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NO.124 │ 藍白破局「侯康配」占上風

2023年12月|NO.124 │ 藍白破局「侯康配」占上風

歷經半年紛擾後,藍白合最終以破局收場,2024總統大選確定「三腳督」。不過,許多原本期待藉藍白合下架民進黨的人,不僅未灰心喪志,反倒奔走相告「幸好藍白沒有合」,有人甚至感謝柯文哲「讓泛藍團結起來了」。當知道趙少康成為侯友宜的副手時,藍營支持者更加振奮,連侯本人都公開說他「心花朵朵開」。 11月25日「ETtoday民調雲」公布最新民調,賴蕭配以34.8%支持度領先,侯康配支持度為32.5%,藍綠僅差2.3%,柯盈配則僅有21.2%。「中時新聞網」27日公布的民調,更顯示侯康配僅落後賴蕭配0.1個百分點。 上述ETtoday民調還針對這次選戰的三大關鍵議題:維持兩岸和平、促進台灣經濟建設發展、整頓台灣治安貪腐,做了「正副總統搭配能力評比」,結果顯示:在維持兩岸和平上,侯康配以38.1%大幅領先賴蕭配的28.9%與柯盈配的17.4%;在促進經濟建設發展上,侯康配以31.1%落後賴蕭配的33.1%,但大幅領先柯盈配的20.5%;在整頓治安貪腐上,侯康配以35.6%大幅領先賴蕭配的27.0%與柯盈配的22.3%。 經濟發展素來是國民黨的強項,尤其,民進黨執政七年多來,缺水、缺電、缺疫苗、缺蛋、缺工,正是「十大民怨」的前茅。國民黨務必以廣大的中小企業為念,讓台灣不只經濟加速發展,社會也能邁向公平正義。侯康配提出延役核一二三廠、重啟核四,可望解決能源問題;兩岸關係改善後ECFA亦有望持續,這對台灣經濟可是大利多。 台灣治安敗壞、貪腐嚴重、詐騙猖獗,是六成民意要下架民進黨的原因。侯康配要重組特偵組,徹查高端、潛艦等弊案,並打造「一打詐、二掃毒、三除暴」的犯罪防治網。不過,面對人民對反貪腐的高度期待,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務必用最高標準要求公職廉潔自愛。…
作者: 紀欣 頁數: 1
藍白合畫下破局的句點,三腳督成形。藍營侯友宜搭檔趙少康,柯文哲則與吳欣盈搭檔,顯見政治儲備單薄。以柯的政見與提名的不分區立委來看,本質是綠,2024大選是一藍打兩綠。兩綠矛盾大,國民黨若能堅壁清野,上下一心,集中意志,打出氣勢,應有勝算。 喊了兩年、劇烈折騰幾個月的「藍白合」,經過一連串上演多齣醜陋的鬧劇後,終於塵埃落定,破局收場。11月24日,登記最後一天,侯友宜搭檔趙少康,火力大增,而柯文哲則與幾近素人的新光金控公主吳欣盈搭檔競選,曝露出政治儲備極為單薄的窘境。郭台銘則早被邊緣化,11月23日在台北君悅飯店上演的「桶箍」鬧劇中,因一則柯背後暗放的冷箭受到重傷,只能於24日宣布退選,三腳督成局。 人算永遠鬥不過天算 事實證明,自9月28日柯文哲在退役將領面前承諾藍白一定會合開始,就設計了一套騙人的戰略。之後他一直以全民調定「正副」,將國民黨的軍,羞辱侯友宜,利用郭台銘分化國民黨,又拉攏蔡正元、邱毅及鄭麗文等人,從內部顛覆藍營,進行戰略干擾與欺騙。馬英九在侯友宜民調漸漲之際,以突襲方式,從背後狙擊侯友宜與國民黨,藉勢逼侯與國民黨接受違反民主原則的全民調,不免露出偏袒柯文哲的行跡。 結果,柯文哲說變就變,協議作廢,弄得國民黨上下與馬灰頭土臉,人心愈亂。郭台銘則表面與柯文哲合作,實際各懷鬼胎,最後在君悅飯店,當著全國媒體與直播觀眾的面前,被柯文哲抖出,他只是一個早想退選,但想討面子的人,出盡洋相,郭、柯二人實際相互毀滅。侯友宜托天之福,最終扳回一城。真是人算永遠鬥不過天算。…
作者: 朱駿 頁數: 6
