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西制度對照評析習近平訪歐之旅│湯紹成
此次習近平訪問歐洲義大利、摩納哥與法國,成果豐碩,這可由大環境、中環境與小環境等三個層面來加以分析。但首先還是要從中歐之間的制度對照來分析,以便了解美歐國家對於大陸優勢的憂慮。
中西制度不同影響國力
近年來,中國大陸的整體表現異常凸出。雖然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但它從2008年以來的歐債危機,給歐洲國家提供了經濟紓困,加強了外界對當前大陸情勢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鑑於中國人口眾多,地域環境與歷史發展獨特,在傳統的儒家思想中,「仁」是人類與之共生的美德,而西方世界則深深植根於「原罪」的基督教文化中。因此,中國的德治與西方的法治,和諧與矛盾形成鮮明對比。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三個代表」等政策,自改革開放以來,確實取得相當的成績。
綜觀胡錦濤與習近平等中共領導人的經歷可知,他們都是由基層開始,經過從地方到省,再到中央的層層實際經驗檢驗後才榮登大位,自然各種行政資歷完備。這與西方國家經由自由選舉的方式差異甚大,而當前歐美國家民粹主義盛行,也就是因為民眾對傳統政治人物的反感所致,因而在行政執行力方面,中西方確實存在差異。
因此,不少歐美學人都開始對原本西方的價值、制度與政策產生疑慮,比如「後美國時代」(2008)與「當中國統治世界」(2009)的問世, 這是否意味著西方所稱的普世價值已陷入困境?當「中式和平」(Pax Sinica)盛行之際,是否代表「英式和平」(Pax Britannica)與「美式和平」(Pax Americana)的衰落?是否意味著「白人的負擔」轉換為「中國的責任」?
尤其,大陸2018年修憲之後,習近平更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與制定長期國家發展計畫。而西方國家卻不時政黨輪替、政策互變,英國脫歐更是鬧得沸沸揚揚、進退維谷。
此外,在企業與政府關係方面,美中之間的巨大差異,也直接影響到雙方的科技發展。2017年1月,美國勞工部提起訴訟,指控谷歌一再拒絕向勞工部提供員工薪酬的記錄和審計訊息,勞工部也要求谷歌不可以在員工待遇上有性別或種族歧視。
相對的,2018年10月,中國發布新修訂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其中一條要求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應建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開展黨務活動。自此大陸幾家知名互聯網民營企業自動成立了黨組織。例如,騰訊迄今已建立了226個黨組織,共有17,000多名黨員;京東電子商務公司的黨員人數從2011年的100人增加到13,000多人;阿里巴巴將其黨支部升格為黨委;小米也早在2015年成立了黨委。
正如這兩個案例所證明,在中國一黨制的體制下,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係確實比美國更緊密。這也是中美間的制度與價值之爭,這不僅影響人工智能研究,也間接影響到綜合國力。
由於川普施政爭議極大,導致民主黨參與2020總統大選的人士劇增,在日前的競選造勢大會上,上屆初選落選的77歲參議員桑德斯又掀旋風,主要是因其全民健保、最低時薪15美元,以及公立大學免學費等政見,贏得中下階層、尤其是年輕自由派選民的支持,已被一些論者認為是社會主義的標誌,難道這將會是美國的新出路?
