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九二共識」就能重回執政?│曲兆祥
大選後,國民黨內響起一片改革檢討聲浪,其中有些所謂基層聲音主張應放棄黨名中的「中國」二字;也有聲音主張應放棄「九二共識」,不要再背著這個歷史包袱了。他們似乎以為只要拋棄舊的,新的自然就會降臨,但事實會是如此嗎?
不應藉改革行權力鬥爭
國民黨慘敗當晚,幾乎就在黨主席吳敦義宣布承認敗選、並「準備」辭去黨主席的同時,國民黨內就立刻響起「打掉重練」的聲音,一些中壯世代的民意代表,次日集聚在中央黨部門口,要求下架黨主席吳敦義和不分區軍系立委吳斯懷,而且強烈表態若不如他們的意,將要集體退黨。接著好幾位中常委紛紛辭職明志,以表示自己是屬於「改革派」,當然也就是將來執行「重練」工作的主體力量。
筆者認為,這是權力鬥爭,不是改革,改革不是以打擊當權派為主,而是要提出取代舊思維的新核心理念。當然我了解打「人」比較容易,創造理念較難,因此挑容易的做可以理解,但那不會有效果,一段時間後就又會回到循環鬥爭的迴圈,完全無法給國民黨找到重生之路。
1月14日我為文點出國民黨輸掉大選的三個主要原因。15日國民黨中常會公布的檢討報告列出七點原因,其中包括我說的三點,這表示各方對國民黨失敗的原因所見略同。
國民黨失敗三大原因
歸納各方的檢討,國民黨的失敗大體上有三個原因:
(一)兩岸定位遭到香港「反送中」事件的衝擊,被對手轉化成國民黨對中國大陸卑躬屈膝,無法保護台灣的主權。
(二)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有不少瑕疵,選戰策略又失敗,導致選戰陷入被動,而且母雞發揮不了帶動小雞的作用,最後還壓垮了小雞。
(三)國民黨不分區名單提了具爭議性的候選人,經社會批評後又處置不當,最後遭對手點名攻擊,嚴重衝擊選情。
而這三點當中最關鍵的是第一點,也就是國民黨的兩岸定位遭到了質疑和被對手轉化,以至於國民黨整個形象被抹紅。或許正是這個原因,選後的檢討除了下架吳敦義、吳斯懷外,就在要求改黨名和放棄「九二共識」了。而這兩個訴求其實本質上是一樣的,而且它存在於國民黨內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改黨名、檢討「九二共識」
2000年國民黨第一次失去政權時,黨內就曾出現改黨名的呼聲。2008年馬英九成功奪回執政權,開始以「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關係的最高指導原則,這個原則確實在2008-2016年間穩定了兩岸關係,也發揮了「定海神針」的功效。
2016年國民黨再度失去執政權,此時黨內若隱若現地出現檢討「九二共識」的聲浪,但因為一時間找不到「九二共識」的替代品,因此也就將就著沿用,一直到這次慘敗,大家又認為都是兩岸問題給國民黨惹了禍,所以自然就想要拿「九二共識」開刀。
不過,筆者個人認為,國民黨要先找出黨的核心價值,才有可能找到兩岸定位的論述,這是一個邏輯問題。
早年國民黨的核心價值是三民主義,也就是民族、民權、民生。1990年李登輝執政時期,國民黨逐漸放棄這個核心理念而以民主、自由作為新核心理念。2000年之後國民黨失去政權,自此也失去了核心理念,表面上說是延續民主、自由,實際上根本沒把這當回事。
透過機制找到核心理念
20年下來,國民黨成了一部選舉機器,也就是大規模的「選舉公關公司」,自認為只要有候選人、政策和「九二共識」就能走遍天下。結果呢?連續輸掉兩次總統大選。或許有人認為,沒有黨的核心理念會有何問題?大家只要看看這次的香港事件就可以理解。當去年6月香港的逃犯條例引發「反送中」事件後,整整半年時間,國民黨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因應,搞到最後只能跟著民進黨喊「支持香港民主」。如果只能這麼做,選民支持民進黨就好了,要你國民黨幹嘛?為何國民黨無法回應,我認為,因為他們沒有中心理念,根本不曉得該如何回應。
所以,歸根究柢,國民黨一定要透過黨內機制找到黨的核心理念,其中一定要包含「本土」的價值。日前呂秀蓮在電視訪談節目中點出「天然台」的概念,這就是可以給國民黨好好參考的方向。也就是說,天然台不必然是天然獨,但卻是立足台灣的思維。如果國民黨選擇跟民進黨走一樣的台獨,和與中國大陸對抗的道路,那選民支持民進黨就好了,幹嘛要支持一個東施效顰的假獨黨?所以國民黨必須找出一條立足台灣本土,但卻可以創造海峽和平和區域安全的論述出路,絕不能跟著對手「拿香跟拜」,弄成個四不像。
台灣需要有實力的在野黨
民主是需要制衡的,台灣更需要真正能創造和平、穩定、繁榮的出路。國民黨是輸了,但還是一個有實力的政黨。站在台灣民主政治、政黨制衡的觀點,我不希望看到國民黨一蹶不振,更怕兩岸陷入嚴重衝突。希望國民黨透過他們自己的力量從失敗的泥淖中爬出來,並找到未來。
(作者係師範大學兼任政治學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曲兆祥
- pages: 16
- 標題: 放棄「九二共識」就能重回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