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 NO.75 │ 從選舉兵法估朝野勝算
10月10日,蔡英文在雙十演說中強調,台灣社會有兩個「最大的共識」,一是拒絕「一國兩制」,二是「中華民國台灣」。 有關第一個共識,蔡英文說香港因「一國兩制」的失敗,正處於失序邊緣,中國不應以「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不斷威脅我們。對此,台灣輿論幾乎無異議,而且坦承不是拒絕「兩制」,而是拒絕「一國」,因為擔心中共代表「一國」。由此看來,「兩制」作為兩岸統一方案從來不是問題,問題出在對「一國」的認識及認同。 平實而論,不論是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一中原則」,或美國的「一中政策」,或國民黨堅守的「九二共識」,其核心事實均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至於代表權的問題則是「一國」內部的政治分歧,之所以至今未能化解,恐怕不能不歸咎於台灣當局始終拒絕開啟政治對話。 此外,就在雙十演說後,蔡政府因處理「反送中」導火線的陳同佳來台案表現消極與反覆,香港失序的報導立即消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蔡政府如何踢皮球及蘇貞昌的「魔鬼論」,這大概是蔡英文始料未及的吧。 有關第二個共識,雖有人識破蔡英文係基於勝選考量,想吸納中間甚或淺藍選民;欲以切割歷史方式切斷兩岸政治臍帶,但也有藍營媒體評論此一「新論述」是蔡英文「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主張」,更有學者稱蔡「向前邁進了一步,保留未來與對岸交往的空間」;連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也說,蔡英文「總算及格了」。…
作者:
紀欣
頁數:
1
陳同佳投案本來是件極單純的司法案件。陳是士林地檢通緝在案的一屍兩命殺人嫌犯,入境後逮捕歸案,依法偵審即可。 令人跌破眼鏡的是,陸委會、內政部、法務部就此事說了好幾種顛三倒四的說法。先說香港對此案有管轄權,應該「港人港審」。又說應該先簽司法互助協議,再執行個案。陸委會說要管制陳同佳入境,和檢察官的通緝說唱反調。遭質疑後,又說只禁止陳同佳網路申請簽證。之後又說他可以自由行身分來台。表明要派檢警赴港押人遭拒後,仍不顧難看,連夜派員赴港。 蔡政府之所以如此荒腔走板,應該是在香港民眾抗議修正逃犯條例的過程中,撿到許多槍砲,得意之餘,已逕自將港府與北京畫上等號,一直力挺「反送中」。「逢港府必反」也成了制式的膝蓋式反應,因此對港方通知無法做出理性回應,只知反批回擊。不料誤判情勢,矛頭失準,全成敗筆。 打擊犯罪是世界各國共同努力的目標,也是民主法治國家的重要使命。司法管轄權是國家主權的彰顯,在管轄權重疊時,各國無不竭力爭取。故跨境犯罪事件的優先管轄順序,國際間早有所謂「最有利法庭原則」。也就是,掌握證據最多,偵查審理最便利,最能將罪犯完整定罪的法院有優先管轄權。 陳案加害人、被害人雖都是香港人,但犯罪行為地及大部分證據都在台灣。香港刑法又採嚴格屬地主義,對境外犯罪無管轄權。我方管轄權毫無爭議,蔡政府竟推三阻四,淪為國際笑柄。…
作者:
羅瑩雪
頁數:
6
最近媒體上出現一個新名詞「芒果乾」。這個所謂「亡國感」的想像,起源於習近平在今年初《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的講話,台灣許多民眾開始感受到了統一的真實壓力,「芒果乾」因此應運而生。 藍營無力招架 台灣民眾對於「亡國感」的想像,給了民進黨操作選舉的好武器,因此拼命操弄兩岸議題,各類「護主權」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藍營則一貫的在面對統獨議題上進退失據,為了顯示自己是如何的「愛台灣」,藍營候選人也跟著飆「護主權」。郭台銘說「我當總統一國兩制絕不會在台灣發生」,韓國瑜說「台灣不會出現一國兩制,除非over my dead…
