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NO.48 │ 歷史課綱變革&因應之道

2017年8月|NO.48 │ 歷史課綱變革&因應之道

林幼春,本名資修,字幼春,號南強(1880-1939),生於福建福州,四歲時隨雙親返台定居。一生堅持不與日本人接觸,並對日本殖民統治保持旺盛的批判精神。 1975年10月,父親葉榮鐘以凡夫為名,寫了〈台灣民族詩人一林幼春〉一文,發表在《台灣政論》第三期。這篇文章與2015年人間出版社的《葉榮鐘選集文學卷》中的〈林幼春先生的印象〉(原刊登於1964年《台灣文藝》第4期)有一些不同。最大的差異在文章的起頭,加了一段日本教授永井陽之助在〈成熟的社會與知識〉文中探討的「遊戲精神」。所謂遊戲的精神,一種是以詼諧方式表現深刻嚴肅的心情,另一種是指悠閒的工夫。以此肯定林幼春作為日本殖民下的知識分子,始終把握強烈的批評精神且灌注詩作中,是難能可貴的人格特質。 細讀坊間關於林幼春的論述,與父親在《日據時期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下稱《運動史》)和上述所提兩篇文章,可看出父親對林幼春的細微觀察。 擅長詩作寫出批日精神 林幼春始終保持旺盛的批判精神,是因為他堅持不與日人接觸,維持漢族自尊。父親認為林幼春能跟上祖國的思想潮流,有三點理由:一是求知欲旺盛,二是有眾多留在大陸的親友,三是不必為衣食奔走,能專注祖國動向。林獻堂在林季商1915年脫籍返回漳洲,自組子弟軍,參加孫中山二次革命後,擔起了林家族長的重擔,為維護家業,與日人周旋成為不可避免的任務。唯獨林幼春能倖免,但這也種下了日後「治警事件」林幼春被捕入獄的原因。…
作者: 葉蔚南 頁數: 65
乙未抗日歷史衝突地點資料庫以地理為經、歷史為緯,利用谷哥(Google)地圖定位點出台灣各地戰場及清代相關史蹟,可加強讀者重新認識這段歷史的廣度和深度,也可謂是另一種形式的「看見台灣」。 2016年8月台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在一場研討會上建議:台灣可仿效國外經驗,利用谷哥(Google)地圖定位,建構歷史衝突地點資料庫,如嘉義某棵大樹下曾發生什麼事情,讓歷史記憶公開、社會自我啟蒙,回顧過去庶民生命歷程傷痕。這使得筆者想到1895年那一段乙未抗日戰爭歷史,最值得建構資料庫。 乙未抗日歷史不可遺忘 回顧近50年來,高中歷史教科書有關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爭─乙未戰爭的描述,從1967年只有200個字,到1987年增加到500個字,到2007年已到700個字。1987年到1997年國立編譯館編撰的《高中歷史》第三冊教科書提到:「…綜計義軍與黑旗軍,不過數萬人,能與精銳之日本陸海軍喋血戰鬥,持續數月,創造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蹟,表現了堅毅不屈的民族精神;並使日軍死亡近五千人,高級將領旅團長山根信成少將、師團長中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均負傷去世,包括天皇在內的日本朝野為之震憾。」但,到了一綱多本時代,教科書對乙未戰爭的詮釋,反而大都落入日方觀點。 另外,1895年5月28日是日軍登陸部隊所乘艦船,以基隆東北方尖閣島,即我國所稱釣魚台群島以南八公里處的海面集結待命,隔天便開始登島侵台。…
作者: 張健豐 頁數: 68
