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路文華展」看漢藏關係│吳國禎

從「天路文華展」看漢藏關係│吳國禎

2018年春,北京首都博物館展出「天路文華:西藏歷史文化展」,展示了雪域文明的溯源、高原與周邊地區的交往、藏傳佛教的發展以及漢藏自古以來的密切關係。

20180570523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高原南起喜馬拉雅山脈南緣,北至崑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北緣,西部為帕米爾高原和喀喇崑侖山脈,東及東北部與秦嶺山脈西段和黃土高原相接。青藏高原雖高,路途又險,卻又並非與世隔絕,神秘而多元的西藏文化就在這裡孕育成長。

早期歷史與文化

西藏的歷史可以遠溯至新石器時代,但直到松贊干布統一吐蕃前,西藏高原分布著諸多部落,如象雄、蘇毗和雅礱。這些部落群逐步形成超越血緣氏族的聯盟,建立起吐蕃政權。蕃(bod)是藏族的自稱。可見,藏族的形成和吐蕃政權的建立關係密切。

西藏的原始宗教是苯教,佛教傳入西藏後得到吐蕃上層的支持,然而,也遭到保守勢力的反抗。第33代贊普松贊干布(617?-650)統一各部,建立吐蕃王朝,創制藏文,並且為了鞏固政權,以法律的形式頒行佛教。吐蕃第42代贊普赤祖德贊篤信佛教,他改進語文,修正經典,開辦學院對喇嘛進行有組織的宗教教育,建立僧伽制度。松贊干布、赤松德贊和赤熱巴金(赤祖德贊)以推行佛教功績,被稱為「三代法王」。然而,第43代贊普開始滅佛,但他在842年遇刺後,王室隨之分裂。

在王朝的瓦解和戰亂中,佛教又得到了發展。隨後,佛教逐漸融入苯教,使佛教以多種教派的方式在西藏傳播開來。逃至阿里地區的吐蕃王室後裔,建立起古格王朝。1041年,古格王迎請印度尊者到西藏弘法,開啟了佛教在西藏的復興。

佛教在西藏呈現多元的形態、民族化和本地化,形成藏傳佛教。格魯派由宗喀巴(1357-1419)建立,是西藏最大的教派,因其僧帽為黃色而被稱為「黃教」。著名的哲蚌寺是格魯派的六大寺院之一,建於1416年,至今猶存,是五世達賴喇嘛遷往布達拉宮前,西藏地方的政治中心。此外,還有以注重佛教經典、天文曆法、書法修辭及藏醫而聞名的寧瑪派(紅教)和薩迦派(花教)等。

佛教寺院不僅是僧侶修法的場所,還承擔著教育的功能。佛教中所說的「五明學」:聲明、因明、醫方明、工巧明和內明,分別是語言學、邏輯學、醫藥學、工藝生產(包括造紙、雕刻和印刷)和佛學。此外,關於語言文學的修辭學、辭藻學、韻律學、戲劇學和曆算學,被稱為「小五明學」。

西藏的醫學兼具中原和波斯、阿拉伯和印度的醫學,形成一套的完整體系。最早的曆法是「物候法」,即觀察動植物、冰雪、星象、日月等,得出對天文的認識。以後從中原和印度傳入時憲曆和時輪曆,使西藏曆法向科學化發展,成為「算明」。

尼泊爾與吐蕃接壤,尼泊爾造像術不斷傳入西藏,深深影響了西藏造像藝術的風格。「唐卡」是指用顏料等工藝材料繪製或拼貼在紙、錦緞、布帛上,以宗教題材為內容的卷軸畫,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佛教的思想與藏民族的生產生活相結合,形成了藏族特有的民族文化。

唐朝時期

古代西藏通過唐蕃古道、吐蕃─泥婆羅道,以及唐宋以後興起的茶馬古道,和周邊地區保持著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往來。由於藏族多食肉,飲茶成為他們補充水分和維生素的主要手段,而馬匹是中原地區生產和軍事的重要物資,這是唐宋以後茶馬古道興起的原因,它聯繫起了西藏和中原及印度,乃遠至中亞。

唐貞觀15年(641),文成公主出嫁松贊干布後不久,連接長安和吐蕃首都羅些(拉薩)的唐蕃古道,得以延伸至泥婆羅(尼泊爾),成為中原通往青海、西藏、尼泊爾和印度的經濟文化通道。此後,赴印度求法的僧人不再走玄奘西行經蔥嶺(帕米爾高原)的路線,而經此吐蕃─泥婆羅道,直接抵達印度。

繼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唐景龍4年(710),赤德祖贊也迎娶金城公主,吐蕃與唐朝結成甥舅關係。從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到德宗貞元3年(787),唐朝與吐蕃七次和盟。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唐蕃第八次和盟,並於823年以漢藏兩種文字,將盟文刻石立碑於拉薩大昭寺前,至今猶存。

元明清時期

1244年,薩伽班智達應闊端汗之邀,與姪子八思巴和恰那多吉赴涼州(甘肅武威)會談,開啟了藏傳佛教在蒙古傳教的歷程,也奠定了西藏納入元朝管轄的基礎。1260年,忽必烈封八思巴為國師,後晉為帝師。以後,歷代帝師一直為薩伽派領袖擔任,掌管西藏地方事務,西藏自此正式納入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轄。

明代朝廷對藏傳佛教各教派均進行分封,形成「三大法王」 、「五大教王」的多封眾建格局,朝貢與賞賜往來不絕。

清朝採取興黃教以安眾蒙古的策略。順治帝延請五世達賴喇嘛進京朝覲,並冊封他達賴喇嘛封號(1653)。1713年康熙冊封五世班禪額爾德尼封號。此後,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均需接受清朝冊封。格魯派與清政府之間的交往促成了清朝對西藏的直接管轄。雍正五年(1727)清政府設立駐藏大臣,是清朝派駐西藏地方的行政長官。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的政治地位平等。噶瑪噶舉派首先採用活佛轉世確定教派傳承人,對西藏其他教派產生深遠的影響。1792年平定廓爾喀入侵西藏後,清政府實施金瓶掣簽制度,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大呼圖克圖等活佛轉世靈童,均須在中央政府代表監督下,經過金瓶掣簽方為合法。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59年(1794),駐藏大臣向西藏地區傳授接種牛痘、治療天花的方法,從而結束了藏區無法防治天花的歷史。至今,拉薩大昭寺廣場尚存有關此歷史性事件的種痘碑。

此次展品多來自西藏各地博物館的珍藏。為配合此次的大展,故宮博物院特別展示了稀世珍品《步輦圖》。此圖的年代有考證為唐代真跡(固然也有研究認為是北宋時期的摹本)。《步輦圖》後有北宋章伯益的篆書,詳細描述畫中內容,並指出此畫為「唐相閻立本筆」。閻立本曾任工部尚書,官至右相,師法張僧繇,善畫人物。此圖描繪吐蕃大相祿東贊受松贊干布派遣,在譯官引導下,拜見唐太宗,請求和親,迎娶文成公主的歷史事蹟。

(作者係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吳國禎
  • pages: 60
  • 標題: 從「天路文華展」看漢藏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