作者:
林明正
頁數:
8
針對兩岸通婚數出現大退潮的問題,10月16日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回應說,在台灣生活的大陸配偶一直受到不合理的對待,民進黨當局應當正視兩岸婚姻家庭的合理訴求,盡快取消針對大陸配偶的歧視性、排斥性政策。 隨著大陸和平崛起,經濟力躋身全球第二,也降低大陸女子出嫁境外的動機及誘因。自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以來,兩岸通婚數量逐漸遞增。2003年最高峰達34,109對,後來台灣官方建立「面談機制」過濾「假結婚」等情事,隔年驟降到11,886對,之後逐年遞減至2014年9,944對以下,2018年通婚數量則僅剩6,811對。顯見,兩岸通婚已經遠離高峰期,質疑大陸當局試圖透過通婚影響台灣人的國族認同、政黨認同的說法,也越來越欠缺現實基礎。 歧視待遇影響兩岸通婚 首先,兩岸通婚減少與大陸經濟發展有關。兩岸通婚逐漸改變原來風貌,「陸女嫁台男」的性別比率從占絕大多數正逐漸遞減,2004年時「陸女」高達98.2%,至2018年下降到87%;「陸男」娶「台女」的比率則逐年遞增。兩岸通婚數趨於減少,與大陸經濟發展、生活條件和軟硬體建設提升有關,產生就業發展空間,而台灣經濟發展停滯,限縮了就業機會。 尤其是兩岸婚配後「定居大陸」發展事業,漸成兩岸婚姻家庭的主流選擇。這不僅與台灣當局對陸配歧視性的政策有關,也受力推新南向政策影響。台灣當局對新住民的照顧和資源挹注,更著重於東南亞外配,對陸配則採取較不友善的政策。根據美國國務院《2018年各國人權實踐報告》,提出「來自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以及中國的外籍配偶約占全台人口1%。據報導,外籍與中國籍配偶是在家庭外遭受社會歧視的對象,有時也在家庭內遭到社會歧視。」…
作者:
柳金財
頁數:
10
韓國瑜請假投入總統選舉行程,唱「我現在要出征」。對手蔡英文藉職務方便,早在全台各縣市、國防外交的場合登台露臉。韓、蔡過招,兵法不同;蔡陣營揉合蘇氏風格,挾各式各樣領先民調,營造西瓜偎大邊效應。韓陣營則積極經營庶民陣線,低調追求團結,希望在不張揚中打勝仗。 蔡英文有蘇氏兵法加持 蘇氏兵法是指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地方、中央執政,和親自參與中央、地方多次選舉時所運用的手段。這套兵法特色是拉下打上,挖對手牆腳,通過行政力裂解對手陣營,本施恩望報的原則,漸次擴張支持力量。 實踐證明這些手段有一定的效果,2001年蘇貞昌選台北縣長連任時,遭高知名度的王建煊挑戰,他很早就開始基層訪問行程,通常早晨入府交辦重要工作,之後即繞行29個鄉鎮市拜訪地方人士,刻意拉攏傾國民黨的鄉鎮市長和地方人士。隨著他走動的腳步,坊間擴散出疑問,如果王聖人來當縣長,鄰里小型建設款還能方便使用嗎?王建煊最後以5萬餘票輸掉選舉。 實踐證明行政力真好用,可收編、可震懾。蘇又擔任過屏東、台北兩地縣長,曾兩任行政院長、一任總統府秘書長,得他心法的子弟兵很多,有的在總統府、行政院、民進黨中央黨部等單位任職;有的曾在桃、竹、台中、台南等地方政府擔任主管。通過蘇系人馬各地交流,蘇氏兵法已各有演進。…
作者:
林松青
頁數:
12
10月16日韓國瑜正式宣布請假參選,總統選戰將進入白熱化階段。雖然從目前各家民調數據來看,韓國瑜依舊落後於蔡英文,但從近期的民調中也可發現,韓國瑜逆轉勝的契機已經浮現,若能全力補強弱點,未來2個多月仍有機會贏得最後勝利。 以10月9日與18日《旺旺中時》兩次公布的民調可發現,9日蔡英文支持度為35.1%,韓國瑜則為27.9%,雙方差距7.2%;18日韓國瑜支持度小跌3.8%,來到24.1%;蔡英文支持度也下降0.7%為34.4%。整體而言,雙方差距雖擴大至10.3%,但因仍有高達22.7%的民眾未表態,最終勝負趨勢依然不夠明朗。 藍營支持者可望歸隊 這兩次民調,儘管韓國瑜支持度下降,但蔡英文支持度也並未上升,這很明顯的是所謂「沉默螺旋」,究其原因,親民黨和時代力量仍可以推舉總統參選人,部分藍營支持者對郭台銘還有期待,相信一旦選舉登記結束,藍營支持者應該就會歸隊。 以兩次民調藍綠陣營支持對象分析。9日民調顯示,泛綠支持者有83.9%表態支持蔡,但泛藍僅66.6%支持韓,如果藍綠支持者各有四成計算,這差距的部分只要藍營歸隊,韓支持度就會上升6.9%,雙方差距將拉近到0.3%;同樣的,18日民調中,當泛綠選民被問到總統支持誰,有83.4%表態支持蔡英文,反觀泛藍選民,被問到總統支持誰,卻僅62.9%表態支持韓國瑜,如果藍營歸隊後同樣有83.4%支持者的話,韓支持度會上升8.2%,雙方差距就拉近到2.1%。…
