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NO.71 │ 香港反《逃犯條例》抗爭有外力介入
若有人以為,蔡英文在民進黨初選打敗賴清德,代表「維持現狀派」擊倒「台獨激進派」,那可是大錯特錯。 行動勝過一切言語。蔡英文一上台,即甘於作為美國制中的籌碼,全面「去中國化」,並極力阻撓兩岸交流,連已經舉辦過10次,被定位為民間基層交流平台的海峽論壇,今年6月中旬在廈門召開前,也被陸委會稱為「統戰大會」,並禁止個人及團體前往參加。這種粗暴之舉令民眾感到莫名其妙。 更令人扼腕的是,蔡英文過去數月來,直接下指導棋,利用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優勢席次,數度修法,箝制思想及言論自由,並為兩岸政治協商戴上緊箍罩,一步一步走上「法理台獨」。 5月7日,刑法修法,將「外患罪」定義納入「大陸地區、香港、澳門」,這不僅對台灣的促統活動及言論造成嚇阻作用、寒蟬效應,更達成把大陸、港澳視為「外國」,甚至「敵國」的目的。其心可誅,不可不察。 5月31日,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兩岸協商事前須經立院最高門檻同意才能開啟談判;事後審議須經全體立委3/4出席、出席立委3/4同意後,交全民公投。又明定「主權國家地位」、「民主憲政秩序」不得作為協議項目。對兩岸協商設置比修憲還高的門檻,並對協議項目做出無限上綱的限制,不僅違反權力分立原則,也等於昭告天下,兩岸不可能展開談判、簽署協議。不過,眾所周知,兩岸要和平發展,台灣要長治久安,都必須逐步化解兩岸政治分歧,結束長達70年的政治對立。不談,到底是誰吃虧?…
作者:
紀欣
頁數:
1
鬧得沸沸揚揚的香港「反送中」活動,終於在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無限期推遲修法並道歉後落幕。反對者意猶未盡,加碼要求林鄭撤案並辭職。這意味著什麼?《逃犯條例》修正案還有續集嗎? 美英公然以各種形式介入 讓這次修法鎩羽而歸的幕後大黑手非美國莫屬,因為港府動到了美國的奶酪。眾所周知,香港是有名的國際間諜城市,二戰後,這裡就成了西方間諜,當然也包含台諜與陸諜,收集並交換各方情報,特別是大陸情報的大本營,甚至也成了兩岸密使接觸的便宜之城。 1997後有所顧忌,美國曾一度把在港的情報單位移往曼谷,但運作不佳,後又搬回香港。此後,美英等國利用香港獨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政治制度,致力在此鼓動顏色革命,伺機向大陸輸出;整合港獨、台獨、藏獨、疆獨等分離勢力,企圖顛覆大陸政權。若非如此,以香港彈丸之地,700萬左右人口,美國駐港總領事館竟有1,000人的編制,實在不合常理。而英國直到1984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後啟動香港的民主化進程,也是不懷好意,預埋地雷的報復行為。 美英等國之所以能在香港大搞情報間諜,甚至滲透顛覆活動,原因有三。…
作者:
張麟徵
頁數:
6
香港立法會原定6月12日審議逃犯條例,演變成百萬港人上街示威,並引發警民衝突。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被迫二度道歉,承諾無限期擱置條例。但抗爭顯已被泛民派和港獨組織接手轉移,要求林鄭下台,抵制中國干預香港事務。 香港整起事件,並非只是一場反對修法的抗爭,從反對派把《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簡稱為「送中條例」,可見就是衝著反中和反「一國兩制」而來。 北京也將抗爭視為「外國勢力操縱的顏色革命」,是「占中2.0」。《環球時報》社論直指,反對派「出於政治私利與外部敵視中國大陸的勢力沆瀣一氣」,總編胡錫進在推特稱,「西方人」鼓動了類似顏色革命的反「送中示威」。 12日包圍香港立法會的反修法抗爭行動,規模與群眾自帶攻擊性棍棒和石塊等強烈抗爭手段,遠超過以往反對修法的激烈程度。在發生流血衝突後,林鄭月娥當晚就將事件定性為「公然、有組織地發動暴動」。 抗爭背後是美國操作反中…
作者:
陳建仲
頁數:
9
