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NO.69 │ 100年後看五四運動

2019年5月|NO.69 │ 100年後看五四運動

過去幾個月來,蔡英文因2020總統大選民調落後,賴清德又堅持不退出民進黨初選,透過府院提出修法,對兩岸政治議題協商設置立法院雙審議及人民公投超高門檻,並高調驅逐、限制主張「武統」、「一國兩制」人士離台、來台,更以「辣台妹」姿態叫囂:中國干預台灣選舉,製造韓國瑜、郭台銘神話,且要美國人為此背書。 據報,蔡英文的「反中」強勢作風,已使她原先大幅落後於賴清德的差距縮小,但民進黨初選戲碼最終如何落幕,小英是否能如願「捍衛執政價值」,尚是未知之數,唯一可確定的是,這一場被綠媒形容為「台灣保衛戰」的選舉,還未正式開打,就已讓台灣人民付出極慘痛的代價。 首先,台灣喪失了一向引以為傲的自由民主價值。蘇貞昌及陳明通僅憑一紙宣傳海報,即驅逐了尚未開口講話的大陸旅美學者,還洋洋得意地說是「預防」成功,這既是對鄭南榕「追求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的極大諷刺,更違背了美國憲法對言論自由的保障─只有當言論構成「明顯且現實的危險」(clear and present…
作者: 紀欣 頁數: 1
25年前的1994年4月10日,人本教育基金會、主婦聯盟等團體發起教改大遊行,提出「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制訂教育基本法」四大訴求,同年6月「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成立,開始了大規模教改。 一般以為1994年是台灣教改的起始。其實在1994年之前的10年內,許多政府與民間的教育改革活動已在進行,包括:1984年起實施「大學通識教育選修學分」;1985至1987年9所師範專科學校改為學院;1990年3所私立專科學校改制學院;1985至1994年修訂《大學法》;1985至1995年新訂《教師法》;1988至1994年修訂《師範教育法》;1989年大學教育改革促進會成立;1990年開始「國民中學畢業生自願就學輔導方案」;1989至1992年成立「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研擬《我國大學入學制度改革建議書》,並於1994年舉辦「學科能力測驗」,且開始「大學推薦甄選入學」。 1994是教改狂飆元年 現今回顧,1994年是台灣教改狂飆的起始。當年1月5日,新《大學法》公布施行,大學「校務會議是最高決策會議」,開始由遴選委員會遴選校長(後來許多大學亂來)。2月7日,《師資培育法》公布施行,師資培育多元化(後來「教育學程」設置浮濫)。 1月8至9日,台灣研究基金會、澄社與人本教育基金會合辦「全國民間教育改革會議」。4月10日,教改大遊行後成立「四一○教改聯盟」,對各方強力遊說。…
作者: 劉源俊 頁數: 6
行政院長蘇貞昌批評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什麼都不管」,NCC馬上對中天新聞台開罰。NCC這種以偏頗的態度處罰、干涉特定電視台的行徑,嚴重違反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原則。 言論自由重挫的怪現象 台灣言論自由,近日面臨諸多離譜「打著民主反民主」、「打著言論自由反言論自由」的怪現象,嚴重斲傷言論自由: 怪現象之一:NCC大力箝制言論自由。2019年3月27日,NCC召開第848次委員會議,以中天新聞台報導韓國瑜訪星和鳳凰雲的新聞為由,除開罰100萬元外,並以報導韓國瑜的新聞比例過高,認為不利民眾常態資訊獲取,妨害知的權益,祭出5項改正措施,並表示屆時如不改正,必要時將命其撤換新聞部主管。 此事震驚國內:一則,《衛星廣播電視法》對新聞報多少就是太多的比例,並未有明確規範,NCC副主委翁伯宗的回答不斷跳針,無法說出何謂「過多」?權以「民眾大量檢舉」入罪,明顯是濫權。再則,政府恐嚇並置喙一家民營電視台的人事,更是匪夷所思;三則,觀乎三立新聞亦有類似「異象,賴清德接閣揆天空出現巨龍紅光」,三立卻沒事,這是典型「選擇性辦案」。…
