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NO.81 │ 川普斷援WHO 美國要退出世界舞台?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經濟所受衝擊不亞於2008年金融海嘯,甚至直逼大蕭條。各國紛紛撒下巨資救市及紓困,但財政赤字急速惡化,債務上升,新興市場債務危機恐一觸即發。 根國際金融協會(IIF)最新公布的報告顯示,去(2019)年,全球累積債務與GDP的比率達到了322%的歷史新高,總規模達255兆美元(下同),較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時的高峰增加了87兆。其中,發達市場的債務水準達到GDP的383%,總規模達184兆;而新興市場的債務規模超過71兆,為GDP規模的222%(參閱表1)。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下,各國不惜撒下巨資救市及紓困,預估今年首季累積債務會上升至257兆,將達GDP的342%。 美國預算赤字恐攀新高 川普上任時,美國國債規模為19.8兆,但據最新的「國債鐘」(National Debt…
作者:
李沃牆
頁數:
48
對世界經濟大蕭條的恐懼症到處瀰漫,已成為國際社會最聳人聽聞的「全球4月夢魘」。所有經濟社會菁英乃至一般庶民大眾,都在密切關注:還要多久時間才能撥雲見日?該如何才能再見經濟復活? 就在極短暫的三個月時間內,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了全世界經濟,並正以閃電般的速度展現其特有的影響力,擾亂全球經濟秩序。 經濟學人智庫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原先預計,2020年160多個成員國狀況都並不壞,應該可以實現「人均所得正成長」,但到了4月份則預測2020年全球GDP總量,將從原先的3.3%正向成長,轉為-3%負向急凍衰退;跌幅之大,遠超過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經濟凍縮幅度的50倍。 幾乎所有國家都受重創 目前先進國家的日子最難過。3月開始,美股多次歷史性熔斷,到4月上旬,美國單周失業人數連創新高,累積失業人口已經超過1千萬人;全球經濟困境已開始被拿來跟1930年代大蕭條相提並論。…
作者:
林建山
頁數:
50
回顧歷史上的全球經濟衰退,大多因供給、需求及金融三方面受到衝擊所引發。而目前因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全球經濟同時遭到供給、需求、金融三方面負面因素的衝擊,導致世界經濟的衰退已難以避免。 需求面大幅降低 2019年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爆發後,中國先封武漢,再封湖北省,湖北之外雖沒有被封,但老百姓足不出戶,不再逛街、聚餐、旅遊、看電影。經濟活動幾乎停擺,傷害的不僅是企業,還有就業人口。 無薪假、零收入、失業人口增加和物價上漲,消費者手頭緊。一些人害怕被感染,停止逛街購物,餐廳、汽車銷售等生意清淡。例如,中國汽車銷售在2020年2月上半段,比2019年同期減少92%。特斯拉(Tesla)跟吉利汽車開始在網上售車,避免顧客聚集在銷售大廳。 這種效應如多米諾骨牌一樣,通過產業鏈傳導,技術含量越高的產品受到的影響越大。市場分析機構卡來利斯(Canalys)預測,從2019年10月到2020年3月,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50%。而蘋果在2月17日宣布iPhone生產陷入困境,供應鏈可能要到今年第二季度才能完全恢復。而隨著疫情擴散至全球,發達國家的民間消費也大幅減弱。…
作者:
趙國材
頁數:
