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NO.116 │ 馬英九首次登陸
今年兩會的召開較前幾次每年例會政治意義要大,最大特點是兩會都到了換屆的時候,因此,今年兩會開議,一方面是對中共十九大以後五年來的政策路線的實踐做總結,另方面是為貫徹二十大的精神與路線,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起並做政治實踐的一次大會。 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中共二十大精神是指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與兩個確立。精神指標是高舉旗幟,凝聚力量,團結奮進,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並從現在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精神具體呈現在二十大中的有價值、事實、目標、趨勢、走向、途徑等,如(1)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2)完成脫貧攻堅;(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4)已經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6)用「中國式現代化」模式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皆是。 一句話,中共二十大在總結過去五年的政治經驗下,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從現在開始要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為模式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質言之,以中國模式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中國追求社會主義現代化…
作者:
姜新立
頁數:
50
中國大陸兩會期間,新任外交部長秦剛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相關議題,回答了有關俄烏衝突、中美關係、台灣問題等14個熱點問題。秦剛表示,中國的戰略並不追求直接挑戰美國,但對美國推行的遏華政策必然會堅決抵制。 在台灣問題上,秦剛留給外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手持憲法,指出「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秦剛還提到《反分裂國家法》,強調:「如果出現了違反該法的情況,我們必須依憲依法堅決行事」。這強調了在運用《反分裂國家法》方面,中國有具體的應對辦法。 從法理角度闡述對台問題 這次兩會對台灣問題的表述有一個背景,那就是不久前中國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議」,並於之後在維護國際和平正義、國家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主張世界和平與實現區域穩定方面,採取了一連串舉措;中國的努力得到國際認可,如中國參與烏克蘭危機斡旋等。基於此,秦剛答記者問實際上是從法理的角度,對政府在台灣問題上所持立場,做了系統性的闡述。 中國在三個層次,通過法理邏輯的論證,揭示美國一個中國立場的虛偽,其中,論證台灣問題與中國安全密切相關,占據了突出的位置。中國可能採取的一系列後續動作,也將使美國對外政策的判斷力面臨考驗。…
作者:
周忠菲
頁數:
52
2023年3月4日起,中國大陸的政協與全國人大先後召開,其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以全票選出習近平擔任第三任國家主席,當司儀宣布選舉結果時,全場近3,000名代表立即響起如雷掌聲,長久沒有停歇,堪稱一大亮點。本文著重於透過此次兩會解讀大陸的最新對台政策。 政協及全國人大人事部署 全國政協主席已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接任,與汪洋相同,王將是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在對台工作的地位僅次於習近平,這些職位與功能未變。但因王滬寧乃三朝元老與理論高手,必定會加強對台統戰的工作密度與論述深度。 此外,69歲的政治局委員王毅,在20大之前,就被看好將破例留任,接替楊潔篪出任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成為中國大陸最高層級的外交官。外交部長暨中央委員秦剛,剛從駐美大使轉任,可見大陸重視中美關係的程度。若與前任日本專家的王毅相較,北京外交重點布置清晰。 新任台辦主任宋濤,雖無直接對台經驗,但以其經濟學博士的學歷,與長年外交官的歷練,當可注入對台工作的新思維與新行動。而王毅、秦剛與宋濤三人,早在兩會前就已經上任,可見北京超前部屬的因應策略。…
