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多次決定中國命運│卜一
南昌位於江西中部偏北,贛江、撫河流經其轄區,東北部濱鄱陽湖。王勃的《滕王閣序》敘述「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是指南昌水路四通八達、交通便利,位於中原通往浙江、福建、湖南、廣東等南方的要衝。
西漢灌嬰建城
由於南昌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物產,早在商、周時期,這裡已有密集的居民聚落,形成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秦末楚漢相爭時期,漢高祖劉邦於西元前203年在此設豫章郡。次年劉邦擊敗項羽,稱帝後派大將灌嬰治理豫章郡,於贛江之東築城池,取名「灌城」。這是南昌建城之始。
二政權曾短暫建都
五代南唐李璟於西元961年2月率文武百官遷都南昌。7月李璟病逝,其子李煜(後主)遷回金陵。
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舉南侵,宋高宗選擇南昌為「行台」,安置宮室和百司。8月,隆祐太后及宗室退往南昌,南昌成為戰時陪都和行政中心。11月,金兵臨城下,隆祐太后南逃,守將棄城而循,次月金兵破城,屠7萬人。
曾七次確定中國命運
南昌在中國的歷史上扮演過極重要的角色,在此曾發生過七次確定中國命運的大事:
1. 西漢廢帝被貶南昌
西漢光平元年(西元前74年),漢昭帝駕崩,因無子,昌邑王劉賀被徵召承襲帝位。但他僅在位27天,霍光認為他荒淫無度,犯了1127件錯誤,將不保社稷,遂請上官太后詔令廢他為庶人,回到故地昌邑,賜其湯沐邑2000戶。昌邑王國被廢除,降為山陽郡。元康三年(西元前63年),漢宣帝封劉賀為海昏侯。劉賀前往豫章郡海昏縣(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就國。
劉賀是中國歷史上少有做過皇帝、王、侯的一個人。他是西漢由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經昭帝傳到被稱為「中興之主」—漢宣帝的過渡人物。也可謂是一個傳奇人物。他在南昌度過晚年,子孫襲海昏侯。
2016年3月2日,在南昌市新建區發掘的古墓,被確認為是第一代海昏侯劉賀之墓,因為發現內槨室存有劉賀的遺骸及私印。該墓園是中國迄今發現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劉賀再度成為舉國矚目的人物。
2. 朱元璋大敗陳友諒
元末天下大亂,群雄迭起,其中以陳友諒、朱元璋、張士誠最為強大。南昌時稱龍興,原為陳友諒所據,1362年2月陳友諒部屬守將降,朱元璋改稱洪都;次月陳友諒部再陷洪都;4月朱元璋部將徐達收復洪都。次年(1363年)4月,陳友諒率大軍圍洪都。當時朱元璋正率軍東擊張士誠以救韓林兒,命其姪子朱文正堅守洪都以待援軍。朱文正死守洪都85天,後朱元璋率大軍趕往解圍。朱元璋旋即率水師在鄱陽湖上與陳友諒激戰,大敗陳部,並射殺陳友諒。南昌的堅守與鄱陽湖水戰是朱元璋得天下、建立明朝的關鍵之役。
3. 王陽明平定朱宸濠
朱宸濠為寧王朱權四世孫。朱權是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封寧王,擁兵8萬鎮守喜峰口外的大寧重鎮。明成祖朱棣得朱權之助,發動靖難之變,反叛擊敗建文帝,奪取帝位。事成後成祖將朱權貶到南昌。朱權寄託於道教、戲劇、文學,鬱鬱而終。
正德14年(1519),寧王朱宸濠聲稱正德皇帝(明武宗)荒淫無道,在南昌發動叛亂;親率6萬精兵,由南昌順贛江、出鄱陽湖攻下九江、南康,逼近安慶,向南京進軍。消息傳到北京後,朝中大臣震驚不已,而正德皇帝非常興奮,啟程御駕親征。朱宸濠與正德皇帝都未料到,時任都察院左僉都禦史,巡撫南(安)、贛(州)、汀(州)、漳(州)等地,鎮壓地方動亂的王陽明,倉促組建八萬軍眾,襲擊、攻占朱宸濠老巢。朱宸濠回援失利被擒,叛亂僅35天而終。
4. 太平天國圍攻不利