香港立法會要修訂《逃犯條例》,在台灣受到民進黨政府過度反應,並引申為「反一國兩制」運動的爆燃引信,使得香港「反送中」成為台灣的網紅議題。如細讀該條例修訂的內容,會發現原本單純的修法,竟被污名化了。 從6月9日開始,香港居民陸續走上街頭,要求香港特區政府撤回簡稱為《逃犯條例》的修法。 原訂6月12日二讀《逃犯條例》修法草案的香港立法會,被迫延後進行二讀,但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則堅定聲稱,不會撤回修法草案;同時強調香港社會向來文明理性,這次發生的衝突已非和平示威,而是「有組織的暴動」。 法律案件被貼上政治標籤 仔細審視整個事件的爆發,主要是有高度「抗中」的有心人士,強硬把一項純粹法律的《逃犯條例》修正案,貼上政治標籤,而作為高度僵固意識形態轉化為貶抑對抗訴求的符號標籤,把所有示威遊行者,通通變成特定「抗中」民粹群體打擊衝撞「中國專制政權」的政治手段工具。弔詭的是,所有激進組織性行動的背後,顯露出斧痕斑斑的美國CIA身影。…
作者:
林建山
頁數:
12
日前香港要修訂其《逃犯條例》,即引渡條例,允許把居留香港,但觸犯大陸法律的犯人或嫌疑犯移交給大陸。雖然《逃犯條例》已大大限縮了引渡的適用範圍,很多香港人仍然反對《逃犯條例》修訂,掀起「反送中」大遊行和多日的抗議活動,造成不少警民衝突,最後逼迫港府暫停修法。 台灣媒體和政治人物幾乎一面倒地支持「反送中」群眾,例如傳播被誇大的「反送中」群眾人數,並且趁機大肆宣揚「反共」、「反中」、「反一國兩制」。「反送中」衝突確實再次顯示香港的「一國兩制」面臨困難,然而香港「一國兩制」若失敗,對台灣絕非好事,台灣人可別樂昏了頭。 大陸一向顧念台灣人的同胞之情,因此總是呼籲「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非不得已絕不願採取「武力統一」。不過看到香港實行「一國兩制」22年來的狀況,筆者開始擔心大陸終將選擇「武統」台灣。 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是希望以長時間逐漸弭平大陸、香港的差異。22年來,陸、港在經濟上的差異確實大幅縮小,但政治觀念上的差異似乎並未縮小,因此造成2003的「七一遊行」、2014的「占領中環」和最近的「反送中」等許多政治衝突事件。 「一國兩制」是非常溫和的統一方式,但「兩制」各行其是,很難彼此欣賞、互相融合。大陸經濟高速成長40年,中共政權自然得到大陸人民的支持。但香港人曾長期受英國統治,自然吸收西方的民主制度思想,又接受了很多為了逃避中共統治,南逃到香港的反共人士,因此其政治意識形態自始就與大陸格格不入。…
作者:
郭譽申
頁數:
14
蔡英文綁架民進黨,初選勝出,嚴重破壞台灣民主,人民會不會接受還很難說。由於台灣民意變動了,國民黨目前敗面居大,必須存在另個選擇性,才能讓人民有機會展現民主的覺悟性。 民進黨總統初選民調結果6月13日揭曉,蔡英文大幅勝出。這次結果除反映民調本身有一些問題外,也連帶反映了一些與2020大選,以及兩岸關係走向相關的信息。 民進黨作假嫌疑深重 這次民調五個單位皆拿蔡英文與賴清德和韓國瑜以及柯文哲在三人組中對比,結果全是蔡英文大勝賴與韓柯,只有中央黨部與趨勢的結果,賴清德微幅勝過柯文哲,其餘皆輸。韓國瑜面對蔡賴是輸到底,面對蔡,除了全方位與循證兩家的結果輸在9%-10%之間,其餘都超過12%以上。而且各家民調數字極為接近,非常反常。 揭曉前近半個多月的多家民調已呈現,賴清德的民調被蔡英文追上,蔡以各種方式改變遊戲規則,變相沒收了黨內初選,獲得最後勝利,不令人驚訝。但要說到了蔡大幅領先韓與柯,則與其他各家知名民調機構近半個多月所做的民調結果相去甚遠,如:《放言》5月22日、《美麗島電子報》5月30日、《蘋果日報》6月4日、《放言》6月6日、東森新聞雲6月11日等。…
作者:
朱駿
頁數:
15