最近上海國台辦副主任直言,一旦賴清德上台,可能對「加快統一」更有利,他並稱如果國民黨上台,可以延緩統一的進程,「讓我們再有幾年的發展」。民進黨批判大陸介選,但台灣民眾應該警惕「急獨招致急統」的到來。 蔡英文主政期間一再重申主張維持現狀,依據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但在外交方面,台灣已失去9個邦交國、7個以中華民國為名稱的辦事處被迫更名「台北」辦事處、無法參與原可參與的三個國際組織大會;在軍事方面,大陸對台軍事威懾規模及力度增大,單方片面宣布啟動M503航線,經常性軍機跨越海峽中線及軍艦繞島巡航,尤其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陸對台軍演從六方圍堵封鎖台灣。 在兩岸經貿方面,陸對台農漁水產品多次實施暫時停止輸陸,包括石斑魚、鳳梨、釋迦、白帶魚、竹莢魚等,形同經濟制裁,甚至大陸向世界貿易組織對台控訴2509項產品展開貿易壁壘調查;國台辦多次支持相關部門提出中止《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研究。 蔡英文宣稱主張「維持現狀」,其陸委會提出「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外交部提出「兩岸關係不是外交關係」,兩岸關係尚且面臨如此大倒退惡化,更遑論賴清德不僅未宣稱依據憲法及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反而主張「務實台獨」。 賴清德倡議「務實台獨」、「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默認「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卻大言不慚地指出,其當選對兩岸關係最能維持和平;又宣稱「一中原則才會帶來戰爭」,此完全悖離兩岸發展的事實。事實上,馬英九主政期間,在承認「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下,兩岸歷經大交流、大合作及大對話、大發展;因具有「外交休兵」默契與共識,台持續保有22個邦交國。兩岸同時簽署了23項協議,不僅官方第一軌道對話頻繁、第二軌道兩會協商常態化,第三軌道民間社會組織對話熱絡。…
作者: 柳金財 頁數: 9
離2024總統選舉僅剩一個多月,在野陣營的爭鬧不休,到最後破局,不足以威脅到聲勢領先的民進黨團隊,但這時民進黨幹部卻接二連三地爆出外遇、涉足聲色場所以及圖利特定廠商等不良事件,數員大將被揪出醜聞,再次重創政黨的認同度與形象。 賴清德的支持度持續領先,但他的民調認同率卻始終無法穩定站上35%,甚至出現緩緩下降的情況,這樣勝選機率無法更上一層樓的現象,也讓民進黨內謹慎地面對,擔心大意失荊州。如今民進黨執政的醜聞、弊案一再流出,反造成有六成多民眾要求政黨輪替的怨念很深,稍一不慎,綠營企求繼續執政八年的願望破滅。 賴須概括承受執政包袱 台灣民眾對於民進黨執政八年以來無能、傲慢又貪婪的形象,早已極為痛惡。討厭民進黨的意識讓執政黨在去年的九合一地方選舉,面臨雪崩式的潰敗,寫下民進黨創黨以來最差的成績。這樣要「下架民進黨」的氣氛持續至今,多份民調都顯現有約六成的選民希望政黨輪替,希望民進黨下台,還給民眾公平、正義、乾淨與和平的台灣。 賴清德自己也輕描淡寫地說,自身民調下滑,是因為民進黨內有發生一些問題。正因為過去幾年的執政包袱,造成民眾的怨懟,身為蔡政府的副總統,自然要對執政黨的不當作為概括承受。對此,一份最新聲量調查對執政黨造成的民怨議題,展開了歸類與分析。…
作者: 蕭徐行 頁數: 10
「藍白合」雖然歹戲拖棚,最後還是破局,但侯友宜陣營最後一天請到「政治金童」趙少康為副總統人選,不僅跌破天下人眼鏡,也昭告天下:未來50天選戰會非常精采,而且國民黨有望下架民進黨。 國民黨的黨中央一直以高學歷的社會菁英居多,所以往往有誰都瞧不起誰的問題,不團結也就成了國民黨的傳統。不過,當國民黨一旦團結起來,那威力可不容忽視。而現在的國民黨,大概就是經國先生過世之後最團結的一刻! 柯郭二人錯估形勢倒大楣 11月23日下午,郭台銘跟柯文哲兩個人在君悅飯店擺了鴻門宴,要設計侯友宜,郭陣營還在現場放了個計時器,給媒體拍攝,逼侯友宜赴會,如侯不來就是膽怯、逃避。他們二人意圖明顯,就是要請君入甕,打算在三個人的密會中兩個打一個,逼侯友宜屈居副手、答應「柯侯配」。 但是,柯、郭兩人錯估了侯友宜已有放棄「藍白合」、背水一戰的打算,他們以為侯友宜還巴望著「藍白合」、會跟以往一樣委曲求全、不敢對郭、柯強硬。殊不知國民黨早已識破郭、柯的意圖,知道此會必有詐,但又不能不去,索性乾脆來個翻桌會,藉由這場鴻門宴,當著全台灣的媒體面前,好好修理柯文哲的誠信問題,並澄清絕對從未要求柯文哲在民調上退讓6%這件事,倒打柯文哲一耙。…
