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NO.50 │ 大陸探親開啟兩岸交流30年
顧立雄出任金管會主委,引來噓聲,一點都不奇怪。金管會是監理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業的最高單位,歷任主委皆有相關資歷,顧立雄創下無金融經驗的先例,難怪未上任已捲起財金市場千堆雪。 有人說,顧立雄是來斷國民黨的金脈,或傳言他是來推動第三次金改。其實,國民黨從李登輝之後已無金脈可言,他本人也否認要推動金改。與其用政治動機看蔡政府突如其來的人事令,不如從市場面解讀,或可讀出玄音。 先看有一些金控公司及銀行,股價長期在10元附近徘徊;近年金融市場也傳出基層行員監守自盜、第一銀行ATM的盜領案,及兆豐商銀洗錢疑案、永豐金超貸案等弊案,這些都與公司治理有關。 再看新光金這些年投資宏達電損失50億,未見積極停損;金控公司發行連動債,致散戶遭受巨大損失,不曾負起半點責任;公司上市後,股價不但跌破承銷價,且一路下殺到見骨;上市公司大股東持股不到百分之一,股票都在散戶手裡,卻靠著收購委託書繼續擁有公司,這些皆不見主管機關處理。 顧立雄在接主委後的首次記者會上,宣告將強化金融業公司的管理。市場認為,該要點算是切中時弊,因為上市公司的治理一直是台灣市場最嚴重的問題。…
作者:
劉端翼
頁數:
44
大陸杭州一家實品店與虛擬店合作,利用通訊軟體進行商業活動試點,過程是顧客在自助點餐機上點好餐,進入支付頁面,選「支付寶刷臉付」,即可完成付款。消費者只要面對螢幕上的攝像鏡頭,進入人臉識別,輸入與支付寶賬號綁定的手機號碼確認,過程快速,商家也不用擔心會收到假幣。 回想十幾年前去西安旅遊,拿出可照相的手機,當地人圍攏過來看得嘖嘖稱奇,然物換星移,十幾年後,台灣人再去大陸,各個都變成紅樓夢裡的劉姥姥遊大觀園。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最近在公開場合稱讚中國的電子支付時,講了一個小故事,說星國人力部長幾年前,於上海街頭買糖炒栗子,在數鈔票時,被小販抱怨浪費時間,要部長用二維碼刷卡付錢,讓部長覺得自己像個「鄉巴佬」。可見大陸善於利用高科技發展其商業的經濟模式,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一般看一個國家經濟發達的指標,除了科技創新,貿易網絡創新,還有貨幣支付的創新,而貨幣快速流動,即是資金加速流動創新的一種,也是新時代經濟發展的基礎。 筆者在此提出一個「貨幣核分裂輻射效應」理論說明:一個買家拿一萬塊錢購買一筆貨,賣家要繼續營運,就會拿此一萬塊中的部分向上游賣家進貨,如此循環百次,原本的一萬塊已產生百萬的經濟效應,百萬的經濟效應再循環百次貨幣核分裂後,即產生出一億元的經濟效應,讓工廠生產一億元產品。「貨幣核分裂輻射效應」可如核分裂一般,隱藏著連鎖輻射創造財富的功能,而此功能只有透過電子支付方式才能愈跑愈快,達成快速運轉分裂碰撞,電子支付就是財經的搖錢樹,實控經濟成長的指標。 現在大陸已是世界電子支付最大國,連歐美都望塵莫及,西方世界所發明的塑膠貨幣金融卡及信用卡,遲早會被大陸所開發的帶一張臉走透透世界所取代。…
作者:
趙興鵬
頁數:
45
蔡英文政府在立法院臨時會通過前瞻建設第一期特別預算後,緊急調上賴清德登板救援、改組新內閣,儘管府院都否認撤換林全是為了堵柯P,但之後發展的一連串柯P和民進黨對嗆的戲碼,2020年堵柯計畫顯然已經提前登場。 台北市成功舉辦世大運後,柯文哲民調自谷低翻揚,最高甚至接近七成五。此時,綠營名嘴及媒體、網路貼文不斷指稱,如果不是民進黨動員體育署全力協助,並且動員各單項體育協會、藝文組織全力協力,柯P的世大運鐵定不會如此風光。體育署甚至設計了英雄會,讓在世大運中奪牌的選手們,由蔡英文接見後,乘觀光大巴遊行接受市民歡呼。 