作者: 齊光裕 頁數: 8
百年前的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得知歐戰後的凡爾賽和會,將山東權益從德國轉讓給日本,群情激憤而後有內除國賊、外抗強權的愛國運動,又激起新文化運動的蓬勃發展,成為民國史上重要的史事之一。 重要的史事必有重大的影響,五四的影響確實深遠,百年來每逢五、或逢十,幾乎都有紀念大會。過去論者大多正面評價五四,諸如白話文的普及、新文學的蓬勃、國族的覺醒,以及科學與民主的提倡等。然而,百年後的今天應該可以更清楚看到它消極的影響。 五四是一場啟蒙運動? 五四通常被視為是一場解放思想的啟蒙運動。美國學者薛華芝(Vera Schwarcz)認為,五四啟了中國封建之蒙,使中國從三綱五常的社會解放出來。李澤厚也認為五四是啟蒙的,但由於與救亡的反帝運動合流,先是「相互促進」,後因危機感,迫使「救亡全面壓倒了啟蒙」;「個人自由人格尊嚴之類的思想」在「鋼鐵般的紀律,統一的意志和集體的力量」之下,「都變得渺小而不切實際」。李氏將此一社會思潮的格局,稱之為「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
作者: 汪榮祖 頁數: 10
五四運動到今天整整一百年了,五四運動所提出來的兩個口號,德先生與賽先生,也就是民主與科學。對於這兩個目標,今天實現了多少?跟五四運動連接在一起的新文化運動強烈批判儒家思想,今天又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民主是世界人民追求的目標,也是海峽兩岸揭櫫的共同願景。台灣從1950年開始實施地方性選舉,1992年立委全面改選、1994年省長選舉、1996年總統直選,民主制度已大致建立,但運作到今天卻出現許多問題。政黨為了爭取勝選強調彼此之間的差異,而不注重國家應該如何建設。政治人物只看選舉的勝負、猛開支票,卻不在意以後能否兌現。 海峽兩岸政治體制比較 在更基本的層面,1947年制訂的憲法本來帶有一些內閣制的精神,而李登輝主導的修憲,嚴重改變了憲法的性質。1994年的第三次修憲,讓總統發布人員任免命令無需行政院長副署。1997年的第四次修憲,總統任命行政院長無需經立法院同意,把行政院長變成總統的幕僚,完全破壞了原有內閣制的精神,造成總統有權無責,而行政院長有責無權的狀態。1995年制訂的總統選舉罷免法,規定只要簡單多數、不需要過半就可以當選總統,更造成重大憲政問題。像陳水扁在2000年以39.3%就當選總統,而如果有第二輪投票的話,結果將完全不同。這種少數總統的情況在2020年可能重演。 大陸在改革開放之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與政協組織,逐漸有了一些建言的功能,可是其一黨專政的性質仍然與西方的民主有一定的差距。五四運動之後一百年,在德先生方面,海峽兩岸的體制都仍須同胞繼續努力。…
作者: 李雅明 頁數: 14
