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正名是「挺台」還是「害台」?|胡勇
在剛剛落幕的東京奧運會上,中華台北代表隊奮力拼搏,屢創佳績,給疫情霧霾籠罩下的台灣社會帶來很多慰藉。然而,伴隨台灣選手能見度的飆升,在「東京奧運會正名公投」中慘遭滑鐵盧的一些獨派勢力又開始蠢蠢欲動,意圖鼓吹「2024年巴黎奧運會正名」。
蔡英文雖然沒有直接回應,卻在臉書上帶頭為「台灣隊」歡呼喝彩,絕口不提「中華隊」這一正式稱謂。民進黨更是大言不慚道:「全世界都稱呼我們為『台灣』,目前正是正名的好時機」。奧運正名乍看是在挺台灣,實際上則是「台獨」愚弄台灣民眾的把戲,只會害了台灣。
包藏禍心的正名運動
奧運正名是由來已久的台灣正名運動的最新發展。1994年8月,「世界台灣人同鄉會」舉行以「迎接21世紀新台灣」為主題的年會,標誌著台灣正名運動粉墨登場。在當月,時任立法委員、「台灣國際聯盟」主席的呂秀蓮,公開發起「我的國家叫台灣」的「為台灣正名」請願活動,引發輿論轟動。台灣正名遂從獨派人士的自言自語,變成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
「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根本不可混淆」、「所有權被署名為『中華民國』,以致於台灣的主權因而受到干擾,外交無法拓展,正名運動是每位台灣住民應盡的義務,也是應有的權利」……上述為「正名」所製造出的謬論,開始在台灣甚囂塵上,蠱惑了不少民眾。所謂正名看起來只是個名稱轉換,實質上卻是製造「一中一台」、為台獨開道,與「去中國化」構成一體兩面。無怪乎烏煙瘴氣的各派台獨勢力儘管貌合神離、勾心鬥角,但在台灣正名的議題上卻能沆瀣一氣。
隨著陳水扁政府在2000年上台,台灣正名開始從社會運動演變成當局的政策。護照加注「TAIWAN」、強迫「中」字頭的企業改名、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民進黨當局的正名操作令人眼花繚亂,雖然有獲得一些「成果」,但代價是嚴重混淆了台灣人的國族認同、激化統獨矛盾、衝擊了兩岸關係。自欺欺人的台灣入聯正名,還在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一中原則」的銅牆鐵壁面前,撞得滿頭包。
東奧正名公投的玄機
2016年民進黨捲土重來後,蔡英文當局重操台灣正名的舊業。不同於陳水扁的剛愎自用與簡單粗暴,蔡英文著力打造溫和、理性、堅韌的形象,竭力避免被外界掛上「激進台獨」的標籤。但蔡英文沒改反中的初衷,只是手法更加老道而已。2018年的「東京奧運會正名公投」,就是民進黨精心操盤的伎倆。
首先,奧運正名迎合了一些台灣民眾偏執的主體性心態。對他們來說,台灣既不屬於「中華」,也不限於「台北」,台灣人當然要挺台灣,憑什麼不能光明正大地以「台灣」名義參加奧運會?因此,民進黨和獨派團體很容易透過奧運正名進行社會動員。如果奧運正名公投通過,台獨情緒自然高漲,獨派可以得隴望蜀。即使公投被否決,奧運正名也得到大量曝光,積蓄相當能量,台獨勢力即可以伺機再動。
其次,國際奧會(IOC)是非政府間國際體育組織,被民進黨視為軟柿子。台灣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的身分也是「中華台北」,在世貿組織(WTO)的名稱是「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但民進黨不敢操弄或慫恿APEC或WTO正名,因為知道那兩個組織不好惹,萬一台灣被開除,經濟代價太大。國際奧會就不同了。即使因正名公投得逞而失去奧運舞台,民進黨也認為損失不大,況且還可以甩鍋給大陸,進而撈取政治資本。
最後,不同於阿扁時期的府院黨齊上陣,奧運正名公投是獨派團體衝鋒在前,民進黨坐鎮後方奧援。即使在內外壓力下,民進黨不得不在公開場合與正名公投保持距離,暗地裡卻是半推半就,因為它進可收割成果,退可撇清干係,簡直是穩賺不賠的好買賣。這也是為什麼奧運正名公投早就被台灣民意否決,民進黨卻至今不死心的重要原因。