中東歐國家明顯轉向
再者,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一些傳統歐盟大國與美國都受到相當大的創傷,中東歐國家感到不能再只靠美歐來發展經濟,而俄羅斯也不是可依賴的對象,因此開始轉向中國大陸。從2012年的華沙峰會開始,共有中東歐16個國家,其中包括11個歐盟國家,與大陸建立「16加1」的合作機制。
2016年,「中國─中東歐金融控股公司」成立,設有100億歐元的基金,來促進貿易投資、基礎建設、產科合作,與融資、農業、教育、青年交流等,中方自然可以藉由與這11個歐盟國家的合作,來影響歐盟的對中政策。再加上,若美中貿易戰暫停,那美國也將會對歐盟開啟貿易戰端,因而歐盟再以制中拉美的策略來安撫美國,以求自保,也是可以理解。
其次,中東歐國家涉及三條「一帶一路」路線,鐵路與公路運輸網到莫斯科,再往北歐其他地區,而另一條路線是經過白俄、波蘭,再往德國。海路運輸,則橫過蘇伊士運河,抵希臘港口後,再經巴爾幹半島陸路往北,前往其他歐洲國家。
最後,民粹主義的幽靈正在歐美國家上空徘徊,民粹政黨已在波蘭、匈牙利、奧地利與義大利執政,各種勢力相互傾軋,這對西方文明將是一場嚴峻的挑戰。再加上,川普還極力支持歐洲民粹政黨,以便進一步癱瘓歐盟,又擬與各國簽訂雙邊貿易協定,那美國必占上風,更是對歐盟落井下石,也讓歐方五味雜陳。
習近平訪歐的大中小環境
從中歐美的大環境來看,主要是美國的角色與美中貿易戰對於習近平此行的影響。由川普發起的對中貿易戰一年後,美方貿易赤字仍增加,因而在3月中又顯示願意暫停,但在其他的科技戰略與價值戰方面卻未曾稍歇,比如強力警告歐盟國家留意華為的危險性等。可是英、德等國均表示,有把握控管華為可能造成的危害,因而並未追隨美方的步調,但其他歐盟國家多少受到一些影響。
而中環境,就是歐盟對習近平到訪國家的影響。早在去(2018)年上半年,歐盟27國駐陸大使,就以聯名信的方式,指責大陸「一帶一路」所帶來的負面效果。但其內容始終未公布,可見是北京加以擋下。
但紙包不住火,今年3月中旬,歐盟執委會發布「歐盟中國關係戰略展望」(EU-China–A Strategic Outlook)報告,歐方對大陸的態度開始由合作夥伴轉變為競爭對手,其內容包括保障人權、和平與安全及發展等共同責任,並呼籲中方履行關於補貼與強制技術轉讓改革的承諾,啟動共同的5G網絡安全措施,與加強外國直接投資審查制度等等。其內容與美方所提的內容大致相同,只是歐方比較保守,比如並未完全拒絕使用5G。
至於小環境,就是大陸與上述三國之間的雙邊關係。
一、義大利。義大利目前債務約達新台幣80兆元,是全歐元區最高的,各國投資人已開始擔心,若義大利脫歐後欠債不還,將引發歐元區的信心恐慌。
此次義大利與中方簽署「一帶一路」的備忘錄,雖然美國與歐盟其他大國都加以警告,但義大利依然不為所動,因而可視為是中方的一大成果。尤其因為義大利是G7之一,此一破口是否會有利於其他國家跟進還有待觀察,但義大利此一行動的象徵性意義重大。從另一角度觀之,中方給予義大利相當的挹注,對於義國的穩定助益良多,自然可以降低此一歐盟第四大經濟體脫歐的風險,歐盟應該感激才是,否則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二、摩納哥。習近平訪問的第二站是摩納哥。摩國是蕞爾小國,人口不到4萬,但人均所得卻高達16萬餘美元,高居全球第二。況且,摩納哥是世界上第一個5G全覆蓋的國家,其中華為貢獻良多。此外,由於摩納哥位於法國南部,離義大利也不遠,若未來5G的發展完成,周邊國家來到摩國自然會有深刻的感受,因而5G實質的影響力也將會日益擴增。
三、法國。此次習近平訪問的最後一站是法國,但法國總統馬克宏邀請了德國總理梅克爾、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一同接待。這是否是馬克宏自覺實力不足,需要友邦撐腰,或是法方刻意要讓習近平認識到,歐盟國家精誠團結,中方無法見縫插針,或許二者均有。習近平一口氣在巴黎下訂300架A300空中巴士,總值300億美元,讓美國的波音公司望洋興嘆,這也正是中國聯歐制美的重磅出擊。
中歐關係前景趨於樂觀
綜上所述,大陸的制度優勢日益顯現,歐美國家現已招架乏力,因而頻頻出招反制。歐諺有云,「打不過就加入」,現在這些國家正陷於是否加入中式和平的十字路口。
在此美中關係詭譎的情勢下,歐盟對中國的重要性特別凸顯,因而此次習近平訪歐,主要就是想聯歐制美。但歐盟對大陸也有些意見,未來是否可以各個突破,還有待觀察。不過,「一帶一路」與中方市場的吸引力,以及5G的便利性,確實讓一些歐洲國家難以抵擋。總之,中歐關係能發展到如此已是大陸的重大勝利,前景趨於樂觀。
(作者係國關中心歐美所研究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湯紹成
- pages: 46
- 標題: 從中西制度對照評析習近平訪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