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六腳的人文歷史│張健豐

探訪六腳的人文歷史│張健豐

舊稱「六家佃」的六腳鄉是新北市長侯友宜的祖籍。當地有清代最高武官王得祿的陵墓;也有抗日志士侯西庚的故居;日本人在此設立蒜頭糖廠後,糖業文化成為當地發展的重點。

2022030158408361

六腳的發展歷史悠久

嘉義縣六腳鄉地處嘉南平原北部,地勢平坦,北隔北港溪與北港鎮等為鄰;東鄰新港鄉,東南連太保市,西鄰東石鄉;南以牛稠溪(牛稠為牛舍的意思)和朴子市為鄰,位置上緊臨嘉義都會區,屬於同一生活圈。

六腳鄉舊稱「六家佃」,相傳清康熙年間(1662-1722)有六戶佃農至此開墾,遂稱之,後因閩南語「家」與「跤」(kha,在官話中為腳的意思)音近訛傳,遂改名「六腳佃」。清初文獻的《諸羅縣志》作六加佃莊。該志提到:「土(塗)獅仔陂,在外九莊。源由牛朝(稠)溪出,南灌六加佃莊、北灌土獅仔莊(今嘉義縣六腳鄉塗師里)。康熙49年(1710),莊民合築。」

外九莊指的是清初承繼明鄭時期,漢族移民最早拓墾的聚落所設,其收入在官府課賦之外,故稱。後因鹽(塩)水港(今台南市鹽水區的舊稱)街漸成商港,下茄苳街(或下加冬,今台南市後壁區下茄苳)為軍事要地,乃為官府接管,另補北新莊(今嘉義縣太保市北新村)、土獅仔莊(今六腳鄉塗獅村)等,仍為外九莊。

塗獅仔莊是在明永曆31年(1677),由福建泉州府南安人侯堪民、魏善英等遷居此地,因他們都是塗師(泥瓦匠)故名。至於侯友宜祖籍的占富厝(正義村)鄰近的溪墘厝(溪厝村),於永曆35年(1681)時由侯定、侯住招佃順牛稠溪而上,到此開墾,因村落所在地點臨溪而得名。之後,侯姓逐漸繁衍成為嘉義的大家族。清領時期因商旅多沿著朴子溪(牛稠溪的下游)出海口的猴樹港(今東石境內),進入內陸的朴仔腳庄進行交易,故此地成為六腳境內聚落的一日生活圈。

2022030158408362

全台建地最廣的王得祿墓

清嘉慶13年(1808)春正月,詔命王得祿任福建提督,總轄閩海兵船。隔年8月勦滅海盜蔡牽。捷聞,詔封二等子爵,賞戴雙眼花翎(賞賜的孔雀花翎飾於冠帽後,以翎眼多者為貴)。

清道光12年(1832)張丙的民變,王得祿以招募鄉勇平亂有功,詔加太子太保銜,賜予六腳一帶的土地;道光21年鴉片戰爭時,駐防澎湖抵禦英軍,卒後追贈伯爵,加太子太師銜,諡果毅,葬於今新港與六腳鄉交界處。墓園面積共1.92公頃,列為台閩地區第一級古蹟,以肯定其歷史地位。今「太保」地名就是清朝以其官銜命名。

抗日志士侯西庚故居

侯西庚(1858-1904)字瑞卿,嘉義六腳鄉溪墘厝人。性慷慨,為鄉人所重。在朴仔腳(今之朴子)經營以甘蔗為原料、以牛為主要獸力的製糖廠─糖廍,薄有資產。1891年,來台灣考察的日本駐華外交官上野專一在《台灣島實踐錄》台灣糖業生產概況描述,朴仔腳境內糖廍林立,也讓覬覦台灣糖業的日本在1894年發動中日甲午戰爭。