奧運正名公投是害台
根據台灣《公民投票法》規定,「主管機關公告公民投票之結果起二年內,不得就同一事項重行提出。」如今「東京奧運會正名公投」已過去快三年時間,台獨勢力又按捺不住了。
一再惡搞正名其實風險很大。第一,奧運正名會導致中華奧會被除名,台灣選手的利益被犧牲。眾所周知,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參與奧運會這一模式行之經年,台灣儘管有人對此不滿意,卻無法否認是在特定條件下,能夠爭取到的最好結果。畢竟,「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與「中國」(China)及「中國香港」(Hong Kong, China)有區分度,不會在國際賽場上混淆。
如果台獨勢力再次發起奧運正名公投,形同連續挑戰1981年的《洛桑協議》,中華奧會有被國際奧會掃地出門的風險,台灣選手將喪失包括奧運會在內的絕大多數國際賽事舞台,才華無處施展,汗水付諸東流。因此,包括在東奧為中華台北奪得首面金牌的郭婞淳在內的一批台灣知名選手,在2018年紛紛表態反對奧運正名公投。如今奧運正名聲浪再起,游錫堃假惺惺宣稱「應該在兼顧選手的權利之下推動正名」,實際上民進黨只顧收割政治利益,哪裡會考慮到選手的前途?
第二,奧運正名挑戰一中原則,加劇兩岸緊張。無論台獨找到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奧運正名本質上就是挑戰「一個中國」原則,企圖在奧運賽場製造「一中一台」,進而危害兩岸關係。大陸國台辦發言人在回應民進黨當局炒作東奧開幕式上的「台灣」稱謂時就表態,1979年國際奧會通過《名古屋決議》,其本質是在一個中國原則下解決「中國台北」的參與問題。民進黨在體育賽事上搞小動作謀獨沒有出路,只會自食其果。
值得一提的是,大陸稱「中華台北」為「中國台北」,形成「一個Chinese Taipei,各自表述」的局面。事實上,馬政府時期兩岸關係相對融洽,大陸也使用「中華台北」的稱謂。2016年蔡政府上台後拋棄「九二共識」,大陸遂從2017年起重啟「中國台北」措辭。「中華台北」與「中國台北」一字之差,卻堪稱兩岸關係的晴雨表。如今奧運正名重新浮出水面,大陸更不可能回歸善意的「中華台北」一詞。
第三,奧運正名荒腔走板,最終只會物極必反,正名反被正名誤。面對台灣正名的囂張氣焰,大陸近年來採取了反正名行動。譬如,從2018年開始,全球航空業者紛紛改以「中國台灣」、「中國台灣地區」、「中國台北」等標注台灣,或至少將台灣「去國家化」。在外交領域,除了立陶宛和索馬利蘭,台灣在所有非邦交國的代表處,均不得使用「台灣」之名,只能掛「台北」字樣。近年來,一些在挪威的台灣留學生發起國籍正名運動,要求挪威政府將台灣學生的國籍標注為台灣而非中國,結果被挪威法院駁回,歐洲人權法院也拒絕受理。這再次證明台灣正名只是民進黨的大內宣,國際社會通常並不買賬。
可以預見,如果民進黨當局不珍惜得來不易的奧運模式,繼續做正名的美夢,挑戰「一個中國」原則,很可能會賠了夫人又折兵,連「中華台北」都保不住。
小結
其實,台灣根本就不必正名。根據兩岸雙邊的憲法,台灣都是中國的領土,台灣人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台獨念茲在茲的台灣也好,蔡英文處心積慮炮製的中華民國台灣也罷,都不是一個國家。即使台灣人對參與國際社會的名號不夠滿意,只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兩岸商量總能得到妥善解決。至於奧運正名之類的把戲,可以休矣。
(作者係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胡勇
- pages: 69
- 標題: 奧運正名是「挺台」還是「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