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茲亞太行脫離不了中國影響│湯紹成
自11月上旬開始,東南亞地區連續舉行多場國際大會,首先是在柬埔寨首都金邊的東協系列峰會,然後是印尼峇里島G20峰會,接著是泰國曼谷的APEC領袖非正式會議,這雖是巧合,但仍可見東南亞的能見度大幅提升。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11月初訪問北京,之後訪問越南,還在新加坡舉行為期兩天的德亞經濟會議,後再轉往印尼參加G20,可見德國重視東亞地區的程度。
綜合觀之,自1975年越戰結束後,東亞地區和平發展,其中中國的貢獻功不可沒。自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全球反恐,正好給予中國一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再加上同年中國加入了WTO,發展更是迅猛。
2010年中國GDP的總量為6兆美元,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年中國與東協自由貿易區全面啟動,中國對東協的平均關稅從9.8%降至0.1%,中國陸續成為東亞、東協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再加上今年元旦,RCEP正式生效,中國的GDP已達17.7兆美元,約為美國的70%,是日本的4倍多,RCEP也已超越歐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經濟體系,而中國與東協也相互成為最大的貿易夥伴。
蕭茲的中國行收穫不小
對德國而言,中國在2021年已連續第六年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單一進口來源國,和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出口國。近幾個月來,德國工業巨擘持續加碼投資中國,這促使蕭茲政府要制定有史以來的第一份中國戰略,將在明年初發布,這些都顯示,德國確實無法擺脫中國的市場與工廠的吸引力。
因而蕭茲多次強調,他不想與中國脫鉤,但最近召開的中共二十大顯示,中國在過去的十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德國應將其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變化列入考量,當然中國仍然是重要的經貿夥伴。在蕭茲訪華之際,德國內部呼籲柏林政府應對北京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但蕭茲仍希望擴大與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的貿易,加強與亞太地區合作,減少對原材料和技術的片面依賴。
而此次蕭茲訪問中國,是自疫情及俄烏戰爭以來,也是習近平第三任期開始後,第一位到訪的歐盟領導人。在北京的11小時期間,兩國領導人從貿易、人權到台灣、俄烏戰爭坦誠交流,內容包羅萬象。
此次蕭茲帶領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商業代表團同行,其中包括大眾汽車、巴斯夫和德意志銀行等公司的高管,意味著短期的商業利益勝過戰略考量,這引發德國內部與一些歐盟國家的質疑。尤其,此次訪問前,蕭茲力排眾議,推動通過一項有爭議的交易,允許中國的中遠集團收購漢堡一個港口碼頭24.9%的股權,而這筆交易引發德國內外相關人士對於出售基礎建設的擔憂。蕭茲曾擔任過8年的漢堡市長,他保證可確保該港口可以順暢運行。但有相反的意見認為,歐盟對俄羅斯的依賴是天然氣和石油,而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不同,歐洲為中國創造了數百萬個就業機會,但中方在市場准入方面缺乏互惠;中國公司可以在歐盟自由經營,而歐洲公司在中國則否,因而使德方一再提出抗議。
另外,在訪中前,法國總統馬克宏曾向蕭茲建議,二人一起訪問北京,以表達歐盟的團結,尤其可防止北京挑撥德、法的對立。但蕭茲拒絕了馬克宏的提議,法方因而認為這是歐洲經過多年建立起統一戰線後的重大挫折。
迄今為止,馬克宏和蕭茲在中國問題上一直難以達成共識,法方擔憂蕭茲單獨訪華,可能會削弱他與中國領導人會談的影響力。但事實不然,除了多項合同簽訂之外,中方還給予空中巴士170億美元的大單,也使得蕭茲此行收穫滿滿。
德國欲加強與越南關係
繼北京之後,蕭茲隨後訪問了越南,也是一個與德國關係密切的國家。在雙方的交流中,加強經濟發展是重頭戲,但德方敦促越方在烏克蘭戰事方面,應對俄羅斯採取明確的反對立場,卻碰上了軟釘子。
蕭茲認為,俄國攻擊烏克蘭是一個違反國際法的戰爭問題,對全世界影響甚大,故不能讓普丁實現他的帝國主義目標而逍遙法外,而小國都有可能受到較大鄰國的行為影響,其實這就是在暗示越南與中國之間的關係。
德國希望通過建立更多的全球貿易關係,在經濟上擴大定位自己,因而有意與越南建立更深層次的貿易關係。而越南是德國在東亞最重要的貿易夥伴,超過350家德國公司在此投資,越南有近1億人口,且經濟快速增長。蕭茲希望加強對越南的貿易關係,以平衡德國在亞洲的利益,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越南與中國、俄羅斯都有密切關係,由於南海的島嶼爭奪,河內與北京的關係變得複雜。
不過,在中共二十大之後,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首先訪問北京,即可看出中越關係緊密的程度。俄羅斯在武器供應與開發油氣田方面的角色重要,導致越南在聯合國有關俄羅斯的議案態度保守。蕭茲此行會有多大斬獲,還有待觀察。
新加坡主持德亞經濟會議
在離開越南後,蕭茲在新加坡主持了為期兩天的「德亞經濟會議」,積極提議與亞太地區國家加強經濟合作,並表示亞太地區不僅有中國,德國希望加強與東亞地區的國家合作,以減輕對中國的依賴,並尋找替代中國的可能性。德方有意減少在原材料和技術方面的單向依賴,能在未來的國家安全戰略中發揮特殊作用,為確保安全的供應鏈,貿易關係必須更廣泛。
蕭茲也在新加波再度強調,他不想與中國脫鉤。但因中國的影響力日增,尤其俄烏戰爭影響全球經濟甚巨,而中國的立場讓歐洲國家憂心,故在政治和經濟方面應該列入考量,但中國仍然是重要的經貿夥伴。同時他也向該地區的其他國家保證,德國對烏克蘭反對俄羅斯侵略的支持,也將適用於可能面臨類似威脅的其他國家,並稱沒有一個國家是另一個國家的後院,這指的當然是中國。德國希望加強與該地區的經濟聯繫,同時提供投資中國的替代方案。
蕭茲還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簽署了聯合聲明,同意在氣候保護、安全及數字發展和創新領域開展合作,其中德方尤其有意投資新加坡的能源轉型。李顯龍還表示,他將在下個月前往德國訪問,討論可能購買德國潛艇的事宜。
蕭茲還表示,他曾與習近平談過一些問題,包括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南海和台灣海峽日益不安全,以及中國對人權和個人自由的態度,並希望新加坡跟進,但並未獲得積極回應。
小結
綜合觀之,此次蕭茲的東亞行,不論走到何處,都無法擺脫中國的影響力,不是尋找中國的替代方案以分散風險,就是拉攏相關國家與中國對抗。但因這些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都是中國,連德國本身也是如此,要想合作對抗中國,效果必定事倍功半。
由於中國日益強大,不少歐洲國家學者與政治人物越發感到,中國不在乎西方對它的看法,尤其西方國家所堅持的所謂普世價值現已受到多方挑戰。而德國的大企業,仍爭先恐後地擁護習近平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口號,確實難以擺脫對中國的依賴。歐方若能在台海和平的問題上多做出貢獻,並降低意識形態的抨擊,改變一味追隨美國的步調,可能是保障其自身利益的最佳選擇。
(作者係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湯紹成
- pages: 28
- 標題: 蕭茲亞太行脫離不了中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