堵柯計畫提早登場 然而,挺柯陣營卻不滿地反駁,民進黨對世大運根本抱著看笑話的心態,但沒料到柯竟然在各界都不看好下,成功舉辦了世大運,民進黨不僅搶收稻子尾,還反手打柯P。 事實上,蔡英文對柯文哲本來就如芒刺在背。因為柯出身墨綠,卻在大陸政策上與蔡的路線形成強烈對比。柯陸續提出的「一個中國不是問題」,「一五新觀點」,「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被視為是對習近平兩岸政策的善意回應,獲得大陸的讚賞與肯定。柯不僅讓雙城論壇繼續舉辦,甚至形成兩岸柯文哲模式。反觀民進黨政府因拒絕接受「九二共識」,造成海基、海協兩會機制停擺,民進黨中央機構、民代及執政縣市都無法和大陸進行交流,對比柯的風光,黨內早就有很多人不爽。尤其台北市議會黨團,認為柯是靠民進黨等泛綠力量支持當選的,但他對民進黨籍議員並沒有視為一家人,經常在議場上針鋒相對。…
作者:
平筆
頁數:
46
明年台灣地區包括福建省金門、連江兩縣,共22市縣將同步舉辦地方公職換屆選舉;這是2020政權換屆改選的前哨戰,歷來都有檢視執政良窳、政黨興衰的指標意義。 台灣自1950年代實施地方自治、民選縣市長以來,一人一票,到底在選什麼?選人?選黨?選宗親?選政風?還是選「爽」? 回顧既往,地方公職選舉雖不涉國家總路線競爭,但首先各黨派都會提出總體政治號召,爭取選民認同;其次才是操作選舉技術,煽動選民熱情,爭取最後勝利。分析各階段地方選舉相對陣營不同的政治號召,可概括如下:蔣經國時代,安定繁榮 vs. 咱要出頭天;李登輝時代,政權保衛戰…
作者:
林松青
頁數:
49
賴清德上任後的第一支箭,「公務人員全面調薪3%」,台中市長林佳龍順勢加碼,連同臨時人員也調薪3%。但行政院以六都財政穩健為名不予補助。此事考驗著賴清德如何說服六都首長,也看林佳龍如何與中央交手。 台中市議會民進黨團首先發難為市府抱不平,呼籲中央應一體適用,不該懲罰「財政模範生」。其實媒體更關注的是,林佳龍與賴清德的互動,不斷暗指兩人有瑜亮情節、林的最大假想敵是賴清德。「賴神」掌行政院,等於在民進黨中幾位有意搶攻2024總統大位的中生代中,搶先拿到入場券,尤其有媒體報導,林佳龍對賴清德所屬的新潮流派系反彈甚大。林佳龍則在第一時間強調,全力支持蔡英文的決定。 報導林佳龍反彈甚大的是《鏡週刊》,文章指出:「小英6月間主動找賴清德接任閣揆,消息在黨內傳開後,各派系均有不同反應,不只新系內部意見分歧,以台中市長林佳龍為首的『正國會』系統反彈最大。」該報導9月6日見刊後,林佳龍快速透過新聞局長卓冠廷回應,除了強力否認「正國會反彈」,也重申支持小英的決定,支持賴院長擔任閣揆,請各界勿散布不實傳言云云。 林佳龍從政資歷豐厚 林佳龍雖比賴清德晚一屆當選市長,但從政資歷豐厚,在府院都歷練過,擔任過國安會諮詢委員、行政院發言人及行政院新聞局長,尤其他是「台灣智庫」的創辦人之一。該智庫不僅擬定執政方針,也培育了不少人才,目前台中市政府內幾個重要的局處首長,例如經濟發展局長呂曜志、建設局長黃玉霖、民政局長周永鴻等,皆是智庫培養出來的政務官。…
作者:
唐復年
頁數:
52
柯文哲想當總統,如今民望特高,此熱度萬難維持到2024年,柯難道對2020年絲毫無動於衷,不做準備嗎?跡象顯示,他已經出手多時了。 世大運圓滿成功,柯文哲譽滿台灣,連任市長之路氣勢如虹,但是台北藍大綠小,縱有民進黨的禮讓,未必有百分百的把握當選連任。以柯文哲的智商,難道不會多想如果馬失前蹄之後呢?柯文哲在8月中旬接受《中國時報》訪問時,豪氣萬千地說出「我最驕傲的一句話,從今天開始,由我來重新定義什麼叫政治人物。」毫不隱藏想指點江山之姿,志不在小,有心爭取總統大位,也不是什麼秘密,至少公開承認想過三秒鐘了。 形勢大好捨得遯忍嗎? 根據9月19日TVBS公布的針對台灣14位政壇要角進行聲望(滿意度)調查,在滿意度評比上,柯文哲大幅領先群倫,獲得68%,陳菊59%與賴清德58%分列二、三名,吳敦義為33%列名11,蔡英文則是31%,位列12,僅領先李登輝與時代力量主席黃國昌。從此調查可以看出,與2020年相關的熱門人物都被柯遠遠拋在身後,柯豈能無動於衷? 柯的人生已涉入政治到這種程度,說什麼選輸了就回去當醫生,恐怕只是臨機的遁詞吧?他怎麼可能拿一盆冰水,澆熄大批支持者的熱情,拍拍屁股走人?他難道不會步上阿扁、宋楚瑜的步伐,在市長敗選後,以無黨籍身分參選,三分天下有其一而勝出?在2018年沒有絕對百分百的把握之下,可以合理地推測,他目前思考的重點在2020比2018多。很多跡象顯示,他其實已經出手多時了。…
