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NO.70 │ 美中貿易戰延燒中國正面迎戰
就在蔡英文自我吹噓執政「三年有成」,但民調不滿意度卻過半,民進黨初選支持度又落後賴清德8%的四天後,蔡英文與外交部長吳釗燮同時在臉書與推特發表「美台關係突破」重大訊息:作為美國在台協會對等機構的「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正式更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蔡英文高調地說;這是第一次把「台灣」和「美國」對等放入機構名稱,象徵台美關係緊密,意義非凡。吳釗燮則在推特上說「我超愛這個名字」。 相對於台灣的高調,美國在台協會只簡單回應,美國基於「三公報」和《台灣關係法》為基礎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 其實,不論從地理或歷史,或依據國內法及國際法,「台灣」從來都不是一個國家,根本無所謂與「美國」對等的問題。尤其,40年前《中美建交公報》就明言,「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個已是國際共識的事實,不會因蔡英文口口聲聲「中華民國台灣」,有人說「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有些許改變。難怪有明眼人說:「這不是跟美國表明自己是『中國台灣』?」「美國把你當作『台灣地區』,你也喊得很爽」。 不過,雖說一個「空殼子」委員會改名,不至於對中美台關係產生實質影響,正如「亞東關係協會」前兩年改名為「台灣日本關係協會」後,台日關係未因此有所改善一般。但這次改名事件同時還傳出了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5月中訪美期間見到白宮國安顧問波頓,又一同會晤了帛琉、馬紹爾等台邦交國官員的消息,若把這三件事情加在一起,倒有不少值得我們警惕之處。 一是美國不斷介入台灣選舉,此次為了做球給蔡英文跟賴清德拚初選,在刻意製造「美台關係友好」之餘,還不惜踩中國大陸的紅線,特別設計了「一中一台」的假象,其心可議,也可能引發後續效應。…
作者:
紀欣
頁數:
1
在談判接近達成協議的前夕,川普宣布加徵中國大陸輸美的2,000億美元產品關稅從10%上調至25%,之後又宣布擬將另外的3,250億美元產品也加徵25%關稅。美中貿易爭端何以再度復燃及其後續發展,受到全球高度關注。 5月13日川普又推文威脅,若中國大陸報復美國加徵關稅,則恐將使得美中貿易談判僵局更加惡化。但在川普推文兩個小時後,中國大陸不甘示弱提出反制,宣布自6月1日起對美國輸陸的600億美元產品提高進口稅率,其加徵關稅幅度包括:2,493項美國產品提高至25%、1,078項產品提高至到20%、974項產品提高至10%、其餘595項產品則是維持為5%,實施報復美國加徵關稅措施,讓這場持續一年的美中貿易爭端陷入泥沼。 美國上調關稅迫中國讓步 儘管中方指出,美方在取消全部關稅、符合實際貿易採購數量,以及改善文本平衡三大核心議題上極限施壓,是迄今雙方無法達成協議的真正原因;但觀察談判破局的經過,除了川普認為過去一年中國大陸沒有積極改善貿易逆差外,其實在於中方於第11回合談判前將150頁協議草案的內容,包括:剽竊知識產權、非法取得商業機密、強制技術轉讓、擴大金融服務准入、操縱匯率等章節需要「修法」解決的承諾逕自刪除,同時將其調整為「採取行政規則管理」。尤其前面兩項,不但顯示中方推翻之前談判的共識及承諾,而且更威脅到美國在全球科技上的主導權或話語權,導致美國在達成協議前,採取上調關稅手段,藉此迫使中方讓步。 換句話說,去年3月美中貿易衝突之後,雖雙方在「有形」產品貿易爭端上,逐漸放緩取得共識,但在「無形」科技往來摩擦上,卻又持續延燒陷入嚴重分歧。亦即美方要求陸方必須落實修法,嚴格管制陸企利用各種管道剽竊美方知識產權或取得商業機密;不過,中方認為美方這兩項要求過於嚴苛,導致雙方在此之前的11回合談判,迄今一直無法達成協議。…