作者: 吳東昇 頁數: 12
為追求政黨輪替的選局,藍白合、非綠合歹戲拖棚近一年,最終演變成不合分手;才回歸至選舉靠實力,當家要有真功夫的大道。明年1月大選,比的就是各黨、各候選人的實力與真功夫。 去年地方選舉後,非綠合作爭取2024大選政黨輪替,變成論證焦點。黨政、學、媒菁英受未必傳真選情的民調牽引,過度關注政黨間合縱連橫、權謀算計和挑撥分化。為了在野能夠合,還兵推各種合的方法;彷彿在野一合,天上就會掉下勝選饀餅。 離開台北氣場,與地方政媒圈如資深媒體人、地方公職聚談,會發現大多數人認為選舉是體現人心的化學反應不是算數加減。低薪苦悶的選民,更想選出能掌握發展機遇,引領經濟成長、普惠眾生和社會和諧的領導人。 各個政黨的實力不同 選舉的實力分硬、軟、銳、巧等主戰力。民進黨銳實力強,藉台灣波瀾變化的歷史,每逢選舉必提悲情往事,區分敵我。兩岸對峙多年,大陸不放棄武力統一;民進黨操作反中仇中等仇恨情緒,讓選民因氣憤而遵從,藉政治意識與身分認同,形成穩定支持的板塊。…
作者: 林松青 頁數: 14
在俄烏戰爭爆發一年多後,以色列又因遭到巴勒斯坦武裝部隊哈瑪斯的侵襲,連續數周轟炸加薩走廊,迄今已有一萬多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婦孺占多數。亞太地區,除台海形勢依然緊張,中菲船艦又在南海擦撞。這使得只剩下50多天的台灣大選更受到關注。 中國大陸於兩個月前公布了官方版圖,將南中國海九段線合併台灣全境,成為中國海岸十段線,引起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及台灣當局的不滿。10月30日,菲律賓海岸警衛隊在中國仁愛礁附近海域折騰了一陣子,在未占到任何便宜後,改派菲國39號護衛艦擅自闖入黃岩島,迫使中國大陸動用海、空軍予以警告並將之驅離。 菲總統小馬可仕或許以為增加美駐菲的軍軍事基地,就可肆意妄為,其實,台海或南海若遇到軍事衝突,美國大不了只會像支援烏克蘭一樣,增加軍援而已。 美國只會在各地製造問題 美國口口聲聲公平、正義、自由、人權,卻為持續謀求世界霸權,處心積慮地在世界各地製造對立,或以經濟制裁方式阻礙他國經濟發展,或以威迫利誘方式在假想敵的邊境建立軍事基地,形成圍堵、防禦及攻擊的態勢,目前中、俄兩國便是美國最大的假想敵。…
作者: 吳文希 頁數: 16
11月11日,蔡英文到台中為民進黨籍立委林靜儀站台,訴說民進黨從2016年執政後,克服了豬瘟、新冠疫情等挑戰,是有能力的執政團隊,而且全世界都要上架台灣,有何理由下架執政黨?她又說民進黨執政7年多,台灣GDP達到23兆,民主接近最完美的階段,所以要讓賴清德繼續當家。 其實,蔡英文2016年當選是靠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2020年連任是靠網軍和側翼成功主導了選戰議題,並炒作在澳大利亞發生的王立強烏龍共諜案,而做了冤大頭的向心夫婦,在台灣被限制出境1,432天後,才於10月18日搭機返回香港。說穿了,就是民進黨很會打選戰,但這絕不等於選民肯定其施政。 若再加上先前惡意阻擋BNT疫苗,雞蛋進口疑雲讓首任農業部長短命下台,還有光電引爆黑金高度介入,同意進口日本核食和美豬,又透過特別預算掏空未來世代,完全忘了蔡英文上任時所承諾的「謙卑、謙卑、再謙卑」,現在高談有何道理下架執政黨,不就是早就回到黨國一體的威權心態了嗎? 至於國際間會上架台灣,那是因為中國大陸崛起,俄烏戰爭爆發,以及美國為維護自身國家利益而力推印太聯盟,更把台灣當成過河卒子,而民進黨當局除了向美國購買天文數字的軍火,導致兩岸交流互動走入冰封,這種種完全符合民進黨在選戰中操作的「抗中保台牌」。 政府日前宣布將開放10萬印度勞工來台,表面上是補足缺工,其實根本是要拉攏印度抗中、強化自身在印太聯盟裡的地位,但中、印之間雖有國界糾紛,但也有共同利益,台灣想打此牌可能是蜻蜓搖大樹,忘了自身的份量,簡直是胡亂出招。而且,「護國神山」台積電在美方的施壓下,前往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除張忠謀本人不看好外,連美媒都報導磨合問題嚴重,等於使台灣的金雞母折翼。…