五四運動是一場決定未來中國命運和走向的文化思想鬥爭。當時引領一代風騷的馬克思主義、杜威主義、孔子學說爭芳鬥妍、劍拔弩張,各不相讓,最後一心謀求人民福祉的中國化的馬可思主義以仁者無敵勝出。 超邁千古的五四文化革命 五四文化革命(1916-1921年)是中國思想史上另一頁百家爭鳴的華麗詩篇,華族沉潛千年之久的豐富想像力、創造力,又一次充分爆發出來;其間,不論在規模和內容上,都超邁先秦的百家爭鳴。雖然這時中外各種主義學說思想,雜然紛陳,萬流競進,但引領時代風騷的主要還是馬家(馬克思主義)、杜家(杜威主義)和孔家(孔丘主義)三家,而這三家思想的互動交鋒,精彩紛呈;但由於這是一篇短文,篇幅有限,只好集中論述馬、杜兩家的文鬥,而且限於政治文化和社會問題兩個領域。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這場持續六七之久的三家文鬥,錯綜複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分有合;有同有異。平常是稱兄道弟的朋友,以禮相待,論戰時卻橫眉冷對,毫不相讓。當時的兩個領軍人物李大釗和胡適之間亦友亦敵的關係,就是個範例。…
作者: 龔忠武 頁數: 18
面對2020年總統大選迫近的壓力,民進黨不僅內部上演蔡賴對決改打延長賽的荒謬劇,蔡英文說初選是一場捍衛執政價值的選擇、初選一定會分裂;等到中執會決定延長初選後,蔡英文又說,「民調會讓黨分裂」,全然耍賴。 民進黨不僅初選如打爛泥仗,閣揆蘇貞昌不顧外界觀感,大動作撤換公營金融董座,讓中華電信董事長鄭優「被退休」;更放縱國家傳播委員會(NCC)連續重罰特定媒體,儼然促轉會第二,引爆在野黨痛批是東廠再現。蔡英文執政三年來的執政價值完全不堪檢驗。 蔡為初選卡賴、醜態百出 蔡英文說初選是一場捍衛執政價值的選擇,而不是自我否定執政的選擇,然而,不但對手賴清德直指此舉是對民進黨的嚴重傷害,更否定了民進黨自創黨以來所堅持的民主價值,引發民進黨元老退黨抗議。為拱護蔡總統爭取連任,整個蔡政府從國安體系、外交部和陸委會不斷把兩岸關係拉向衝突的火線,陸委會提出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5條之3修正案,不僅破壞行政、立法分權倫理,也嚴重牴觸一般立法的基本準則。 原已被外界譏諷為「敗選者聯盟」的蘇內閣,竟然再派民進黨雲林縣長落選的李進勇出任,提出形同將公投打「死窂」的公投法修正案;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NCC主委「被請辭」後,竟以更粗暴的手段,藉公權力箝制新聞及言論自由。看來,蔡政府只要權力,且要得不擇手段。…
作者: 陳建仲 頁數: 22
郭台銘先決定參與國民黨初選,韓國瑜後聲明無法參加現行制度的初選,讓兩強似乎形成對撞之勢,但國民黨中常會立即達成共識,將把主動、被動參選人全部納入,以民調決定提名人,韓流與台風的共伴效應仍可期待。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表態參加中國國民黨2020年總統候選人的初選,在台灣政壇投下了超級震撼彈,使得這場總統選舉的會前賽高潮迭起。相應於郭台銘的表態,韓國瑜發表聲明,他願意承擔責任,但無法主動參與現行的國民黨初選制度。對此,郭台銘立即回應,希望國民黨中央找出一個能讓韓國瑜參加初選的辦法。 所以,球回到了國民黨中央的手上,只要國民黨中央做好解套動作,我們仍然可以期待韓流與台風相輔相成,形成威力無窮的共伴效應。 台風新起,韓流未息 今年初,郭台銘先是開闢了臉書粉絲專頁,然後,又建立了Line的粉絲群組,並且在這些平台上發出了不尋常的訊息。像他把蔣經國最喜歡的座右銘「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放上網頁,引起諸多揣測及聯想。結果,郭台銘果真宣布參加國民黨初選,並且表示不接受徵召,希望按照制度走初選程序,並表示希望所有有志者都能一起參與初選機制。…
作者: 龐建國 頁數: 24