作者:
湯紹成
頁數:
54
在今年的大陸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的三大行程之一是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並在聯組會上就民營經濟發展發出指示。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民營經濟貢獻了大陸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在後疫情時代全力拼經濟的當下,習近平親自為民企鼓士氣、指方向、明責任,釋放了重要信號。 鼓士氣:企業家是自己人 「黨中央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三個沒有變』(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們致力於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習近平之所以三令五申對民營經濟的基本政策,並對民營企業家溫情喊話,主要是因為多年來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家面對的輿論生態相當惡劣。 根據《經濟觀察報》在今年初發表的〈民營經濟5年爭論及啟示〉文章回顧,無論是2018年吳小平發表〈中國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的任務,應逐漸離場〉,或2021年李光滿拋出的〈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在進行〉,一些網民對民營經濟口誅筆伐,民營企業家則噤若寒蟬。據百度搜索資料顯示,2021年以來,「資本家」這個詞的指數均值是「企業家」的1.7倍多。 今年初以來,為民營企業打氣撐腰的言論開始多了起來。春節期間,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任澤平、財經作家吳曉波等知名人士在微博上,公開「炮轟」個別意見領袖造成了壓抑的輿論氛圍,進而打擊了民營企業家的信心,最終影響了中國經濟的投資和復甦。兩會期間,民營經濟十分發達的浙江省宣傳系統更親自下場,發表〈別讓「汙名化」言論干擾民營經濟〉,駁斥「國進民退」、「以人民經濟取代市場經濟」等論調,並指出污名化民營企業的目的是通過引發爭論掀起社會思潮,借機煽動線民情緒對立、共識撕裂,讓我們自亂陣腳。北京日報旗下的「長安街知事」也說,「任何否定、懷疑、動搖民營經濟的言論和觀點都是錯誤的,不符合黨的大政方針,不符合經濟運行規律,不符合國家長遠發展需要。」…
作者:
胡勇
頁數:
56
3月初,中國大陸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京召開,除推選新一屆領導人外,也就對台政策取向做了論述。整體而言,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和平、發展將是今的主旋律,但這不代表台海情勢已走向緩和,台獨分裂活動及西方介入的風險仍在,把握兩岸和平契機,避免成為中美博弈的衝突前線,才是走向穩定發展之道。 兩岸交流、反獨、反干涉 習近平主席在全國人大閉幕會上指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是民族復興的題中之義;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積極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和台獨分裂活動,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進程。可見兩岸統一是大陸民眾的殷切期望、民族復興的必要過程,大陸必將堅定地推進統一進程。 國務院新任總理李強在人大閉幕會後的記者會上表示,兩岸同胞是一家人,血濃於水,打斷骨頭連著筋;將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繼續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要讓更多台胞、台企到大陸來,「不只願意來,還要融得進,有更好的發展」;當前,早日實現兩岸同胞正常往來,恢復各領域常態合作,是大家的共同期望,需要共同努力。 政協主席王滬寧參加人大台灣代表團審議時表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朝著正確方向發展;堅定不移爭取和平統一前景,堅定不移促進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堅定不移反對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堅定不移團結台灣同胞攜手致力民族復興,共同創造祖國完全統一、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偉業。…