52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日前工商團體提出減稅建議。財政部同意受疫情影響者可延期一年繳稅,或分3年36期繳納,另也將從寬認定受影響的標準。這主要是根據《稅捐稽徵法》第10條,因天災、事變而遲誤依法所定繳納稅捐期間者,主管機關得視實際情形延長其繳納期限。但不是所有店家都符合延期繳納標準,例如網路店家受到的影響可能較小,財政部應盡快訂出標準。 根據《加值型或非加值型之營業稅法》第35條規定,營業人不論有無銷售額,應以每二月為一期,於次期開始15日內,填具申報書,向稽徵機關申報銷售額、應納營業稅額(下稱營業稅)。 營利事業所得稅(下稱營所稅)是企業按其當年度,以其收入總額減除各項成本費用、損失後之純益額為所得額,依《所得稅法》第67條規定,營利事業應於每年9月1日起至9月30日止,按其上年度結算申報營所稅應納稅額之二分之一為暫繳稅額,自行向為捐機關申報。見表。 由於營業稅與營所稅二者的屬性、申報繳納期完全不同,不應一概而論。 營業稅是每2個月申報繳納一次,商家從今年1月中旬起到目前這段期間,如果營收減少又面臨必須立刻繳納營業稅,這時候延緩繳納期限是合理的。營所稅繳納期限比較沒有急迫性,而且營所稅的自動調節機制可讓營業收入大幅下降的商家,在第2年的5月少繳些稅,但受疫情影響,有些商家不但沒賺錢,扣除成本後甚至是虧損,針對這部分,政府應考慮給予其在往後幾年內,從每年營收扣抵這段期間的虧損。換言之,緩繳營業稅與當年度營業虧損准予扣抵未來年度營所稅,比較符合租稅的屬性與稽徵效率原則。…
作者:
王有康
頁數:
54
由國史館出版的《陳誠先生日記》中,細心的讀者可以在1950至60年代讀到兩位叫柯克的美國人,他們中文名字一樣,陳誠又未寫二人的英文名字,很容易混淆。他們都是美國海軍上將,一位在國府遷台之際,各方奔走,支持蔣介石。另一位是美國第三位駐台大使,處處牽制國府反攻大陸,因此成了最短命的大使。 Charles Cooke為國府奔走 最早在陳誠日記中出現的柯克(Charles M.…
作者:
高靖
頁數:
56
一般教科書或專書都說,1945年9月9日,在南京陸軍官校大禮堂,日軍向何應欽呈遞降書的人是日本駐中國軍的總司令岡村寧次。這不對,呈遞者其實是駐中國軍的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當時何應欽將兩份降書交給小林,小林將其交給坐在旁邊的岡村寧次,岡村用毛筆簽好字,交由小林,呈遞給何應欽的。所以照片上的那一位呈遞降書的不是岡村,而是小林。至於何應欽為什麼沒有直接把降書交給岡村寧次,那就不清楚了。 其次,1945年9月2日,在東京灣密蘇里艦上,日本向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投降,在降書上簽字的是日本軍方代表梅津美治郎,有人把其頭銜寫成「總參謀長」,這是錯誤的。梅津美治郎的頭銜是「參謀總長」。台灣和日本都稱為參謀總長,中共稱參謀總長為總參謀長。台灣研究日本的人往往弄不清楚這一點。 在近代日本軍事史上,有兩次在戰地設有總參謀長。第一次是日俄戰爭時。當時與俄國交戰的日軍有三個軍,每一軍有一個參謀長。統管三軍的參謀長稱為總參謀長。這個總參謀長是當時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兼任的。《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作者矢內原忠雄將其誤寫為總參謀長,中文翻譯本也照樣錯誤。 接著我談一下蔣介石留學日本的事。從前台灣教科書都說,蔣介石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畢業生。戴國煇的《台灣》也這樣寫(152頁)。但蔣先生讀的是振武學校,張群是他的同班同學。後來二次革命時,張群逃往日本,以振武學校畢業生的身分進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所以,張群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畢業生,而蔣先生不是。 日本的士官就是我們所謂的軍官,許多人弄不清楚這一點。日本戰敗前,除陸軍士官學校外,日本海軍兵學校也就是我們的海軍軍官學校。另外,戰前的日本陸軍大學的正式名稱是陸軍大學校。「大學校」在日本是準大學,畢業後是沒有學士學位的。現在日本國防大學叫做防衛大學校,警察大校不是正規的大學,與台灣的警大不同。…