作者:
朱駿
頁數:
54
在全球化持續發展、中國大陸實力大幅增長,中美關係再調整的背景下,台灣當局期望美國對台政策減少模糊的要求可能落空。而川普年底前對中日韓的出訪,有助於說明美國對台政策的趨勢。 川普對台政策幾經變化 美國大選剛結束時,川普即以總統當選人的身分,違反中美兩國間的政治慣例,接聽蔡英文打去的電話,以示友好。後又多次在不同場合,公開質疑兩黨歷屆政府40多年來執行的一個中國政策。國際關係學界紛紛解讀,這些動向是美台關係可能出現重大突破的信號。 不久,事情峰迴路轉。2017年元旦前夕,中國大陸習近平主席與川普進行了長時間的通話,「雙方討論了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美國再次確認一個中國原則」。此後海湖莊園非正式會談,川普外孫背誦唐詩,中美達成百日經濟計畫。這些舉動,顯示川普政府對台政策的「不確定性階段」基本結束。在接下來對台政策的執行過程中,美國在提升美台「實質關係」、對台軍售、台灣領導人過境外交、支持台灣擴大國際活動空間等方面,做出了一些常規動作,但不像要大規模調整對台政策的樣子。如台灣最關心的擴大美台軍事合作方面,川普基本立場有所收斂。 民進黨不願接受上述美國對台政策的注釋,一方面由國安會出面,要求美國加強武器售台,進行「政軍兵推」,提升台灣對外安全保障,二方面進行國際輿論宣傳,強調台灣的眼裡只有美國與日本,如近日總統府秘書長吳釗燮出席安保會時就指出,台灣面對各種挑戰,會深化與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夥伴關係。三方面是把矛頭轉向島內安全,暗示大陸對台灣政治走向「不能夠產生影響」。…
作者:
周忠菲
頁數:
56
8月12日一場激進右派組織的集會發生流血衝突,引發美國社會高度關注,而川普對該事件的立場反覆,更遭國內外政界抨擊。此事件並未就此落幕,美國因種族歧視分裂為二的現象只會愈來愈嚴重。 8月12日,以「團結右翼」(United Right)為名義的白人至上主義和新納粹主義者、3K黨等激進右派組織,到維吉尼亞州夏洛特維爾(Charlottesville)解放公園(Emancipation Park),抗議市政府計畫拆除公園內南北戰爭時期,南方邦聯軍隊統帥羅伯特‧李(Robert…
作者:
花俊雄
頁數:
59
日本利用北韓威脅,以及因應美國「增強嚇阻力」的要求,戰力由防衛轉向攻擊,「核武裝」企圖也蠢蠢欲動,關鍵僅在做不做的抉擇,其巨大核武潛能,恐怕更值得亞洲鄰國關注。 金正恩已接近完成其核武大業,未來如果東北亞出現軍備競賽或「核武裝」骨牌效應,一點都不令人意外,切勿只顧著北韓,一旁蓄勢待發的日本後勁更可怕。 美盼日加碼購攻擊性武器 原本「美日同盟」的分工是矛與盾的關係,即美國提供包括核武的打擊力,日本則擔任本土防衛。但現在北韓核武、飛彈威脅升高,美國國務院開始研究要賣攻擊性武器給長年秉持和平主義的日本了。這顯示,戰後美國加諸於日本的束縛,正逐步鬆脫。 今年5月,日本已表明要取得兩組美製陸基神盾系統(Aegis…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62