6月13日民進黨總統初選民調結果出爐,蔡英文以8.2%的差距擊敗賴清德,獲得提名。儘管民進黨初選機制不合理,但賴清德已坦然接受敗選,民進黨已開始整隊出發,而國民黨初選民調尚未開始,選情至今詭譎難測。 雖然在去年九合一選舉後,蔡英文聲勢重挫,但隨著5月繳稅期間民眾稅負減輕,中美貿易戰帶來台商返鄉潮,為蔡英文加分,也讓她從2018年11月的敗選陰霾中走了出來。而初選民調前,香港「反送中運動」涉及主權,是民進黨支持者關注的議題,也因此進一步與蔡英文連結,讓蔡英文勝出。 民進黨砲火一致對外 賴清德在民進黨內的支持度不算低,但當要在蔡英文與賴清德之間做選擇時,差異性就會展現出來。民調結果顯示,民進黨的政黨認同者幾乎一面倒地支持蔡英文,但政黨認同落在國民黨與中間的選民中,表態支持賴清德者比例相對高。在此類黨內初選民調中,政黨認同度高者通常會有較強烈的動機接電話、回答民調問題,蔡英文的支持度自然會勝過賴清德。 而賴清德也展現民主風範,初選後即承認敗選,並公開支持蔡英文,應能安撫獨派的支持者。以民進黨的特性,在這場初選結束後,民進黨有相對較多的時間恢復元氣並迅速重整。屬賴清德大本營的台南市民眾,在初選結果公布後,也非常冷靜地接受事實。一位曾擔任過民進黨台南市黨部主委的朋友就表示,民進黨已經不用再相互攻擊黨內同志,應該砲火一致對外,不管對象是郭台銘或韓國瑜。…
作者:
馮國豪
頁數:
18
民進黨確定由蔡英文競選連任。國民黨訂7月中旬進行民調,下旬完成提名程序。國民黨未必兵強馬壯,但虎將不只一人。而民進黨最近眼見香港「反送中」人潮汹湧,又想再搞太陽花。但時移勢異,昔日之花已成今日之醜。 6月的香港躁動不安,大批群眾上街遊行示威,反對港府修訂《逃犯條例》。一路操作反中議題的民進黨與蔡英文,得此港民反中事件,立刻引為選舉的臂助之力,恨不得再現5年前台北太陽花占公署的動員能量。 「反送中」事件源起於港人到台灣殺害女友後逃回香港,台灣要求港方遣送嫌犯來台受審;港府提案修訂《逃犯條例》,規範港澳陸台間司法互助程序與內容,回應台灣方面的請求。可是尋常修法事,卻引起香港反中、戀殖(以英屬殖民地為高人一等)勢力的強大反擊,指控陸方將用逃犯條例,引渡並懲處政治異議人士,威脅香港的言論自由。 蔡英文大力炒作「反送中」 台灣官方、反中政媒學者喜見香港反中聲勢壯闊,紛紛大力聲援。陸委會、法務部原為司法正義,請求港府移交兇殺案嫌犯受審;在反中的氣候下,竟改口告訴港府,若無法保障人權就沒有司法合作,不會接審嫌犯;後來港府決定暫緩修法,台灣的不接審聲明也成理由之一。…
作者:
林松青
頁數:
20
6月16日,大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第11屆海峽論壇上強調,和平統一對兩岸成本最小,兩岸應在「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基礎上,聚同化異,積累共識。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曾永權也表示,要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 論壇發揮兩岸緩衝角色 儘管台灣當局採取各種方式打壓海峽論壇,本次論壇仍有一萬餘名台灣民眾參與,首次參與者占40%,50%是青年。參與的社團共83個,其中台灣占42個。本屆論壇議題涉及經濟性、社會性、事務性領域,並未觸及「高階政治」的民主協商「兩制台灣方案」。主要議題包括生活、婦女關懷、藝術與文化、經濟社會、青年、身心障礙、運動武術等,均是兩岸民間社會關心的議題。 曾永權呼籲為台商、台生爭取權益,盼陸方能解決台商在大陸面臨的稅負與環保問題,也呼籲大陸能對陸客來台鬆綁,並強化對台灣農產品緊急採購機制,讓台灣民眾能感受到兩岸交流的紅利。其發言並無觸及陸委會5月底明令禁止,以「民主協商」方式討論「兩制台灣方案」等議題。事實上,既是論壇性質,各政黨間、社會團體僅能充分進行意思表示,相關共識並無法律效力。 民進黨當局採多重打壓…
作者:
柳金財
頁數:
22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大陸對台的基本方針,習近平年初時更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講話上,重申此一立場。不過時隔半年,「一國兩制」在台灣持續遭到更嚴重的污名化,而和平統一似乎也愈來愈難。 反統一的法律網已築起 習近平1月初發表講話後,台灣朝野反應激烈,在短短的半年間,民進黨政府迅速築起了「反統法律網」。 第一步就是修改刑法《外患罪》。而《外患罪》的修訂有兩大重要意義。 一是進一步推動「法理台獨」。「外患」顧名思義,指的是非本國,因此過去的所謂「叛亂犯」,都是內亂問題。如今將「大陸、香港、澳門」納入「外患」,等於定義大陸與港澳屬「外國地區」,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就說「大陸、港澳均適用外患罪章」,等同視陸港澳為「敵國」。…
