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NO.51 │ 中共十九大新時代兩岸關係
川普即將在11月展開的首次中國行受到世界關注。觀察認為,如何做到一次成功的、特殊的訪問,需要中美雙方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拓展務實合作,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管控敏感問題,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保持溝通協調。 美國總統川普將於11月3日至14日出訪日本、南韓、中國大陸、越南、菲律賓等亞洲五國和夏威夷。其中,最受關注的是中國之行。 將出席亞太及東協峰會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定於11月6日至11日在越南峴港召開,領袖峰會預計在10日、11日兩天舉行。川普出席元首峰會後,即轉往菲律賓出席第31屆東協(ASEAN)峰會。除出席區域高峰會外,川普也會與相關國家討論貿易及朝核問題。 美國華府外交界期望,川普訪問亞洲可以對北韓核武危機帶來轉捩點。尤其,美國將以通商問題為籌碼,迫使中國加強對北韓制裁的強度。…
作者:
趙國材
頁數:
48
日相安倍超會挑時機打選戰,又一次布好節奏、議題,打趴、小化在野黨,成就自民黨的獨大和自己連莊黨總裁的機會,只可惜,這精湛的選舉技巧,魅力竟比不上美國對中共十九大的關愛。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確是選戰高手,之前遭森友、加計學園疑雲糾纏,以及閣員失言、東京都知事與都議會選舉重挫等一連串打擊,弄到民調支持率跌到只剩三成多,但僅兩個多月的功夫,竟能在這次眾議院大選中快速鹹魚翻身,帶領自民黨在戰後第二低、53.68%的投票率中,單獨獲得超越過半數(233)的284席,與共同執政的公明黨29席合計313席,突破修憲門檻所需的310席,再度大勝。他是怎麼辦到的? 安倍自選時機、議題 首先,8月3日安倍棄車保帥,將內閣改頭換面,大幅改組,聲稱這是「做事內閣」,這招果然先讓民調回升過五成。9月上旬,他已悄悄做好眾議院選舉情勢調查,研判到明(2018)年9月自民黨總裁選舉期間,如內閣出狀況,造成支持率再下降,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組成新政黨,站穩腳步、壯大,或東北亞國際情勢變化,都會不利於自己,遂認定現在解散較佳。 而日本周邊情勢,很關鍵的是,此時俄羅斯亦支持安理會的加強制裁北韓、參加「包圍北韓網」了,外務省評估,「制裁效果出來之前的幾個月,美國採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極低」,風險小。於是安倍抓緊時機,憑首相權力,9月28日召集臨時國會,又一次解散眾議院、舉行大選,距他上次解散國會才兩年10個月。安倍要再賭一次「獨強體制」、構建強勢政府。…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50
美國與北韓之間的衝突,從川普與金正恩間的「口砲」開始,至今演變成「戰火」前的短暫寧靜。全世界都在好奇:川普要以戰爭方式解決25年未解的「北核危機」嗎?還是重回老路以對話妥協呢?這個答案,或許可從「往事」尋覓。 自從今年1月1日金正恩在新年致詞中宣布「已快製好可攻擊美國的洲際飛彈(ICBM)」後,又宣示已準備攻打關島等,在在顯示,北韓核武體系已具備攻擊美國本土的能力。這下子嚇壞美國了,讓美國不得不「另眼對待」北韓,研究北韓是否真的敢主動攻擊美國。 必須認清兩韓間根本病症 先說結論,是「不會」。因為,北韓一向不怕60萬南韓軍隊,反而懼怕28,000多名駐韓美軍。只要有一日駐韓美軍存在,北韓就不會動武,亦即金氏王朝三代的統一目標就無法達成。北韓雖希望透過南韓左派內部發動革命成功,或北韓親自出兵攻擊南韓達成統一,但如今走過69個年頭,卻仍未如北韓意願完成南北統一。…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52