作者:
馮國豪
頁數:
14
這次選戰國民黨的最大問題,表面上在於領頭羊領不了頭,諸方山頭不團結;其實,根本原因在於不願正面應對兩岸形勢的變化,一味遷就自以為是的短期利益,提不出可引導中長期情勢發展的論述,而被民進黨牽著鼻子走。 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10月11日下午到基隆參訪,國民黨基隆立委提名人、前議長宋瑋莉自稱「我也是柯粉」,現身力挺,尋求柯支持的意圖明顯。這是否反映連她都對國民黨的選情有深刻的危機感? 黨內缺乏凝聚力量的中心 國民黨向來人治色彩濃厚,團不團結常常繫乎一人,如果這一人能服眾,選戰中就容易團結,成績自然好。兩蔣時期不必說,李登輝時期便是如此,連戰也算撐得起檯面,所以,雖不能搶得總統寶座,但尚能在立法院穩居最大黨,2014年選戰以前的馬英九毫無疑問,具備號召黨內團結的實力。 而今這次出乎絕大多數人的意外,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自從被提名以來,各種負評不斷,動輒得咎,民調持續下滑走低,10月15日《蘋果日報》公布的每周民調,與蔡英文的差距又再擴大到16.4%,若要翻轉,超越蔡英文,除非出現非常難以逆料的情勢變化。…
作者:
朱駿
頁數:
18
10月16日,韓國瑜宣布請假3個月,19日與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會面,正式告知因要在台灣基層走透透,不去美國了。這兩項戰略部署,使韓國瑜成為活棋,與全台灣庶民相約請益,重振韓風。 10月16日以後,韓、蔡對決可說進入白熱化。韓國瑜在台灣最南的綠營老巢屏東誓師,再到台南、嘉義,已有人潮洶湧之勢。台南為深綠基地,韓國瑜「傾聽之旅」造勢竟達10萬眾,這是當地20年未有的現象。 蔡英文民調一直高於韓國瑜,這涉及各種民調的可信度。10月中旬,韓國瑜和蔡英文民調應該只相差7%左右,此可參考政治大學所做的長期民調。但到韓「傾聽之旅」啟步後,10月22日未來交易所民調顯示,蔡的交易價格是51.08,韓是48.48,雙方差距僅3.2。 「傾聽之旅」會在全台各地走透透二至三次,支持度會漸次拔高。目前的比數其實有利韓國瑜催票,未表態的選民高達20%左右,比例之高前所未有。蔡的支持度已封頂,而韓處於絕地反攻,有上升的空間。真正的黃金交叉點恐將落在11月底。 韓國瑜與國民黨最重要的策略,是要喚醒民眾,正視民進黨這三年半來執政的惡形惡狀。全球經濟動盪,美中貿易戰重創全球化的高科技產業鏈,亞太地區各國都力求在中美兩大之間保持平衡,民進黨卻完全向美國單邊傾斜,無視反中衍生的惡果。韓國瑜必須給予科技界、傳統產業和服務業安全感及希望,也要告訴年輕人如何提高其就業率,讓他們對未來的前途有信心。…
作者:
李慶平
頁數:
21
馮明珠,祖籍湖北。1950年生於香港,1970年進台灣大學歷史系就讀,畢業後赴屏東縣瑪家國中任教,1975年考上台大歷史研究所,1978年取得碩士學位後以故宮博物院與國史館合聘研究人員的身分,在故宮從事《清史稿》校注,該項工作進行6年始完成。1983年成為故宮正式編制人員,進入圖書文獻處服務,一路從幹事、編輯、研究員,升至科長、處長。任職故宮文獻處期間,馮明珠兼任《故宮學術季刊》執行編輯17年,自1983年即參與故宮文創產業發展,率先執行故宮數位典藏作業。2007年起擔任《故宮文物月刊》及《故宮學術季刊》雙主編各5年。 2008年馮明珠晉升故宮副院長、2012年榮任故宮院長,任內成果斐然,包括2015年故宮南院順利開館營運、台北故宮締造逾540萬人次參訪紀錄,被英國《藝術報》(The Art Newspaper) 連續幾年評為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的第6、7名,所策展覽每年均列名世界最受歡迎十大展覽名單中;故宮90周年慶所策展覽,更包辦了2015年全球最受歡迎十大展覽的前8名。2016年民進黨政府上台,馮明珠於5月20日卸任退休。…