作者:
戴肇洋
頁數:
6
5月10日,川普啟動對中國進口的產品加徵關稅,接著又禁止美國企業與大陸華為科技集團做生意,這對全球經濟貿易及金融市場的影響不容小覷。台灣在全球的價值鏈參與度高,更難倖免。 美中貿易談判原已進入尾聲,「川習會」確定後就要簽署協議;川普卻冷不防地於5月10日起對中國大陸2,000億(美元,以下同)的進口產品加徵關稅,由10%提高至25%;而大陸立即以牙還牙,也對美國進口的600億產品課稅。美中貿易戰升級,不僅吹皺全球股匯市一池春水,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恐怕是雪上加霜,台灣更難以倖免。 川普發動貿易戰早經盤算 有評論認為,如此發展係因川普對談判進度不滿,特別是中國大陸於5月3日將一份達150頁的貿易協議草案做了「系統性的修改」,逐章刪去對修改法律以化解貿易衝突的承諾所致。其實,這只能算是導火線,真正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美國認為中國大陸竊取美國智慧財產和商業機密、強迫技術移轉競爭政策、開放金融服務業,以及匯率操縱問題,到目前為止,大陸在這方面的表現一直未讓川普獲得滿意的答案。因而,川普故意施壓,提高談判籌碼,逼中國大陸於關鍵議題上大幅讓步,進而儘快敲定協議。…
作者:
李沃牆
頁數:
9
4月底,國際社會對第11輪美中貿易談判一致看好,5月5日川普忽然語出驚人,聲稱由於大陸對協議文本內容突然全盤翻案,決定自5月10日起調升關稅。川普的震怒,據說是源於習近平全面修正第10輪談判的文本,要求重議。 中方有三個核心問題待解 據5月9日「頂著壓力,帶著誠意」赴美溝通的劉鶴解釋,中方對第10輪的協議文本有三方面難以認同:一是美國不願接受雙方全面取消加徵關稅;二是美國要求中方明確採購數字不符合實際;三是文本內容不具「平衡性」,需要改善。 這三項都關乎中國核心利益。特別是第三項涉及美國堅持在協議文本的7個章節,即涉及盜取美國知識產權、商業機密、強制性技術轉讓、競爭政策、貼補政策、金融服務准入,以及貨幣操縱等項,中國必須承諾未來將在國內制定或修改法律法規,將之納入,並同意美國擁有對中國境內企業的查核權;如果查核認定中國企業違約,美國將重啟關稅懲罰。 美中貿易衝突爆發以來,中國以和為貴,認為如果做些讓步,能換取到美中關係穩定發展,還是值得,所以對美方要求頗多遷就,才有第10輪談判文本出現。但即將拍板定案之際,習近平顯然深覺不妥,最後關頭決定翻盤,表示一切後果由他負責。習近平的決定,應有下述考慮。…
作者:
張麟徵
頁數:
12
5月10日,美國對2000億中國輸美商品上調關稅,使中美貿易衝突進一步升級。形勢的發展和未來走向,有其客觀原因和規律;中國的應對也必會越來越從容和成熟。 是偶然,也是必然 若從戰略決策看,當前中美貿易衝突升級與美國總統川普有很大關係,因他握有決策權。總統不同,決策就可能不同,故確實存在偶然性。但辯證法告訴我們,偶然性中有必然性,必然性蘊於偶然性之中。根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原理,也許看得更清楚。 中美貿易衝突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發生的。在資本全球流動、資源全球配置、生產全球分工、市場全球競爭的條件下,發達國家的資本必然在全球尋找廉價勞工和優質資源,以榨取更多的剩餘價值;發展中國家則借助人口紅利或資源優勢擴張實體經濟,從發達國家獲得更多的就業崗位。全球化使美國的跨國財團錢包更鼓,也使美國的製造業外流、實體經濟下滑、失業率上升。這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決定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川普想解決國內問題,使美國「再次強大」,卻不能得罪大財團,只能以貿易保護主義拯救本國製造業、以貿易戰勒索製造業大國。雖然這相當於在他人身上治自己的病,損人不利己,但為維護其現實利益,又不得不如此。即使換總統,美國挑起和擴大貿易戰,也是遲早的事。…