作者:
陳鵬仁
頁數:
59
2019秋,北京國家博物館舉辦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特展。甲骨文是最早成體系的漢字,蘊藏著大量商代的史實和社會、政治、生產、文化的資訊。它不僅是中國人的共同文化根源,也是世界文化史的瑰寶。2017年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它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永為中國人所珍惜。 清光緒25年(1899)金石學家王懿榮斷定,長期以來被當作藥材甲骨上的刻畫符號是商代文字。同年,王襄和孟定生在天津開始購藏甲骨。從此人們開始了對甲骨文的研究。經過100多年幾代人的考古發掘與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已具備漢字基本造法 甲骨文以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為主,大約有4,500個單字,已經識別的約占三分之一。甲骨文字異體較多,但已具備「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漢字的基本造法。對比甲骨文和之後的篆、隸、草、行、楷等書體,讓人們瞭解漢字的溯源和演化一脈相承。 商人占卜,先在龜甲(牛骨)上鑽孔,再以火炙使其產生裂紋,從裂紋以判吉凶,並將過程用當時的文字記載下來。甲骨文例一般包括(1)前辭(敘辭),記錄占卜的時間(干支名)、占卜者和地點。(2)命辭(貞辭),記錄占卜的事情。(3)占辭,根據甲骨裂紋判定吉凶。(4)驗辭,記錄占卜後的印驗情況。但許多卜辭只有前辭、命辭,或只有命辭。占卜者稱為「貞人」或「卜人」。貞人的身分涉及王、卜官、工官、小臣,以及其他的臣僚和宗子。已斷定的商代貞人有100多位,他們的年代可以作為甲骨文分期斷代的重要標準。…
作者:
吳國禎
頁數:
60
曾永賢是台共運動史上,由「左」轉「右」的特殊人物。年輕時是共產主義者/職業革命家;他被捕、自新後成為「反共時代」的中共問題專家;晚年以中共通和日本通的角色進入總統府服務,李登輝曾派他負責「國家統一委員會」籌備工作,也曾以「密使」身分,與大陸國家主席楊尚昆在北京晤面。 2010年底,國史館出版《從左到右六十年─曾永賢先生訪談錄》,不久後曾先生親筆簽名送我一本存念,我至少讀了三次。 一生充滿傳奇 曾永賢一生充滿傳奇,2019年12月4日辭世,嵩壽96歲。他不好出風頭,與人無爭,臨終時囑咐家人不發訃聞、不舉行喪禮,交代火化後將其骨灰撒入台灣海峽。曾先生辭世海葬,這種乘化而遊,不依故丘,漚滅歸海,放下一切的哲學態度令人欽敬。 據我所知,台灣政治人物舉行「海葬」的只有二人,一位是吳稚暉,另一位便是曾永賢。猶記于右任臨終自賦辭曰:葬我於高山兮,望我故鄉。我在此也為曾老賦辭曰:葬我於海峽兮,魂縈兩岸。…
作者:
姜新立
頁數:
62
台灣實施新課綱後出版的高中歷史教科書內容很荒謬,令我不禁想到一則故事:有兩個人去動物園看到一隻斑馬,一個人說那是白馬,因為他看的時候欄杆把黑條條都擋住了,另一個人說是黑馬,因為欄杆把白條條擋住了。 這本三民書局所出根據新課綱撰寫的高中歷史教科書有非常多離譜之處,本文只論有關豐臣秀吉的部分。該書附有一份歷史大事年表(見圖),第一行就寫:1593萬曆21年,豐臣秀吉向台灣的「高山國」發出招諭文書,要求納貢。似乎意味著是豐臣秀吉的詔書開啟了台灣的信史與文明。 《漢書‧地理志》最早記載 中國的史書早在第一世紀的《漢書‧地理志》就提及「會稽海外─有夷州和澶州」,而從第三世紀的三國時代開始,漢族就來到夷州(夷洲、今台灣),其後隋、唐、宋、元、明不斷,均載於史冊。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台灣被稱為夷洲;隋、唐、五代、北宋、南宋稱為流求;元代改為琉球;明初稱小琉球;明朝中葉官方稱為「東番」;明末亦稱「北港」、「大員」、「台員」。「台灣」名稱出自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台窩灣」社的社名,意為濱海之地。 三國孫權曾派大軍到台灣…