作者:
陳淑英
頁數:
22
兩岸隔海分離的70年間,大陸始終堅持必須完成國家統一大業的信念和政策。習近平在2019年1月2日的講話中,再次重申「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在此刻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有助吾人從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角度,更好地把握今後兩岸統一的進程和方式。 70年來政策演變三階段 根據大陸主張解決台灣問題的方式的前後變化,可以將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兩岸統一歷程劃分為以下三個時期: (一)解放台灣時期(1949/10至1979/1)。這一時期又可劃分為兩個階段: (1)武力解放台灣時期(1949/10至1955/3)。蔣介石集團退守台灣後,大陸宣稱要通過武力解放台灣;同時積極進行軍事部署,準備渡海作戰,完成統一任務。後因朝鮮戰爭爆發,大陸的戰略重點由東南轉向東北,解放台灣的計畫被迫擱置。朝鮮戰爭結束後,大陸解放軍於1955年1至2月間,發動了渡海戰役,解放了一江山島和大陳島。總之,在這一時期,大陸解決台灣問題的政策是通過軍事手段,武力解放台灣,徹底消滅國民黨殘餘勢力,完成國家統一。…
作者:
王英津
頁數:
28
從今年6月開始,香港居民因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所引發的暴亂已長達4個月,至今仍未停歇。此事件背景複雜,其中包括台獨分子與港獨分子的勾結,反共組織及外國勢力的介入。 台獨與港獨勾結 台獨與港獨的勾結,得追溯2014年台灣的太陽花運動。在太陽花運動發生時,港獨分子就多次來台觀摩學習,甚至還在現場「實習」了街頭占領,以致之後在香港街頭出現類似的占中事件。港獨青年學習能力強,從這次「反送中條例」事件中,可以看得到很多台灣的影子。從文宣到遊行方式,都效法了台灣經驗。也有些港台歌星打著言論自由之名,參與「港獨與台獨」的串聯。 境外的反共、反華組織 這次香港事件的背後,有很多來自境外的反共組織,例如知名反共分子林保華組織的「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與各種外國宗教團體,聯手大搞反共港獨。當然,支援蔡英文當局背後的反華組織,也積極影響著未來兩岸及香港的局勢。尤其,他們善於利用網路社交媒體,集合學校社團的NGO方式和傳教方式,設法驅使各階層的年輕人,並且擁有一定的動員能力,而這些NGO很多都與國外團體有密切關係,在環保、交通與建設方面都擁有一定的影響力,使得很多地方級的領導也必須關注這些團體的看法。蔡英文當局也希望這些NGO與宗教團體幫忙改變地方樁腳,進而拉抬民進黨的地方選情。…
作者:
王裕獻
頁數:
32
蔡英文當政,台日關係僅初始時狀似熱絡,之後就再也沒有實質進展,雙方聯絡機構更名等都是虛的,隨著中日關係改善,台日益趨平淡,現在連國慶日方賀電,台灣對日單位也會搞得烏煙瘴氣。 10月1日,台灣民眾看到北京閱兵,無論對大陸持什麼態度,總是別有一番滋味。一定也有人9天後想看看台北的表現,未料,還沒登場,卻先來一齣真假賀電肥皂劇。 日本賀電居然弄巧成拙 10月4日晚上,台北駐大阪經濟文化辦事處在福岡分處舉辦國慶酒會,深夜中央通訊社數篇報導強調,收到日本正副首相賀電,明載「中華民國」、「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副總理兼財務金融擔當大臣」、「麻生太郎」等字,以及數張會場實況、包括安倍賀電秀在看版上的大照片,翌日凌晨綠營媒體也迅速宣揚。 從1972年9月日本跟中華民國斷交後,雙方一直是民間來往,沒有外交關係,稍具常識的人都知道,日本正式公文絕不會出現「中華民國」名稱或「內閣總理大臣」的官銜。如果出現,應該早就有默契,私下高興、說聲謝謝就好。這次顯然有人或機構想操作此事,成為外交「突破」、「成績」。…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34
