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意大力掌摑民進黨│朱駿
九合一選完,最大的輸家是蔡英文,最大的贏家是侯友宜。這次的勝利可以作為2024打勝仗的基礎,但絕非保單。畢竟國民黨體質虛弱,內變的潛質依然未去。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的民意絕非美國可以主宰。
今年九合一選舉若以大家最關注的縣市首長而論,國民黨固然失去苗栗縣、澎湖縣與金門縣,未能奪回新竹市,但取得台北市、桃園市與基隆市的執政權,顯然失小得大,為勝局。何況,除了澎湖,所失者皆未落於民進黨之手。就地方首長的得票率而言,民進黨僅41.62%,國民黨為50.03%,勝負差距明顯。這次的選舉結果勢必會衝擊台灣未來的政治走向,但未來之事都還在未定之天,回顧2018與2020之間的關係,情勢的發展常常出乎一般世俗意表,有些內在的潛藏勢能值得關注。
第三勢力有存在空間
這次國民黨的得票率較2018年略升,擠壓了第三勢力,但民眾黨以明顯的差距奪下藍營占優勢的新竹市長,奪得一個富庶的發展基地。就地方縣市議員席次而論,2018年藍綠之外的政黨或無黨籍有280席,2022則為266席,略減14席,但民眾黨這次拿下其中的14席,其中4席在藍大於綠的台北市,並在桃園市展現了具有開疆闢地的實力,成為影響藍綠勢頭的關鍵少數。
無黨籍的鄉鎮市長連續兩屆(2018與2022)增加,2018達到78席次,與國民黨80席不相上下,民進黨則為40席。2022國民黨減至74席,民進黨減為35席。而無黨籍村里長則由2018的6,230增加到此次的6,551位,占比由80.5%升至84.6%;國民黨與民進黨籍者,則分別由2018的1,221、285位降至今年的953、226位,占比分別由15.8%、3.7%降至12.3%、2.9%。基層游離於藍綠之外的勢頭有增加的趨勢,對國、民兩黨都是警訊。
蔡英文是最大輸家
這次選戰最大的輸家無疑是蔡英文。獨斷把持黨內提名,黨內積怨不斷爆發,林智堅的論文風波一路延燒至各地。為了挽救低迷不振的選情,民進黨故意拉高選戰格局,頻頻聯繫「抗中保台」的話題,甚至發布檢調公開猶在偵辦中、不應公開的陸軍上校向德恩,涉簽署效忠中共誓約書並收取「內應費」的案情,欲刺激選民抗中保台之心。
此外,蔡英文接連說出「全世界都在看台灣對民主自由的決心」、「大家的一票,更是決定國際會不會持續更有力支持台灣」。11月23日蔡向支持者喊話,這次縣市長選舉和總統選舉一樣重要,希望「台灣隊互挺、互挺台灣隊」,讓她更有力量帶領台灣在國際站穩腳步,維持台海和平穩定。11月24日,她又在臉書厚顏寫下「投給民進黨的縣市首長,就是投給蔡英文」,把自己都梭哈了。非但未奏效,還吃了大敗仗。
抗中保台牌未必失效
在民進黨強打「抗中保台牌」慘敗後,多方直接的反應是「抗中保台牌失靈或看膩」,但這種說法可能言之過早,因為這次抗中保台不奏效有以下幾種可能。
首先,台灣人民極可能認為,兩岸交流對台灣非常重要,民進黨故意提出不務實的對話條件,阻擋兩岸對話,影響正常交流,弄得兩岸風雲緊急,不是正確的作法。
其次,抗中保台的口號存在極大的欺騙性,例如綠營政客也曾私赴大陸經商賺取人民幣,「護國神山」非但護不了國,還變成了美國撿現成的肉餅,顯見民進黨的抗中保台全是假貨或賠錢貨。
再者,與抗中保台聯繫的是捍衛民主,兩岸政治體制差異頗大,捍衛民主應比抗中保台更貼近事實基本面,但民進黨執政後破壞法治、黑金當道、貪腐熾盛、能源堪憂,以扭曲言論愚弄人民,限制人民言論自由,仗勢權力無法無天,以各部會標案為手段,明目張膽將國庫通私庫,綠營網軍隨意汙衊人格,種種惡行劣跡與貪污腐敗,已造成人民日常的切膚之痛。近憂大於遠慮,老百姓急迫要先處理日常的現實問題,因此,看不到立即危險的抗中保台自然退居次要。
最重要的是,若不斷以抗中保台為口號,就必須不斷強化「去中國化」與實質台獨的力度,不斷以更高的強度激化兩岸情勢,而這會使兩岸更加兵凶戰危,更難以保台。大陸8月初的軍演已證實,萬一事發突然,倉促之間,誰都救不了台灣。
