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NO.51 │ 中共十九大新時代兩岸關係
中共十九大10月24日閉幕,各界期待蔡英文針對習近平政治報告的涉台部分做出正面回應,以扭轉兩岸低迷現狀。蔡英文果然於26日藉出席「兩岸交流30年研討會」做了回應,結果卻令人失望不已。 蔡英文在演講中先強調,30年前,民進黨曾勇敢地和老兵站在一起,催化了開放大陸探親決策,在兩岸交流扮演了積極角色。該說法與事實並不吻合,尤其當年參與返鄉運動的民進黨前進系林正杰、楊祖珺等人,早已離開民進黨,今日的民進黨要角無一人參與過老兵返鄉運動。 蔡接著說,1992年兩岸香港會談開啟兩岸制度化協商,民進黨政府不僅尊重這歷史事實,且概括承受兩岸已簽署並完成立法程序的各項協議。她刻意強調「完成立法程序」,以避免2013年6月簽署的服貿協議,因遭民進黨發動的太陽花學運阻擋,至今仍躺在立法院的尷尬事實。當然,這段話的關鍵在於她僅尊重香港會談的歷史事實,但不承認該會談曾達成共識。 中共十九大報告之所以被綠營人士視為民共互動出現「機會之窗」,主要是因報告提出「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就能開展和平對話,台灣任何政黨與團體與大陸的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不過,它很清楚地表述,對話、交往的前提是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兩岸同屬一中,豈可以「尊重香港會談的歷史事實」草草過關?尤其,十九大已把「九二共識」與「體現一個中國原則」、「兩岸同屬一中」畫上等號。也因此,台灣學者在建議民共兩黨、兩岸當局「先談了再說」,「什麼都可以談」時,最好想清楚,甫對歷史對人民在「關乎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原則問題上」,做出莊嚴承諾的十九大,豈能在沒有「一中」的前提下,與民進黨或蔡政府開展對話? 蔡英文最後重申民共兩黨應放下歷史包袱,展開良性對話,並「再次呼籲兩岸領導人應秉持圓融、中道的傳統政治智慧,尋求兩岸關係的突破」、「永遠消除敵對及戰爭的恐懼」。這是蔡英文首次公開表白她懼怕戰爭,看來她對自己的安危,以及一旦發生戰事,就無法再做四年極為擔心。其實,最新民調顯示,有52%的民眾對蔡英文的兩岸關係表現不滿意,商業總會更說旅行、旅館、遊覽車及不動產已成了「四大新興慘業」,蔡英文不妨想想,除了空洞的「四不」外,她若提不出務實可行的「兩岸關係新模式」,台灣還能拖多久?…
作者:
紀欣
頁數:
1
台灣當局一向很在意美國對台態度,例如前陣子美參議院通過美艦可以例行停靠台灣港口,即表示台美關係更加穩固牢靠,最近則為川普11月赴大陸憂心忡忡。其實,美國以自身利益為優先考慮,一旦不符合美國利益隨時可扔棄。 冷戰時期的1960年代,美國軍方在中南半島假造東京灣事件,開啟了越戰戰火。當時美國參眾兩院通過東京灣決議案,允許美國出兵南越,對抗共黨滲透,介入中南半島的戰爭。當時眾議院是416票贊成,零票反對。參議院88票贊成,2票反對。可是,誰想到拖延十年的越戰,犧牲太多美國青年,造成美國社會內部分裂,反戰聲浪升高,一夕之間,反共不符合美國的政治利益了,停止越戰,撫平美國社會的傷痛才是首要。國會拒絕繼續軍援南越,當北越最後發起攻勢時,美國國會根本不管情勢惡化,拒絕通過任何有關南越的軍事援助。 美國拋棄南越雖已是40年前的歷史,但殷鑑不遠,迷信美國的政治承諾都是自尋死路。 美國的承諾隨時會變…
作者:
高靖
頁數:
6
李明哲被大陸拘捕,被控以顛覆國家政權罪而受審,台灣一面倒地批評大陸侵害人權。審視大陸的法律,李的被拘捕、羈押時間和審判等都符合法律,而大陸有顛覆國家政權罪,則是國情、民意不同,不是人權問題。 今年3月19日,李明哲搭機去大陸,在進入珠海海關時被拘捕;同月29日,大陸國台辦公布李因涉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活動,正接受有關部門調查;5月26日,國台辦轉述:李因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經檢察機關批准,已被湖南省安全機關依法逮捕偵訊;9月11日,湖南省岳陽中級法院開庭審理李明哲,李當庭認罪及悔罪,庭審結束後,法官宣布擇期宣判,李當場還押。李案的每一步發展,都受到台灣媒體和大眾關注,相信宣判又會是一次熱議的焦點。 處理李案符合法律規定 台灣批評李案違反人權,但大陸司法單位拘押及審判李明哲,是司法案件,若有依法行事,就不違反人權,反之,若不依法行事,就是違反人權。台灣的政府、媒體和人權團體對李案卻極少提及大陸的相關法律,不依法論法,談什麼人權?沒有法治的人權,只能是無政府的亂局。…
