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NO.124 │ 藍白破局「侯康配」占上風
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正式出訪中國,中澳關係宣告重啟。有大陸媒體說,「澳大利亞是美國將中國確立為頭號戰略競爭對手以來,第一個與中國激烈衝突之後,又明確做出對華態度轉折的美國盟友國家」。這不僅顯示美西方陣營並非鐵板一塊,也證明中澳之間構建平等相待、互利合作的相處模式符合時代潮流。 中澳關係在低位徘徊數年 1972年中澳建交。兩國雖在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發展階段等方面存在重大差異,但雙方既沒有糾纏不清的歷史宿怨,也沒有領土爭端等重大利害衝突,因此雙邊關係總體發展順遂,甚至一度走在中國與西方國家關係的前列。在政治上,2014年11月習近平對澳進行國事訪問,與時任澳國總理的阿博特共同宣布,將中澳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在經貿上,2015年6月中澳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當前中國是澳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地。 然而,從2017年開始,澳國連續兩屆政府的對華政策都偏離了正軌。2018年8月,特恩布爾政府以「國家安全擔憂」為由,禁止華為參與澳國5G網路建設競標,帶頭配合美國制裁中國的科技巨頭。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伊始,莫里森政府又率先追隨美國要求開展病毒溯源,矛頭直指北京,中澳關係進一步惡化。此外,澳大利亞在涉港、涉疆、涉台、南海等問題上也對中國頻頻發難。 澳大利亞堅持抗中路線必然導致中澳關係嚴重下挫,包括高層對話機制不得不中斷,兩國貿易糾紛迭出,中對澳直接投資更斷崖式暴跌。澳媒體驚呼「中國投資者正在迅速拋棄澳洲」。有大陸學者認為,澳對華政策之所以在過去幾年嚴重偏離正軌,一則是親美的自由黨政府選擇對美一邊倒,甘當美國遏制中國的馬前卒;二則是澳大利亞視南太平洋地區為本國勢力範圍,對中國在該地區影響力上升感到恐慌;三則是澳國的對華政策已成為該國兩黨鬥爭的工具。…
作者:
胡勇
頁數:
44
202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下稱《條約》)締結45周年的重要年份。回首往事,締約45年以來的中日關係既走過友好合作階段,亦經歷了風譎雲詭與跌宕起伏的艱難歲月。1978年8月12日締結的《條約》載明:「締約雙方應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各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兩國間持久的和平友好關係」。根據上述原則和聯合國憲章,締約雙方確認在相互關係中用和平手段解決一切爭端,而不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 不忘初心、踐行原則 《條約》的締結是《中日聯合聲明》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深化發展,不僅為中日關係奠定了政治和法律基礎,確立了應遵循的重要指導原則,更為發展兩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創造了條件,對維護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亦產生積極影響。尤其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條約》更具重要的現實意義。 2022年是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50周年,2023年又迎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約45周年。45周年是歷史的里程碑,更是新時代的新起點。