作者:
黃清賢
頁數:
58
今年大陸兩會設定5%的增長目標,除了考慮經濟結構轉型的升級外,國內外不確定性因素亦是關鍵。另財政赤字率設為3%,顯示因應變局具擴大財政支出的空間,建議台企應積極參與大陸經濟復甦的契機。 2023年中國大陸全國兩會甫結束,新一屆政府內閣於3月12日正式出爐,習近平連任國家主席,國務院新總理李強上任。全國政協主席由王滬寧擔任、原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接替劉鶴擔任主管金融的副總理。在財經部委人事方面,除曾任國台辦副主任的鄭柵潔接替何立峰出任發改委主任外,包括人行行長易綱、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工信部長金壯龍等財經一把手全都續任。在國內外經濟環境依然未擺脫險境的情況下,讓有財經實務經驗的能手留住以穩住變局,以及肩負疫後的經濟復甦,實其來有自。 前後任總理可無縫接軌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大會議開幕上做任內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包含三大年度重要指標,GDP增速目標5%、軍費增長7.2%、赤字率3%。其中設定5%的經濟增長,為1994年大陸開始設置經濟增長目標以來最低的數字,引發各界不同解讀。 而甫上任的新總理李強則於3月13日的中外記者會上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在下一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過程當中,我們還必須吃改革飯、走開放路。」他對大陸經濟前景用「乘風破浪、未來可期」概括,並對此充滿信心。由前後任總理的談話及作風看來,應可無縫接軌,朝既定目標前進。…
作者:
李沃牆
頁數:
60
國際矚目的第十四屆中國大陸兩會,已於3月11及13日在北京閉幕,今年除了中央領導階層五年一屆換屆之外,最受到重視的莫過於疫後經濟發展目標。從「政府工作報告」及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資料顯示,去年在疫情干擾、國際情勢影響下,GDP增長未達設定目標,今年展望雖仍存在深層次矛盾、結構性問題,但整體經濟運行逐漸好轉,加上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預估GDP增長可達年增5%的目標。 誠如中國國務院新任總理李強在會後答覆記者時表示,今年中國經濟持續「吃改革飯、走開放路」,在方向上則是集中力量致力「穩中求進」;其中,所謂「穩」是穩就業、穩物價,所謂「進」是推動低質量邁向質量發展。至於兩岸經濟關係方面,李強特別喊話「希望台胞台企願意來、融得進」,言下之意乃是持續既有惠台政策,同時主張兩岸恢復合作「需要共同努力」。 中國對台經濟路線頗為清晰 從上述可發現,中國政府領導階層換屆之後,對台經濟路線頗為清晰,其策略將會是持續加強兩岸交流合作的基礎,尤其新的內閣團隊中諸多過去具有「閩台經驗」,對促進兩岸經濟關係的正向發展帶來想像和期待。例如:閩台地理一水之隔,兩地民眾思維相近,福建人對台灣人存在天生的親切感;以及福建官員與台灣政商人士的交流頻繁,在處理涉台政策上更加容易「上手」,更能對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認同感。 再者,從中國兩會期間北京各個層級、各個管道傳出的涉台訊息來看,未來五年對台經濟工作重點,是務實層面的落實兩岸人員交流、貿易往來。此外,值得重視的是,新的商務部長王文濤指出,未來將深化兩岸貿易、產業合作,助力台胞、台企更好融入中國大陸新的發展格局,而且在陸台企可以享受《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優惠,獲致更廣闊的市場,希望促進兩岸經濟健康發展。…
作者:
戴肇洋
頁數:
62