作者: 張勳慶 頁數: 18
11月24日,藍白合一破局,國民黨副總統參選人趙少康在中選會登記時就語出驚人,按照民調看,賴清德的民調支持度一直維持在35%,只要把柯文哲的支持度打到20%以下,國民黨就可拿到45%選票,贏得大選了。 筆者以為,趙少康這些贏的策略,至少需要有以下三個假設。 一是賴清德的支持度一直維持在35%,不會變動。 二是柯文哲的支持度被打下來後,僅有少數民眾黨的支持者會將選票移轉給賴清德,而多數選票會轉向侯友宜。 三是柯文哲守住的20%選票是年輕選票,這些票本來就不會投給侯友宜,柯文哲會守住這些票,不會轉投給賴清德。…
作者: 馮國豪 頁數: 19
2023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發布《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為貫徹落實《意見》精神,分析和把握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的助力,預判其可能遇到的阻力,並克難前行,應是我們下一步推進閩台融合發展的重要任務。 建設兩岸融合示範區助力 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中共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直接推動。《意見》發布後,中央台辦、國家發改委和福建省的相關負責人出席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專門介紹《意見》出台的背景、意義、內容和措施等。隨後,中央台辦、國家發改委會與48個部委及福建省於9月27日在福州召開落實《意見》的專題會議。以上表明,中央有關部門和福建省高度重視《意見》的貫徹落實。有中央的頂層設計、積極推動和指揮協調,加上大陸政治體制具有發揮「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幹大事的優勢,可為深入推進閩台融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支持福建先行先試、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已於2021年3月正式載入「十四五規劃」,上升至國家戰略,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作為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拓展和深化,自然也是該戰略的一部分,這將從國家層面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作者: 王英津 頁數: 20
中共建政後,大陸的國家戰略際遇期可粗分為三次,第一次是從1971年乒乓外交開始,跳脫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共的封鎖與圍堵,到1991年蘇聯解體,共約20年。第二次是繼美國紐約2001年發生911恐攻事件起,到歐巴馬2011年宣布重回亞太,共約10年。第三次戰略機遇期則始於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與這次中東以巴衝突,保守估計可持續5年到2027年。 第一次戰略機遇期是由於美蘇冷戰、美國陷入越戰泥淖。第二次機遇期是美國要全力對付中東的恐攻事件,無暇他顧。這一輪以巴衝突,美國一面倒在以色列這邊,成了以色列的幫兇,卻失去了世界警察、規則制定者、領銜者的角色。 毛澤東說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換一個角度說,就是要讓敵人的朋友變得少少的,讓自己的朋友變得多多的。經過以巴衝突,無論是在聯合國安理會或大會的表決,以及之前多國領袖出席大陸舉辦的「一帶一路」論壇,都可以看出美國的朋友真的變少了,而靠向中國大陸的朋友變多了。 