我們紀念締約最重要的是不忘友好初心,賡續使命擔當,旨在深入探討《條約》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積極思考如何在國際秩序變遷的背景下,引領中日兩國關係沿著正確軌道平穩健康發展。 2023年亦是1998年締約的《中日聯合宣言》發表25周年,2008年締約的《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發表15周年,這兩份政治文件連同1972年締結的《中日聯合聲明》、1978年締結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共同組成中日間四個政治文件,構成中日關係穩定發展的政治和法律基礎。…
作者:
王鍵
頁數:
46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歐盟領導人歐爾班均列席會議,顯示在俄烏衝突與中美對抗的大格局下,歐洲國家仍保持對中國議題的興趣,以及不願趨近美國在地緣上與中國做切割,凸顯出中歐關係大有可為。 歐洲問題一直是美國戰略統籌的重中之重,跨大西洋聯盟始終是美國霸權的地緣支柱之一。一般而言,擁有優勢的陸權國家若結合海權,將會對優勢的海權國家發起挑戰,而海權國家的應對方式則在於離岸制衡,將權力的砝碼加諸歐洲大陸,或亞洲大陸權力平衡的弱勢方。如同19世紀末英國重點布置在歐洲地區的「反德同盟」,與連帶在亞洲地區的「反俄同盟」,構成英國海權的支柱,而當下美國橫跨大西洋的美歐「北約體系」,與橫跨太平洋的「美日同盟」,構成了美國海權的支柱。 世界格局未跳脫陸海對決 20世紀上半葉出現過兩次世界大戰,都是海洋工業化強權聯合內陸開化較晚、工業化進程較慢的國家,對近海次工業化次強進行制衡。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英法(工業化進程最早)聯合俄羅斯(工業化進程最晚),對德國和奧匈(工業化進程適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則為英美(工業化進程最早)聯合蘇聯、中國(工業化進程最晚),對德國和日本(工業化進程適中)。 二戰結束至今,美國仍採取該策略,即在穩固西方跨大西洋陣營的基礎上,在冷戰期間拉攏工業化進程較晚的中國對抗蘇聯;如今又拉攏工業化進程較晚的印度對抗中國。當下的世界格局仍沒有跳脫出工業化背景下「陸海對決」的歷史框架:歐洲自冷戰時期對俄羅斯的鐵幕,東亞一條自1949年以來對付中國的島鏈。中國或俄羅斯構成主要的陸權力量,會同當下工業化次強力量,美國作為海權霸主會同工業化強權,利用歐洲的跨大西洋聯盟與亞洲的「美日同盟」為核心,對中俄進行離岸制衡,構成了地緣戰略的斷層線。…
作者:
李林傑
頁數:
50
2023年9月20日,媒體刊出侯友宜訪美西參加僑宴時,1997年「南非武官挾持事件」中,被時任台北刑事警察大隊隊長侯友宜「抱」出來的小嬰兒查克(Zach)現身相挺,兩人在台上相擁,全場為之動容。 1997年10月23日,陳進興、高天民、林春生擄殺白曉燕,在保芳外科診所進行整容手術、然後性侵護士、再將護士和醫師滅口,還性侵了多名女子後一路逃亡,在警方全力追捕下,陳進興11月18日竟闖進南非大使館武官官邸,挾持武官卓懋祺一家五口。當時台北刑大隊長侯友宜隻身進入官邸與之周旋,之後抱著小嬰兒出來的歷史事蹟,讓守在電視前的全國民眾,留下深刻記憶。查克在僑宴上對侯友宜表示「沒有你,我今天就不會在這裡。」 侯友宜在警界表現優異 筆者長期在中央警察大學兼課,又擔任眾多刑事案件的法醫,有機會近距離觀察侯友宜這個人,也深刻了解警大學生的素質與樸實的校風。 侯友宜從小在嘉義鄉下長大,家人在菜市場工作,尚要負擔長兄(現是乳癌名醫侯明鋒)的昂貴醫學院學費,侯卻能同時考取多個高校,包括國防醫學院、高雄師範學院與中央警官學校,可謂天資聰穎,最後為了家境棄醫從警。…
作者:
蕭開平
頁數:
52