作者:
林明正
頁數:
24
6月5日,習近平與普丁在莫斯科指出,中俄關係進入新時代,迎來更大發展的新機遇。而兩岸關係在中共十九大後,也進入挑戰與機遇共存的時代,如何面對挑戰、擴大機遇,正是兩岸關係發展的課題。 近期兩岸關係挑戰,可以從習近平1月2日《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的講話談起。他提出五點對台主張,其中第二點提出「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對於習的講話,蔡英文趕在前一天,發表上任後從未有過的元旦講話,提出「四個必須」、「三道防護網」;到了習講話當天,蔡更立即回應:北京當局定義的「九二共識」,其實就是「一個中國」、「一國兩制」。 這完全扭曲了習近平的講話。習所講的「九二共識」是開啟兩岸協商談判的基礎,「一國兩制」是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政策主張。但蔡卻將「九二共識」等同於「一國兩制」,又說不接受「九二共識」是「台灣共識」。簡言之,蔡是想透過跳躍的邏輯,形塑「反併吞」的氛圍。 縱使台海和平發展存在風險,但從辯證的觀點而言,兩岸關係有利的機遇也隨之相生。 去年2月28日,大陸國台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告了31項惠台政策,其前言重申: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換言之,兩岸既是一家親,互利互惠、增進福祉就是家人之間的幫忙,所以大陸願意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
作者:
黃清賢
頁數:
26
6月3日,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哈西特(Kevin Hassett)承認,美國與中國、墨西哥的經貿摩擦將引發嚴重後果,給美國經濟前景帶來重大風險,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他評估今年第二季的增長率將下降到2%左右。 哈西特2017年9月就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屬於支持自由市場與貿易的保守派經濟學家。他近日遞交辭呈,外界猜測認為其辭職與他擔憂美國國債和關稅政策有關。 美國違背了WTO宗旨 5月23日,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幹事阿澤維多表示,國際貿易緊張局勢威脅世界經濟增長,每個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阿澤維多談到世貿各成員,2018年實施的貿易限制措施所覆蓋的貿易總額約5,800億美元,同比擴大了7倍多,這打擊了投資者和消費者,當然不利於全球經濟擴張;除非找到解決辦法,否則每個國家都會是輸家。他並表示,中美經貿摩擦持續,低收入人群將損失最大。他希望雙方要靈活、有擔當,避免出現大家都是輸家的情況,消費者、普通人無法不受影響,實際上越是收入低的普通人受到的影響越大。…
作者:
趙國材
頁數:
28
受美中貿易戰影響,經濟部宣稱台商資金大舉回台投資,表面上看似利多,但是否造成租稅不公及稅收流失?此外,資金若流入股市及房地產進行炒股、炒房,不啻成為禍水。 受美中貿易戰,大陸實施「全球肥咖條款」《共同申報準則》(CRS)及環保等內部成本逐漸升高所致,大陸台商自去年起即逐漸出現生產基地轉移至東南亞地區或回台的熱潮;而台灣當局為協助台商順利返台投資,行政院推動「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實施期程為3年(2019-2021),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提供客製化單一窗口服務;整合土地、水電、人力、稅務與資金等政策措施,積極協助台商回台投資,進而帶動本土產業共同發展,形塑完整的上、中、下游產業供應鏈,以厚植台灣未來產業發展的實力。 