雞蛋是人不可少的食物,需求彈性小,近來台灣出現缺蛋和民生物資大幅漲價問題,而中國大陸在今年2月則開始出現居民消費者物價指數下滑,蛋價和鮮菜類價格下跌的現象。 台灣蛋CPI漲幅大於穀物 台灣對進口穀物100%免營業稅的期限延至今年6月底,主要是希望幫助蛋農減輕進口穀物飼料負擔,不過蛋批發價從去年2月的每台斤44元漲到今年3月55元,漲幅達25%,蛋產地價格也從去年2月每台斤34元漲到今年3月的45.5元,漲幅達33%。2021年2月的蛋類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是96.66,同年3月上升為100.5,2022年1月蛋類消費者物價指數是112.13,同年2月上升到120.15,表一顯示今年(2023)1月的蛋類消費者物價指數是129.78,2月飆升到133.46,看得出來,農曆年節前後消費市場蛋價呈現跳躍式的上漲現象。 事實上,每逢農曆春節前後,蛋商都匯以低於產地價的「紅盤價」向蛋農收購蛋,壓低蛋價,造成蛋農每顆蛋的利潤變少,甚至虧錢,然後蛋商再以較年前更高的市價賣到超市或賣給消費者,形成對蛋農和消費者兩邊各剝一層皮。 此外,蛋雞的主要飼料來自黃豆、小麥、玉米等穀物,2022年1月到2022年4月的穀物消費者物價指數分別為101.09、101.33、103.1、104.4,2022年5月到2022年8月分別為104.18、104.85、104.42、104.2,到了2022年9月指數再度增加,2022年9月到2023年1月分別為105.41、106、106.23、106.23、106.73,今年2月略降為106.68,顯示這段期間,蛋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明顯比穀物消費者物價指數來得高,也就是說,蛋商每顆蛋的售價減去穀物成本所獲利差,要比疫情前來的高。…
作者:
王有康
頁數:
64
財政為庶政之母,是百般施政的基礎,王安石主張「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已成為為歷代財政的指導原則。兩制台灣方案的財政議題,涵蓋稅課收入、財產收入、財產管理、預算編列、降低債務餘額、處理未來政府給付責任問題等。 目前台灣的財政狀況,收支差短居高,債務餘額增長,公有財產閒置,或有負債難題失控,尤其是搶救勞工保險危機,必須懸崖勒馬,大力改革,始克有功,然後以簡政輕稅為方向,提振經濟,充裕歲入,解決業已失控的政府負債難題。 財政理應穩扎穩打,台灣行政部門有主計總處的專業人員主辦預算會計統計,由財政部門執行,又有立法部門嚴格審議,監察部門有審計部審查,理應運行良好。惟長期財政收支差短居高,債務餘額持續增長,公有財產閒置,未來負債恐嚴重失控。 2023預算入不敷出 2023年的預算顯示,台灣生產毛額(GDP)24.2兆元新台幣(約8,054億美元),年增3.1%;平均每人GDP…
作者:
韋伯韜
頁數:
66
近來整個南半球不僅「疑美」,甚至於絕大多數成為「脫美」的實踐者;從中亞到西歐「疑美論」也正在發酵,並有走向「疑美、脫美、親中俄」的趨勢。這將導致全世界經濟格局發生大變動。 自2013年習近平發起成立金磚銀行、亞投行及倡議「一帶一路」,美國就開始到處鼓譟炒弄「恐華症」(Sinophobia);但今年2月中旬,美國朝野政客大肆無理炒作大陸「間諜氣球」事件,卻讓所有經濟社會看清楚美國的「恐華症」,已到了既偏執又極端荒謬的程度。 美虛構「中國債務陷阱論」 美國運用強力國際媒體汙衊習近平倡議的「一帶一路」,及其連帶的「援助基礎建設」,宣稱「一帶一路」必將讓所有參與國家墜入「債務陷阱」,且將會變成中國的經濟金融附庸國。 美國自柯林頓總統以來,就開始慣用「民主、自由、人權」的幌子,在各個地緣政治經濟區域發動「顏色革命」,挑唆地區爭端,甚至直接發動戰爭。美國固守冷戰思維,大搞集團政治,挑動對立對抗。濫用美元霸權的無端制裁,根本就是世界經濟不穩定的主要根源;尤其新冠疫情爆發後,美國濫用全球金融霸權,向全球市場注入數十兆美元,卻強制其他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經濟體非買單不可。…
作者:
林建山
頁數:
68
廖進平1895年1月生於葫蘆墩東上堡(現神岡鄉大社村),同年5月6日日軍登陸三貂角,6月17日開始殖民統治台灣。 廖進平家庭及早年生活 廖進平之父廖乾三1887年被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任命為葫蘆墩區總理,是清代鄉庄自治組織的頭人,葫蘆墩區包括現在的豐原、潭子、社口、神岡、后里等15個區庄,可以說是望族。日軍據台後,廖乾三暗中支助簡大獅、林少貓等抗日義士。 有感於殖民統治教育的不平等,台人就讀的公學校須由地方仕紳奔走籌資籌地建校,美其名為「學務委員」,1903年廖乾三捐資捐地創建「岸裡公學校」(現神岡岸裡國民小學)。1915年第一所完全由台灣士紳出資捐地籌創,專收台人子弟的「台中中學校」,由林烈堂、林獻堂兄弟發起,建校紀念碑鐫刻204位仕紳名字,廖乾三列名其中。 廖乾三仁俠仗義,富民族意識,廖進平傳承其精神,年長後成為反帝國主義、反民族壓迫,非常活躍的社會運家。…
作者:
蔣朝根
頁數:
70
