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墨林《王子‧哈姆雷特》拿下台新藝術獎│陳淑英

王墨林《王子‧哈姆雷特》拿下台新藝術獎│陳淑英

7月2日下午2點,第20屆台新藝術獎於台新大樓二樓圓廳揭曉頒發。由身體氣象館、人力飛行劇團共同創作的《王子.哈姆雷特》,拿下「表演藝術獎」,獎金100萬元。導演王墨林在現場,卻隠坐台下,推派年輕演員楊奇殷上台代表接受殊榮。

20221080849

王墨林是劇場界有名的「孤鳥」,今年75歲,少年時混過幫派、為了脫離家庭投考軍校,退伍後到日本學習劇場藝術,36歲回台灣,進入陳映真創辦的《人間》雜誌擔任文字記者,38歲開始搞前衛劇場,42歲成立「身體氣象館」,是一個跨文化跨領域的非主流劇團。

王墨林編導的作品結合社會運動與劇場行動,挑戰主流論述,對抗體制對自我、身體的宰制。他不被收編、不服管束的個性,曾經在被推荐角逐藝文界大獎時,因為流言「王墨林這個人爭議性太大」,被踢出局。

記得2017年記者訪問他時,他吐露心聲:「做完《長夜漫漫路迢迢》,我就要封箱,不做台灣的戲了。」當時他感嘆,「都幾十年了,台灣不只文化界問題多,運作秩序混亂、分門分派,年輕人愈來愈不重視知識,劇場没進步啊!」

20221080850

克服疫情衝擊推出劇作

很多劇迷看到這篇訪問,無不心疼他看淡台灣劇場界。幸好王墨林後來持續創作,特別是在這兩年爆發疫情,表演藝術界受到衝擊,陸續取消或延後演出節目的情況下,他克服困難,去年在牯嶺街小劇場推出由他執導,楊奇殷演出、編劇的《王子‧哈姆雷特》。

《王子‧哈姆雷特》以獨腳戲的形式詮釋哈姆雷特,這樣的小劇場作品拿下大獎,堪稱為台新藝術獎及台灣小劇場增添劃時代的紀錄。

評審團給予的得獎理由為「帶入台灣318占領運動,辯證思索反叛者種種抗爭的信仰、幻滅及其已被部署的權力處境。當語言從夢囈般的喃喃自語與猶豫不決,轉向成為對失效溝通媒介的絕望,身體便是劇場與政治舞台上消耗殆盡後、見證精神狀態的唯一殘留。」

針對導演王墨林的部分,評語為:「一方面深度挖掘如黑洞般的文學經典與歷史政治,另一方面毫無迴避地面對存在之失重狀態,批判性地揭露身體的政治性,爆發出無政府主義的跨世代動能。」

年輕人有熱度唯語言少

記者見他作品奪得大獎,向他恭喜時,他卻叨叨念念,嫌楊奇殷致詞內容「不夠稱頭」。王墨林解釋:「我就是要讓年輕人站在前面,但他一點準備都沒有,不明究裡的人會想『這個演員怎麼得獎的啊』!」

雖然嘴巴這麼說楊奇殷,但王墨林臉上明顯擰過幾旋笑紋,原本一雙瞇瞇眼,此時更瞇了。神情就是喜悅,欣慰。他接著說,「年輕人不是沒可能,他們有熱度,有強度,可以帶起來,然而現代年輕人縮在小世界,格局不夠大。」

王墨林分析,1980年代是一個喧嚷騷動的年代,我們當年很有跟外在世界對話的能量,可是到了1990年代,社會走向市場經濟,價值觀不斷改變,缺少理想主義、無力探索精神世界,以致產生很多問題,例如自殺、憂鬱、拒絕跟人溝通等等。「現代年輕人語言愈來愈少,講來講去都是自由、民主、人權、多元這幾句話,他們無法穿透語言、觀念跟自身的關係。」

「現代年輕人也沒什麼『倫理』,我講的倫理不是長幼有序那種形式上的倫理,而是他們跟外在世界的關係,他們尊敬你,可是你跟我沒關係,我做我的,你做你的,你不要管我,我也不想了解你。」

