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美對抗風暴 台灣更應慎行|邱智淵
2018開春以來,美國政府連續祭出數道關稅措施,逼得中國大陸火速派出劉鶴赴華府溝通。這樣的過招將成為2018年中美關係的主軸,在夾縫中生存的台灣可必須小心應對,以免啞巴吃黃蓮,自認倒楣。
美國把中國當成假想敵
川普日前先推文宣布,現任中央情報局局長蓬佩奧,接替提勒森,成為美國新任國務卿。後又推文宣布由前駐聯合國大使波頓,取代麥馬斯特,出任國安顧問。由於這二人都是強硬的鷹派,對川普的外交政策必有其影響。
美國政府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在各項主要的政經國安情勢報告中,篇篇指向中國大陸,美國的重要官員、甚至國防部官員更是疾言厲色地指責,中國的整軍經武已破壞了世界的權力均勢與秩序,並挑明說,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競爭者與安全威脅。
除了文攻外,美國更採取了實際的行動向中國叫陣;在東亞頻頻展現強大的軍力演習,又進行無害通過海運航道,向各國傳遞「誰是老大?」的信息;2018才一開春,川普就陸續地就各項重要的進口產品祭出重稅。而中國在對美關係上,則端出了王岐山這位「美國通」及楊潔篪、王毅、汪洋與劉鶴等重要幹部,他們皆把對美經貿溝通,視為今年度的中美大戲。
2017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再創新高,達3,752億美元。3月22日,不待雙方協商、溝通,川普就簽署了總統備忘錄,依「301條款」啓動「制裁」,對大陸輸美產品,包括航太、高鐵設備、醫療機械等增加關稅,規模約600億美元;同時訴諸WTO ,指稱大陸違反智財權;且要限制大陸的對美投資。中國也立刻反擊,對美國價值30億美元的產品開徵關稅。世界前兩大經濟體的美中貿易戰正式開打,國際經貿腥風血雨固不待言,美國及全球股市也應聲大跌。
川普會從去年上半年對中國的和顏悅色,180度轉向與中國對抗的氛圍,競選連任的企圖應是主因。為了從「通俄門」、召妓醜聞,以及如何管制槍枝氾濫等難題解困,川普3月中旬已宣布連任美國總統的計畫,為了順利拉抬民調支持度,把中國當作假想敵來進攻,可以說是最不用費唇舌,且早已獲得美國人共識的作法。
川普對於中國態度的「留白」,除了有「中國陰謀論」的理論基礎外,更在其言行中表露無遺。自2016年川普展開競選活動以來,「中國陰謀論」就瀰漫著整個美國,從白宮、情報機關到國會都口徑一致,指控大陸懷抱野心,企圖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領袖。痛擊中國以恢復美國的偉大就成為川普任內及連任的根本主軸,加上川普所晉用的幕僚多主張正面對抗中國。美國認為,兩次川習會,中國的貿易優惠「口惠而實不至」,加上中國在壓制北韓這檔事上所發揮的功能與被動應對的態度,不如川普的意。
「挾台制中」戰略又起
「假想敵」是美國外交政策的傳統原則之一。二戰後至1990年柏林圍牆倒塌、共產蘇聯倒台為止,蘇聯是美國圍堵的主要對象,所以1970年代起,為了削弱共產蘇聯的勢力,前國務卿季辛吉趁著中蘇出現齟齬,調整了以往承認國府的「一個中國政策」,後又通過隱諱曖昧的《台灣關係法》,處理與台灣的雙邊事務。這也是過去40年來美國奉行的「一個顯形中國、一個隱形台灣」的中國政策。
1990至2010年的20年中,美國的假想敵是恐怖份子與中東國家,布希父子接連發動了兩次中東戰爭,加上美國在柯林頓時期的經濟繁盛,創下了美國的盛世與霸業,無人能敵。美國甚至透過「餵養」中國的想法,期望能加速中國的改革開放,而馴化中國。然而,壯大後的中國並未因為經濟茁壯而隨人操弄,甚至開始要求平起平坐,迫使歐巴馬在任內提出「亞太再平衡」與TPP的政經戰略,開始圍堵中國。中國也就從此成為美國所認定的「假想敵」了。
川普當選的基礎就奠基在「中國威脅論」上,初期的隱忍,乃希望透過中國壓制北韓,所以對中國還和顏悅色;但是當朝鮮問題毫無進展時,美國便不再相信中國是毫無影響力,而是對美國「陰奉陽違」。
為了壓制中國這種越來越「傲慢」的姿態,美國顯然在步步拉抬台灣的重要性,美國了解台灣對於中國執政者的意義,透過這種有意無意的操弄,希望中國能順老美的心意,因此,拿中國的七吋─「挾台制中」,就逐漸又成為美國決策中不可忽略的思維了。
台灣不一定占得了便宜
台灣的地理位置向來吸引強權覬覦的目光,在未來的中美權力對抗中,不免會在兩大洋流捲起的漩渦中感受強烈撞擊。因此,台灣應善用自己在地緣政治上的優勢,找出對台灣最有利的機會,否則「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捲入中美衝突的漩渦中,將是台灣嚴酷的考驗。
然而,今日美國政府的作法,並非真正支持「兩個中國」或是「一中一台」,而只是把台灣當作中美鬥爭的棋子。所以台灣當局要小心,美國也許會藉機要台灣在許多經貿議題上讓步,這種「別人小孩死沒了」,可是老美的一貫的招數喔。
(作者係政治評論人)
附加資訊
- 作者: 邱智淵
- pages: 44
- 標題: 面對中美對抗風暴 台灣更應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