在中美新一輪貿易磋商之前,10月7日,美國商務部以人權為藉口,將28家中國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進行制裁。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均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敦促美方儘快將相關中國企業移出「實體清單」。 中國企業被列入實體清單 川普10月11日下午在回答《中國日報》有關他是否會叫停近期不斷擴大的美國制裁中國公司黑名單時,表示:「我們會查看黑名單,然後將確定哪些公司將會在那個清單上。」在回答《鳳凰衛視》記者有關他是否歡迎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的提問時,川普說:「我們絕對歡迎。我們正在與中國公司開展很多業務。」但他同時表示,必須對某些公司考慮安全因素。 中國人工智慧將超越美國 中國在兩年前宣布了一項先鋒計畫,宣稱在2030年時人工智慧(AI)科技要超越美國…
作者:
趙國材
頁數:
36
9月24日,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宣布,針對川普發起彈劾調查(impeachment inquiry)。起因是7月25日,川普在與烏克蘭新總統的祝賀通話中,涉嫌以暫緩向烏國提供約4億美元軍事援助,迫使烏國政府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之子在該國涉嫌利益交換的事件重啟調查。川普在電話中建議,烏國領導人與他的私人律師及司法部長聯繫。 對川普的彈劾調查已展開 佩洛西在國會山莊宣布:「總統所採取的行動嚴重違反了憲法。過去幾個月裡,眾議院的委員會進行了調查,我們也在法庭進行了訴訟,以便眾議院可以搜集所有相關事實,並考慮是否要使用憲法第一條規定的權力批准彈劾。這個星期川普承認,他請烏克蘭總統採取將讓他在政治上受益的行動。川普的行動揭示了他背叛就職誓言、背叛我們的國家安全、背叛我們選舉的可恥事實。因此,今天我宣布國會眾議院正式展開彈劾調查。我指示六個委員會(司法委員會、外交事務委員會、情報委員會、監察與改革委員會、籌款委員會、金融服務委員會)在彈劾調查的框架下展開他們的調查。總統必須對其行為負責。沒有人凌駕法律之上。」 9月27日,情報委員會、外交事務委員會、監察與改革委員會聯名向國務卿蓬佩奧發出傳票,要求國務院提交相關文件;另外,超過300名來自國安、外交部門的前任官員9月27日公布聯名信,支持對川普展開彈劾調查。9月30日,情報委員會再次向川普的私人律師朱利安尼發出傳票,要求他交出涉及烏克蘭事務的文件。隨後兩周,眾議院民主黨人還將安排包括剛剛辭職的烏克蘭事務特使科特·沃爾克、現任駐歐盟大使戈登·桑德蘭、分管歐亞事務的助理副國務卿喬治·肯特在內的多名川普政府官員,出席國會聽證質詢。…
作者:
花俊雄
頁數:
38
2000年,南韓記者指出盧武鉉與陳水扁是一個模子,結果盧因貪腐案自行了斷生命,陳則變成階下囚。現在,文在寅與蔡英文也成了一個模子,各自面對內外危機。在國際政治史上確屬罕見,值得進一步推敲。 10月18日南韓蓋洛普民調公布,文在寅的支持率首度下跌至39%。甚至更糟,近日南韓各家民調公司的調查數據顯示,文在寅的支持率已下降至30%,因為文進入後半期的執政成果幾乎繳了「白卷」,慘不忍睹。 南韓對外關係失措 在美、日外交方面,文在寅9月底親自訪美短暫會晤川普,希望能修補與美國的友好關係,提出今後3年內採購美國武器的清單,並簽署購買美國LNG瓦斯與汽車研發協議。