據經濟部所公布的訊息,台商回台方案自今年元旦實施迄5月31日止,已有66家廠商通過資格審查,總投資金額超過新台幣3,300億元;主要產業為電子資訊及金屬機電,將帶來逾31,300個就業機會。這成績確實讓蔡政府眉飛色舞。坦然言之,台商資金回流若能往實體經濟投資,帶動產業發展,不啻久旱逢甘霖;但若重蹈過去炒房、炒地皮及炒股的覆轍,那反而會帶來禍害。 台商回台能成一罈活水? 台灣投資不振由來已久,尤其是2008年金融海嘯後,不少鄰近國家在投資項有顯著成長,但台灣卻由於五缺及政黨惡鬥,導致民間、政府公營事業投資下降,經濟成長明顯落後於香港、新加坡、韓國。…
作者:
李沃牆
頁數:
30
今年6月是全世界投資人及國際貨品貿易界最焦躁不安的一個月,有人說6月將有「更強烈的二度金融海嘯將至」,有人甚至認為「修昔底德陷阱」渦漩已正式浮現。看來未來一、兩年全球經濟只會越來越壞。 6月2日,大陸國務院第二度發布《關於中美貿易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指責美國「談判過程中三度出爾反爾,不講誠信」、「中國不會畏懼任何壓力,也做好準備迎接任何挑戰。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美國GDP成長放緩 從去年3月23日川普單邊啟動關稅壁壘戰以來,世界經濟已明顯受到這突如其來的「川普因素衝擊」,經濟成長放緩、全球製造業生產降低、國際貨品貿易量縮、世界原油價格起伏、股市匯市迭生震盪、債券市場變化急遽、全球投資人信心指數明顯挫跌;而最弔詭的是,所有波譎雲詭的現象都在6月浮現。 6月3日,美國全國企經協會(NABE)發布最新調查顯示,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升高,已成為阻礙美國本身經濟成長的最大威脅,下半年至2020年底,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機率「急遽升高」至60%,原本3月時預測值僅15%。美國GDP成長則將從去年的2.9%降至今年的2.6%,2020年更放緩至2.1%。…
作者:
林建山
頁數:
32
習近平視察江西稀土生產基地後,大陸政府相關單位已擬妥稀土礦物管制出口計畫,國務院發改委甚至特別召開稀土產業專家會議,建議完善稀土出口審查及其流程追踪機制,以加強出口管制工作,讓稀土再度受到國際矚目。 稀土是含量少、分布散的自然礦物資源,包括17種金屬元素,在類別上,分為「輕稀土元素(LREE)」及「重稀土元素(HREE)」;一般被廣泛應用於高端及國防相關科技產業領域,作為製造需要超硬質與耐高溫的鋁合金、鈦合金不可或缺的材料。其中,輕稀土元素占全部稀土儲存的90%以上;重稀土元素較為稀少,卻又更具價值、關鍵,屬於國家層級戰略資源,使得許多蘊藏稀土資源的國家將其實際數量的多寡列為最高機密。 中國稀土蘊藏全球第一 依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作者:
戴肇洋
頁數:
34
川普以素人參政,在2016年競選期間曾向住在紐約的共和黨大軍師季辛吉請益。季辛吉當時建議川普聯華制俄,沒想到,美俄關係愈來愈壞,反而讓中俄聯手來對付美國,不知季辛吉今日作何感想? 美國聯俄制中策略失敗 季辛吉傳承馬基維利(1469-1527)的權術思想,以及梅特涅(1773-1859)的均衡外交。 今日驀然回首,大軍師確實是導致蘇聯最後崩解的大謀略家。他幫助尼克森總統於1972年通往北京之路後,與中國交往密切,淵源頗深,對於中國40年來的快速崛起,豈能無視?他雖年逾九旬,豈能無動於衷?按他的權謀思維,為美國籌畫,豈能不作聯俄制中之想? 川普果然想要示好俄國總統普丁,不料搞出一個「通俄門」,質疑普丁介入美國總統選舉,使得當選後的川普焦頭爛額,撇清與普丁關係之不暇,遑論聯俄?更有甚者,美俄關係不僅未得改善,反而愈變愈壞,甚至屢見軍事對峙。結果乾脆將中俄兩國同列為戰略對手,反而讓中俄聯手來對付美國的挑戰,不知季辛吉大軍師作何感想?…
作者:
汪榮祖
頁數:
38
