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50年間的台灣問題│王鍵

中日關係50年間的台灣問題│王鍵

2022年9月29日,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日子。白駒過隙、時光荏苒,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兩國關係的重大歷史性突破,開啟了中日關係的新時代。本文僅探討中日關係50年間的台灣問題。

20220301584027

邦交正常化與復交三原則

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日本政府接受了中國提出的「復交三原則」,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與國府1952年簽的「中日和約」應予廢除。

另外,促進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國際形勢也非常重要,一是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了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2758號決議。二是美國為急於擺脫越南戰爭泥沼調整對華政策,1972年2月尼克森來中國訪問並發表了《上海公報》,標誌著中美開始向關係正常化方向發展。

1972年4月,日本外務省亞洲局中國課制訂《中國政策要綱方案》,接受中國提出的「復交三原則」,闡明解決中日關係政治障礙的最關鍵問題,推進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實現。6月17日奉行反華的佐藤榮作被迫下台;7月7日田中角榮就任首相後隨即聲明:「在動盪的世界形勢下,應該加速實現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邦交正常化,強有力地開展和平外交」。8月12日中國外交部正式對外宣布:「周恩來總理邀請田中首相訪華,歡迎就中日邦交正常化問題進行談判」。

1972年9月25日,田中首相應邀訪華,與中國領導人舉行兩國邦交正常化談判。周恩來總理在歡迎宴會說:「促進中日友好,恢復中日邦交,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現在是我們完成這一歷史任務的時候了」。9月27日毛澤東主席會見田中首相,並贈與《楚辭集注》。

經過中日政府四輪會談,9月29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日聯合聲明》簽字儀式,周恩來總理和姬鵬飛外交部長,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代表兩國政府簽字。《聲明》宣告:日本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並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8條。

按照中日達成的約定,《中日聯合聲明》簽字後,大平正芳隨即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行記者會,宣布「作為日中關係正常化的結果,終結失去存在意義的「日台條約」。同日台灣國民黨當局宣布對日「斷交」。

20220301584028

日本對台灣問題立場數變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迎來50周年之際,筆者針對中日在過去50年間的台灣問題做一簡要回顧。

1972-1982年是第一個十年。期間有第二份政治文件—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簽訂與鄧小平訪日;1979年日本政府宣布給予中國ODA(政府開發援助),開啟中國改革開放時期中日合作的新階段。

1982-1992年是第二個十年。期間有3千名日本青年應邀參加新中國建國35周年閱兵典禮;但也發生了京都光華寮的涉台不公判決案件,以及日本文部省篡改歷史教科書侵華史實等問題。為慶賀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1992年4月江澤民以中共中央總書記身分訪日;10月日本明仁天皇訪華。簡言之,在中日邦交正常化最初的20年期間,台灣問題尚未成為影響中日關係的重大因素,但已成為「糺隱患」。學者王新生認為,「就結論而言,1972年中日兩國之所以非常迅速地實現邦交正常化,如果說中國方面更多的是追求安全利益的話,那麼日本方面更多的是追求經濟利益。從某種意義上講,動機上的錯位是後來出現各種問題的間接且遠期因素」。

1992-2002年第三個十年。隨著冷戰格局結束及國際形勢驟變,日本在台灣問題上開始違背初心,如對李登輝主政下的台獨逆流給予各種扶持,不僅放寬了台灣官員訪日的限制性措施,亦放寬了日台官員接觸的層級。1991年5月,日本外務省首次派課長級官員以「長期休假」的方式出任駐台「交流協會」總務部長。同年11月在漢城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部長級會議上,日本通產大臣渡部恒三與台經濟部長蕭萬長舉行「部長級會談」。以此為契機,日本政府再次放寬「禁止本省課長級以上官僚與台接觸,禁止國立大學的教授以公務身分訪台」規定。1993年2月,台外交部長錢復以觀光之名訪日。1994年廣島舉行亞運,日本擬邀請李登輝前往參加開幕式,後因中國反對,而改請行政院副院長徐立德參加。「徐立德事件」是冷戰後日本利用台灣問題對中國的第一次政治性試探。