太平洋雖然很大,大國間若不能相容互睦,唯圖爭權奪利,再大的空間,也註定動輒惹禍上身。 在朝鮮進行了第6次、也是最大的一次核試爆後,9月11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歷史性地在15國一致同意下,對朝鮮做出新一輪制裁的決定,對朝鮮石油進口加設上限,大幅削減其能源進口、砍掉其三分之一的出口、外匯收入,藉以限制朝鮮核項目的財政和能源。 制裁案對朝鮮向來沒有用,此次朝鮮的反應一如既往,宣稱「絕對保證美國付出相應代價」。但是中國再次通過檯面下折衝,習近平和俄、德、法領導人熱線電話,致使美國原倡議的全面禁止出口石油到朝鮮,對金正恩實施資產凍結和旅遊禁令等提議,並未列入制裁案。 川普9月19日在聯合國的演講中,指金正恩的核武計畫是「自殺任務」,如有必要,他會「全面摧毀」北韓。他也在推特中說「這與終將發生的事相比,算不了什麼!」除了暫不考慮走向戰爭,究竟還有什麼可怕的事呢? 單邊制裁是美國手上王牌…
作者:
吳德里
頁數:
64
朝鮮半島問題很容易被看作是川普和金正恩之間的交鋒,但事實要複雜得多:有南韓因素、日本因素,以及南韓、日本與美國、中國、俄國的關係,還有更為廣泛的戰略考量。 北韓在9月3日宣稱氫彈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另在8月29日及9月15日發射飛越日本上空的導彈。這些表明,平壤有意堅持一貫的危險邊緣政策,但值得注意的是,平壤並沒有兌現向美國屬地關島射導彈的威脅。 北韓走到了氫彈這一步,世界該問:如果不能阻止北韓的核計畫、如果平壤最終有了能打擊美國本土的核武器,怎麼辦? 現在全世界共有五個核大國:英國、法國、美國、中國、俄國。這些國家大多都是在二戰之後開發出核武器的。中國是在1960年代中期成為核武國家。自那以後,國際社會努力控制核擴散,取得顯著成果。 1968年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要求有核武器國削減、最終取消核武器,其他國家承諾永不開發核武器;有核武器國之間不率先使用核武器;有核武器國保證不對無核武器國使用核武器等等。以色列、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三個未曾簽署條約,最後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那麼,如果北韓加入這三國的行列,會怎樣呢?從實際意義來看,北韓已是核武國家,被質疑的只在它是否擁有用核武打擊美國本土的能力。…
作者:
趙國材
頁數:
66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導演的「核試狂飆」連續劇,劇情變化多端,至今無法猜測金正恩的真正「敵人」是誰?是川普?還是文在寅?在劇情尚未告一段落之際,要猜這齣戲最終會如何收場,並不容易。 近數個月以來,金正恩幾乎每天占據世界媒體版面。期間,不顧美國等國強力反對,接連完成第6次核試、火星第12型和第14型中、遠程彈道飛彈的射程試驗,2次成功飛越日本領空,接近美國關島基地。正如金正恩在慶功宴上所說,只剩最後一里路,北韓就成為「擁核大國」。 北韓衝著美國和日本 不錯,北韓是衝著美國和日本來的。這可從近代史找出原因:首先,北韓認為造成兩韓分裂的主謀是美國,尤其是駐韓美軍,因此,金氏三代要求駐韓美軍撤離從未間斷。其次,日本曾企圖營救留在北韓的日本人,與北韓交涉頻繁,甚至有意建交,現在卻成為美國的打手。在金正恩的眼裡,美日都是妨礙南北韓統一的絆腳石。 金正恩的第三號「敵人」應該是文在寅。這點出乎意料之外。大家都知道,南韓總統文在寅是靠「燭光示威」提前罷黜朴槿惠,而於5月順利當選總統的。一般韓國人認為,「燭光示威」的政治口號與文在寅的「親北、反美」意識形態,完全與金大中和盧武鉉兩位前任總統吻合。但9月16日北韓《勞動日報》報導批評:文在寅的對北政策,與李明博、朴槿惠保守政權時的一邊倒式政策無異。…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68
