢業後懸壺於澳門、廣州時,秘密聯絡同志,進行顛覆滿清,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亡命海外,聲名始為世人知曉。 1896年10月,「倫敦蒙難」事件後,《臺灣新報》出現轉載自倫敦的「清國使署逮捕違法」一文,報導孫中山在倫敦被拘禁的訊息,這是孫首度以「廣東叛徒」形象出現在台灣報紙上。1897年9月,該報又指孫是「逆黨批猖」,領導興中會意圖不軌,捐資加入興中會者不可勝數,日本將這位「逸犯」升格為有三、五百萬黨羽的「頭目」。…
作者:
劉碧蓉
頁數:
80
日前,台灣和美國簽訂採購4架死神(MQ-9 Reaper)無人攻擊機(UCAV)和相關訓練設備,總金額達50億新台幣,而中科院研發的騰雲中大型無人機,卻被軍方排除在外,引來不少議論。中國研發「察打一體」的無人攻擊機,概分為螺旋槳發動機和渦噴發動機兩種,並有多種型號。這些無人攻擊機除自用外,也外銷其他國家。限於篇幅,本文僅介紹翼龍、彩虹-5、雲影等三款無人攻擊機,和其專用武裝彈藥。 翼龍無人攻擊機 2014年珠海航展,翼龍-1首度展出,其外型類似美國無人攻擊機,具有修長機身、機翼、V形雙傾斜尾翼、國產螺旋槳發動機等。前端弧形整流罩內為衛星天線收發裝置,下方為可轉動的光電偵搜裝置;機身中段和機翼內部為起落架收放處和內置油箱,提供該機飛行所需的油料。機翼下方掛點攜帶武裝彈藥,並由地面遙控飛行,可執行中低空偵察攻擊任務。 2016年珠海航展,翼龍-2首度展出,它換裝更大推力的國產螺旋槳發動機,強化機身、機翼結構,最多可攜帶480公斤的武器彈藥。目前,翼龍是中國外銷數量最多的無人攻擊機,主要買家是巴基斯坦和中東地區國家。2019年初的印巴空戰,翼龍也參與偵察和攻擊地面殘存敵軍等任務,但實際戰果和損失數量則未知。印度宣稱,至少擊落1架巴基斯坦翼龍。…
作者:
王尊平
頁數:
82
衛星的發展向來攸關國力與科技,當世人在熟悉美國的GPS定位系統時,殊不知中國發展的「北斗衛星系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已正式完整建構,中國衛星系統的組建完成,不光應用在傳統的軍事作戰,對於日常的商業行為同樣擁有巨大經濟效益。…
作者:
宋磊
頁數:
84
屏東佳冬最早因協助官軍平定民變,而列為屏東六堆重要的村莊之一。蕭家因在此經商有成,成為佳冬的大家族。乙未戰爭時,蕭家因壯烈犧牲而使佳冬結束了長達近三個甲子的民兵史,徒留「蕭屋」等歷史遺跡讓後人追憶。 屏東縣佳冬鄉是屏東線鐵路經過的一個小鄉鎮,曾因2009年莫拉克颱風引起水災而聲名大噪,但較少人知道的是,佳冬是1895年日軍從枋寮登陸後,遭到最激烈抵抗之地。今年清明連假,筆者首度造訪了佳冬。 屏東線鐵路雖已電氣化,台鐵高級列車普悠瑪也行駛到枋寮,但此處仍只有區間車停靠,於是筆者選擇在高雄搭車前往。南下途中,東邊的群山悄悄靠近,過去這是南北縱貫鐵路結束的象徵,1990年代初南迴線通車後,反而成為另一段旅程的開始。火車接近佳冬時,鐵路兩旁遍布魚塭,養殖魚場激起陣陣水花和椰林的搖曳,體現出南國風情。 來到這清靜偏僻的小鎮,除感到到客家鄉親的人情味,一路上可見到不少舊式建築。筆者在當地有名的「蕭屋」開始認識佳冬的前世與今生。 佳冬在近代的開發…
作者:
張健豐
頁數: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