基於對「兩岸一家」及兩岸和平發展、社會公平的關懷,來自雲南的新住民台灣媳婦湛秀英,毅然決然接受勞動黨的徵召,參選2024年高雄市第八選區(前鎮、小港、旗津)立法委員,創下台灣選舉史上新住民首次參選立委的紀錄。 作為底層勞動婦女與兩岸婚姻的當事人,湛秀英在台灣生活了23年間,長期致力於兩岸和平發展與新住民權益工作,曾擔任和春科技大學講師、高雄市政府「新移民事務會報」委員、教育部第七屆「終身學習推展會」委員,「中華兩岸一家親交流協會」理事長等職。在日常辛勤勞動及參與公共事務之餘,湛秀英也在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系先後取得學士及碩士學位。 面對民進黨當局提出的仇中反中政策,以及「台獨」引起台海的兵凶戰危,陸配湛秀英站在基層勞動人民的立場,喊出「兩岸一家親,惜愛和平」。她主張「台海和平,社會公平」,期盼透過參選立委,呼籲台灣社會正視,唯有兩岸和平,台灣才有出路。 湛秀英在〈給高雄市民的一封信〉中說: 台灣是婆家,大陸是娘家。兩岸一家就是我的日常生活寫照。因為惜家愛家,我十分珍惜兩岸和平所帶給勞動大眾的樂業安居。…
作者:
許孟祥
頁數:
55
「子孫不上戰場 地雷不埋家鄉」、「拒絕無用軍購 強化社福青扶」、「立足台灣之心 打造電商之城」、「農貿綠色通道 南投試點先行」、「培力青年返鄉…
作者:
陳崇真
頁數:
56
2022年11月九合一選舉,游智彬打擊民進黨貪腐和論文抄襲的力道,贏得全台高度關注,無奈新黨的基礎薄弱,難敵地方派系的夾殺,加上泛藍三大戰將在桃園同一選區分散票源,游智彬以4千多票飲恨落選。2024立委選舉,游智彬捲土重來,勢在必得。 游智彬對民進黨連發三砲 在桃園市長和議長的鼓勵下,游智彬沒有時間失志,服務處和服務團隊依然鬥志昂揚,有別於落選熄燈的中壢舊政治模式,反而得到更多中壢鄉親的支持。中壢鄉親和新黨義工幫忙繳房租,甚至在菜市場沿路掃街謝票時,專程送早餐給游智彬的競選團隊,買東西時也不收我們的錢。游智彬在中壢民主聖地,接受人民的養分與栽培,在眾多鄉親的勸進聲中,決定挑起改變中壢的擔子,重磅宣布競選立委職位,同時為中壢這個傳統政治結構激起千層浪。 在決定參選立委後,游智彬的第一砲打向民進黨客家事務部主任蔣絜安,揭發蔣的台大、中央大學兩本碩士論文不僅抄襲,更踢爆槍手代寫,最終台大將抄襲案一錘定音,將蔣絜安從客家部主任的位子拉下,進一步瓦解民進黨的客家選票,讓客家鄉親以民進黨為恥,以民進黨客家部主任為恥,以民進黨欺騙台灣善良的老百姓、掠奪教育公平為恥。 游智彬的第二砲,是砍掉賴清德的陸戰大將,民進黨組發部主任林正鴻。游智彬開戰車赴民進黨中央黨部,出示林正鴻穿著民進黨制服上酒家、親吻女陪侍的照片,揭穿他的惡行惡狀,最終迫使賴清德揮淚斬馬謖,瓦解了民進黨的陸戰基礎。…
作者:
許陳品
頁數:
58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中國大陸不僅與沿線國家、地區間的互利共贏項目成功落地,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也持續提升。於此同時,金融合作持續增進,人民幣的使用範圍也進一步擴大,其地位更顯著提升。 細數「一帶一路」十年成效 截至2023年6月,大陸已與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30餘份合作文件,涵蓋互聯互通、貿易、投資、金融、社會、海洋、電子商務、科技、民生、人文等領域。這十年來基礎設施互通互聯水平不斷提升,如「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基本架構形成,許多互利共贏項目成功落地。沿線國家、地區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 統計至去(2022)年底,大陸也與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9個自貿協定,自貿伙伴覆蓋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歐洲和非洲。若由2013到2022年,大陸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貨物貿易額從1.04兆美元擴大到2.07兆美元,年均增長8%;大陸海關已與32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地區簽署了AEO(安全認證優質企業)互認安排。另一方面,沿線國家、地區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更加密切。 總計,大陸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3.6%,占進出口總值的46.6%,內地企業在沿線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達571.3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42.1萬個就業崗位,讓近4千萬人擺脫貧困。…