川普在8月21日推翻他在競選時的立場,宣布將增兵阿富汗,使阿富汗戰爭成為美國為時最久的戰爭。從川普的演說可看出,對美國而言,阿富汗甚至比以前美俄爭奪時更為重要。 阿富汗飽經西方侵略 阿富汗像中國一樣,在19世紀飽受西方的侵略。第一次英阿戰爭(1839-1842),英國入侵勝利扶植了夏王朝(Shah Shujah)。第二次英阿戰爭(1878-1880),英國戰勝定下條約控制了阿富汗的外交事務。直到1919年阿門努拉汗(Emir Amanullah…
作者:
張語人
頁數:
70
金磚國家一詞,最早出自美國高盛投資公司首席經濟師吉姆歐尼爾(Jim O'Neill),他2001年指出,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的經濟前景看好,會成為新興市場,而這四個國家的英文國名開頭字母所組成的詞BRIC,其發音類似英文的「磚塊」(brick)一詞,遂出現「金磚四國」(BRICs)的概念。 2003年歐尼爾在研究報告裡預測,未來世界經濟格局將重新洗牌,「金磚四國」會超越西方已開發國家,並作為新興市場國家的領頭羊,使得「金磚四國」更受到全球廣泛關注,這也促成了四國加強接觸,探索相互合作的機運。 2006年6月,四國外長會議首度展開。2008年5月,四國外長在俄國葉卡捷琳堡會談,決議在國際舞台上進行全面合作。同年9月,外長二度會議,討論氣候變化、能源及糧食安全等問題;11月,四國財長在巴西聖保羅舉行會議,呼籲改革國際金融體系,以期正確反映世界經濟的新變化。 2010年12月,大陸外交部長楊潔篪與南非國際關係與合作部長邁特·恩科阿納-馬沙巴內聯絡時表示,四國一致邀請南非(South…
作者:
編輯部
頁數:
72
日軍「731部隊」裡的醫學菁英以活人做細菌實驗,是20世紀人類行為最黑暗的一頁,也是最佳的歷史反面教材,3,000多受盡折磨的亡魂不能白白犧牲,我們應努力賦予其新的歷史價值。 今年二戰結束紀念日前夕的8月13日,日本NHK電視台播出《731部隊真相─醫學菁英與人體實驗》紀錄片,震驚日本社會。因為現代日本教育、媒體刻意掩飾二戰歷史,造成新生代只知被美國兩顆原子彈轟炸「受害」,卻不曉得日本曾發動侵華戰爭,當然,「731部隊」更鮮為人知。日本是無所遁形的當事者,其國民竟如同被蒙在鼓裡,這是日本扭曲歷史的結果。 同樣的,這些年台灣在「親日」的驅動下,益發「惡日本之所惡,愛日本之所愛」,所以沒有人再注意731部隊。然而,不論討厭或喜歡日本,都應該了解731部隊,畢竟歷史還要往下走,誰願意再被「731」呢? 選址鎖定中國東北 由於一次世界大戰的交戰國使用毒氣化武,造成了117萬多人傷殘、85,000人死亡,1925年6月有37個國家在瑞士簽署《日內瓦議定書》,禁止在戰爭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氣體以及所有類似的液體、物質或器件」以及「細菌作戰方法」;1928年2月生效;日本是簽署國之一。…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74
大陸中小學新編歷史教材將抗日戰爭時間改為14年,強調中國戰場對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其實,抗日戰爭究竟多少年,學界至少有三種說法,也各有各的道理。 抗戰8年說,是指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蘆溝橋事變,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共打了8年1個月又8天,一般習稱「八年抗戰」或「抗戰八年」。 