美國利用顏色革命干涉他國內政,用雙標對待不同國家的方式,一再地在各種場合被中國大陸揭穿,而分水嶺就在阿拉斯加那一次楊潔篪、王毅和布林肯、蘇利文會談,楊潔篪對布林肯提出的「實力說」毫不留情面地轟回去,等於在世界媒體前打了布林肯、蘇利文一個巴掌。從那以後,美國就像一隻鬥敗的公雞,再也翹不起尾巴。 對中國大陸而言,第一次戰略機遇解除了北方蘇聯的壓力。第二次機遇讓中國得以和平崛起。第三次戰略機遇可望讓中美在經濟總量上平起平坐,甚至超越美國,加速東升西降的格局。也可以說,世界未來有可能由美國為首的單邊國際政治,轉為中美雙邊格局,甚至有可能主客易位。…
作者: 趙興鵬 頁數: 23
近年台灣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之一,不少人擔心台海會成為繼俄烏與巴以衝突後的第三個戰場,於是避戰聲浪迭起。綠營以為大買武器、延長兵役,抱老美的大腿抗中,即可避戰,並維持事實上的獨立。藍營以為不統不獨,堅持中華民國的國號,以「一中各表」拒絕「一國兩制」,即可繼續苟安下去。台灣應該有接受和平統一的人,但因怕被戴紅帽子,怯於公開表態。然而不談統一,何以避戰? 兩岸同屬一中不能抹殺 兩岸雖已分隔超過70年,但兩岸同屬一中的歷史事實難以動搖。1949年以後,中國雖出現兩個國號,但只有一個國號正式代表中國。退居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雖剩下千分之三的領土,仍在聯合國代表中國,也是為美國等大國所承認的中國,以一省代表一國長達20年之久。然而,1971年聯合國通過第2758號決議文,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代表,並為安理會五常之一。 1979年美國等國相繼與中華民國斷交,承認北京為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從此中華民國國號已有名無實,也可見,一中的框架牢不可破,即使仍有十來個小國承認中華民國,也擺脫不了一中的框架。至於將中華民國等同台灣,根本名實不符,不被國際承認,自欺欺人而已。民進黨不敢宣布台灣獨立,只能借中華民國之殼上市,自我感覺良好而已。 所以,「中華民國在台灣」不是什麼偶然的國度,而是中國內戰留下的現狀。這種現狀多有先例,中國歷史自秦漢以來三千餘年雖分必合,魏晉南北朝前後分裂約500年,最後統一於隋唐;南唐有國38年,與北宋對峙15年,最後統一於北宋;滿清與南明分割30餘年,最後統一於康熙王朝。中國的大一統不是政治口號,而是由漢字凝聚的文化實力所致,成為沒有例外的歷史經驗。所以今日台灣有人想去掉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不啻蜉蝣撼大樹!…
作者: 汪榮祖 頁數: 24
9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簡稱《意見》)出台至今已超過兩個月,台灣方面或許忙於2024年大選,「小看」了這份《意見》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乃至和平統一進程的角色和意義。 筆者曾私下探詢幾位長期在大陸發展的台灣朋友,他們普遍認為這份《意見》「象徵意義大於實質」,而且台人到大陸首選是上海等一線城市,並非福建。此外,也有人認為,該《意見》在台海兵凶戰危之際推出,恐怕有讓台灣同胞避險的意味。以上這些台灣視角,大陸方面不妨作為優化或宣傳具體政策時的參考。 同城生活圈打造和平護欄 《意見》出爐之後,福建方面很快地推出各種落地措施。例如將於明(2024)年元旦施行十項出入境新措施,提高台胞證便利應用範圍,實現台胞到福建「想來即來」。此外,11月3日福建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成立大會在福州舉行,9月廈門成立了大陸首個涉台海事糾紛解決中心。這些微觀層面的作法,可以看出都精準面向了「為台胞辦實事」,相信還會有更多精細的舉措將陸續到位。 