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中心籌建10年終於開幕|陳淑英

戲曲中心籌建10年終於開幕|陳淑英

隸屬於傳統藝術中心的台灣戲曲中心,是第一座為傳統戲曲演出量身興建、打造的劇院,自2007年展開籌建計畫、2012年1月動工、2016年8月完工,再透過試營運、進行優化工程後,終於在今年10月3日開幕了。

20171105135

鄰近捷運芝山站的戲曲中心,占地1.8公頃,主體建築由建築師姚仁喜設計,他以「一桌二椅」的概念,將中心分做北棟、南棟、前棟三棟建築量體,有1,055席的大表演廳、300席的小表演廳,以及大型排練室、數個多功能廳與戶外廣場。

為傳統戲曲而蓋的劇院

戲曲中心建造初衷很單純,是為傳統戲曲而蓋,設計上以照顧戲曲演員的需求為原則。例如姚仁喜參考清代文獻記載康熙皇帝看戲的座位,將舞台與觀眾席的距離設計為24公尺,對現代劇場的觀眾而言也許太近了,但其用意是為了讓戲曲演員在不配戴麥克風的情況下,仍可以將聲音清晰傳遞出去。又如後台廊道挑高3公尺,是考量戲曲演員若身上紮著靠旗、頭上戴著翎子,行走其間不必躬背彎腰。

在傳統戲曲界、表演藝術界以及戲迷心中,戲曲中心是一個備受期待的文化新地標。

開幕典禮前,中心特別舉辦祈福遶境踩街活動炒熱氣氛。下午宣告記者會,許多傳統藝術界重要人士,包括歌仔戲界、第2屆「國家文藝獎」戲劇類得主廖瓊枝、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兒子陳錫煌、中研院院士曾永義等皆到場共襄盛舉。

記者會由台灣國樂團與泰國音樂家演出泰式木琴協奏曲《童謠》揭開序幕,另有柬埔寨與越南的藝術團隊演出傳統樂舞,最後由國光劇團獻演《關公開台》,結合難得一見的噴火淨台與驅邪除煞儀式,為新劇場帶來平安新氣象。

戲曲中心推出的開幕季節目包括兩大系列。首先登場的是「亞太傳統藝術節」,該藝術節自2000年首辦以來,迄今已舉行15屆,今年以「傳藝湄公河」為主題,邀請湄公河沿岸5國—越南、柬埔寨、泰國及緬甸、寮國,共10個團隊逾170名表演者,分別在傳藝宜蘭園區及戲曲中心演出。

策畫芝山喜戲節睦鄰

緊接推出的是「芝山喜戲節」,這是戲曲中心為了與所在地的天母、士林等社區建立友好關係而特別策劃的藝術節,由頂尖戲劇團隊演出年度製作級劇目以饗大眾。今年已經83歲的廖瓊枝老師將率領得意弟子—榮獲今年傳藝金曲獎年度最佳演員獎的張孟逸,以及薪傳歌仔戲劇團藝生共同演出《俠女英雄傳》。

廖瓊枝對記者表示,《俠女》原名《火燒紅蓮寺》,是一齣紅極一時的奇幻武俠大戲,「50年前全台逾百歌仔戲班,三分之一的劇團競演該戲。全劇機關變景很多,有龍吐水、蛇吐火、鷹吞劍、空中飛戰等等。因為劇場內不能有明火,重製將加入投影、雷射等科技手法,創造逼真的效果,讓觀眾看起來更有置身火海的感覺。」

榮獲今年傳藝金曲獎最佳團體年度演出獎的唐美雲歌劇團,也將演出《新梁祝》。

團長唐美雲也告訴記者,今年是創團20年,該團一直秉持承傳統、創新局的精神,製作精緻細膩的歌仔戲。她還說,「《新梁祝》有兩大特點:邀請年輕導演吳定謙賦予傳統淒美愛情故事創新趣味,以及戲曲界明星演員大匯演,有知名旦角王金櫻老師、許秀年、小咪。」唐美雲更笑著指自己對著我強調,「還有我及石惠君、閃耀青年團演員等人」、「編導演組合,絕對值得觀眾期待」。

花了10年建造的戲曲中心,是傳承和發展傳統藝術的基地。不僅從此時起上演各種中華傳統戲曲節目,傳承傳統文化的根,文化部自明年開始亦將連續4年挹注經費,啟動「傳統劇團開枝散葉計畫」及「無形文化資產接班人」,培育創作及演出人才,培養觀眾欣賞習慣,並與各地社區營造及地方節慶結合,讓中華傳統藝術在當代綻放新生命。

附加資訊

  • 作者: 陳淑英
  • pages: 86
  • 標題: 戲曲中心籌建10年終於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