作者:
郭譽申
頁數:
8
中美兩國在朝核問題上的博弈,就像如來佛與孫悟空的大戰,依照孫子兵法,上兵伐謀,攻城為下,應以智取勝,而非以力制人。由於戰爭的後果太嚴重,各方都不敢開啟戰端,到頭來還是得上談判桌。 整體而言,中美關係確實是世界上最複雜的一組雙邊關係,因為幾乎所有世界與區域的熱點問題,都是中美關係的內涵與討論要項,從氣候到亞洲、中東以及非洲等等,無所不包。 也就是因為中美雙邊關係牽涉層面太廣,導致兩國關係不會走極端,這也就是所謂的「兩個哪裡」:首先是好也好不到哪裡,因兩國的國家利益與基本價值等問題差異太大;再者是壞也壞不到哪裡,因雙方都無法承擔關係惡化的後果。易言之,這就是合則兩利、鬥則兩傷的本質,此乃雙方共同的認知,也是唯一的選擇,因而中美關係只會在最好與最壞的兩個極端之間擺盪。 當前中美關係最重要的當然是朝核問題,提勒森訪華就是想試探北京是否能再加碼,進一步配合美國來制裁北韓。但就在此時,台灣新上任的行政院長賴清德,提出了台獨論與兩岸互不隸屬的主張,自然引起北京強烈抗議。賴清德此舉,就是蔡英文政府上台一年多對於兩岸關係的總結,行政院長如此明白的挑戰兩岸關係,這還是空前的舉動。 原本蔡英文小心翼翼,一直避免跨越紅線,如今竟被賴清德破功,台灣議題難免納入了提勒森9月底訪華的談判議程。由於美方有求於北京,不願見到台灣攪局,因而美國國務院官員立即重申美國的「一中政策」,以間接反對賴清德的台獨論。質言之,此有別於北京的一中原則,其中主要內涵就是堅持兩岸問題和平解決,但統獨的結果是開放的。北京雖不滿意,但也只好忍受。…
作者:
湯紹成
頁數:
10
「中國新歌聲」9月24日在台灣大學舉辦「上海.台北音樂節」,下午4時許遭抗議團體占領舞台,演出中斷,抗議者除拉起布條與台獨旗,也用大聲公干擾節目進行,要求「統戰活動」退出校園,最後活動因為干擾被迫取消。 「中國新歌聲」因借用台大場地場布時損毀操場,加上事前需要先布置,導致有一周時間操場不開放,使部分學生感到權益受損,發起抗議行動。更有甚者,有抗議者認為本場活動是大陸文化統戰我方的一環,而活動地點寫「台北市台灣大學田徑場」也被抗議者認為是矮化國格。如果因為覺得學生權益受損抗議,固然無可厚非,但針對個案效益有限,應該要求建立一個標準作業模式,不然台大幾乎每周都在外借場地,遲早會發生類似的場地受損情形,難道每次都要學生出面抗議後才能解決? 認定有統戰與矮化而抗議就更奇怪了,何謂統戰活動?難道台灣人民沒有權利聽非本地歌手舉辦的演唱會?莎拉布萊曼來台灣演唱,難道也是文化統戰?人們整天聽英文歌日文歌,有因此就被美日統戰了?「中國新歌聲」歌手唱的歌有在頌揚中國共產黨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嗎?如果因為唱的是中文歌就擔心被統戰,那大家都只能聽原住民的歌曲了?如果台灣的制度、生活水平、自由人權等,樣樣都超前領先大陸,還需要擔心被統戰? 那如果說因為地點寫「台北市台灣大學體田徑場」而非「國立台灣大學」,就認為是統戰,也多慮了。演出地點確實是在台北市的「國立台灣大學」,試想,提到「國立台灣大學」,有幾個人會講全名?九成的人會講台大,剩下的講「台灣大學」,說六個字的絕對鳳毛麟角。 大陸名校多半是國立的,但又分成中央教育部直轄的,與地方省市政府管轄的,然而,講到中央教育部直轄的南開大學或復旦大學時,有時也會加上地名講「天津南開大學」、「上海復旦大學」,這些學校的學生會覺得自己被矮化?…
作者:
季節
頁數:
11