從九合一選戰結束後,2020年總統大選就話題不斷、衝突不斷,藍綠白三方都處於極度矛盾、緊張中。本以為在韓國瑜訪美返台後局勢就會塵埃落定,沒想到4月23日韓國瑜發表五點聲明後,反而讓藍營選局更加撲朔迷離。   去年九合一選前國民黨內部各項民調顯示,朱立倫領先王金平與吳敦義,稍落後於柯文哲,但顯著領先蔡英文和賴清德。本以為國民黨勝選後,朱立倫會順理成章成為2020國民黨總統候選人,誰料到因為韓流的崛起,引發一陣旋風,呼籲韓國瑜「選總統救台灣」的呼聲不斷。雖然韓國瑜從未表示要投入國民黨總統初選,可是在各家民調及各黨參選人的心目中,韓國瑜早已成為主要的競爭對手。 國民黨全民調納入韓郭 一般預期韓國瑜自美返台後,就會針對總統選舉做公開的宣布,沒想到在韓返台前夕,郭台銘忽然宣布在媽祖的召喚下投入國民黨總統初選,且似乎有針對性地強調「不接受徵召」,而國民黨中央也火速為郭台銘創造投入總統初選的條件,這也讓韓國瑜發出不平之鳴,在五點聲明中,雖強調對高雄市民的責任,但也批評「政治權貴熱衷於密室協商」,同時表示,為了改變台灣願意承擔責任,但卻不會接受現行初選制度,這無疑是把燙手山芋丟回給國民黨黨部。…
作者: 馮國豪 頁數: 26
郭台銘的閃電出手被稱為「台風」,打亂了吳敦義的布局,也攪亂吹散了韓流的方向與力道,韓國瑜面臨立即完全明確表態的壓力。 台灣總統大選從來沒有像這次那麼精彩與撲朔迷離,郭台銘在4月16日主動鬆口,考慮參選國民黨總統提名初選,且絕不接受徵召,此話一出,轟動政壇,驚動八方。打亂了吳敦義一直藉勢撥弄的韓流,令國民黨提名作業炸鍋了。 吳敦義玩弄提名玩過火 國民黨提名總統候選人早有明文規定的辦法,「總統候選人之提名,由中央委員會,依據黨員投票(30%)與民意調查(70%)之結果,決定提名名單,報請中央常務委員會核備後,提報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但從來沒照辦過,吳敦義援例玩弄提名程序,究竟是為了誰? 事實呈現的是,吳以個人意志,對於選舉時程與辦法,放出各種試探風聲,有全部黨員初選,有「黨員50%,民調50%」,翻來覆去。直到2月27日,國民黨中常會通過維持現行辦法,「且排除經二分之一以上參選人同意可改為只採全民調決定的方式,也就是說不論如何,都不可能採用全民調。」…
作者: 朱駿 頁數: 28
蕭開平,1952年出生,屏東佳冬人。1974年國防醫學院醫學系71期畢業,1990年開始擔任法醫,後赴美進修,獲得馬里蘭大學醫學院藥理學博士學位,成為解剖、病理、毒物與犯罪心理領域的專家。回台後擔任法醫病理醫師,並曾任法務部法醫研究所法醫病理組組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病理學科兼任教授。2019年1月從公職退休。 作為台灣抗日家族佳冬蕭家的後人,蕭開平2007年參與發起成立了「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並擔任常務理事。2019年1月接任該會理事長。 問:您是抗日家族的後人,又是「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現任理事長,請您談談蕭家抗日的歷史。 答:屏東縣佳冬蕭家抗日的起點,要上溯至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日本軍隊進兵台灣。高雄、屏東一帶多個客家聚落組織義軍,誓死抵抗入侵者。我的高祖父蕭光明,時任六堆副總理、左堆總理,率領義軍鄉勇,在「茄苳腳」步月樓奮力抵抗日軍。在戰鬥中,堅守東柵門的蕭光明次子,也就是我的曾祖父蕭升祥,不幸壯烈犧牲;率領大刀隊迎戰於南柵門的蕭光明三子蕭月祥也身受重傷,於戰役結束後不久去世。「步月樓」一役日軍戰死15人、受傷57人,義軍傷亡百餘人,現場血肉模糊、慘不忍睹。 我的父親蕭道應1916年出生時,日本殖民統治台灣已經20多年,但蕭家血液中不屈的基因使然,父親生活在殖民統治下的台灣備感屈辱與辛酸,更強化了他的中華民族意識。…