作者:
李沃牆
頁數:
60
10月30-31日,北京舉行了「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推出「金融強國」新願景;這是繼2015年推出「製造業強國」及隨後的「科技強國」政略以來,首度揭示總結了中美新冷戰的態勢,將中國推向一個全新的世界格局。 中美新冷戰始於2018年川普發動對華關稅戰、貿易戰,拜登接任後特別強化對華的「經濟脫鉤」,並聚焦於「高強度極限科技對戰」,企圖摧毀華為,一舉打破「中國科技強國夢」。但從川普的「貿易戰」到拜登的「科技戰」,美國全面大敗;於是拜登再藉2022年2月爆發的俄烏戰爭,針對歐洲、俄羅斯及中國啟動以貨幣為主的「世界金融戰爭」,企圖用美元霸權打垮歐元、盧布、人民幣,以解決美國垂直下墜的「財政斷崖危機」及「強烈資金虧缺大窟窿」;不過,直到2023年第三季,美國的計謀並沒有得逞。 中國自1997年起,每五年舉行一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以協調整合各部委與省市政府的金融工作。這次首度將會議提升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部出席,積極強化了中央集中領導,也使得這項例行性會議,轉變成「擬訂國家金融發展頂層機制設計與國家金融體制系統規劃執行運作」的新政略。 虛實經濟並軌同步成長 金融高品質服務實物經濟,國家虛實經濟的並軌、同步成長發展依舊是中國的基礎;會議強調國家金融高品質服務將體現在兩方面:其一是供給端,優化資金更佳流向高品質實物經濟:科技、先進製造、綠色發展與中小微企業;其二是國家金融經濟結構體系轉型:首先強化資本市場協力發展成長國家經濟功能,以及內外循環經濟的活力、競爭力,尤其支持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健全高品質的金融服務實物經濟體系。…
作者:
林建山
頁數:
62
財政為庶政之母、施政的基礎。傑出政治家王安石主張「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已成為古今中外的財政指導原則。目前台灣稅源流失、稅收短缺、財用不足、債務餘額增長、公有財產閒置、潛藏負債失控,必須提倡變法,強化財政、預算的執行與監督,慎防財政敗壞動搖根本。尤須大力改革勞工保險,搶救破產危機。然後充裕財政、提振經濟,以解決貧窮問題及沉重的長期政府負債。 政府收支赤字不能過高 台灣財政制度對預算嚴格調控,以行政部門主計總處主計制度的歲計、會計、統計專業人員為核心,財政部及各部會負責執行,立法部門審議預算監督執行,監察部門的審計部審計制度為終審,對收支、餘絀、債務都呈現規矩有度,支撐著台灣經濟奇蹟的美名。 惟徒法不足以自行,當前行政、立法勾結、美式民主討好部分選民的種種流弊逐漸呈現,終歸總結到財政敗壞、寅吃卯糧、債留子孫,後任執政愈來愈困難的目前境況。立法院的預算監督權、監察院的審計監察權,以及財政紀律對於未來債務越屆再審始能生效的法制,均需有變法的高度與決心予以創制及強化。 20世紀初國民經濟會計制度產生,配合經濟理論,促進了近代財政學的發展,主張政府適度取得財用,以謀富國利民。良好的財政表現在政府收入的數量適當,不至於過度排擠民間的財用,並且要達到財富重分配的均富功能,政府支出則要發揮政府施政的管教養衞功能,並且適度彌補調節民間投資與消費的不足,促進經濟均衡成長。收支赤字不能過高,以免累積債務所產生的利息負擔過重,排擠未來支出。…
作者:
韋伯韜
頁數:
64
數位化商業活動日益興盛,面對全球最低稅負制,以及許多國家開徵數位稅(Digital Service Tax),台灣應如何因應,值得關注。 各國電子數位課稅情形 數位稅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涵蓋線上銷售,還包括數位廣告、資料使用、電子商務、流媒體/下載、雲端軟體服務(SaaS)等,近年來各國課徵數位稅的情形如下:…
