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巴契夫是一個反面教材│胡勇

戈巴契夫是一個反面教材│胡勇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戈巴契夫的政治生命早已定格於31年前的那個冬夜,但當他的肉身最終於2022年8月30日消逝時,仍然在全世界激起一陣波瀾。在西方,政客們對戈氏推崇備至。在他的祖國俄羅斯,官方雖禮遇有加,民間則褒貶不一。

20220301584044

中共當局曾與蘇聯相愛相殺半個多世紀,因此當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的死訊傳來時,立刻啟動了中國人關於蘇共「亡黨亡國」的歷史記憶。儘管不能把蘇聯解體的責任完全推給戈巴契夫一人,但正是在他的「領導」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灰飛煙滅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乘風破浪,百年中共仍然生機盎然。撫今追昔,令人不勝唏噓。

大陸輿論對戈氏蓋棺定論

戈巴契夫逝世後,微博相關話題的點擊量一度高達7.7億次,各種討論超過8萬條。雖然輿論對戈巴契夫的功過是非眾說紛紜,但無論是一般網友,還是專家學者,主流意見對戈巴契夫蓋棺定論—他是一個反面教材。

例如,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在接受觀察者網採訪時,就直言不諱戈巴契夫是一個「非常失敗的人物」。張維為認為,對一個政治人物的評價,主要取決於兩點:第一,他多大程度實現了自己提出的目標;第二,他的人民怎麼看待他。具體來說,戈巴契夫當初提出「新思維」的時候,目的是要完善社會主義,但最後卻葬送了社會主義,葬送了蘇聯。蘇聯解體後,不甘寂寞的戈巴契夫曾於1996年競選俄羅斯總統,結果得票率連1%都不到,可見他被自己的人民拋棄了。

不僅如此,張維為還作為親歷者,披露了2009年戈巴契夫在一次國際演講活動中的花絮。在回答一位英國記者:歷史將如何評價你的問題時,戈巴契夫不僅自詡為「好人」,還將關心大自然和環境保護列為他的重要政績,當場引發聽眾譏笑。戈巴契夫作為政治家的失敗,由此可見一斑。

中國政治學會常務副會長張樹華,在《環球時報》發表了題為《戈巴契夫的迷思與西方謎局》長文,同樣認為戈巴契夫雖在西方享受花團錦簇,但在俄羅斯早已身敗名裂。作者援引了俄國一次有關歷史人物評價的民調資料顯示,有72%的俄羅斯人認為,戈巴契夫時期走上了一條錯誤的道路。該文指出,蘇聯和俄羅斯曲折的政治進程像是一面鏡子。戈巴契夫和蘇共在「民主化」等問題上犯下「顛覆性錯誤」,最終在政治、經濟、外交等各方面都打了敗仗,其深刻的教訓值得汲取並牢記。

那麼,戈巴契夫到底做錯了什麼?或者說,中共做對了什麼,從而避免了重蹈蘇共的覆轍?

戈巴契夫做錯了什麼?

雖然俄羅斯不少評論家斷言,戈巴契夫背叛了社會主義,是導致蘇聯解體的罪魁禍首。但平心而論,戈巴契夫改革的初衷絕對不是為了「亡黨亡國」,相反的,他想要力挽狂瀾,重振蘇聯社會主義。但是,在經濟體制改革受挫後,戈巴契夫病急亂投醫,在政治體制改革上自毀長城,最終導致蘇聯這個超級大國積重難返,在短短數年間走向土崩瓦解。

蘇聯是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國家,它的國名中不包括任何民族或地理元素,將不同人群和他們生活的地理單元聯繫在一起的紐帶,就是「蘇維埃」(政治制度)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這就決定了要維繫蘇聯的團結與穩定,進而實現強大和振興,就必須堅持和完善蘇聯共產黨的領導,這一蘇維埃制度的核心,必須堅持走適合蘇聯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

然而,面對當時國內外錯綜複雜的形勢,作為蘇聯共產黨的掌舵人,戈巴契夫沒有把狠抓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擺上優先的議程上,更沒有自我革命的勇氣與能力,反而將黨的機器視為推進改革和鞏固個人權位的絆腳石。在疾風暴雨般的政治體制改革中,戈巴契夫盲目地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放棄了蘇共的領導地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思想更被棄之如敝屣,代之以令人不知所云的「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一時間歷史虛無主義空前氾濫,蘇共的歷史、蘇聯的歷史和領袖人物被全盤否定,加劇了政局混亂與人心渙散。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將蘇聯解體視為前車之鑒,痛心疾首於「在那場動盪中,竟無一人是男兒,沒什麼人出來抗爭。什麼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已經蕩然無存了」。

即使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戈巴契夫也有重大失誤。蘇聯經濟的頑疾是國民經濟結構嚴重不合理,重工業過重,輕工業過輕,農業長期落後,人民生活水準亟待提高。因此改革的突破口理應是調整經濟結構,增加市場供應,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但戈巴契夫的起手式卻是推動所謂「加速戰略」,仍然以重工業為重心,結果國民經濟比例更加失調,消費品市場更加緊張。加上物價飆升,盧布貶值,蘇聯人民沒有從改革中獲益,自然對戈巴契夫和蘇共心灰意冷。

遭到國內民意反噬的戈巴契夫,於是更加沉迷於西方廉價的掌聲中,最終眾叛親離,淪為孤家寡人。用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茹科夫的話說,戈巴契夫喪失了與人民大眾的血肉聯繫,喪失了其應有的代表性與先進性,這一切注定改革失敗。

20220301584045

中共做對了什麼?

答案可以在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找到。該決議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的十大歷史經驗,分別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胸懷天下、堅持開拓創新、堅持敢於鬥爭、堅持統一戰線和堅持自我革命。

中共與蘇共之間自然不可生搬硬套,但中共經過艱苦奮鬥,付出了巨大代價,才取得的這些寶貴經驗,對其他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國家,無疑具有重大啟示作用。可以肯定的是,戈巴契夫正是在這些方面栽了大跟頭。

反觀中共,在1980年代末、90年代初,同樣面臨嚴峻挑戰。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大是大非的問題上,鄧小平等領導人意志堅定,寸步不讓,從而在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中,擊退了國內外反共反社會主義勢力的進攻,捍衛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政權。

蘇聯解體後不到一個月,88歲高齡的鄧小平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針對「六四」之後大陸極「左」回潮,改革開放進退維谷的現狀,鄧小平心急如焚,大聲疾呼「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現在,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比我們快,如果我們不發展或發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較就有問題了。」

「南方談話」終結了姓資姓社之爭,推動大陸不僅走出了蘇東劇變的陰霾,而且邁上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車道。無怪乎2004年,在參加美國前總統雷根的葬禮後,戈巴契夫對時任北京駐美大使的李肇星說,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是「蘇聯沒有一個鄧小平」。

結語

儘管大陸輿論對戈巴契夫的總體評價十分負面,但外交部發言人行禮如儀,肯定戈巴契夫曾為推動中蘇關係正常化做出積極貢獻,對其逝世表示哀悼。這首先是出於外交禮節,戈巴契夫是舉世公認的重要政治人物,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都表達了哀悼。

其次是實事求是,戈巴契夫在回憶錄《蘇聯的命運》中,引用了大陸前外交部部長錢其琛的一段話:「戈巴契夫作為一個歷史人物和政治家,其缺點和優點自然有待後人來評價。但是他此次訪問北京所承擔的歷史使命,必將在中蘇關係史冊上寫下濃重的一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此乃中共的自信使然,畢竟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作者係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胡勇
  • pages: 61
  • 標題: 戈巴契夫是一個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