在外界一致看衰的情勢下,英國首相梅伊終於撐不下去,黯然下台。民意可載舟,亦可覆舟。三年前支持英國脫歐的選民顯然已經嚴重分歧,這不僅代表英國民意朝「緩脫歐」的方向轉彎,更是對保守黨政權的不信任投票。 梅伊宣布要下台後,英國保守黨內部有10人宣布要角逐保守黨黨魁與英國首相,但是這樣激烈的競爭,真的能讓英國走出脫歐的困境嗎? 號稱「鐵娘子二世」的梅伊首相鞠躬下台,不代表英國留歐派的勝利,也不證明脫歐的主張受到否定,而只是顯示英國陷入黨爭,政治總舵手失去了執政的羅盤,讓英國的總目標消失,整個國家正在迷航中。 英國的脫歐過程起起伏伏,左轉右拐,轉轍難定,甚至造成全國人民更加分裂。英國正面臨國家往何處去、「共識難覓」的重大危機,到底是要留歐?緩脫歐,還是硬脫歐?迷航在政治大霧中的英國政府,毫無方向感,也不知所云。 三年前國會改選失利…
作者:
邱智淵
頁數:
40
文在寅和蔡英文兩人都屬於意識形態治國,分別靠「燭光」和「太陽花」運動獲取執政。然而,兩人一是「親中」,一是「反中」;一是獨派,一是統派,主要差別在於對國家統一的態度。 南韓總統文在寅每次出國訪問後,民調支持率就會上升。6月16日,他前往北歐芬蘭、挪威及瑞典三國做國是訪問後回到首爾。隔日,RealMeter民調機構發表的數據顯示,文在寅的支持度高達49.5%。 據該民調機構負責人稱,受訪人士多受文在寅訪問北歐,提出「朝鮮半島和平進程」、6月底「文川會」前舉行「文金四會」,以及金大中前總統夫人辭世,金正恩特派胞妹金與正親至板門店送弔唁等事情的影響。 制度不同未阻礙兩韓和談 去年一年內一口氣促成3次「文金會」,不僅創下南韓近代史記錄,並且令世界刮目相看。正如金正恩第一次在板門店與文在寅握手時指出,兩韓近在咫尺,為什麼兩韓領導人不能隨時見面?對照兩韓作法,兩岸為何如此困難呢?…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42
5月下旬,在28個歐盟國家中,由4.27億選民選出751位歐洲議會議員,這是印度以外全球第二大選舉。歐盟雖被戲稱「經濟的巨人、政治的侏儒與軍事的小蟲」,但在科技、全球化、國際貿易及氣候變遷方面仍具國際影響力。 投票率普遍提高 歐洲議會是歐洲聯盟的下議院,也是唯一直選的議會機關,與由各國指派代表組成的歐盟理事會,共同負責歐盟的主要決策,歐盟三分之二的法律法規也由此兩機關共同制定。席次依照各國的人口分配,德國最多有96席,馬爾他最少只有6席。但與一般意義上的國會相比,歐洲議會創設之初擁有的職能較少,主要是為平衡各國首都和歐盟總部布魯塞爾之間的權力,其設計導致傳統立法和行政部門的效能不彰。 自1979年歐洲議會選舉以來,民眾的投票率一直不高,這主要是因為一般歐洲人民對於歐盟的感覺遙遠,而且繁文縟節,不易理解,同時在歐盟統合的過程中,民眾的權利不斷被剝奪,因而產生異化與疏離感。雖然如此,此次歐盟選舉的投票率從上屆2014年的43%提升到50.5%,主要是因為民粹政黨的勢力崛起,引起民眾不安所致,但東歐國家還是只有不到30%的投票率。此外,歐洲議會的選舉活動一般只進行幾周,不似一般國會議員的競選活動長達數個月,而候選人也多半是各國政壇的二軍或三軍。 建制派大多沒落…
作者:
湯紹成
頁數:
44
最近美中貿易戰有逐漸擴大之勢,莫斯科成為美、中爭相拉攏的對象。5月13-14日,大陸外長王毅、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先後飛抵南俄索赤,與俄外長拉夫諾夫進行會談,而習近平主席更親臨聖彼得堡,出席國際經濟論壇。 川普總統的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有關美國如對中國進行制裁,必將引起北京報復的預測不幸言中,不過,庫德洛表示,川普極有可能在日本舉行的G20峰會上與習近平進行會談。大陸媒體表示,北京一直願與華府對話,但基本原則絕不讓步,而且強調貿易戰各方絕無贏家,中國並不希望進行貿易戰,但也絕不畏戰。 東西方文明的衝突 香港《南華早報》指出,美中衝突不只是經濟原因,而且還包含地緣政治因素,主要是兩國在爭奪世界高科技的領導地位。甚至最近美國重提所謂「文明衝突」的問題,也就是主張美中貿易戰是由於兩種不同文化的衝突所致。這種說法由前白宮首席顧問班農(Steve…
作者:
姜書益
頁數: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