王墨林還認為,「年輕人從工作坊學了一套表演方法後,就拿來用,但那是空的。世界在運轉,年輕人不懂如何去面對、連結這個世界。」他花很多時間跟年輕人討論觀念,不只是要表演而已,還要了解表演跟時代、跟現實的連結關係。

王墨林強調,「反省很重要,但在台灣要冷靜下來思考,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正好獨角戲提供了這樣的機會,演員不必依賴別人告訴你是誰,反而可以面對自己,反省自己,而這個反省可以在自己精神密室進行,不必擔心它要公開,攤在陽光下。」

20221080851

促演員寫劇本認識自我

為了讓獨角戲演員明白「自我」是什麼,王墨林要求演員自己寫劇本,「獨角戲演員在舞台上說一連串台詞,必須很清楚他所說出的每一句話,唯有演員自己寫劇本,才能清楚他所說出的每一句話究竟講什麼。」

「我只用導演的美學,加強演員自我表現能力,他們不用做誇張戲劇性表演,只要完全誠實。」王墨林除了要求演員必須誠實面對自己,也要求演員具有自我開創的能力。「獨角戲沒有對手戲,演員要喃喃自語,講話或者不講話,都是表演;他在一個人的狀態內要解決很多問題,譬如跟觀眾的關係:觀眾看他這件事是存在的嗎?或者他不管觀眾看他這件事?或者他跟劇場空間的關係?諸如這種自我變化的能力很重要。」

傳續身體美學栽培後輩

王墨林一個觀念接著一個觀念講,彷彿過去數十年貼在他身上的「永遠的劇場大炮」、「毫不嘴軟的批判者」這些標籤,不但沒有傷到他,或者曾經傷到他,但時至今日早已被他撕碎丟到九霄雲外了。

「我這年紀差不多就這樣了!」王墨林把自己說得淡然,「年輕輩需要空間發展,能夠把我這四、五十年來的身體美學技藝傳下去,讓他們去想,去做,去思考,感覺很好。」

學習面對餘生思母子情

「人生過了60歲,就要開始學習面對餘生,整理各種關係,譬如夫妻、親子、手足、朋友、金錢…,等等關係。」王墨林說他自己直到今天,還在思索與母親的關係。

「我母親是山東人,裹小腳,不識字,她對我很好,可是我逃避她,不是怕她,是不想陷在她的愛、她的溫柔裡,這樣的關係是什麼呢?」王墨林提到2019年由他改版執導的《雙姝怨》,講述1945年的台灣,雙姝相遇相識,卻因彼此相知相惜的情誼,被流言傳為有同志情。「很多人看《雙姝怨》,以為我在講同性戀。我說,不是,你們看錯了。」

王墨林表示,「愛有很多種,有一種愛叫犧牲。愛不是那麼美,在資本主義的行銷下,現代人只能靠送東西表達愛,情人節送花,母親節送蛋糕、康乃馨,這些平日都可以做到的事,卻沒有人去想究竟你跟摯愛的人的關係是什麼?」

2023年1月,王墨林將在牯嶺街小劇場推出導演新作《母親》,「是一齣深入女性與母系,在黯黑中梳理糾葛的權力、主體、人倫關係等層面的議題,藉以一步步獨照出人間母女孤獨深重的靈魂深處,透過劇場形式與亞洲身體的歷史形構,重塑母系神話的精神狀態,以及演員身體作為存在歷史的表現。」王墨林解釋得專業,其中一部分藏有他持續探究的與母親的關係。

「我就一個人,現在也不寫臉書,想說什麼,就透過劇場說出來,劇場是我表現自我的場域。」本來感覺這句話說得有點蒼涼,只是他話頭一轉,略帶傲驕地說,「有幾個75歲的還在做小劇場?」

附加資訊

  • 作者: 陳淑英
  • pages: 76
  • 標題: 王墨林《王子‧哈姆雷特》拿下台新藝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