作者:
谷凱寧
頁數:
14
美中貿易談判破局,川普下令提高懲罰性關稅稅率,中國大陸也對美國部分商品提高加徵關稅稅率。美國再度點燃戰火,中國大陸的經濟固然會受到不利的影響,但美國也會傷及自己。 美中貿易談判急轉直下未能獲致共識性協議,造成全球股匯市動盪,這對中國衝擊固然不小,但也會損害到美國經濟。美方指稱,如果美中無法達成貿易協議,中國會受到很嚴重的損害,例如外國企業將被迫離開中國前往其他國家。中方則是回應「美方大可不必為中國的事操心」、「中國已經連續多年成為世界各國企業最青睞的投資目的地之一」。 中國大陸對外資有吸引力 確實,根據世界銀行《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排名大幅提升32位。美國商會發布2019年《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將近80%的受訪企業表示,中國投資環境正在改善或保持不變;62%的企業視中國為全球投資的首要或前三大投資目的地。儘管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固然造成若干企業退却不前,但總體而論,中國仍是全球投資最受垂青的國家之一。 根據中國政府的統計顯示,2018年新設外資企業超過6萬家,增長69.8%。儘管美方不斷威脅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依然於2018年9月決定在中國建設大型獨資石化項目。2019年1月,特斯拉首家海外工廠也在上海正式開工興建。顯然,企業選擇至何地投資經營,有其自身利益及市場法則趨向。中國也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開放的舉措,包括擴大外資市場准入、增加商品和服務進口,重視對外開放政策的貫徹落實,以確保外資繼續在大陸投資。…
作者:
柳金財
頁數:
20
2020總統大選藍綠陣營各有內爭。民進黨尋求連任的蔡英文,與昔日部屬賴清德須初選定輸贏。國民黨人氣有雙雄韓國瑜、郭台銘之外,還有朱立倫、王金平、周錫偉等人備選。柯文哲欲出未出,勤耕媒體曝光與網路聲量。 藍綠白這幅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局面,種因於蔡政府執政失利,但誰能高材疾足而得之呢? 從選民政黨傾向、選舉板塊的變化、參選人吸睛度與可期待值觀察,綠營雖然完全執政,地方版圖卻已水剩山殘;藍營則人才濟濟,候命出征,有旋乾轉坤之勢。可是,進出於藍綠間的白柯如果入局,三足鼎立,選民在最後階段的棄保變化;與網路戰場中反串型粉絲製造的偽輿情,可能激化仇恨、分裂,都令2020大選變得複雜難測。 選民政黨傾向藍已多於綠 網路無情真實的未來預測,綜合世新大學、趨勢民調、山水民調、美麗島電子報民調、TVBS等單位所做民調,推估台灣選民結構與各縣市分布概況。從今年2月中旬至4月底的13次調查數據來看,傾向泛藍的比率全面多於泛綠,少則1%,多則11%。惟中立和其他的選民仍最多,各時段都保持在三成四以上。…
作者:
頁數:
5月17日,韓國瑜首度表態為天下蒼生,接受國民黨將他納入初選民調;至此,韓參選2020年態度明確,問題是,面對民進黨府院黨全力杯葛、高雄市議員瘋狂打韓,假韓粉全面抹黑;韓國瑜真有本領再造韓流2.0? 仔細觀察這股反韓勢力的組合,其實極不單純。泛綠放著在大陸投資最多的郭董不打,反而集中火力打韓國瑜,因為他們明白,如果郭董代表國民黨參選2020,民進黨非常容易再次操作如2016年大選、打掛頂新集團的反兩岸紅頂商人,正好讓蔡英文不能用經濟換主權的訴求,找到強力的支撐。反觀韓國瑜所代表的小市民追求小確幸的庶民經濟,在網路上連結成反年改、反一例一休、反軍改、反廢核、反卡管、反東廠、反同婚入法等的鄉民,已經匯聚成強大的聯軍,才是民進黨最無法抵抗的非典型國民黨戰法。 民進黨評估,郭董無法如韓接地氣,並且打進綠營南台灣大票倉,郭董近來幾次批韓不懂經濟的言論,引發韓粉反感回嗆,郭出馬,韓粉中很大比例會棄投,真是如此,民進黨就有機會逆轉勝。 反韓勢力背景不單純 偏偏國民黨竟也出現反韓勢力,在韓國瑜訪美造成僑界拱韓風潮,要求國民黨中央徵召韓國瑜的聲浪升至最高點時,郭台銘突然宣布要參加國民黨初選,李佳芬公開感慨「背後被開槍的感覺很不舒服」,引發外界猜測國民黨內有「卡韓5人幫」。…
作者:
陳建仲
頁數:
24
韓國瑜上任已5個月了,他的表現高雄市民心中或有定見,但在他同意「被動」參加國民黨總統初選後,施政就被放大檢視,民調支持率也逐漸下降,高雄市民如何看待韓市長的政績,與是否支持他競逐大位應有一定的關係。 韓在高雄確實做了不少事 韓國瑜市長在這短短5個月中,確實為高雄市民做了不少事,例如:整理或重新鋪設80多條馬路、爭取約100億元的農漁花卉訂單、招商引資600億元以上、青創基金已募到2,336萬元、優先搶修箱涵嚴重破損236處、觀光客超過300萬人次,夜市、出租車、住房率成長二到四成,同時更有效提升了高雄的能見度。 此外,5月20日高雄一場大雨後,市內各地區淹水情況明顯減少,顯示韓市長在解決高雄淹水的問題上努力有成,然而,六合路仍出現坍塌的坑洞,也讓有心人質疑,韓未能做好高雄市路面坑洞的整治。但不要忘了,韓流的崛起主要就是因為去年8月23日的大雨,高雄市出現了5,000多個坑洞,韓國瑜大肆批評陳菊,讓他聲譽鵲起,進而勝選,如高雄未來在大雨後再出現路面坑洞,批評韓國瑜的聲浪勢必再起。 市政總質詢惹來負面評價…
作者:
馮國豪
頁數:
26
國、民兩黨黨內競爭日趨激烈,裂痕日深,恐怕大選結構已產生變化,特別是國民黨禁不起黨內競爭,日後狀況難料。不過,2020不論誰當選總統,兩岸關係都不容樂觀。 經過陳水扁的8年執政與蔡英文迄今3年的完全執政,已經可以斷定,民進黨搞不好台灣。4月中之前,大多數民調都顯示,蔡英文連任無望,藍營的勝算大,但經過了一個多月,藍營內部郭台銘猛虎下山,綠營內部蔡英文與賴清德激烈競爭,事情已經起了變化。 非韓不可、不投出現變數 韓國瑜上任之初,藉由賣水果出盡風頭,快速補平上屆政府遺留的坑洞,博取口碑。不過,對市政與國政的發言屢屢沒譜,頗令一些支持者失望。 4月中郭台銘投入國民黨初選,使盡渾身解數,赴白宮親謁川普,決心離開鴻海,力抗大陸版本的「九二共識」,提出對台灣經貿的宏規遠謀,憑藉優厚的財力,隨行程所至,捐贈台東基督教醫院興建癌症大樓,認捐財團法人牧心智能發展中心車輛,還加碼訂購牧心庇護工場生產的中秋月餅3,000盒,舉辦各種座談會,投入電視廣告,確實令許多藍營支持者為之心動,已有原先支持韓國瑜與朱立倫的臉書網頁,改投郭的旗下。…
作者:
朱駿
頁數:
28
在民進黨初選被蔡英文強力打壓的賴清德,應在日台灣同鄉會的邀請,5月8-12日到日本「壯勢」訪問。 台灣有意爭取大位者跑去日本拜碼頭,始於馬英九2007年11月下旬、謝長廷同年12月中旬分別赴日本訪問。而日本政壇及媒體依國民黨、民進黨對兩岸關係的立場,將國、民兩黨分成親中、親日兩派。因此,馬那次在日本受到冷遇,右翼甚至派出戴馬頭面具的群眾全程跟蹤,伺機嗆馬;謝長廷則受到高規格禮遇。此後幾次大選,國民黨的角逐者就沒在大選前赴日,民進黨參選人則都會去日本輸誠、拉關係。2011年10月、2015年10月上旬,蔡英文即兩度訪日。 蔡現坐在大位上,即使想訪日,日本也不敢開門接待。賴清德接續訪日想「取而代之」,而尤讓日本稱心的是,賴還沒訪美就先訪日,更顯其親日。而賴也不辜負日方的期待,在保守的《讀賣新聞》、《產經新聞》專訪中,說出諸如「對抗中國威脅,不僅要跟美國,更要跟日本緊密合作」、「國民黨取得政權,台灣就會被中國併吞」、「與中國簽和平協定是災難」,他會「守護台灣主權」之類的「反中」狠話。