1895年日本戰勝,中國割讓台灣。當時年方38歲的侯西庚不願為異族統治,乃散盡家財購買武器,號召壯丁加以訓練。該年9月,日軍預計以海陸兩路入侵嘉義縣,陸路從彰化南侵;海路則在布袋嘴(今嘉義布袋)登陸。因新港地居雲林西螺往鹽水港的要道,所以黑旗軍統領王德標給坐鎮台南的劉永福戰況報告中提到:「我嘉沿山沿海要道各三,應先設守,而後進剿方為萬全。…嘉義的東石、布袋嘴的水路要區,也令人掘阱設險、發兵重鎮」、「若新港街(前身為笨港前街)駐兵,即可併防東石,現有侯西庚一營駐紮,冀有素識鄰近庄民為附,諒可無事」,可見當時侯西庚已被賦予嘉義沿海要道的守備任務。

2022030158408363

當日軍在10月10日登陸布袋嘴之後,隨即入侵鹽水港。侯西庚便率領福字先鋒軍副營約500名屯駐東石港,並與朴仔腳當地1千餘人的民團防守此處。12日,一隊日軍從布袋沿著道路(約今日台17線)往東石推進,因侯西庚所部善用海邊累積蚵殼堆作為戰鬥掩護,而稱為「蚵殼城之役」。第二天,侯西庚眼見日援軍陸續抵達,便率部退走朴仔腳。10月19日劉永福搭船內渡後,侯西庚知事已無可為,始解散部眾,放棄家產,告別妻子,潛渡廈門,隱居數年。

幾年後,台灣局勢稍定,侯西庚復返故里重理舊業。但侯西庚當年的抗日,日人記憶猶新,日本憲兵時時加以壓迫,或搜其宅,或誣他為匪徒,所經營的糖廍亦為日人明治製糖會社所併吞。因此,他憤恨成疾,於1904年4月溘然而逝,葬於今朴子市崁後里。出葬時,朴子街民深感其恩德,沿路設香案弔祭。今日其故居已殘垣危牆,蔓徑荒草,讓人看了不禁唏噓不已。

日本人設蒜頭糖廠

1906年成立的明治製糖會社於1907年建廠,完成日壓840噸的蕭(今台南區佳里)工場後,計畫在嘉義廳下大槺榔西堡管內,緊臨牛稠溪畔的蒜頭庄設置第二工場,日壓1,100噸。起先利用牛稠溪之水運輸出糖成品。隨後在確保朴子、東石、太保(設農場)及北港溪流域的新港一帶,為甘蔗原料採收區域後,鋪設輕便鐵道。

1910年11月工場竣工,隔年其糖品被日本皇宮宮內省指定為皇宮御用糖,備極殊榮。因此除了日本市場外,世界各國都可以看到明治製糖的產品。此外,明治製糖為供糖廠員工子女上學,在每一個製糖工場設置附屬小學校,設備相當於日本國內水準。台糖公司承繼後改為代用國民學校。後來蒜頭糖廠在1921及1939年分二次擴建,設兩隻煙囪雙列壓榨,日壓能力提高至3,200公噸,成為嘉南平原上顯著的地標。但在二戰時被美軍空襲,破壞慘重。

2022030158408364

台灣光復後的1946年11月蒜頭糖廠恢復生產,1968年設畜殖場大規模養豬。並於同年在東石的鰲鼓完成圍海堤10.5公里,形成海埔地,除供應甘蔗原料的農場,還有兩個畜殖場及養殖場。另外,台糖公司為服務蔗農員工子弟,利用在明治製糖時期所興建朴子到嘉義市輕便鐵道上的客運,提供免費通勤就學,直到1981年才停止營運。

應推展文創與觀光產業

2002年7月蒜頭糖廠停止壓榨甘蔗後,台糖在此設立了蔗埕文化園,以甘蔗車改造的台糖觀光小火車,並預計要連接故宮南院和嘉義高鐵站。後者已於近期通車,但被批評「跑太慢、車廂差、票價貴、路網不完整」。

2022030158408365

筆者建議,嘉義縣政府應恢復昔日通勤用的車廂,並利用原蒜頭糖廠至鰲鼓的輕便鐵路已改建的蒜鰲自行車道(阿勃勒花道),規劃遊客參觀侯西庚的故居及其他六腳聚落,行銷當地的特產蒜頭餅等,以推廣當地的觀光產業與食品業。

(作者係歷史研究工作者)

附加資訊

  • 作者: 張健豐
  • pages: 87
  • 標題: 探訪六腳的人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