如果從提升蔡英文聲望、團結藍綠對抗的台灣,突破兩岸對立僵局來解台灣發展的困局、提升台灣國際能見度的角度,蔡英文都應該指派馬英九擔任今年台灣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的特使。可惜,這個「台灣之福」卻不是民進黨與蔡英文的風格。 2017年APEC經濟領袖峰會即將於11月10日、11日在越南峴港召開,但迥異於以往的特使人選早早定案,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總統府才宣布由宋楚瑜再次擔任領袖高峰會的人選,顯然這個人事案歷經了許多折衝與溝通,才為地主國越南接受。 顯然的,任何國家都不願意放棄與大陸深化友好關係的機會,都希望能夠搭上「一帶一路」的列車以謀求國家利益;相對而言,民進黨政府提出的新南向政策,不僅不知所云,又毫無亮點,對於東南亞國家不具實質的吸引力。 更遺憾的是,民進黨政府看待APEC的態度,也正曝露了他們對外交事務的無心與無力,尤其中國大陸拒絕再陪民進黨起舞後,台灣的國際空間完全沒有迴旋的餘地。 蔡政府須知,宋「省長」的再次出任,不正坐實中華民國「地方化」的事實?不正顯示台灣沒有國際級的領袖人才?對於一年一度有機會與各國總統或總理溝通的集會,宋作為代表會不會層級不夠、準備不足,無法展現台灣的活力?…
作者:
邱智淵
頁數:
12
蔡英文雙十節講話再次重申「四不」立場,外界多以「了無新意」來評價,認為不可能帶來兩岸關係積極性進展,甚至還有一種「不進則退」的擔憂。其實,該講話除了出現「兩岸關係」幾次外,其根本精神不脫民進黨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基調。 例如,蔡在講話中刻意把「兩蔣」和「民選總統」進行分割,根據的即是上述決議文,視「兩蔣」為外來政權;這與近幾年自稱務實台獨的綠營人士看法相呼應,把1996年民選總統作為「中華民國2.0」起點,暗藏著「脫中」的意圖。但這只不過是台獨人士想以虛擬且謬誤的「台灣主權論」,誤導民眾的宣傳,實質是「一中一台」分離主義者以「兩個中國」為包裝,而不敢逾越「法理台獨」紅線的機會主義式幻想。 作為「理念型」台獨的蔡英文在掌政後,以所謂「中華民國2.0體制」(日前她不經意說出「中華民國變年輕了」一句話)來深化構建「制度型台獨」,通過割斷兩岸間的歷史和法理關係,作為台獨運動「脫中」戰略的一環。 蔡英文提到「憲政改革」議題,顯然是想與民進黨落實〈台灣前途決議文〉的策略。 她以「捍衞民主自由」作為憲改的大義名分,讓人聯想到民進黨在勝選後便提出要構建新的「憲政秩序」,之後隨即推動「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立法,可見兩者的關係和目的如出一轍。…
作者:
王武郎
頁數:
13
柳金財:對台政策硬更硬、軟更軟 十九大報告充滿習近平強人政治意志的表現,不僅增加「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重新定位中共的論述;對台政策論述內容所運用的語彙充滿「習式風格」,尤其標誌在「第十一項」的「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中。 習近平在十九大政治報告中,談及「一中原則」共五次,「九二共識」計四次、統一四次、一國兩制兩次;反對分裂國家、分裂祖國、反對台獨分裂等六次;加強「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有三次、兩岸和平發展、穩定四次。從這一政策論述內容來說,「反獨漸統」為當前對台政策主軸,「九二共識」仍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為穩定兩岸關係發展定海神針,且硬化為「一中原則」。 習明白點出「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原則」,不讓兩岸關係有模糊的空間,劃清楚「一中原則」的底線及紅線;尤其是「六個任何」的表述,是對「任何形式台獨」最嚴厲的警告,不僅擴及「去中國化」等文化台獨、柔性台獨,更牽制法理台獨。 我認為,「反獨漸統」是當前大陸對台政策的主軸,我不講「促統」,因為促統有壓迫感,習用了更好的語言:兩岸一家親、台胞居民待遇、心靈相契,統一是漸進的過程才不會引起台灣人反感。…
作者:
編輯部
頁數:
18