三種說法各有道理 抗戰14年說,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在瀋陽突襲東北軍的北大營,東北軍不發一槍撤走,日本占領東三省,旋即成立偽「滿洲國」,並向熱河及長城一帶進犯,29軍奮起抵抗,東北地區也有「抗聯」(游擊組織)」對日抗戰,自1931年9月「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歷經14年之久,所以,有人主張「抗戰14年」,例如:吳相湘教授著《第二次中日戰爭史》(綜合月刊社印行,1973),即主此說。 抗戰50年說,是指1894年甲午戰爭,清廷大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全台激憤,誓不從倭。次年,日本派出陸軍進攻台灣,台灣由民間組成的義軍奮起抗戰,從台灣北部經中部到南部,中間在八卦山也發生激烈的戰鬥,但義軍與日本陸軍實力畢竟有差距,最後以失敗告終。乙未之役以後,台灣人民仍繼續武裝抗日,屢敗屢戰,不屈不饒,可歌可泣。蘆溝橋事變爆發後,台灣很多人奔赴祖國參加抗日聖戰,直到台灣光復。自1895乙未抗日開始,至1945年日本投降,共計50年,所以說「抗戰50年」,王曉波教授力主之,見其所著《台灣抗日五十年》,正中書局,1997。…
作者:
王仲孚
頁數:
78
經過六年的籌辦,為期12天的2017台北世大運於8月底風光落幕,台灣選手取得空前26金的佳績。大會期間,民眾熱情參與,讓外國代表團好驚喜。但離體育大國的目標仍有一大段距離,值得國人深思與檢討。 世大運的成就和歸功 2017台北世大運「回家比賽」的台灣代表團,除了再造台灣的田徑傳奇,在體操、舉重、跆拳道、羽球、網球也大放異彩。自選項目「滑輪溜冰」、「武術」等也都有所斬獲。所以,在這次台北世大運狂刷26面金牌,加上在示範項目撞球囊括4金,這次共摘下30金,在獎牌榜高居史上最佳的第3,不但遠超過體育署賽前設定的11金目標,還超越1998年曼谷亞運的19金。事後,教育部與台北市政府規劃「台灣英雄大遊行」,民眾夾道為選手們喝采。 過去,台灣無法申請舉辦大型國際賽事的原因,就是令人詬病的硬體施設,一直到近20年來,包括棒球在內的運動風氣逐漸提昇,許多標準場館如雨後春筍般誕生,讓選手們可盡情發揮技能。隨後,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下,讓對岸感受善意,於是,大陸幫助台灣成功申辦世大運。而接下世大運東道主的台北市長柯文哲,為舖好此次世大運兩岸運動交流之路,在今年7月的上海雙城論壇致詞時表示:「只要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共同追求兩岸人民更美好之未來,現在面臨的一些僵局是可以克服的」。…
作者:
張健豐
頁數:
80
八卦山文學步道宛如一條人文歷史長廊,走讀磺溪,因此也成了台灣民眾認識台灣的一條捷徑。 一、 去過日本京都的人,不管行程多緊湊,都會到「哲學之道」走走。它位於白川疏水河岸,原本只是一條尋常的郊區小徑,明治年間「京都學派」的西田幾多郎教授常到此散步沉思,因而被冠以「哲學之道」。在名人效應下,不久即成為京都著名的人文景點。1984年我首次到京都參訪,即慕名前往一遊,一個人在那條幽靜的小徑上尋思徘徊,內心確實有所感觸。 最大的感觸是,台灣也需要這種人文地景,藉由文學或文化的元素,來深化旅遊景點的內涵。2001年我返回雲林縣擔任文化局長後,便想落實這個想法。那時鄰縣的「八卦山文學步道」剛好啟用不久,便帶了同仁前往考察。在接待人員導覽下,給了我許多啟發,一年之後便在古坑華山闢建了「雲林文學步道」。二條文學步道相互輝映,為原本單調的山林增添了文學的氣息,也吸引了許多縣民前往遊覽。…
作者:
古蒙仁
頁數:
83