日媒評論亦藉機強調,民進黨候選人重視美日關係,國民黨候選人都往大陸跑、賣弄跟北京的關係(漠視朱立倫、韓國瑜也曾經訪美),然後,再次分化台灣選民為「親中」、「親美日」兩大派。 賴清德或為爭取中間選民、或為顧慮日本未必願意捲入兩岸戰端,在日本表白「當選也不會宣布台灣獨立」,等於把自己的「台獨」理念變成假議題。 賴清德自己誇稱,這次訪日行程跟3位日本前首相、超過30位國會議員會談,成果豐碩。該說法立刻被蔡英文吃豆腐說,「因為我們對日工作成效顯著」。撇開蔡、賴二人爭鬥不說,賴這次見到的前首相野田佳彥,正是2012年9月下令將屬於宜蘭縣頭城鎮的釣魚台列嶼(日本)「國有化」的主事者,賴清德竟噤若寒蟬、沒有提出任何抗議,他「守護台灣主權」的神勇,面對日本人時到哪去了?…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31
隨著蔡英文任期來到最後一年,國、民兩黨黨內初選作業進入緊鑼密鼓階段。國民黨多位大咖角逐,民進黨則是在初選開跑之後「還在喬」,這些都是因為蔡政府執政不力,所有候選人都覺得2020有機會,也將會力拼到底。 日前國民黨的初選制度引起廣泛討論。國民黨始終都在找尋一個平衡點,希望在公平、公正及公開的初選制度下,找到一個最強的候選人,如此思考,卻被外界解讀成初選制度「一變再變」。 事實上,國民黨的初選制度並沒有變,過去所討論的是一個大的外在框架,也就是黨章上的「七成民調、三成黨員投票」,但在框架下留存的空間是,若參選者同意,得以全民調來決定,而該機制的設計正是為找到最有勝算的候選人出戰。因此可以發現,國民黨並無外界傳說的直接徵召特定候選人,也沒有獨厚任何一個特定候選人,所有人都必須走過初選制度,以確保初選合乎民主機制。 不過,在細則方面,礙於熟悉度及時程規劃,國民黨這次仍遵循傳統,採市內電話民調,而未理會「納入手機民調」這個熱門話題。依筆者看,放棄手機民調有點可惜,因為(一)年輕人或北漂族,大都在外租住處,基本上不太可能有室內電話,(二)隨著時代進步,人手一支手機已經是事實,(三)在民進黨還在吵「該不該納入手機民調」,或「有條件納入手機民調」之際,國民黨若能大膽一點、搶先一步納入手機,相信會令年輕人、甚至整個社會眼睛一亮。 縱然國民黨初選制度引起「高度關注」,如今總算定案了。相較之下,民進黨「破壞制度」更加嚴重,例如,初選已「鳴槍開跑」,兩人已完成領表登記,竟然還在賽跑中要求「坐下來談」,結果一次談不攏還「邊跑邊喬」,這真讓人大開眼界,最推崇民主的民進黨竟是反民主當道,難怪賴清德說自己是「箭射了出去,卻找不到靶」。…
作者:
李成蔭
頁數:
32
立法院新增訂《刑法》將外患罪的適用區域及對象,從「外國(人)或其派遣之人,擴為「外國、大陸地區、香港、澳門、境外敵對勢力或其派遣之人」,直接將外患罪章適用於共諜案,這不僅違憲,也嚴重傷及台灣的民主自由。 外患罪修正爭議更多 立法院5月7日表決通過民進黨團所提新版修正動議,增訂《刑法》第115─1條,明定「本章之罪,亦適用於地域或對象為大陸地區、香港、澳門、境外敵對勢力或其派遣之人,行為人違反各條規定者,依各該條規定處斷之」,將外患罪的適用區域及對象,修法從「外國〈人〉或其派遣之人,擴及為「外國、大陸地區、香港、澳門、境外敵對勢力或其派遣之人」,直接將外患罪章適用於共諜案。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指出,因為現行憲法規範的領域和現實狀態不一致,《刑法》長期以來無法發揮保護國家安全的功能,以致共諜被輕判,背叛國家的退將判刑確定後,還能領到高額退俸等畸形現象。然本次修法,以及王定宇的說法,顯示了更多爭議:首先,修正之外患罪條文涉及違憲;再則,將外患罪擴張適用,大開民主倒車。 外患罪修正明顯違憲…
作者:
齊光裕
頁數:
34