以中國領頭創導的世界級「新經濟」(New Economy),給予復甦乏力的世界經濟帶來了一股清新有勁的大動能,以至各國政府都努力追趕,唯恐落伍導致經濟衰敗;但台灣卻由政府帶頭阻隔屏退,令人意外。 5月25日,由蘇利南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發起,世界發展基金會主辦,深圳企業波特集團承辦的「聯合國全球化對話系列峰會暨全球新經濟高峰論壇」,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閉幕。聯合國各委員會領導、全球60多個國家政府、地方代表、企業百強、世界500強領袖及社團組織代表等近700人參與這項會議。會議為全球新經濟發展搭建了一個全球對話平台,並決定在2030年前實現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共建社會發展新文明。 此次論壇達成4項共識,主要涵蓋「新經濟發展溝通共識」、「新經濟發展戰略發布」、「新經濟發展平台打造」、「新經濟發展建議」,未來將積極促進全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在互聯網、電子商務、新能源、生物醫療等新經濟領域的優勢發展,以造福全球人民。 數位化加速經濟全球化…
作者: 林建山 頁數: 70
兩岸一衣帶水,血脈相連,今年適逢雙方經貿交流30年。兩岸貿易依存度高,若能相互合作,不僅惠予兩地人民福祉,也有助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期許未來30年的共榮發展。 兩岸經貿交流政策與進展 兩岸經貿交流歷經30年,可謂風雨不斷,特別李登輝及陳水扁任內,不是戒急用忍,就是鎖國政策,以致兩岸經貿滯礙難行;直到馬英九政府上任後,兩岸兩會才透過制度化協商管道,共舉行10次高層會談,簽署21項協議並達成2項共識。但蔡政府上台後,兩岸官方交流復遭凍結,制度性協商被迫停止。 然而,細數兩岸(不含香港地區)的貿易進展,由表1可看出,1982年貿易總額才2.78億(美元,以下同),但1985年大幅成長至11.02億;1995年又成長4倍多,往後逐年擴展,至2014年達到1,339.92億最高峰,之後卻呈回降。 台商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作者: 李沃牆 頁數: 72
若印度率先挑起戰端,中方首先應癱瘓敵方指管通情、網路及制電磁權,並立即攻擊印軍機場、導彈陣地、交通運輸系統等主戰裝備和後勤設施,同時啟動戰略核威懾、嚇阻印度動用核武。 近日來中國與印度在洞朗(印度稱為都克蘭Doklam)的邊境高地,發生了武裝對峙,這片高地位於中國與印度竊占的錫金(Sikkim)和不丹王國的交界地帶。 印度挑起這場衝突 衝突的導火線是印度試圖派軍隊進入中國境內,阻止中國在當地的擴建道路。 從印度建國以來,中國與印度對邊界一直有認知差距,中國認為中印的邊界線應按照中印傳統邊界線,而印度認為邊界線應該按英國人擅自劃定的麥克馬洪線及約翰遜線作為邊界線。爭議包括了由中國保有的西段和目前被印度竊據的中段、錫金段及東段的藏南地區(參考附圖)。…
作者: 蔡翼 頁數: 74
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直批,美國軍艦常態泊靠台灣的提案非常困難而危險。冷戰時期,全球美軍協防部隊與駐在國屢生爭訟,且難憑具體協定判處美軍刑責,台灣豈能在無邦交的狀態下同意美艦來台? 美軍協防竟淪為瘟神 美國長期提供強大保護傘,是歐亞盟友同意退讓部分主權,隱忍美軍軍紀欠佳的主因。奈何美軍形象一直遭到詬病,原本聞聲救苦、除暴安良的「俠士」,屢因車禍肇事、酗酒鬧事、毀損搶奪,強暴殺人等刑案,並帶來性病及毒品流行,而自毀形象,淪為刁蠻粗魯的「瘟神」。 何以美軍協防駐兵之處,必有反美聲浪?除民族主義排外心理作祟外,美軍頤指氣使的優越感,與不對等締約的特權,更讓友邦大嘆「作美國朋友,比作美國的敵人更痛苦」。 2007年4月,日本右翼雜誌SAPIO指出:美軍占領日本期間劣行昭彰的文件保存於「特高警察」紀錄中,該組識歸駐日盟軍總部管轄,至1945年10月4日解散。…
作者: 習賢德 頁數: 76
6月29日,美國國務院批准了7個售台軍火案,總值14億美元,全都是防禦性的軍備。4億用於提升台灣的軍防雷達系統(SRP)以達成4C (Command, Control, Computer and…
作者: 張語人 頁數: 79