1996年4月10日,日本外務省亞洲局局長加藤良三在日本國會宣稱:對中國關於「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主張,日本只是表示理解和尊重,而並不是承認;「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只是中國的說法,而非日本的說法,這是日本政府支持「台獨」的首次表態,嚴重背離了外交信義。

1998年《中日聯合宣言》,宣布兩國建立「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夥伴關係」,以及中日兩國領導人互訪,但隨之出現了中日「政冷經熱」的態勢。日本隨後更利用日美同盟機制和《日美安全條約》,以維護東亞地區和平為名,在安全層面介入台灣問題。2001年4月20日,日本政府允許李登輝以治病為名赴日。中方提出嚴正抗議,並採取凍結中日高層往來、軍艦訪日、安全對話等措施。2002年9月22日,在北京舉行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大會,日本83名國會議員和13,000餘各界人士來華參加。此階段中日關係急遽冷卻、反覆,但雙方仍保持克制。

2002-2012年第四個十年。由於日本小泉純一郎首相連續參拜靖國神社,以及2004年12月日本政府為李登輝赴日活動發放簽證、2012年9月「釣魚島國有化」等一系列事件衝擊,導致中日關係跌宕震盪、嚴重倒退。2008年5月胡錦濤主席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簽訂第四份政治文件-《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

之後,2010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第二經濟大國;2012年6月中日間締結友好城市共250對,但中日關係不確定性增多,尤其是在2005年2月美日安保「2+2會議」將台海地區列為美日「共同戰略目標」之一;台灣民進黨再次執政後,日本更呈現一系列「違規涉台」舉措。

2012-2022年第五個十年。中日關係既有改善與發展的階段,但複雜多變的不確定因素有增多跡象,尤其是針對台灣問題。2015年美日同盟全球化定勢,以及日本集體自衛權解禁、武器出口三原則廢除及新安保法案的通過,再及「印太戰略」創立等,都導致台海問題複雜化。

2021年台灣問題在中日關係的發酵頻率驟然激增,3月、4月的日美2+2安保會談與日美首腦會談,均以台灣問題作為焦點。5月、7月,時任防衛大臣的岸信夫與時任副首相的麻生太郎發表「日美武力協防台灣」,再及8月、12月的日台執政黨2+2安保會談與2+2經濟安保會談等,日本在涉台問題上犯規動作不斷。

作為日本右翼保守勢力的總代表、前首相安倍說「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更極大地衝擊台海穩定與中日關係。再就是「直接指向台灣問題」的2021年版與2022年版《防衛白皮書》,更呈現出日本在台海問題的強硬態勢。自2月俄烏衝突發生後,安倍晉三多次呼籲拜登政府改變對台「戰略模糊」政策,台灣「糺魘隱患」愈加凸顯。

20220301584029

中日關係受台灣問題阻撓

針對日方主辦美日印澳「四方機制」峰會,並渲染日美聯手對抗中國的論調,5月18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與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舉行視訊會晤時指出:日美是同盟關係,中日則締結有和平友好條約;日美雙邊合作不應挑動陣營對抗,更不應損害中方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然而,日本與美西方介入台海事務的力度持續加大。

8月4日,中國駐日本特命全權大使孔鉉佑就台灣問題強調:日本無權干涉中國內政,更不應在台灣問題上隨美起舞、跟風附和。東亞是中日共同的安身立命之所。一個中國原則是中日關係政治基礎,也是日方做出的明確承諾。他又敦促「日方應該停止挑動地區對立、升級緊張局勢的行為,否則只會跳得越高、摔得越重。」並表示,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日方應該做到不忘初心、踐信守諾,多做有利於兩國關係和地區穩定的事。

8月10日,中國政府發表《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強調:希望國際社會和所有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妥善處理涉台問題,理解和支持中國人民反對台獨分裂、爭取完成國家統一的正義事業。我們期待中日兩國遵守四份政治文件,以史為鑒,管控分歧,構建契合新時代的中日關係,首要工作即是不讓台灣問題繼續成為兩國最直接的對抗性因素。

(作者係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中國社科院研究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王鍵
  • pages: 42
  • 標題: 中日關係50年間的台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