今年1月底,中國大陸高空偵測氣球進入加拿大邊境、美國蒙大拿州,橫越美國中部至美國東部出海後,被美軍F-22A猛禽戰機擊落。這類大型高空氣球通常為聚乙烯材質,充填氦氣後可漂浮至20~30公里平流層,一般戰機無法飛抵如此高的空域,也無法在近距離用機砲擊落。因此,F-22A發射紅外線(IR)導引的AIM-9X空對空飛彈,由下往上摧毀該型氣球是最簡單省事的方法。 匿蹤目標的特性 通常所謂匿蹤目標包括戰機、轟炸機、飛彈等,並非肉眼看不見的隱形狀態,而是藉由外型平直線條、鋸齒狀接縫、匿蹤(吸波)塗料等方法,將雷達波來源打散並縮小自身的雷達截面積(RCS),讓一般雷達誤以為是鳥類等物體而忽略不計,便可從雷達螢幕上消失。而高空氣球也是如此,因為氣球本身的外型圓滑、漂浮飛行速度緩慢,也常被雷達忽略不計。 以美國最新問世的B-21型匿蹤轟炸機為例,空軍發言人史堤芬尼克表示,B-21型將成為美國空軍未來轟炸部隊的主力,憑藉其航程、匿蹤、武裝等優勢,足以穿透最危險的威脅環境,直接攻擊全球各地任何目標。 反制匿蹤目標的方法手段…
作者:
王尊平
頁數:
74
定翼巡邏機是現代反潛/海上巡邏作戰中重要的裝備,不僅具有航程遠、速度快、載彈量大等優點,更是反潛作戰中不可或缺的要角。定翼巡邏機多由大國開發,它不僅能執行反潛作戰,必要時也能執行反艦作戰任務。 P-3獵戶座巡邏機 P-3巡邏機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設計的反潛機種,1962年正式服役於美軍,是世界上行銷最成功的定翼巡邏機,發展至今有A、B與C三款衍生機型,目前僅有P-3C仍在服役。 整架飛機的機翼長度35.6公尺、翼展30.4公尺、高度10.3公尺,整架飛機由10-12名機組人員操控,最大飛行速度每小時750公里,實用升限10,400公尺,最大航程約9,000公里,值勤時間約12-17小時。對一般國家來說,P-3反潛機是一款相當實用的飛機,能兼具反潛、巡邏/偵查、反艦等作戰任務。 目前仍在服役的P-3C型,具有4具Allison…
作者:
宋磊
頁數:
76
二、台灣光復 1945年台灣光復時,陳映真是鶯歌小學的二年級生。前一年生養兩家都因戰爭疏散,從竹南搬到不遠的鶯歌鎮─那是一個有著「六十支陶瓷工廠的煙囪」與一家大焦炭廠的工業小鎮(見小說《故鄉》1960)。因此,陳映真對故鄉的記憶總是與煙塵、煤灰、運煤的小火車,與被煙灰燻得不辨眉目的工人連在一塊兒。日據末期,工業小鎮自然也是盟軍的空襲目標,鎮後有一個當地人喚作「後壁山」的小山,是幼童陳映真流連之所,山上有一個「水螺」(防空警報器)。 1987年初,髮小至交同案獄友畫家吳耀忠死去,半百的陳映真夢到與故友騎坐在三鶯大橋上聊天,夢中今昔難辨,看到「大漢溪潺潺地流著。遠處的溪埔上,在風中搖曳著一片褐白色的芒草花。而比芒草花一帶更遠的地方,便是那座青色的,有些飄渺的鳶山」《鳶山─哭至友吳耀忠》1987)。鳶山總是連著一個傳說─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來台,行軍路過今日鶯歌大溪一帶,見妖氣衝天,於是下令砲擊,為百姓除了盤據於山頭的一個鳶精禍害。這些魂夢所繫的青林黑塞,也見於陳映真1983年的《鈴璫花》。 陳映真晚年回顧自己的文學養成,說他是「殖民地的孩子」,在鶯歌鎮還讀了「一個學年的日本書」。1945年秋天,他見到台灣張燈結彩、焚香祭祖迎來了光復,以及齊來的「祖國語文教育」的恢復(《中國文學在台灣的發展》2005)。1945-1949年間,台灣雖也先後被黨國腐敗、社經失序、民怨滋起,以及國共內戰的濃雲所籠罩,但也終於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密集交流;很多大陸知識分子、文藝工作者來到台灣,包括教科書在內的各種出版物也源源流入島內。 誠然,1947年發生了不幸的「二二八事件」,但更不幸的或許是,它的詮釋被分離主義扭曲壟斷成為「台獨」的理由。我們固然不知道小學三年級生陳映真在「大人們噤聲談論著國民黨(21師)軍隊橫掃台北,眼色中充滿了憂慮和恐懼」(《後街》)的當兒,是如何感受理解「二二八」的,但那充滿危機與問題的短暫的「統一」的幾年,可能遠遠不是我們今日對它極度意識形態化與簡單化的歷史書寫所能再現的。例如,在那幾年的「祖國語文教育」中,陳映真還可以讀到魯迅、朱自清與巴金等人的文章(《中國文學在台灣的發展》),甚至還觀看過戰後父親從魯迅小說《風波》改編的劇─這是多年後陳映真追憶劇中人「七斤嫂」的怪名,而知其所以的(《我的文學創作與思想》)。陳映真與戰後出生在冷戰時期黨國教育體制下成長的青年,的確是不同的兩個世代。…
作者:
趙剛
頁數:
78