中共十九大的召開,不但標誌了「習近平時代」再創高峰,同時也影響著中國大陸未來走向、台海問題的解決與兩岸關係的發展態勢,甚至也影響到國際秩序的新現實。 十九大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可見十九大對中共具有劃時代的政治意義;對中國的發展更具有未來性與前瞻性。 十九大召開期間,我人剛好在北京大學參加學術研討會。這篇文章便是觀察所得。以下談的觀察重點包括「習核心」、「習思想」、工作報告、修改黨章、以及新的對台政策。 「習核心」已然形成 首先談一下習近平與「習核心」。經過大規模的「反腐打貪」,五年來習近平將這個黨,像在延安「整風」一樣重新清洗了一遍,這讓習近平獲得人民的好評,支持度高達九成二以上。在整黨有功、治國有道,加上黨意與民意高度支持下召開十九大,毫無意外,習近平連任總書記並續任國家主席,具有合理性、合法性與妥當性。…
作者:
姜新立
頁數: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實現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強調了主權與治權的不可分割。報告連續用六個絕不允許,表達了中共對台獨的零容忍立場,進一步增強促統壓力,成為政策趨勢。 民共對立出現升級 賴清德院長改變他在台南當政時拋出「親中愛台」的溫和立場,亮出「六個決心」,以示民進黨堅持「政治正確」,不會改變不承認「九二共識」,不接受一個中國的立場。此外,民進黨與大陸的對立出現「升級」,一是賴清德提出「維護對未來權利選擇權決心不變」和「捍衛區域的和平與安全決心不變」,二是蔡英文宣布,11月初將出訪南太平洋,展開「尋親之旅」。 在台灣經濟競爭力快速下滑的背景下,民進黨刻意彰顯「台灣與大陸敵對」的舉動令人思索,其一,民進黨有什麼能力建構兩岸關係框架,帶領台灣經濟的未來走向?其二,台灣政局會不會像安倍競選策略一樣,提前拉開2020年大選的序幕?如果台灣進入「後蔡英文時代」,民進黨內有什麼樣的候補員,能夠以有效的作為顯示領導人的特質?其三,在東亞,目前朝核、台灣、印度三熱點並存,在風險極高的條件下,民進黨在亞太區域安全問題上躍躍欲試,目的究竟是什麼? 民進黨政治正確將泡沫化…
作者:
周忠菲
頁數:
26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的涉台論述,從內容上看,既有一以貫之的延續性,也有與時俱進的變動性。從總體來看,十九大報告主要重申了大陸對台政策的既有立場,並沒有發生根本性、方向性的變化。 十九大報告涉台論述,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對台工作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處理當前乃至未來一段時期的兩岸關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第一,反獨與促統並進。也就是,在堅決反獨的同時,把促統提上重要工作議程,實施 「雙軌並進」。一軌是針對民進黨,堅決反對其搞台獨;另一軌針對台灣民眾,通過融合發展促使其與大陸走向統一,這是習近平對台思想中「兩手抓」的重要體現。堅持在促統中反獨、在反獨中促統,是十九大報告涉台論述的鮮明特點。…
作者:
王英津
頁數:
28
中共十九大台灣省籍代表盧麗安,接受台灣媒體採訪時所講的一番話,引起台灣媒體的廣泛關注及年輕人的熱議,有人將這個現象稱為「盧麗安震盪」。之所以如此,除了她所傳遞的資訊之外,更因為她是正港的台灣人。 盧麗安於1968年出生在台灣高雄,畢業於高雄女中和政治大學。1991年9月,留學英國愛丁堡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1993年9月進入格拉斯哥大學獲博士學位。在英國學習期間,結識了在愛丁堡攻讀博士學位的台灣外省第二代留學生,兩人交往後結婚。 1997年,盧麗安夫婦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安排,以「返國定居專家」身分到上海復旦大學任教。2013年12月被評為教授,並擔任該校外文學院副院長。2013年盧麗安出任上海台灣同胞聯誼會會長。201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17年6月,在中共全國台灣省籍黨員代表會議上,有10位台灣省籍人士當選為中共十九大代表,盧麗安是其中唯一出生在台灣的代表。 受長輩家國情操影響…