今(2017)年9月10日是李雙澤在淡水興化店海邊,因「捨身救人」反遭溺斃的40周年紀念日。他救起的那個美國籍青年,在獲救上岸後,告訴前來營救的附近村民/海防,李雙澤是因為要救水中抽筋的他氣力耗盡,不幸殞命。 但這個被李雙澤救了一命的人,是一個所有雙澤的師友們都沒有印象的人,沒有人知道他的姓名,來自美國哪裡?到台灣做什麼?而且,這個人好像在事故後第二天便消失不見了。所以,交友廣濶的李雙澤究竟怎麼認識這個小老美的?兩個人為什麼相約在一個烏雲密布風大浪急的日子去海泳?這些疑問的答案,人們等待40年了。 李雙澤不幸猝逝的噩耗立刻在朋友圈傳布開來,大家都受到驚駭打擊與心痛不捨,他的師友們都在想怎麼去延續他生前熱情付出,所推動的工作─「唱我們自己的歌」運動,而未追究上述的諸項疑點。這對李雙澤是很不公平的,但在當年的社會氛圍下,幾個教授與大學生有什麼能力去處理這種問題? 筆者忝為李雙澤的朋友、高中學長,在1977年經由學弟金惟純的介紹,稍微接觸了勇於批評現實政治的淡江大學。對李雙澤、梁景峰等人用作詞、作曲與自己彈唱一種新風格的「民歌」,我立刻察覺出,這種歌曲有明顯的立場傾向,裡面含有民族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吶喊,因而天真地期望,它是台灣走向改變的一種徵兆。 筆者有責任坦誠交代,因為在雙澤逝去後的,以楊祖珺為首所公開提倡的「唱我們的歌」公演,本來就是以喚醒當代台灣青年一代的「中國認同」與「反帝/反資」為目標。我身為當年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至少是這樣期望或假想的:以這樣的「自己的歌」演唱發表會形式切入(主要是大學校園)台灣社會,或能驅動廣大中下層人民的覺醒,一個由下而上能掙脫美帝宰製下日趨「反中/去中」的台灣,在我們的奮鬥下,可能會真的復活重生。事實殘酷地指出,這個工作很快便被判出局淪為禁忌異類。…
作者:
毛鑄倫
頁數:
86
9月15日晚間,由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中國詩歌學會、中華文化學術研究推廣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聆響.行歌:兩岸詩歌音樂朗誦會》,在台北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戲劇廳演出,受到現場觀眾喜愛,掌聲未停過。 此次朗誦會共安排了20餘首由兩岸詩人創作的膾炙人口詩作,並結合了專業的燈光、音樂,朗誦者都是大陸一級演員,尤其是最後一首,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音指導方明朗誦的《對衰老的回答》,詩人周濤創作的詩句「我願手臂成為前進的路標,也絕不在歷史的長途上阻擋後人,這才是老人的美啊─美得莊嚴,美得凝重!」經由方明細膩的詮釋,特別感動人心,全場觀眾報以最熱烈的掌聲。 朗誦會亦安排了台灣當代詩人的作品,例如余光中的《車過枋寮》、夏宇的《給父親》、席幕容《一棵開花的樹》。這些詩被專業的朗誦者朗誦出來,情感張力截然不同,很多人聆賞後都忍不住讚嘆。 2013年發起《聆響.行歌》音樂朗誦會的徐濤,也朗讀了瘂弦的《如歌的行板》、紀弦的《狼》等作品。他強調:「兩岸就文學本質而言沒區別,我們在大陸看紀弦也覺得好。兩岸的生活狀態相近,應該在詩歌上有更多的交流。」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秘書長,華藝音像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石永奇,在接受本刊記者訪問時說:推進兩岸文化交流,凝聚民族感情,是兩岸文化傳媒機構的責任。我們曾在台灣舉辦攝影圖片展、歷史史跡展、名家書畫展、演唱會,今年則集聚十多位大陸最具影響力的朗誦、表演藝術家和演奏家,讓觀眾欣賞一場中華詩歌音樂藝術盛宴。…
作者:
吉心如
頁數: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