作者:
王有康
頁數:
66
2024總統大選,從目前朝野陣營各自所提出的諸多願景中加以觀察,除了較敏感的兩岸關係議題外,在追求勝選的考量下,朝野陣營仍然以「撒幣」補貼為政見的主軸,以爭取選民的支持,似乎較少針對近年來民眾極關心的薪資成長停滯所衍生的「家庭貧窮」問題,提出較宏觀的政見。此一現象是否會衝擊台灣社會的和諧,甚至波及經濟成長,令人頗為擔憂。 儘管政府不斷透過各種公開場合或媒體管道大肆宣揚,過去8年來,台灣經濟每年持續成長,甚至於新冠肺炎衝擊最為嚴重的2021年,國內生產毛額(GDP)仍創下6.53%的年增率;但民眾所感受的貧窮壓力卻又愈來愈深。誠如11月10日主計總處公布受僱人員薪資數據時指出,雖然今年前9個月總薪資年增1.57%,但同一期間消費者物價(CPI)漲幅達到2.36%,經物價平減後的「實質總薪資」年減0.78%,是近七年來同期首見衰退。 薪資未與產出同步成長 無庸置疑,過去兩年來,受到許多外在因素的影響,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從2021年8月突破2%的警戒值後,迄今始終居高不下,許多家庭經濟因實質總薪資成長不如通膨增加的幅度,而使得可支配的所得持續減少。不過,筆者認為,長期以來受雇勞工未能同步分享其所創造的產出,導致薪資成長呈現停滯現象,才是造成許多家庭感受到貧窮壓力的關鍵問題。 這些事實,或許可以從主計總處公布與受雇人員實質總薪資相關的「勞務報酬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之比重」、「受僱人員薪資結構分布」、「個人所得差距」等三個指標的資料統計進行分析,皆自2016年以來持續呈現惡化,不斷創下新高現象,發現其端倪。…
作者:
戴肇洋
頁數:
68
2025年台灣將達到聯合國及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超高齡社會」,也就是每5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65歲以上的長者,顯示台灣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另方面,台灣少子化越來越嚴重,新生兒人數每年都在下降,2022年整年度出生人口僅14萬人。兩相對比顯示,老齡化長期照顧(簡稱長照)是非常嚴肅的課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簡言之,就是呼籲年輕人照顧好家裡的長輩,同時記得關懷左鄰右舍的老人家,然而現代社會要實踐這項美德談何容易。原因很多,一是年輕人愈來愈少,根據報載,台北市最有名補習街—南陽街,在1981年頂盛時期,湧入的重考生超過10萬人,現在不到2,500人,下降原因除了大學錄取率高,主要便是出生率下降。 二是年輕人面對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據內政部「全國房價所得比」統計,今年第二季達9.82倍,其中台北市15.5倍,也就是說,若想憑一己之力在台北市買房子,至少要不吃不喝15年才買得起。在此情況下,要年輕人關懷幫助自家長輩,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正因如此,政府應該有好的老人福利與長照政策,這不僅是感謝長者對社會家庭的付出,同時也才能讓年輕人無後顧之憂,專心拚事業,進而有信心成家。…
作者:
陳淑英
頁數:
70
1840年的鴉片戰爭,將中國的歷史推出了傳統的軌道,使中國人迷失歷史的方向,不知路在何方。此後國難深重,每次國難之後,國人都要問:路在何方? 1840年敗於西洋英國,國人問:路在何方?林則徐、魏源、龔自珍說路在堅甲利兵。 太平天國的洪秀全、楊秀清、石達開說,路在打倒腐朽的滿清王朝,建立農業社會主義的太平天國;然而實踐證明,他們找到的那一條路,不但要打倒滿洲政府,還要否定中國傳統的主思想儒家,清算構成中國社會中堅的儒家士紳階級。 洋務大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張之洞等說路在中興,重振傳統的儒教王朝。 1895年敗於東洋日本,國人問:路在何方?康有為、梁啟超說路在變法維新虛君立憲。…