總之,這次抗中保台沒能打響顯示民意存在轉向的契機,但主要是民進黨的路線、方法與作風有問題,也反映出台灣老百姓未必認同美國的作法,這點值得持續觀察。
美國拉抬民進黨無助選情
這次選戰恰逢中美對抗達到高潮之際,美國沒少用力拉抬民進黨的氣勢,在參議院討論「台灣政策法」草案,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美方主導設計的「第11屆世界民主運動全球大會」,於10月25至27日在台北舉行,總計來了70多個國家的300多位政要專家,而「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對話,也自今年6月開始推動,延續至今。
同時,歐洲各國政治人物頻頻來台訪問,但皆阻止不了民進黨灰頭土臉的敗局,折射出台灣老百姓未必吃老外這一套,台灣民意未必是美國可以主宰的。這對兩岸關係至為關鍵,但長期被各方故意忽略,損失最大的是台灣自身。
台灣政局將起大變化
這次選舉成功打臉蔡英文,蔡已辭去民進黨主席,台灣的政局將起實質變化,大家的眼光將立即轉向且聚焦於2024年初的大選。未來幾個月,藍綠的黨內之爭可能都會加劇,暫時超過藍綠之爭,特別是藍營內部。但這未必是壞事,因為激化的矛盾能讓許多人看清問題的真相,就像網軍愈囂張,就愈讓人看清其真面目,反倒有利於削弱網軍的功能。這次也證實了,政治上的投機欺騙,最終只能吞嚐苦果。
依據過去的經驗,民進黨的檢討一定會比國民黨來得深刻有效,重整的速度與強度會大於國民黨,可能也會運用立法院的優勢推出新法案,更加親美,引誘國民黨上鉤,故意讓藍營處於進退維谷的難堪。
民眾對政治產生冷感
這次選戰反映出這幾年的民怨頗深,但選情頗冷,市長選舉投票率,台北市67.70%、台中市60.01%、新北市56.60%、桃園市59.46%、高雄市58.61%、台南市58.68%,僅台北市略高於上屆,其餘皆低於上屆,最大票倉新北市低於上屆7.4%。選票重鎮的六都如此,可見人民對政治有冷感的現象。一般綠營的投票率較高,這次是不是連綠營支持的熱情都轉涼了,或有人開始轉向,值得觀察。
這同時也折射出,在野的國民黨並不得人心,民眾黨尚不成材,都激不起人民主動支持的熱情,這個現象對2024想要重返執政的國民黨,或奪取大位的民眾黨,都是一記警鐘。
是2024基礎但沒必然關係
這次從首長的結果來看,國民黨是贏了,但從縣市議員的席次來看,國民黨從2018年的394席降到此次的367席,而民進黨從上屆的238席上升至277席,這個變化有一定的意義。
此外,國民黨黨紀、黨德蕩然,朱立倫與侯友宜支持新北市無黨籍議員候選人李婉鈺;盧秀燕與楊文科拉抬高虹安,新竹市國民黨籍副議長也表態挺高;洪秀柱支持無黨籍的蘇恆,馬英九與金溥聰則為非國民黨提名的曾獻瑩站台;苗栗縣長徐耀昌公開力挺被開除黨籍的鍾東錦,這種作為違反了政黨政治的基本原則,而且觸犯了黨紀,若不處理如何能有集體戰力?2024會不會重演這種戲碼,只能等著瞧。
侯是國民黨2024獲勝人選
這次最大的贏家毫無疑問是侯友宜,侯先前已明白表示不排除2024肩負更大責任的意願,依然能大贏林佳龍近46萬票,就某種程度而言,等於獲得了新北市民的認可。以歷來各媒體的總統民調來看,國民黨2024唯一的勝選機會只在侯,如今更為明顯。希望黨主席朱立倫不要漠視這個事實。
國民黨與侯友宜共同面臨一項抉擇,是否要用完全符合民主正當性的辦法來讓侯出線,亦即透過黨內既定辦法的初選程序,而不是用搓圓仔湯式的徵召。這當然需要黨中央對民主正當性的重要性與力道有所認識,也還要侯友宜本人能放下身段,展現對民主原則與精神的謙卑。
(作者係本刊主筆、政治評論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朱駿
- pages: 12
- 標題: 台灣民意大力掌摑民進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