作者: 王堯(本刊特約記者) 頁數: 32
統獨是政客最廉價的嗎啡,當人民沉澱於激情時,就會暫時忘記每天所承受的生活壓力與民生困頓。這也是為何郭台銘、韓國瑜能引起民眾共鳴,因為人民需要的是改善民生福祉的正確藥方,而非只有麻醉效果的興奮劑。 打統獨議題激盪兩岸關係 民進黨失政敗德3年,2020年期末考要到了,因為交不出像樣的成績單,只好不斷地打統獨牌,時時刻刻挑釁中共,不然就是天天向人民宣傳「大陸打過來了」的囈語,又限縮人民的言論自由,企圖迷惑民眾以騙取選票,這種為了自己的執政利益,放任台海不斷出現危機的作法,就算贏了選舉,也不會得到民眾的信任。 民進黨如果真的那麼擔心統一、「一國兩制」的字眼,會汙染台灣同胞純潔的心靈,那麼除應對包括台灣人,所有進出海關的各國人士,進行「思想檢查」,要求大家對自己的政治意向表態,並且嚴格管制網路與監督媒體,凡是有宣傳統一與「一國兩制」的節目一律禁止播出,何如?不要只是色厲內荏,敢說不敢做,這種視民眾如芻狗的作法,去年11月24日之夜已被民眾宣布「留校察看」,但蔡英文「變無步」,只好繼續玩弄跟中國大陸對撞的「統獨列車」,把民眾身家性命當作自己連任之路的踏腳墊。 大家過去常說「民主學台灣」的驕傲感已逐步喪失,我們常用來批評對岸不民主的情景,也正活生生地在台灣上演中。電視台因為播放過多的韓國瑜報導,就被糾正違反「新聞中立」,甚至有瑕疵的報導馬上被以「假新聞」看待,予以懲罰;這種不符處罰比例原則的懲罰與禁令,為什麼沒有用在常常製造假新聞,汙衊藍營人士的某些媒體呢?這顯然是意識形態的偏頗對立所致。…
作者: 邱智淵 頁數: 36
韓國瑜訪美期間在哈佛大學和史丹佛大學的演講內容,並非屬於「低階政治」的地方治理與城市行銷,而是圍繞在「高階政治」屬於總統職權的兩岸、美中台三角關係。 綜觀韓國瑜美國演講可以歸納出:一、批評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造成兩岸敵對及戰爭風險;二、蔡英文不願意承認「九二共識」,也未提出可被接受的代替方案。三、批判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截至目前為止,他們在這方面是很空洞的!」 兩岸戰爭風險加劇 首先,韓國瑜批評,蔡英文執政以來短短3年內,國際社會再度擔心台海兩岸可能爆發衝突,而戰爭是台灣民眾不希望看到的。蔡英文不僅公開否定「九二共識」,反對「一中原則」及「一國兩制」;同時還推動一系列去「中國化」、文化台獨等「漸進式台獨」措施,導致大陸武統聲浪飆漲。大陸對台政策從反對台獨、到遏制台獨,再到表示有能力、有信心「挫敗台獨」。習近平年初提出「習五點」,也絕不承諾放棄武力解決台灣問題。 蔡英文執政後,究竟武統聲浪多高?大陸「鳳凰網」進行的民調顯示,一度高達92.55%的網友支持「武統」。可以說,從解放軍航母軍機軍艦繞台頻率增加,對台演習直指針對「務實台獨」,M503航線爭議及近日殲11戰機跨越海峽中線,皆衝破了以往的心理安全防線,這些都意味著兩岸敵對及戰爭風險加劇。…
作者: 柳金財 頁數: 38
台北市長柯文哲3月中旬應邀訪美面試,期間行程有公開演講,與學者見面餐敘,也訪問了華府國會大廈、紐約、亞特蘭大及波士頓市政府。但最受人注意的還是他對兩岸的論述。 親美日友中是台最佳策略 3月20日,柯文哲在保守派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的演講中稱,台灣要在美中兩大國之間存活,必須有智慧且堅強。針對美中關係緊張時,台灣應採用何種「智慧且堅強」的策略?柯文哲回答說:「親美日友中,態度上親美,但也不要把中國當敵人,是台灣最適當的國家戰略。」接著補充,美日是一體同盟,這個策略也意味著親近日本,故親美日友中是台灣最適當的策略。 柯文哲在演講中也指出,國民黨對「九二共識」的認知是「一中各表」,但中國的理解是「一中」;蔡英文主張「維持現狀」,但她非僅不承認體現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還在教育、文化、社會等領域搞「去中國化」。柯文哲說:「無論國民黨還是民進黨,跟中國完全沒辦法對話,開放和友善的態度是第一步,透過交流才會有信任,當彼此沒有信任的時候,做什麼都沒用。」他自稱是藍綠之外「白色勢力」的代表人物。…