6月16日,德國前總理柯爾(Helmut Kohl)去世,享年87歲。柯爾一生最被人稱頌的有兩件事,一是促成東西德統一,因此被稱為「統一總理」,二是極力推動歐盟的組成,因而被譽為「歐盟的榮譽公民」。 柯爾身後備受肯定 柯爾的去世是德國及歐盟的大事。德國全國為他致哀一分鐘,6月22日德國議會舉行了整整一小時對柯爾的悼念,聯邦議院議長蘭伯特(Gertrud Lammert)在致詞中,特別引用了歷史學家布克哈特(Jacob…
作者: 虞和芳 頁數: 80
「海峽兩岸記者四川行聯訪」於7月17日在成都展開。本刊記者接受大陸國台辦新聞局和中國記協台港澳工作部的邀請,赴四川進行密集觀察,並將在本刊分享所見所聞。 海峽兩岸記者四川行,由大陸國台辦新聞局長馬曉光擔任團長。在其帶領下,來自兩岸三地30餘家新聞媒體的45位記者,走訪成都、雅安、瀘定、康定、爐霍、甘孜等地,實地瞭解四川近期的發展面貌。 四川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除九寨溝、黃龍、峨眉山與樂山大佛、青城山與都江堰、大熊貓棲息地,已被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名錄之外,2001年在成都金沙區發現的古蜀時期祭祀區,被稱為「21世紀初中國第一個重大考古發現」,也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 蓉歐快鐵搶占大商機 四川除擁有秀美遼濶的山川及豐富的文化遺產,也是西南經濟重鎮,2016年經濟總量達3.26兆元人民幣,居大陸第六位。而今因為「一帶一路」建設,再為其發展提供了嶄新機遇。…
作者: 陳淑英 頁數: 82
一年一度的「大溪文藝季」,已於7月8日隆重登場,內容包括介紹牌樓建築、遶境文化、古早味生活市集以及街屋生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即是關聖帝君聖誕慶典的遶境活動。本文旨在探討關公信仰與社頭參與的文化現象及其演變。 一、   大溪木器傢俱業的興起,與寺廟有相當密切的關係,與民間信仰自然有血濃於水的深厚感情。吃水果拜樹頭,木藝匠師為了感恩與惜福,對宗教活動的投入與熱情,因此比常民更為直接與濃烈。 「協義社」的出現與它在社頭中所扮演的角色,最足以看出木藝匠師的宗教情懷與對信仰的執著,因此在探討大溪木器傢俱業的歷史與產業特色時,便無法迴避這個深入民間的信仰,而其源頭即是普濟堂的關公信仰。…
作者: 古蒙仁 頁數: 84
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中華服飾文化中心,最近接收到一批羅家倫兩位女兒捐贈的67件清末及民國初年服飾珍品,使該中心的收藏品更加豐富,也使得台灣學子能因此在創新時尚設計更上層樓。 以收藏中華歷代服飾文物為目標的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中華服飾文化中心,最近很榮幸地接收到一批珍貴文物。這些文物飄洋過海,經過一個世紀的輾轉遷徙,最終在各種因緣俱足的情況下,由教育家及文化運動先驅羅家倫(1897-1969,五四運動學生領袖、清華大學首任校長、中央大學校長、駐印度大使)的愛女羅久華,捐贈給中華服飾文化中心,使得該中心的服飾收藏品更加豐富、更臻完備。 輔大織品服裝系收集服飾 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1970年在台創立,創系系主任德籍羅麥瑞修女當時就高瞻遠矚地認為,收藏中華服飾文物是一項重要且刻不容緩的事。自從1976年開始,羅修女毅然決然不間斷地收藏台灣原住民、漢族、中國歷代和中國少數民族的織品服飾文物,並透過各類專業展覽及出版品,為輔大贏得國際聲望,也證明輔大對中華文化的保存與發展高度關心並投入心力。 羅家服飾為珍貴收藏品…
作者: 陳貴糖 頁數: 87
第 2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