統治者的統治權追本溯源來自被統治者,亦即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的良好祝願和信任。這個統治者最早是部落酋長、氏族的長老,後來便是王,再就是帝。然而,人民的權力一旦放手,便失去了控制,最終導致人民反而聽命於原屬於自己的權力。 君權稱其權力來自於天 周朝是個治世,正是這個朝代的君王說他的權力來自於天,是天授的,甚至說統治者是天子,與人民沒有半點關係。從此君權由最初的民授變成了君權神授,人民喪失了對君權的控制權,只能靠造反推翻壞的君權,換上好的君權。這就是中國歷史的朝代迴圈現象,也稱朝代循環論。西方的君權也有段相似的歷史,所不同的是,西方統治者的權力有一個制衡力量,那就是神權,龐大的教會訴諸超自然的神、上帝來制約君權。 中國讀書人想用祖宗的名義來約束王室子孫,這個辦法的確起過一定作用,例如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制定重文輕武的國策,立下後世子孫不得殺害文人的祖訓,所以宋朝文人得以與君主共治天下。但也正是宋朝把相權廢掉了,改設內閣,內閣大學士都是宰相,這麼多宰相等於沒有宰相。而且內閣當然得聽皇帝的,所以皇權反而由此得到強化擴張。漢朝董仲舒編造過天人感應說,說上天在看君王的作為,天子施行惡政時,上天會以自然災示警,進而予以懲戒。 就相權而言,漢初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君相共治。唐朝相權一分為三(尚書、中書、門下),宋朝成立內閣進一步削弱相權,名為君臣共治,實則是君主集權於一身。到了清雍正,君權集中達於極致,政令軍令都出自皇帝親領的軍機處。這體制窒息了讀書人和全民族的活力和創造力,阻礙了中國的文明進步。…
作者:
龔忠武
頁數:
82
2021年適逢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中央電視台製作了歷史劇《覺醒年代》,描述五四運動前那些年的時代鋪墊,詳盡交代了五四運動與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等,改變國家命運和中國歷史發展軌跡,一系列重大事件之間錯綜複雜卻又合乎邏輯的關係。內容翔實可徵,人物栩栩如生,裨益今人溫故知新。筆者不揣淺陋續貂補遺以饗讀者。 孫斷然決定與蘇俄合作 就在五四運動與中共一大過後不久,孫中山決定與蘇俄合作。這是當時國內政局發展的一樁大事,影響巨大深遠。蘇俄派駐中國的代表帶有多重任務,除了指導中共成立,納入共產國際體系,他們還接觸了南方的孫中山革命政府及北方的軍閥馮玉祥等人,爭取孫中山是其工作重點。李敖指控孫中山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日本期間,一時間發奇想,欲以出賣國家利益換取日本政府支持革命黨,打倒袁世凱。的確,中山先生一生為革命奔走呼號,曾多次寄望於英、美、日等國,但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終於為中國革命找到了出路。 此前共產國際代表接觸過孫,但最終促使孫做出決定的是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叛變事件。孫在事件發生後,受盡香港英殖民當局的冷嘲熱諷,沒有一個實力派人士願意理會他。孫痛定思痛,認識到要避免徹底失敗,必須改弦更張,另闢蹊徑,乃痛下決心接受蘇俄的建議,為中國革命事業謀得一條全新的出路。孫與蘇俄合作之舉,改變了中國革命力量各自為陣的局面。 多年來孫領導的革命黨力量影響所及只限於南方數省,不外兩廣閩南,滇省勉強可以算上,與北方接觸不多,南方革命政府與五四運動之間的互動寥寥。實行聯俄容共之後,以往分散的力量從此匯聚成革命洪流,廣州革命政府成為各地愛國有志青年嚮往的聖地。此時孫中山不再只是南方革命政府的領袖,已一躍成為全國公認的領袖。百年後的今天,孫中山仍然是全中華民族最大的公約數,而這一切榮耀和崇高的地位,都肇始於他斷然做出與蘇俄合作的那個決定。…
作者:
湯元智
頁數:
84
舊稱「六家佃」的六腳鄉是新北市長侯友宜的祖籍。當地有清代最高武官王得祿的陵墓;也有抗日志士侯西庚的故居;日本人在此設立蒜頭糖廠後,糖業文化成為當地發展的重點。 六腳的發展歷史悠久 嘉義縣六腳鄉地處嘉南平原北部,地勢平坦,北隔北港溪與北港鎮等為鄰;東鄰新港鄉,東南連太保市,西鄰東石鄉;南以牛稠溪(牛稠為牛舍的意思)和朴子市為鄰,位置上緊臨嘉義都會區,屬於同一生活圈。 六腳鄉舊稱「六家佃」,相傳清康熙年間(1662-1722)有六戶佃農至此開墾,遂稱之,後因閩南語「家」與「跤」(kha,在官話中為腳的意思)音近訛傳,遂改名「六腳佃」。清初文獻的《諸羅縣志》作六加佃莊。該志提到:「土(塗)獅仔陂,在外九莊。源由牛朝(稠)溪出,南灌六加佃莊、北灌土獅仔莊(今嘉義縣六腳鄉塗師里)。康熙49年(1710),莊民合築。」 外九莊指的是清初承繼明鄭時期,漢族移民最早拓墾的聚落所設,其收入在官府課賦之外,故稱。後因鹽(塩)水港(今台南市鹽水區的舊稱)街漸成商港,下茄苳街(或下加冬,今台南市後壁區下茄苳)為軍事要地,乃為官府接管,另補北新莊(今嘉義縣太保市北新村)、土獅仔莊(今六腳鄉塗獅村)等,仍為外九莊。…
作者:
張健豐
頁數: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