作者: 趙國材 頁數: 40
4月18日,美國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召開記者會,終於公布了經刪塗的穆勒報告。但不論從報告內容,或國會及輿論的反應,川普總統並不如他自己說的大獲全勝,他也不能從此高枕無憂。 沒有證據可起訴川普 經過22個月的調查,耗資2,500萬美元,發出2,800份傳票,500張搜索令,傳喚了500個證人,取得230份私人來往信函,調動了40名FBI官員,聘雇了19位律師,請求13國提供證據,特別檢察官羅伯特‧穆勒(Robert Mueller)向司法部部長巴爾(William…
作者: 花俊雄 頁數: 42
近一兩年,美國有不少文章討論過去幾十年,美國對中的「迎合政策」(engagement policy)及其利弊,並推斷未來的走向。顯然美國從迎合政策得到不少紅利,美中聯手使蘇聯解體,把中國拉入美國主導的西方經濟體制,使全世界脫貧成績大大提升,亞洲半世紀沒有戰爭。這些都與迎合政策有關。但也有不少文章討論中國的快速崛起,構成對「美國第一」的威脅。甚而有人引用幾千年前的修昔底德推理(Thucydides Theory),而不相信人類當今的智慧比古雅典時要高,定能理智地解決大國之間的競爭。 筆者認為,美國的中國政策有從迎合到鎖定中國為競爭對手的跡象。認清對手並沒有錯,但化解競爭不該是強迫對手停止競爭,不該是動員盟國一齊摸黑打壓,更不該從經貿競爭走向軍備競賽。美國不去研究如何化競爭為互利的合作,了解互相的長短而做互補,就會由小的誤判釀成大的錯局。 孫子主張不戰而勝的道理,這與西方兩強必須對決的思維截然不同。美國應了解孫子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道理,那就是不但要用自己的思維做分析,更要用對方的思維做判斷。中國的崛起有因,人民多年窮困,有發奮圖強的心志,政府專注經濟,虛心學習,40年改革開放有了巨大成果,但無意稱霸全球。…
作者: 張一飛 頁數: 44
此次習近平訪問歐洲義大利、摩納哥與法國,成果豐碩,這可由大環境、中環境與小環境等三個層面來加以分析。但首先還是要從中歐之間的制度對照來分析,以便了解美歐國家對於大陸優勢的憂慮。 中西制度不同影響國力 近年來,中國大陸的整體表現異常凸出。雖然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但它從2008年以來的歐債危機,給歐洲國家提供了經濟紓困,加強了外界對當前大陸情勢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鑑於中國人口眾多,地域環境與歷史發展獨特,在傳統的儒家思想中,「仁」是人類與之共生的美德,而西方世界則深深植根於「原罪」的基督教文化中。因此,中國的德治與西方的法治,和諧與矛盾形成鮮明對比。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三個代表」等政策,自改革開放以來,確實取得相當的成績。 綜觀胡錦濤與習近平等中共領導人的經歷可知,他們都是由基層開始,經過從地方到省,再到中央的層層實際經驗檢驗後才榮登大位,自然各種行政資歷完備。這與西方國家經由自由選舉的方式差異甚大,而當前歐美國家民粹主義盛行,也就是因為民眾對傳統政治人物的反感所致,因而在行政執行力方面,中西方確實存在差異。…