作者:
花俊雄
頁數:
30
今年蔡英文不斷地向大陸甩石頭,最近一個月又密集甩了三次,其用意可能是藉中共十九大的機會,試探中共的底線,習近平已發表明確談話,一堆新石頭碰到了鐵板。 蔡英文在今年2月初預告要提出兩岸新論述,遲遲未見動靜,一般以為,可能是等待中共十九大塵埃落定之後才出手,以免太早放炮,錯響一聲,落人笑柄。究竟是不是在十九大以後有新論述,尚未可知,但在此前蔡已經藉由三次講話,甩出石頭,作為試探。 蔡最近三次甩石頭 在9月24日舉行的民進黨全代會上,蔡英文大談:「我們必須在堅持台灣主體意識及主權的原則下,尋找和對岸互動的新模式,這就是我們這一代民進黨人重要使命。」而且要「主動連結社會。憲政體制的改革就是一個重點。」她對這個憲政體制改革的基本態度「就是為台灣打造一個更可以完善運作的民主憲政體系。」 前後文看來,她的憲改只會連結台灣社會,用「打造一個更可以完善運作的」為其定性,隱含了現行的根本不適用了,頗有要鑄造一份全新的憲法之意,不僅僅止於在既有的憲法基礎上修改而已。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是一般所說的「法理台獨」,相信在她上台之後,兩岸關係搞到這等程度,大陸當局應該不會排除這種可能性吧?…
作者:
朱駿
頁數:
32
中共全國黨代表大會是黨內最高的權力來源,但不是常設機關。由黨代表中選出一定數量的中央委員,組成中央委員會,再由中央委員會選出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常委會委員與黨領導人(總書記或主席)。 黨代表大會上的決議事項,最重要的是追認過去的作為、選出中央委員、總結過去一個階段的教訓、提出新時期的形勢與任務,組成全黨認可的人事組織與共同遵守的政治見解,藉此統一全黨的意志。
作者:
編輯部
頁數:
35
葉匡時,祖籍浙江,1957年出生於花蓮市,成長於大陳新村。1979年自台灣大學政治系畢業後赴美留學,1984年取得德拉瓦大學公共行政碩士、1990年獲卡內基美隆大學組織理論與政策分析博士,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擔任一年的客座助理教授後,於1991年回台服務。 葉匡時先至高雄中山大學企管系任教,歷任傳播管理研究所所長、醫務管理研究所所長、企管系主任、EMBA執行長。除了學界經歷,葉匡時亦具備業界實務,曾與友人創辦網路旅遊公司。 2008年,葉匡時入閣,任研考會副主委,後轉調交通部,任政務次長,在職期間推動成立桃園國際機場公司並兼任首屆董事長、推動航空城計畫、順利協調桃園海軍機場遷移至屏東機場。 2013年2月,葉匡時晋升交通部部長,4月即讓四度延後通車的五楊高架橋全線通車,12月底達成全年800萬旅客來台目標,締造歷史新高。2015年1月,辭去交通部長職務,返回學術界。現任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亞太公私合夥建設發展協會理事長、長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問:您曾擔任交通部政務次長、部長,最引以為傲的建設為何?…
作者:
紀欣、陳淑英
頁數:
36
央行總裁彭淮南即將於明年2月任期屆滿退休。他在最近一次的央行理監事會中,對低迷的經濟狀況提出因應對策。這些對策乍看之下面面俱到,卻隔靴搔癢,抓不到要害。因為,其藥方沒有正視兩岸關係這個癥結。 1998年2月16日,華航班機在桃園大園的國際機場降落時發生空難,當時的中央銀行總裁許遠東不幸罹難。李登輝隨即任命彭淮南接任該項職務,當年2月25日就任。目前跡象顯示,他將在明年2月25日,第四個任期屆滿時退休。這段期間,彭淮南歷經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和蔡英文四位總統,以及14位不同的行政院長,是中華民國史上任期最長的央行總裁。在他的前任中,任期第二長的是俞國華,當過14年又339天的央行總裁。 就職務上的表現,彭淮南相當受到肯定。他在2000年第一次獲得美國《全球金融雜誌》的A級評等,然後,從2005年到2017年,連續獲得13次的A級評等,所以,台灣媒體稱他為「14A總裁」,這是全球少有的高度評價。聲望這麼高的央行總裁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建言,當然特別值得重視。 為振興經濟提四大對策…