不過,台灣方面更需要理解的是,大陸方面究竟以什麼思維來看待這份《意見》。習近平早先曾宣示過「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而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今年6月17日在「海峽論壇」開幕時宣布,福建將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使福建作為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效應將更加顯現。」經過三個月時間的醞釀,端出了《意見》21條全文,顯然是一份推進「融合促統」的文件,更是一份從中央層級擘劃兩岸未來發展的藍圖性綱領,以「融合發展」展現大陸對台「和平統一」的決心與意志。…
作者: 頁數:
2023年10月24日,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其中第23條規定:「國家採取措施開展歷史文化教育和『一國兩制』實踐教育,增強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首次明確將開展歷史文化教育和「一國兩制」實踐,列入國家愛國主義教育法。 為全面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更好開展歷史文化教育與「一國兩制」教育實踐,建立「一國兩制」博物館是重要一環,也正當其時。 建設一座全面展示「一國兩制」理論發展與實踐成果的「一國兩制」博物館,是一項國家政治文化的重大工程,對彰顯「四個自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港澳台同胞愛國情懷、凝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及歷史意義。 一、「一國兩制」是一項基本國策,必須長期堅持,迫切需要建設一座國家級的「一國兩制」博物館,以史為鑒,啟迪後人。國家領導人在推進兩岸統一與實現香港、澳門回歸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逐步形成與提出「一國兩制」設想,並最終成為一項重要的基本國策,是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重大政治方略,需要不斷完善與發展,需要長期堅持。習近平主席在中共20大報告中強調,「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創舉,是香港、澳門回歸後長期保持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須長期堅持。同時,習近平主席提出「搞歷史博覽,為的是見證歷史,以史為鑒今,啟迪後人」。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個集中展示「一國兩制」理論形成發展、重要成果與實踐的「一國兩制」博物館,作為中國人民實現國家統一的歷史見證,永久紀念,以史為鑒,啟迪後人,召示未來。 二、建設「一國兩制」博物館,可充分彰顯中國發展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一國兩制」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歷史的重要華章,也是當代世界政治文明發展的重要成果。香港與澳門的先後回歸,將「一國兩制」付諸實施,開啟了當代,甚至近代以來一種嶄新的政治實踐與管治模式發展道路。為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習近平進一步提出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未來「一國兩制」理論與實踐還會有新的發展,這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創新國家治理中國方案的又一次偉大探索。建設「一國兩制」博物館,通過完整、生動、科學,展示「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的實踐,積極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可充分彰顯中國共產黨人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開創「中國之治」。…