作者:
卜一
頁數:
66
民視前董事長田再庭是我好友,也是我的台大學長,他唸法律系,我讀歷史系,兩人年紀相差十來歲,然而兩人相知相惜,宛如忘年之交。 兩人初相識是在台中市台大校友會,該會由一群事業有成,社經地位頗高的校友組成,台中市歷任市長幾乎都出自台大。畢業後我回到台中,任職私立立人高中,因涉世未深、財力淺薄,蒙校長林柏榕、也是我台中一中的英文老師引進,才能親炙諸學長的風範,追隨大家的腳步。 令我最感佩、也影響我一生的是田學長向來主張,台大人要有「自由人」的風格: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堅持,我因此常向他請益。 有兩件事令我印象深刻,一是李文忠面臨學校退學時,田學長提議校友會去函母校校長,請他務必慎重處理;另一就是我提議將台大校慶由1945年改為原先創校日的1928年,田學長對此大表贊同,甚至主張致函台大,要求更改校慶日期和年代,後來都獲得正面回應。 不料,之後我自費印發了何懷碩的〈另一個中國人的想法〉文章給學生,觸犯了當時的禁忌,因為救國團要學校全面散發丁邦新的〈一個中國人的想法〉,我便被趕出校園。其實,我只是要學生多角度看問題,培養獨立思考和獨立見解,校長何清松卻要我另謀高就。…
作者:
石文傑
頁數:
68
當今,主動相陣雷達(AESA)的應用範圍極廣,除了前文介紹的機載型產品外,陸基型和艦載型產品的種類也相當多,如新竹樂山雷達和神盾戰鬥系統SPY雷達。目前,因半導體製程技術的進步,綜合射頻單元(發射模組T/R-M)陣列隨之改良進化,並衍生出模組化設計的趨勢。本文討論僅限於中國艦載主動相陣雷達,以055型萬噸驅逐艦和無人巡邏艇(JARI-USV)為代表。 主動和被動相陣雷達 簡單地說,主動相陣雷達(AESA)是具備射頻單元的雷達(有源雷達),而被動相陣雷達(PESA)則是無源雷達。一般而言,綜合射頻單元陣列的集成數愈多(面積愈大),則探距性能愈強。而因運作時產生的高耗電和高溫,主動相陣雷達所需的配套措施也較多,如高功率發電機和散熱裝置等。甚至,較大型的陸基型產品,還附設發電廠(供電)和水池(散熱)。 綜合射頻單元陣列 目前,全球現役的驅逐/巡洋艦多採用主動相陣雷達,以2面旋轉式(英國45型)或4面固定式(美國勃克級)為主,開機時可360度全方位掃描,避免舊型雷達的掃描空窗。…
作者:
王尊平
頁數:
70
軍事變革向來包括科技、組織兩個層面,習近平就任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後,多次針對解放軍的部隊組織提出新的想法,一般較為熟悉的有戰區的建立、海空軍部隊的擴充、火箭軍的組織規劃等,其中合成營的建立、發展,成為近三年解放軍最為顯著的亮點。 一般來說,軍隊改革往往會朝兩個目標/方向前進,第一是軍事科技的變革,第二是部隊組織的變革。後者往往和外在環境的變化有直接關係,所謂的外在環境包括敵情威脅、作戰對象、戰術戰法的變化等。以往解放軍以軍區型態為主,軍改後不但改編為「戰區」,戰區更勝以往的軍區,部隊更為靈活,在指揮調度上更為精簡。少數的地面部隊為適應現代戰爭,「合成營」是解放軍現階段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何謂合成營? 冷戰結束後,以往的地面部隊大規模決戰的景象幾乎無法看到了,為適應現代戰場的多變性,各國針對陸軍做出許多革命性的改變,包括數位化、輪型化、多功能化等,美國陸軍透過輪型裝甲車和主力坦克進行混編,達到火力快速支援的目的與戰術原則。 2015年中國針對周邊威脅提出新的戰略報告書,在《中國的軍事戰略》國防白皮書的「國家安全形勢」特別指出,為因應美軍及周邊情勢的威脅,陸軍必須適應新形態的作戰環境。傳統上,中國陸軍仍舊在軍區/師部底下分成裝甲旅、機步旅、步兵旅等各種形式/兵力結構的部隊,海軍又下轄陸戰隊作為兩棲作戰的主力,兩棲登陸與地面作戰分別為陸、海兩軍不同的軍事專長。…