但川普不給面子,還是讓文在寅「空手而回」,返回首爾後,被反對黨罵得灰頭土臉。這種外交失措,看在日本眼裡「很爽」。 自從文在寅不聽美國再三「勸阻」,主動廢棄《韓日情報交流協定》後,日本人靜悄悄地「經濟報復」,創下60年代韓日建交以來最差的關係,至今難以恢復正常。文在寅寫了一封親筆信,要國務總理李洛淵赴日參加新日皇登基大典之際交給日相安倍晉三,希望恢復韓日關係正常化,以不廢棄《韓日情報交流協定》交換與日本的經濟交流。很多南韓學者認為,文在寅自討苦吃,何必當初。…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40
自川普10月6日宣布從敘利亞北部邊境撤軍以來,土耳其接連幾日轟炸敘利亞庫德族所在區域,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美軍撤退更為俄羅斯、土耳其、伊朗三國在敘利亞的合作關係製造極大矛盾。 美國決定從敘利亞撤軍 10月6日美國的敘利亞政策再度出現大轉折,白宮突然宣布,不干涉土耳其在敘國北部庫德族控制區的軍事行動。次日,美軍開始從敘土邊境進行撤離行動。川普表示:「美國必須擺脫這場荒謬而永無休止的戰爭。」在他與土耳其總統厄爾多安的電話討論後,當即將部署在敘土邊界的部分軍隊撤出。 曾與美軍共同對抗伊斯蘭國(IS)恐怖份子的庫德族武裝團體「敘利亞民主力量」(SDF),痛斥美國背棄承諾,並警告川普此舉將推翻多年來打擊IS的成果。由於土耳其一向視SDF為恐怖組織,而且擔心其與土國庫德族激進份子合作,因此總想去之而後快。安卡拉表示,未來土國準備在敘利亞邊境開闢「安全區」,除對抗恐怖份子的活動外,並可安置敘國難民。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土耳其總共已收容了350萬敘國難民。 土耳其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令川普頭痛。民主黨人強烈反對美軍撤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甚至要求川普收回成命,她強調,撤軍代表美國不是可靠的盟友,況且美軍撤出該地區將使伊朗、俄羅斯及阿塞德政權得利。不過,共和黨參議員卻表示,如果土耳其在敘利亞北部擴大軍事行動,美國必將給予制裁,甚至取消其在北約中的地位。川普亦警告厄爾多安,如果在敘利亞東北部留下的美軍受到傷害,土耳其會有大「麻煩」。土國軍隊已開始轟炸敘利亞庫德族陣地,顯示厄爾多安的軍事行動勢在必行。…
作者:
姜書益
頁數:
42
一個17歲的小小兵,吃不飽,瘦到連槍都舉不起來;他被打到受不了,作了逃兵。小逃兵走投無路,餓得在街頭撿東西吃,成了遊民。好不容易做了小工,有吃有住了,但不堪被當傭人,最後仍回到軍隊作小兵,卻又天真爛漫寫信「自首」,跟原本的連長道歉當時「不辭而別」,並老老實實報告他現在某單位,淳厚的傻小子因此變成通緝犯。他只好改名,卻又在24歲因病被列「老弱殘兵」,強制退伍。他無家可回,但沒有自暴自棄,找到工作,並準備考大學;第一次落榜,第二次數學零分,但其他科目甚好,以28歲高齡考上第一志願,政大新聞系。但災難還沒結束,他大二時被指高中學歷有問題,教育部勒令退學,最後留校察看。 這個小小兵,若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魯蛇」。誰也想不到當年的魯蛇最後做了《聯合報》總編輯、社長,健筆如椽,僅評論文字逾百萬字,出了13本書,在84歲時得了總統文化獎,85歲獲頒二等景星勳章,88歲出版20萬字的生平回憶記事《姑念該生》。 張作錦先生,我們在報社稱他「作老」,直到現在他走路都像個小小兵,快速敏捷。他身分證上的生日是「4月4日」,兒童節。就跟他的高中文憑一樣,他的生日也是「時代產物」,他不知道自己生在哪一天,他說,選兒童節,只是因為好記。我覺得不僅如此,那是一個在軍中屢遭責打的孩子想爹娘。他對父母的孺慕之情,終其一生「相思無從寄」。 這個孩子一次兒童節都沒有過過。作老也不願意過生日。 作老六歲就成了孤兒,父母直接、間接死在共產黨手上,他一生的心情就是「孤臣孽子」。那時沒有「亡國感」這個詞,而「亡國感」卻是每天壓在肩上、心上的日常。…