作者: 王建民 頁數: 28
11月在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讓全球注目的重點是習近平主席與拜登總統兩小時的會談。這是中美兩國元首去年11月印尼峇里島G20峰會以來的首次會面。一般觀察,這次會晤的目的是在「穩定」最近一段時期以來起伏跌宕不休的中美關係,這是德國哲學家費耶阿本(Paul Karl Feyerabend)在《反方法論》(Against Method)中所說的扣緊大環境,解決大問題的「外環帶」邏輯項值。 費氏強調大環境/大問題的「內在核心/焦點」才是問題之所在。依筆者看,問題「外環帶」是美中關係,「議題核心/焦點」則是台海局勢及台灣問題。…
作者: 姜新立 頁數: 30
習近平主席應拜登總統邀請到舊金山舉行雙邊元首會議,這是他們繼一年前在峇里島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場邊雙邊會談後的首次見面。在過去一年中,美中關係日行愈下,美國在對中貿易和科技制裁上不斷加碼,有不脫鉤之名,而行脫鉤之實。中國歷經談判無效,有痛下決心,不再委曲求全的感悟。 拜登有求於習近平 近幾年世界局勢遭到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去年爆發的俄烏戰爭至今未停戰,10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又再度發生衝突,引起殘酷的人倫悲劇。這些不論是否在美國的戰略預料中,但其應對能力已顯然捉襟見肘。明年總統大選在即,拜登在解決國際問題上不得不先尋求與中國緩和,甚至有求於中國。故而立意要與中國恢復交談管控分岐,在軍事上重起高層會談,在經濟上解決分岐。經過多次美方外交、財經、貿易首長和加州州長訪中後,終於讓王毅外長回訪,敲定在APEC期間舉行「習拜會」。 世界對此次「習拜會」抱有期望,但也無法預料其實質結果。本文就以「習拜會」後,數日的美國新聞和官方報導來做分析和評論,談談此會有何結果,以及對中美關係和國際局勢又有何影響。 「習拜會」雙方訴求不同…
作者: 張一飛 頁數: 32
拜登在當選之初,每次與他國領袖見面時,或上台演說時,總喜歡以小跑代步,顯示他雖然年齡一大把,可是體力還是不錯的。最近不行了。他走路是一步一腳印,很木,像機器人。也難怪,問題太多了,都是超越他能力範圍的大問題。身為愛爾蘭後裔,他不酗酒,但仍想競選連任,問題是,他未必能撐到那個時候,撐到也未必選得上。因為,一連串的錯誤將帶來俄烏戰爭的失敗,巴以衝突中以色列的反人類罪行,也會使得強烈支持以色列的拜登,失去伊斯蘭教選民的支持。 三年多來,他沒有少挨共和黨的罵,說他軟弱無能,尤其從阿富汗撤軍搞得狼狽不堪。一般選民也沒有放過他,每次民調都責備他搞不好經濟,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墨西哥邊境的非法難民潮也搞得他焦頭爛額。保守派評論員有的說,他任內非法入境的人口已經超過800萬,也有人說600萬。老實說,誰也不知道確實的數目,否則也就不叫偷渡了。總之,難民晝夜不停地由美國南部各州湧入,然後南部各州的共和黨州長包租大巴士,把難民往北部各民主黨控制的州送。簡言之,美國邊境失控了。 美國只有兩大報:《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和CBS、NBC和ABC等主流電視台對拜登還很客氣。其評論員大概是恐懼川普再入主白宮,有說拜登外交上的成績斐然,有說他對經濟處理得當。