作者:
龔忠武
頁數:
72
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保管的兩蔣日記,送回台灣國史館後,將陸續對外發行。蔣經國所遺留的日記最受到外界關注的是,他對國民黨權力接班的安排。蔣經國在日記對孫運璿、李登輝評價很高,不難感受到蔣對這二人的期待。蔣也留下不少對其他國民黨政治人物的負面評價。 蔣經國日記留下許多政治人物的優劣評價,這些人後來在政壇跌宕起伏各有不同,但只有李登輝一個人攀上權力高峰。儘管孫運璿先於李登輝受到蔣經國的青睞,曾有很大機會問鼎大位,卻因不幸中風,只能黯然退出政壇。當時孫運璿在國民黨中央委員排名為第三順位,這是真正接班的涵義,因為前兩位分別是嚴家淦與謝東閔,他們是卸任總統與副總統,只有榮譽意涵,沒有實際政治地位,蔣經國後來將李登輝從後面的順序,拉到了本來孫運璿的位置,其意義相當清楚。 蔣經國大力提拔孫運璿 蔣經國1978年經由國大代表推舉為總統後,在4月1日的日記寫下,可作行政院長的人選有:(1)倪文亞,(2)俞國華,(3)孫運璿,(4)李國鼎,以上四員各有長短。蔣經國最後決定由孫運璿擔任行政院長,不只是肯定孫的才德,甚至對孫的家庭生活都充滿羨慕之情。1978年10月17日,蔣經國寫下與孫家人共進午餐的感想,「見其子女皆畢業台大,個個規規矩矩,全家一團和氣,我不如其者多矣。」1979年8月14日又寫下一段蔣訪問孫家的文字,「5日在八斗子孫運璿避暑處所早餐,燒餅油條和豆漿,味美,餐後休息。」 蔣經國對有心栽培的人才,會利用出訪機會安排對方隨行就近觀察,他在1979年9月6日寫下,「上月31日約孫運璿與馬紀壯共作南部之行,一面可在非正式的氣氛中談公務,較為有效,同時可以增進彼此間在共同生活中的個人情感,孫運璿為人真誠可信任也。」…
作者:
高靖
頁數:
74
2023年11月3日,台灣大學哲學系王曉波教授夫人宋元攜家人一行六人來訪清華大學圖書館,圖書館在報告廳舉行了「回顧曉波教授」報告座談會暨「王曉波藏書」捐贈儀式。清華大學吳國禎和劉江永教授、日新書院王中忱教授,溫州醫科大學劉玉山教授及清華師生代表出席了座談會。 座談會由清華大學圖書館古籍特藏部副主任何玉主持。首先,圖書館黨委書記蔣耘中致辭,歡迎宋元女士及家人來訪,並向宋元頒發了捐贈證書。2021年,清華大學圖書館收到王曉波藏書六千餘冊的捐贈,這批珍貴的藏書反應了王教授一生的學術思想與研究成果。圖書館在保存好的前提下,會同時用好捐贈資料,以期大家能因這批藏書讀懂王曉波、理解王曉波。 座談會首先播放了王曉波的紀念影像資料,包括「紀念溫暖堅毅的父親」,「2009年王曉波先生退休時的演講」、「陳鼓應談王曉波」及「宋洪兵回顧曉波老師」、「海上送別」等。這些視頻從不同角度回顧了王教授不平凡的一生,展示了他在台灣史和法家學術研究上的獨到貢獻,以及畢生保釣、促統的感人事蹟。 之後,宋元女士及吳國禎、劉江永、王中忱三位教授分別從多個方面,講述了他們與王教授之間的點滴往事和生活情誼,讓大家瞭解到了「多個不同的」王曉波。 宋元說曉波一生既堅持又始終如一,在生活中則是幽默溫情的。吳國禎教授說曉波的愛國情操令人感動和懷念,希望青年學子能繼承和發揚他的愛國精神。劉江永教授說曉波為人誠懇又具人格魅力,團結了海內外保釣人士極為了不起。王中忱教授說曉波多年鍥而不捨收藏的藏書,能入藏清華圖書館意義重大,相信清華師生能從中學習理解,並傳承弘揚他的家國情懷與思想。…
作者:
吳小華
頁數:
77
2023年11月3日,台灣大學教授王曉波(1943-2020)的家人在宋元老師的帶領下,到清華大學參訪。宋元一行參觀了他們捐贈給清華大學圖書館的王曉波藏書,並和清華師生共同緬懷曉波一生的志業,場面溫馨感人。 視頻重現曉波重要事蹟 宋元首先播放了數個視頻,其中有王曉波一家的天倫之樂,有曉波一生在台灣做出重要貢獻的幾個事蹟,例如發起台大自覺運動,參與《大學雜誌》編務,舉辦「民族主義座談會」;與《中華雜誌》創辦人胡秋原的往來;發動島內的保釣運動;被台大開除教職,以及多年後平反重返台大任教;推動老兵返鄉運動;組織成立「中國統一聯盟」;成立「台灣史研究會」。視頻還包括他在台大哲學系退休座談會上的講話;他對法家學術的精研;兩岸幾位專家對他的高度評價;在兩岸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最後則有曉波骨灰灑向台灣海峽的畫面。從視頻看到曉波的影像、再度聽到他的發言,令筆者不禁垂淚。 視頻播放結束後,宋元介紹了曉波生前生活上的點滴,包括筆者在內的幾位老師接著講述了和曉波的交往經歷,清華圖書館則對宋元捐贈曉波生前的圖書及手稿,表達最深切的謝意。 中國傳統士者的典範…