作者:
頁數:
金門除以戰地聞名,傳統的閩南建築也很有名,《王氏宗祠》就是知名的民俗文化村。《王氏宗祠》係由從金門到日本神戶發展的華僑-王國珍(1843-1903)所興建,其養子王敬祥(1871-1922)曾追隨孫中山革命,為建立民國而努力奔走。 王國珍創辦「復興號」 1868年日本被迫開港,祖籍福建省同安縣的王國珍,從金門帶著戲班到長崎發展,除在各地華僑慶宴上表演外,也販售商品。基於《中日修好條規》已簽訂,他決定在大阪、神戶開設「復興號」經營貿易。當他在日本站穩腳步後,家族成員也相繼來到日本,他無子嗣,收下兄弟之子:敬祥、敬火、敬立及敬春四名作養子。其後再聘同鄉的陳興東、周起博來神戶負責海產業務,復興號的版圖逐漸擴大。 1899年前後,王國珍漸將生活重心移往金門山后興建「王氏聚落」。王宅占地1,230公頃,1876年開工,唐山師傅設計,建材來自漳泉等地。聚落先以二房王奕庭的宅第為中心,再往左右擴增,共花了25年完成16棟二進民宅,以及一棟海珠堂鄉塾、一棟王氏宗祠,作為公共空間,合稱「山后中堡十八間」。 海外創業是艱辛的,王國珍一面邀集金門鄉親來日本發展,一面整合四大房成員。他將復興號分為22股,山后祖宅分為16棟,照「房」及「丁」,將產權分給王家四大房子孫,作為維繫復興商號運作與凝聚家族的力量。…
作者:
劉碧蓉
頁數:
74
蚩尤是中國上古時期九黎族的首領,神話傳說中的戰神,苗族最為尊敬的先祖。1992年,中國史學界將蚩尤與炎帝、黃帝置於同一聖殿,蚩尤終於被正名,成為中華三大始祖之一。如今北京市張家口的涿鹿黃帝城是炎帝、黃帝、蚩尤「三祖」合流的古蹟地。 涿鹿歷史源遠流長,人文底蘊深厚,4,700多年前,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蚩尤在這裡征戰、結盟、融合,開創了中華文明史,史稱「千古文明開涿鹿」。 目前涿鹿仍保有黃帝城、炎帝營、蚩尤寨等遺跡遺址23處。1990年代,涿鹿縣提出「炎黃蚩是共祖,各民族是一家」的「三祖文化」概念,如今已經成為頗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蚩尤被列為「三始祖」之一 1995年9月25日,由中華先秦史學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以及河北省涿鹿縣人民政府等單位共同發起,在河北涿鹿召開了「全國首屆涿鹿黃、炎、蚩三祖文化學術研討會」,這次高規格的學術研討會正式將蚩尤與黃帝、炎帝並列而稱之為中華民族「三始祖」。…
作者:
劉鵬佛
頁數:
77
2020年過年和清明連假,筆者搭乘南迴鐵路上全台僅存的普快車,此時正逢新冠肺炎全球流行之際,讓我體會到人類是否應該停下步調,思考一下台灣的環境,讓該列車有喘息的片刻。 南迴線上普快車可以開窗 因聽聞南迴電氣化全線完工後,南迴線可以開窗的列車就會停駛,我在過年連假期間,睽違了16年後,再次搭上這班火車。因新冠疫情影響,月台上並沒有預期中趕來搭該班列車的人潮。當柴電機車牽引三輛藍皮列車早早到達起點站枋寮後,我在空蕩蕩的列車上選了靠海側的座位。 大夥趁開車前先解決了手上的中餐。正午12點多,火車一路奔馳到枋野交會站(號誌站)。列車上乘客透過開啟的車窗,和站長互道「新年快樂」,一路上對疫情恐懼的心情到此煙消雲散。過大武站後,鐵路以凌空之姿觀海,一幕幕列車出隧道的海景,引來乘客一陣陣的讚歎。 再從枋寮搭普快車去台東…
作者:
張健豐
頁數:
80