作者:
沈珮君
頁數:
46
急急律令的教改2.0─12年教育新課綱上路,令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教改2.0不啻宣告台灣教改20多年,已是一筆需要翻頁的爛帳。但令人憂心的是,這波教改2.0,究竟會與過去教改的弊端決裂?還是讓弊端變本加厲? 教改:向美國朝聖的浪潮 在教改和教改2.0時代以前的台灣教育,是以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為目標,其中首重的是德育,這是當時全人教育的「素養」。「素養」即平素的修養,其中隱含了道德和價值的觀念。 但新課綱所謂的「核心素養」,其實是一種「識能」,是competence、ability或literacy的舶來概念,與中文的「素養」涵義不同。前者無論是指傳統的讀、寫、算或辨識能力(conventional literacy),還是指功能性的家庭、社會或經濟活動的基本技能(functional…
作者:
王睿
頁數:
49
10月8日,美國聯儲會(Fed)主席鮑威爾(Jay Powell)表示,Fed決定恢復購買國債,擴大資產負債表,以防範短期借貸市場脫軌混亂的局面再出現;Fed此次恢復購買國債雖不同於2009年金融海嘯時的量化寬鬆政策,但也會引發經濟強權格局板塊大挪移。 川普推特治國三年,讓美國財政斷崖問題激化,貿易戰自傷經濟、嚴重衰頹,逼使Fed不得不再度啟動應對世界金融海嘯危機的「印鈔救市」貨幣量寬手段;由於即將放出的鈔票數量龐大,不但會改變美國本身內需經濟的演變態勢,也會對全球貨幣戰爭帶來重大衝擊,在在引發全球政經社會的關注。 美國經濟損害程度加大 最近多方經濟數據顯示,貿易戰的不確定性導致企業猶豫不決,美國大型企業廠商的整個業務計畫往往一瞬間就被川普推文推翻,貿易戰持續的時間越長,對美國經濟的損害越大;美國ISM公布2019年9月製造業PMI已創下2009年6月以來最糟糕的單月數據,服務業PMI則是降至3年來最弱點;失業率雖跌至50年低點,但民間企業工資成長也在9月繼續向下減速放緩,非農就業總人數成長從2018的每月22.3萬人,放緩至2019每月16.1萬人,尤其從2019年1月的30.4萬人減速至年底的5萬人,意味美國失業率即將向上挺升。…
作者:
林建山
頁數:
52
從6月初修訂《逃犯條例》抗爭至10月4日訂定《禁止蒙面規例》(簡稱「禁蒙面法」),香港陷入混亂,由於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消費、投資活動趨向保守,在貿易戰及示威抗爭效應的雙重衝擊下,經濟恐陷入衰退。 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最新公布,8月香港銀行存款,大幅減少近1,111億港幣,創下2018年5月以來最大跌幅,另外,香港8月外匯存底也比7月減少156億美元,創31年來最差紀錄。高盛集團發現,今年6月到8月,香港有高達40億美元的資金大舉轉到新加坡,但只占香港本地美元存款結餘規模不到1%,幅度輕微,「禁蒙面法」後是否增加仍有待觀察。 其實,資金喜歡到香港的原因就是資本進出完全自由;因此,若未來管制資本進出,則資金大量逃亡的後果不堪設想。香港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若抗爭活動走上不歸路,經濟還撐得住? 恒生指數跌逾2000點 恆生指數在去(2018)年1月29日盤中曾創下33,484.08點歷史高峰;但反送中抗爭至今,已跌逾2,000點。10月4日「禁蒙面法」宣布後,恆生指數曾一度重挫500點。據報導,以港鐵為例,單計客運業務及車站零售設施收入,封閉所有車站一天便會損失約7,250萬港元。自港鐵出現「721」元朗站衝突事件、經常封站及成為示威者攻擊目標後,股價自前波高點下跌至今,累計跌幅已達22%,足見其影響之大。若抗爭愈演愈烈,外資失去信心撤資,是否會再跌個二成至三成呢?值得再觀察。…
作者:
李沃牆
頁數: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