作者:
吳國禎
頁數:
78
2022年8月初,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大陸解放軍隨即在台灣附近展開軍事演習。時隔一年多,解放軍在台灣附近出沒的頻率越來越高,軍事演習更轉型為常態化,各軍種與兵力的組成更加複雜,即使兩岸尚未正面攤牌,但已嗅出台灣周邊的不尋常情勢。 解放軍空軍10月頻繁行動 根據台灣國防部公開的消息指出,大陸解放軍在10月3日至4日的行動中,共有16架次飛機,包括有人機與無人機,飛越台灣海峽中線,並有部分在台灣西南空域的防空識別區出沒(見表1),為此,台灣軍方除了例行的監控外,曾派遣任務機艦前往追蹤。 台灣國防部公開的資料顯示,大陸解放軍在10月19至20日的行動中,共有18架次飛越海峽中線、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繞行到台灣東南空域飛行(見表2),台灣軍方為求謹慎派遣任務機艦前往跟監。 同樣是台灣國防部公開的資料,大陸解放軍在10月26至27日的行動中,共有23架次飛越海峽中線、台灣西南與東南防空識別區、台灣東部外海以及飛越台灣島一圈(見表3),台灣軍方為求謹慎派遣適當兵力前往追蹤。…
作者:
宋磊
頁數:
80
2023年11月11日,高雄新濱碼頭開放海軍戰力展示。本次展示海軍派駐高效能雙體巡邏艦、快速布雷艇、玉山軍艦等陳展。現場除有鼓號樂隊、空手道表演之外,並展示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模型、中科院巡飛彈等產品。據估計,當天進場參觀人數高達46,000人次。 高效能雙體巡邏艦 高效能雙體巡邏艦由龍德造船公司建造,現已有3艘下水服役,包括沱江軍艦、塔江軍艦、富江軍艦等。其中,沱江軍艦為原型測試艦,標準排水量500噸(滿載600噸),最大航速超過35節。沱江軍艦配備76快砲、雄二型/雄三型反艦飛彈發射器、方陣系統、三聯裝MK-46魚雷發射器、拖曳式聲納模組等。 後續艦(塔江、富江等11艘)增加艦身長度、標準排水量為600噸(滿載700噸)、修改艦橋外型、增設海蜂眼被動相陣雷達(PESA)、增設2套8聯裝海劍二型防空飛彈發射器(共16枚備射)。配置德國MTU柴油主機、排煙孔改為雙體,艦內側以遮蔽黑煙排放。後續艦的動力系統配置和原型測試艦稍有不同,最大航速超過30節,較原型測試艦降低。2021年漢光演習,塔江軍艦試射海劍二型防空飛彈。 後續艦取消了三聯裝MK-46魚雷發射器和拖曳式聲納模組,可能是因為原型測試艦的測試效果不佳。不過,後續艦改用STIR射控照明雷達作為76快砲導引用途,海軍測試效果卻不佳,現正由中科院和海軍合力檢修中。後續艦分為防空型和反艦型二款,但主要架構均相同,僅依任務需求調整武裝配備。…
作者:
王尊平
頁數:
82
頭城鎮位於宜蘭縣最北端,是宜蘭縣最早開發的地方,有7座鐵路車站,轄有龜山島(隸龜山里)及釣魚台列嶼(隸大溪里)。境內原為噶瑪蘭族的活動地區,1634年西班牙人進而控制本區。1642年荷蘭軍隊迫使西班牙人退出台灣,改本區為「淡水地方議會區」,直至1662年鄭成功收復台灣。 頭城開發史 康熙年間的《諸羅縣志》與《東徵集》,提及蛤仔難原住民及漢人的交流狀況,顯示在清初漢人即與本地原住民來往。1787年漢人吳沙入墾三貂角,1796年入烏石港開始大規模開發,次年噶瑪蘭地區爆發天花疫情,吳沙提供藥予原住民,原住民乃供漢人土地開墾,頭圍是漢人在東部第一個建立的開墾據點,又稱「頭城」。1812年,宜蘭地區設立噶瑪蘭廳於三結街(今宜蘭市),為避免與廳治衝突,將頭城改為「頭圍」,駐有縣丞。 1895年台灣割讓日本,1897年日本改行政區為頭城辨務署,1898年改為宜蘭辨務署頭圍支署,1900年再改為宜蘭廳頭圍支廳,至1920年台北州宜蘭郡頭圍庄,本鎮的行政區大抵確立。1945年日本投降後改為台北縣宜蘭區頭圍鄉,次年9月更名為頭城鄉,1948年再改制為頭城鎮。 大里天公廟(慶雲宮)…
作者:
林清治
頁數: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