儘管如此,民調顯示他的支持率仍低於川普,也就是低於一位正在吃四場官司,涉及91項刑事和民事罪的嫌疑犯。這絕對是美國總統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聞。 拜登對時代的認知錯誤 內政的錯誤就不說了,且讓我們看看他自認為的長項:外交。客觀地說,拜登老先生很可能錯過了他最適合擔任總統的時機。他第一次參加總統競選是1988年,但在初選中輸給杜卡卡斯,而杜敗給老布希了。那時美國是超強,蘇聯即將解體,非常適合他的冷戰思維框架。2008年他在初選中輸給歐巴馬,那時正值美國次貸危機,問題的複雜性恐怕已超越他的能力。2020年他終於當選了,但國際形勢的主軸已經不是民主+人權的意識形態,對抗專制+權威主義意識形態了。國際形勢非常複雜,各國的訴求五花八門,但如何改善民生、發展經濟,是絕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的核心關切,而認同政治和民粹主義已成為許多國家的主流思想。拜登的認知出現了時代錯誤,這是導致他一步錯,步步錯的根本原因。…
作者: 水秉和 頁數: 34
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在11/12月號《外交事務》發表了長文〈美國實力的源頭—應對不一樣世界的外交政策〉(The Sources of American Power—A…
作者: 花俊雄 頁數: 37
今年日本政府循美國的「抗中」政策,對東協國家、特別是菲律賓做了不少布局,可是,當舊金山APEC峰會確定會有「習拜會」後,岸田首相也急切地卯勁實現「習岸會」,又一次展露日本見風轉舵的性格。 日本的「抗中」絕非鐵板一塊,其外交屢有180度轉彎的例子。1971年10月,中共取得聯合國中國代表權的地位,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訪中,同年9月下旬日本就搶先棄台,而與中國大陸邦交正常化。亦即一旦美國開始轉彎,日本通常會來個急轉彎。 美日頻繁對東協下功夫 今年日本跟著美國抗中,除了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抬轎外,對東協國家下的功夫更多,重點擺在菲律賓。 今年初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剛訪問北京,2月即應邀赴東京會晤日本首相岸田,獲得130億美元的投資承諾。今年9月,岸田與東協國家領導人齊聚印尼首都雅加達,提升日本-東協為「全面合作夥伴關係」,且預設介入南海的伏筆-「深化海上安全等共同關心領域的合作」。…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40
韓國總統尹錫悅出席舊金山APEC會議,但他與習近平在只在APEC會場禮貌性的晤談3分鐘,並未舉行正式的「習尹會」。APEC一結束,尹錫悅就飛往倫敦進行國事訪問,並與英國簽署多項文件,與英同盟對抗中國的意味強烈,這將使中韓關係更不可能獲得改善。 繼4月和8月訪問華盛頓、9月訪問紐約後,尹錫悅11月15-18日又訪問了舊金山。在四天的行程中,除參加APEC會議與正式晚宴外,他分別與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談,並與下屆APEC主辦國秘魯總統面談,但未與習近平舉行正式的「習尹會」。可見這一年半來,中國已看清韓國的外交底線,不可能再回到文在寅時期的兩國關係。 尹錫悅的確在與日本、美國的外交關係上下足功夫。尹錫悅自己說,韓美關係達到70年來最堅強、鞏固的時期。第7度到美國的尹錫悅,和岸田文雄二人站在拜登的左右兩側,頗像美國爸爸帶著兩個兒子,拜登對這兩個兒子不再吵鬧表示滿意,更期待他們可以與美國站在一起,共同對付中國。 台海、南海發言遭中回批 據韓聯社11月20日報導,尹錫悅在接受英國《電訊報》(The…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42
第 1 頁,共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