作者: 湯紹成 頁數: 46
日本「明治」時期與列強並進,晉身為現代國家;「大正」是市民社會、大眾文化萌芽;「昭和」為戰敗、復興而高度成長;「平成」雖經濟滑落,但沒有戰爭,未來「令和」日本會如何,現才剛揭帷幕。   今年4月底到5月初勞動節這個本來稀鬆平常的時日,對日本卻是天皇與年號同時切換的大日子;4月30日明仁天皇的「退位禮正殿儀式」,5月1日德仁天皇的「劍璽等繼承儀式」、「即位後朝見儀式」,是日本新時代開端最重要的典禮。 戰後天皇由「神」轉人 4月1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舉著用毛筆寫的「令和」兩個漢字,宣布這是日本的新元(年)號,5月1日零時啟用。此一動作及日本媒體諸多背景報導,勾起了人們對日本傳統天皇制度的好奇。…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48
為了早日促成「川金三會」,韓國總統文在寅於4月10日至11日專程跑了一趟美國華府,卻被川普總統抹了一鼻子灰。川普面告文在寅「川金三會」不急,可以「慢慢來」處理,看看北韓國務委員長金正恩的意向如何再說。 美國政府對北韓的態度轉向強硬,堅持全面一次性「棄核交易」,並且在未達成此目標前,絕不會解除經濟制裁,甚至連文在寅再三要求美國先行解除部分制裁,恢復金剛山觀光、開啟開城工業區及展開鐵、公路連接事業等,都未獲答應。 金正恩決定自力更生 4月12日,北韓第7屆最高人民會議第1次會議在平壤隆重開幕,金正恩順利連任國務委員會委員長。他在施政報告中指出,北韓不會再哀求美國解除制裁,也不會再舉行河內式的美朝會談;北韓必須自力更生,勇往直前。金正恩暗示,手中握有中國和俄羅斯牌,就不怕美國制裁。 金正恩不僅右打美國,並且左批南韓,也不忘提醒文在寅,在美國和北韓之間,文在寅到底選擇誰?兩韓間去年簽署的多項合作與交流協議,要不要切實履行?似有意要牽制文在寅。如果此刻,北韓再發射飛彈或核彈,恐怕美國和南韓一年來的努力將完全落空,朝鮮半島又得回到劍拔弩張的原點。…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52
4月21日晚間,烏克蘭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結束。根據出口民調顯示,喜劇演員澤連斯基得票率大幅領先現任總統波羅申科。民調結果出來後,波羅申科向澤連斯基表示祝賀,承認敗選事實,並表示將於5月離職。 澤連斯基這次能一路高歌猛進,贏得3月31日的初選及4月21日第二輪投票,是烏克蘭民眾對波羅申科治國失敗的反擊,也是人民求變心理的真實寫照。但澤連斯基是出身演員的政治素人,在治國理政和對外戰略等方面經驗不足,想有效解決制約烏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實現以「人民政權」為核心的競選綱領並不容易。 總統大選塵埃落定後,接著要展開議會選舉,政黨之爭將更激烈。正如前總理季莫申科所言,誰當選總統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能在未來的議會中成為真正的主宰,這將會決定烏克蘭的未來。 民眾不滿政府貪污腐敗 由此次選舉結果顯示,烏國民眾對貪汙腐敗的政治菁英感到厭惡,因此政治素人主張與俄羅斯直接談判,解決烏東衝突的澤倫斯基,廣受烏國年輕選民支持。烏國國會上院領袖諾雯斯基表示,烏國人民對波羅申科支持率如此之低,主要是由於烏國政府無法解決烏東衝突問題,甚至利用戰事發財,政府貪汙情形嚴重,外交政策又受外國操控。…
作者: 姜書益 頁數: 54
第 1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