1853年3月,太平天國大軍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都於此。旋即發動北伐與西征。西征軍於6月出發,先後占領安慶、湖口、九江、田家鎮、武漢三鎮,並進軍湖南,沿湘江直抵湘潭,基本上控制了長江中下游。但從6月4日到9月24日圍攻南昌93天,始終未能攻克。清軍在湘軍名將江忠源率領下拼力死守。太平軍挖掘地道,以炸藥轟城牆,三度轟塌城垣,但均未能破城。
太平軍統帥部決定於9月24日夜間自南昌撤圍北去。其後數年,太平軍石達開經略江西,所向皆捷,江西全部的13府79縣,為太平軍占據者達9府50餘縣,只是南昌猶一直被清軍困守。1856年夏,曾國藩坐困南昌,情勢岌岌。9月太平天國發生內訌,激烈至自相殘殺。形勢逆轉,曾國藩得以逐步反攻,最終攻克天京(南京),消滅太平天國。太平天國未能攻占南昌,是其戰略失策,也是其滅亡的原因之一。
5. 北伐與孫傳芳激戰
1926年7月9日,蔣介石在廣州就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誓師北伐,進攻長江中游的吳佩孚及下游的孫傳芳。首先擊潰吳佩孚,但在進攻南昌時,遭到孫傳芳部屬堅守激戰。9月19日南昌城得而復失,其後再圍攻不下。最後蔣介石親臨督戰,戰況慘烈,孫軍焚毀城外滕王閣及大片民房,負隅頑抗。南昌之役歷時長達50日,終於11月8日殲滅孫部萬餘,攻克南昌。
南昌之役為國民革命軍北伐中規模最大、最具關鍵的戰役之一。攻陷南昌後,孫傳芳精銳盡喪,求援於張作霖,但南京門戶大開,孫、張聯軍不敵,國民革命軍於次年3月23日攻占南京,控制了長江流域,北伐統一已呈指日可待之勢。
6. 中共發動八一南昌起義
1927年春,國共合作領導的北伐勝利地進展到長江中下游;國共矛盾激化,國民黨於4月12日開始清黨;數萬共產黨員被殘殺。同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起義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譚平山領導。迅速占領南昌城,但國民黨張發奎、朱培德等部立即向南昌進攻。
起義軍於兩天後撤出南昌,向廣東轉移。但大部被擊潰。僅剩朱德率領少量殘部輾轉前往井岡山,與毛澤東於9月9日秋收起義失敗後的殘部匯合,開啟中共農村包圍城市的武裝鬥爭革命,最後取得全面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動南昌暴動的8月1日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7. 鄧小平在此韜光養晦
1966年,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鄧小平被指為「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總根子」,毛指使文革派把鄧與劉少奇作為「反動分子」點名批判。鄧小平被軟禁,後被正式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保留黨籍。
1969年10月20日,鄧小平被送到江西南昌近郊,在一個拖拉機廠進行勞動改造。直到1973年2月20日,在周恩來的力薦和支持下,鄧小平離開江西,回到北京擔任副總理、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再次進入領導核心。
1975年4月,鄧小平又被指為「死不改悔的走資派」、「極力推行修正主義路線」。毛澤東指使中央政治局一致通過「撤銷鄧小平黨內外一切職務,保留黨籍,以觀後效。」
毛澤東逝世後,鄧小平於1977年復出,全盤否定文化大革命,極力進行改革開發;帶領歷經近兩百年苦難的中國人民邁向富強康樂的大道。鄧小平在南昌約三年半的時光裡韜光養晦,深思檢討,並勾畫出中國的未來,復出後提出「改革開發」,結束了近兩百年的坎坷動亂,將中國帶向富強康樂的大道。南昌的確是個值得紀念的好地方!
(作者係旅美石油開發管理學者、文史及旅遊專欄作家)
附加資訊
- 作者: 卜一
- pages: 86
- 標題: 南昌多次決定中國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