4月上旬,賴清德在與知名網紅館長的「神魔對談」(館長自比為魔)中表示「台獨才會讓中華民國存在」,這番話引來藍營譏笑,「台獨正名、制憲思維破產」,還邀賴一起「捍衛中華民國」。他們顯然沒看到問題的嚴重性。 神魔對談雙獨合流 今年1月2日,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了談話,其中提到「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統一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這給了島內獨派及對兩岸不瞭解的年輕人很大的衝擊,因為他們意識到,統一是真的可能發生在他們這一代人身上了,這個衝擊促成「台獨」與「獨台」合流,而具體表現就是這場「神魔對談」。 「神魔對談」為什麼象徵「台獨」與「獨台」正式合流?賴清德是「台獨」,不必贅述。館長能成為網紅,在於他講話的內容水平不高,話題迎合時事,他的政治見解代表台灣廣大年輕族群對政治的思維,在兩岸問題上的認識就是「獨台」。「神魔對談」的焦點,就是要「台獨」放棄對「正名制憲」的堅持,「獨台」拋棄對「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認同,而匯流成「抗中拒統」的主流意識。…
作者:
林明正
頁數:
36
1949年到現在,70年來,台澎地區的人民早已習慣處於兩岸分治動盪不安的環境,但人民的內心,從來就希望能生活在一個和平安定富裕的環境,也因此,一直有不少人選擇移民,在異鄉發展、終老。 台灣曾為亞洲四小龍之首 兩岸對峙70年,但1950年代後期以來,除金門於1958年8月23日遭受砲擊外(至1978年12月15日最後一次),台澎地區長期未遭遇戰火。就因為始終維持著安定的氛圍,人民在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能快速進行工業化,展開經濟建設,設置加工出口區、開發工業區,吸引外商投資,拓展出口,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高達10.9%,台灣經濟正式起飛。 1950年至2008年之間,台灣經濟表現亮眼,實質人均所得成長倍數名列全球第3。因此創造了台灣經濟起飛的世界奇蹟,當年台灣錢淹腳目,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外匯存底、黃金儲備都足以稱傲全球。…
作者:
許成之
頁數:
38
美東時間5月7日,美國眾議院全票通過「台灣保證法」(Taiwan Assurance Act)草案,全方位提升與台灣的實質關係。該案若在參議院通過,並經川普總統簽署,將成為美國正式法律,直接衝擊台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法案進一步介入台海局勢 在中美戰略博弈不斷加劇、川普政府持續推進「印太戰略」布局的背景下,美國第116屆國會「親台」勢力在通過《與台灣交往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後,又炮製「台灣保證法」草案,妄圖以美國國內法的形式,進一步介入台海局勢。該法的主要內容有:…
作者:
任芳
頁數:
40
美日貿易談判已於4月展開,5月25日川普至東京作日本令和時代的首位國賓,日相安倍全程接待,但在川安的笑臉之下,仍難掩雙方在經濟貿易問題上的緊張與矛盾。 美中、美日貿易談判,是全球前三大經濟體之間的交鋒,影響世界經貿格局、規則及榮枯甚巨,備受矚目。4月15日,美日物品貿易協定(TAG)的談判開鑼,美方主談代表是跟對中國談判的同一個人、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Robert Lighthizer),日方代表為經濟財政再生相茂木敏充,由於日本與賴海哲以前曾有過痛切的交手經驗,自是嚴陣以待。 日本再度與賴海哲交手 1980年代,日本經貿在海外所向披靡,特別是年年享有鉅額的對美貿易黑字,美國媒體鼓動的「日本異質論」盛行。正當日本意氣風發時,美國雷根政府任命賴海哲為貿易副代表,主持美日「貿易結構障礙專案」,他熟練地祭出《301條款》,逼迫日本降低汽車、鋼鐵、半導體、藥品等的關稅,予取予求。…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43