成立李錫奇美術館一事,在野呼籲、在朝呼應已逾30年,洛夫文學館則至少逾5年,但至今都尚未成事,我不禁納悶自問,也問過許多作家朋友:為什麼我們不能自立自強,自己建立起金門作家的文學館? 每隔一陣子,地方主政者就會對建立文學博物館表示樂觀其成、願大力襄助云云。不久前《金門日報》又有鄭愁予文學館的相關新聞報導,這回乍看也煞有其事,因為此事是由議員提案、官員應允執行,縣長公開宣布推動並囑咐文化局長,而文化局長立刻再往下交付文化園區管理所,請所長研擬是否立專館或在園區闢一專區。 看到這裡,我不禁在心裡自問,也問許多作家朋友:為什麼我們這麼單純,永遠信任執政當局呢?我們難道就不能自立自強,自己建立起作家的文學館嗎?我這念頭一發動即不可遏止,於是便有了如下的構想。 私營博物館可有不少特色 我的構想是,金門作家個人藏書萬冊者不乏其人。金門海外僑鄉作家且先不計,僅金門台灣兩地作家,粗估50人,每人藏書若平均以2,000冊計,共有10萬冊。手稿、書札、筆墨文具、相片、獎座、獎牌、獎盃、獎狀、書影、活動影音影像等資料應不計其數。如再跟海外僑鄉招募書冊,則藏書不虞匱乏矣!文學館則有三種形式。…
作者:
黃克全
頁數:
82
李斯被逐是戰國秦王政時期的政爭使然,而這個政爭發展與當時的天下大勢相反,更重要的是,與秦王的根本意圖相反。這就決定了才華橫溢的李斯,布建出破題(凡)─演繹(目)─總結(凡)的文章形式。 李斯洞悉秦王逐客的盲點所在,在這篇上書的破題只用了「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兩句話,是相當精準到位的起手式。他筆鋒指向「吏議逐客」,而不是指向下令逐客的秦王。這就給上書的主客雙方保留了不失尊嚴的心理空間,同時也爭取到秦王補過回正的操作彈性。由開門見山的「凡」句出發,把秦放在歷史與天下的時空座標中來審視,而推演出先「偏(秦)」後「全(天下)」的文章架構,是為「目」。 以史實縱切對比 目一論秦由昔而今,先縱向論證秦的四位先君「皆以客之功」的史實,再橫向對比秦王政「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民人也」的現實。史實論證部分(昔),先從正面實說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秦君「皆以客之功」,「使秦成帝業」的歷史成果。後從反面虛寫「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把客卿對秦國的重要性闡述得極為透徹。 李斯在實寫四位秦君重用客卿的部分,採用了排比、類疊、錯綜、設問等方法:比如說到穆公求士,就用「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並聲明「此五子者,不產於秦」,來強調秦穆公四方求士,「遂霸西戎」的事實。有事實為憑,其後談「孝公用商鞅之法」、「惠王用張儀之計」、「昭王得范睢」等,就把書寫重心放在客卿助秦的實際成果上。這種流利的寫法使得材料安排呈現節奏明快、氣勢磅礡的鋪陳效果,充分支持「客何負於秦哉」的設問需要。…
作者:
王睿
頁數:
84
游忠平1957年在花蓮玉里出生,就讀花蓮中學時,經美術老師指導後開始愛好美術。1976年高中畢業考上藝專雕塑科,在該校雕塑科主任吳樹林的悉心指導下,他逐步走入雕塑的世界,第二年即獲得台灣全省美展的佳作獎。 畢業後,游忠平在桃園振聲中學擔任美工科老師,教學之餘繼續埋首創作,先後在台北雕塑家中心舉行雕塑個展、獲得12屆台北市美展雕塑首獎,並參與台藝大教授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的聯展,逐漸嶄露頭角。可是,年輕的他覺得自己像井底之蛙,在台灣的發展似乎碰到了瓶頸,亟思出國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美工作22年後返台 1986年,游忠平舉家赴美。因嚮往藝術家的生活,先到紐約格林威治村,找了一個臨時性的工作,與來自各國的藝術家交往,實現他要成為一個專業藝術家的夢想。可是夢想畢竟不敵現實,兩個月後他的美夢就醒了,為了養家活口,只好全家飛到洛杉磯就業。 游忠平任職的AI's…
作者:
古蒙仁
頁數: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