作者:
龐建國
頁數:
40
今年適逢兩岸交流30年,也是兩岸小三通啟航第17年。小三通為金門政治、經濟、社會帶來莫大的改變。但值此兩岸僵局,能否擴大小三通,進而作為兩岸融冰的試劑,值得深思。 今年適逢兩岸交流30年,也是自2001年1月1日起實施小三通後第17年。小三通的確對金門政治、經濟、社會產生明顯的變化;政治上,金門由反共的前線過渡到兩岸和平的試金石;經濟上,小三通將走私化暗為明,也就是小額貿易除罪化,到今日金廈生活圈的形成,金門對廈門更加倚賴;社會上,也讓兩地血濃於水的情感更加親密。 筆者於9月30日懷著期待的心情,回家鄉金門參加兩岸小三通會議;然而,原本報名參加的大陸學者及官員全數缺席。由於賴清德於會議前夕在立法院表明自己台獨主張,不免引發揣測。 歷年航運班次及人數變化…
作者:
李沃牆
頁數:
42
當前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包括環境污染、經濟停滯、貧富擴大等問題,必須有創新技術作活力推力,引導社會結構做根本性變革,才能化解矛盾,實現突破性成長。 誠如國民所得之父顧志耐(Simon Kuznets, 1901–1985)指出的,成長是建設與破壞並行的進程,一定會引發社會變遷。變遷成功者,社會蛻變為現代化國家,如新加坡,失敗者就困難重重,掙扎於救亡圖存,如大多數非洲、南美洲國家。經濟變遷成長的成果,必須通過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進行分配,再用於消費與投資。分配結果不會人人滿意,得意者繼續努力生產建設,失意者伺機搗亂破壞。如果社會共識(思潮)比較一致,那麼建設力量就會大於破壞力量,否則,社會撕裂狀況就會出現。…
作者:
韋伯韜
頁數:
44
綠營執政一年多來,蔡政府明的暗的遂行台獨主張,只為鞏固其總統大選連任或縣市長立委選舉選票,卻把馬英九花了八年時間建立起來的兩岸和平礎石沖毀殆盡,大陸堅持的和平統一主張,也因蔡政府的作為,出現武統的聲浪。 人民要的是經濟改善,生活安樂,不是鏡花水月的政治空頭支票。台灣這些年平均每兩年就經歷一次選舉與政黨惡鬥,2,300萬人民早已厭倦了政治騙術,而且,當前多數政治人物只為其連任,鞏固權力大位,無心把台灣經濟搞好。現今已經是AI人工智慧大數據互聯網時代了,今年6月,可行駛於公路的無軌地上列車在大陸湖南正式上路了,而前瞻計畫建設竟還編列4,000多億,在中南部興建1百多年前就存在的有軌列車,而且獨漏親國民黨的花蓮縣,請問這不是政治選舉固票思維,那什麼才是呢? 台灣自後李登輝時代便開始寅吃卯糧,消耗蔣經國與孫運璿先生十大建設與世界外匯存底第一的經濟奇蹟老本,如今台灣的經濟成長與各項建設已被中國大陸趕上,更位居亞洲四小龍之末。解決台灣當前的經濟困境,不是蔡政府調高標準扣除額與薪資特別扣除額,納稅人一年少繳3,000元的所得稅,就能解決台灣面對互聯網與人工智慧時代來臨,產業經濟轉型與產業技術升級的種種難題與挑戰。 其實,蔡政府每一項經濟政策背後,均非為大多數人民的福利著想,而是利用施予人民小惠,來掩蓋其圖利大富長者的私利。仔細端詳前行政院長林全所提出的財稅改革方案,有關股利所得減免的內容,就知道它是為富人減稅所精心設計的稅式支出劇本,是假借調高標準扣除額與薪資特別扣除額,掩飾蔡政府對富人讓利減稅的私心。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蔡政府願意減少國庫稅收,也要對富人減稅讓利,違反量能課稅原則與先進國家對高所得者課重稅的租稅精神,到底有何交換條件,恐怕要向2,300萬人民說清楚講明白。…
作者:
王有康
頁數: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