5月10日是南韓總統文在寅就職2周年紀念日,沒想到,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提前於4日和9日在北韓東部和西部舉行火力打擊軍事訓練,並發射數枚短程飛彈,震驚世界,尤其讓美國總統川普和文在寅臉上無光。 金正恩選黃道吉日送賀禮 金正恩不僅對2月底在河內舉行的「川金二會」破局不滿,對4月中旬在華府舉行的「川文七會」結果也不爽。他一直等待,要選擇一個「黃道吉日」給文送去「賀禮」。 5月4日在北韓東部,金正恩親自督導下進行火力打擊訓練後,緊接著又於9日在西部舉行打擊訓練。前後兩次不同的是,前次發射的是20餘枚不明「發射體」,後次發射的是2枚短程彈道飛彈。搞得美國、南韓頭昏腦脹,至今仍在「研究、分析」北韓的「發射體」,不敢直接刺激北韓。 5月9日晚,接受「賀禮」4個小時後,文在寅與KBS電視台記者一對一對談時,首次板著臉嚴正警告金正恩,此舉不僅違反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而且對進行中的南北韓會談及美朝會談毫無助益,希望金正恩適可而止,回到談判桌上來。…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46
最近敘利亞準備修建一條通往裏海、中亞,與中國「一帶一路」相對接的鐵路,伊朗則準備租借敘國的拉塔吉亞港而進入地中海,俄羅斯亦要求擴大塔爾圖斯港的租借範圍,顯示中東新情勢已逐漸成形。 中東、裏海鐵路的修建 最近敘利亞政府在推動修建一條聯接伊拉克、伊朗,後經裏海、中亞而通往中國的鐵路。敘國媒體表示,早在2011年內戰爆發之前,政府就有修建此鐵路的計畫,敘利亞正就此事與兩伊政府進行討論,希望儘早完成這條聯結三國的鐵路系統。報導並謂,三國已與中國達成共識,此計畫將成為中國「一帶一路」向中東地區的延伸。儘管報導未提及俄羅斯,不過它亦可經由此鐵路,以陸路方式與地中海地區相聯結。 由於這條聯結裏海與地中海的鐵路線極具戰略意義,因此極可能會遭到敘利亞武裝份子的破壞,更有可能受到美國的陰謀阻撓。俄外長拉夫諾夫說,「恢復敘利亞國內穩定的先決條件是,敘國必須先恢復其對該國東北地區的控制」,但該地區目前仍在美軍控制之下。此外,敘伊鐵路今年預定修建的幼發拉底河段,必須經過兩國主要油田區,這一地帶曾是IS占領區,目前仍不時有IS殘餘份子在活動。另外,以色列政府擔心伊朗可能會利用這條鐵路運送武器,支援阿塞德政府和黎巴嫩真主黨,所以不排除對這條鐵路進行轟炸。…
作者:
姜書益
頁數:
48
4月18日,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William Barr)公布448頁特別檢察官穆勒的調查報告,其中刪塗了973處,因此不僅完全無法解除公眾的疑竇,反而引起更多爭論。 穆勒於3月22日提交報告,巴爾於3月24日向國會僅提交4頁的總結摘要指出,沒有證據顯示川普團隊存在通俄行為,而且川普也未犯下妨礙司法的罪名。3月27日,穆勒寫信給巴爾,抱怨巴爾向國會提交的4頁總結摘要,未完整掌握調查的脈絡、本質及要點,也未正確描述報告所提出的關注和證據,使得公眾對調查結果產生疑惑。 穆勒報告遭到強烈質疑 關於「通俄門」方面,儘管穆勒調查報告說,川普競選團隊沒有與俄羅斯串通或勾結,但也指出,穆勒查到川普競選團隊與俄羅斯互聯網研究署(Internet…
作者:
花俊雄
頁數: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