加泰隆尼亞要從西班牙獨立出去,事出有因,也成敗未定,但它不僅是西班牙國內的大事,也是國際上的一件大事,值得吾人思考。 10月1日,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區(Catalonia)的獨立公投,雖號稱有92%投贊成票,但只有43%的選民出來投票,無法代表大多數。同時,加泰隆尼亞自治區內也有反對獨立的人上街抗議,以致加泰隆尼亞主席普第蒙特(Carles Puigdement),兩度暫緩獨立, 要求與中央政府談判。而西班牙首相拉霍依 (Marion…
作者:
張語人
頁數:
54
今年8月以來,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一再發射洲際導彈、進行氫彈試爆,使東北亞緊張情勢不斷升高,聯合國安理會成員遂一致同意,對北韓祭出制裁,中國在川普的施壓下,增加了對平壤的制裁力道,這使得北韓倒向莫斯科。 普丁採「穩南就北」政策 1990年代初,俄羅斯獨立以來,其對朝鮮半島的政策,曾歷經了曲折的變化過程。獨立之初,基於意識形態和經濟利益考量,俄羅斯採取的是向南韓「一面倒」的外交政策,以致莫斯科對平壤的影響力全失,也使其在東北亞處於不利的地位,甚至有出局之虞。 1990年代中期後,俄羅斯轉而實施「南北等距」的外交政策。普丁上台,更在「南北等距」的框架基礎上,採取了「穩南就北」的新政策,先後與南北韓分別簽署合作協定,致使俄羅斯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力回升,並扭轉了多年來俄羅斯在東北亞的不利形勢。 普丁在2000年11月8日「新東方政策之前景」中明白指出,俄羅斯在東北亞有兩大任務。一是平等參與朝鮮半島問題的解決。二是避免被擠出該地區安全體系的建構過程,因此主張以「六方會談」取代「四方會談」機制,確保俄羅斯在朝鮮問題上具有影響力,並使其變化朝有利於莫斯科的方向發展。…
作者:
姜書益
頁數:
56
梅克爾領導的聯盟黨得票率創歷史最低,但仍領先其他黨派,梅克爾也第四次連任德國總理。9月大選中,最大黑馬是「德國另類選擇黨」,其首次進入國會,對德國未來的政治生態有何影響,受到關注。 梅克爾將組聯合政府 梅克爾總理代表的基督民主聯盟(Christian Democratic Union,…
作者:
張一飛
頁數:
58
一 國寶級作家黃春明三年前自爆罹患淋巴癌,消息傳出之後,關心他的朋友都嚇壞了。我因為已遷居桃園,生活和工作都已遠離台北文化界,消息較為隔閡,且擔心干擾他休養,故並未前往探視。 去年退休後,我幾次與他長公子國珍聯繫,想去探望,約了幾次都沒約成。一直到半個月前,我趁去華興中學演講之便,順道造訪他的天母寓所,這才和他見了面。我們都有一點激動,畢竟這不是一般的疾病,相互擁抱之後,才平靜地坐下來喝茶長談。 他在和信醫院開刀後,奇蹟式地渡過難關,連他都覺得不可思議。休養了三年,如今除了臉色較為蒼白,已看不出病容,不僅身體日漸康復,也恢復他心愛的戲劇工作。平日獨自開車往返台北、宜蘭之間,去照顧他的「百果樹咖啡屋」和「黃大魚兒童劇團」,又變成一尾活龍,讓我放了一百個心。…
作者:
古蒙仁
頁數:
60
從1990年代以後,民進黨即在雲嘉南四縣市長期執政。不過,物極必反,月盈則虧,從政治形勢與現實分析,明年嘉南四縣市長之爭,有二比二平盤的基底,民進黨未必能穩拿。 李登輝上任後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在意識形態上著墨最深者厥為地域悲情意識,譬如總結出北部繁榮南部落後、外省鴨霸本省受屈,進而激動選民情緒催發選票,遂當選而出頭天的願望。 整體政治形勢有變化 通過李登輝、民進黨和之前黨外從政者的努力,台灣的地域意識(主要是省籍意識)已超越民族意識(中華民族)。如今民進黨在中央完全執政,在地方逾半數縣市執政;加上最大在野黨國民黨主席的選舉結果,也是本土派大勝,所謂本土、地域意識,在台灣已發揚至高點,悲情也已用濫。接下來的選舉,選民會檢視本土、地域意識能當飯吃嗎?倚之為政,有益於人民生計嗎? 民進黨完全執政至今已逾一年,在收繳國民黨與相關社團錢財方面頗有收穫,但其他施政成績就不敢恭維。論發展工業,水電、土地、法制跟不上;論第三產業,陸客減少,觀光產業鏈顯遭打擊;高等教育在國際排名落後,中學課綱紛擾加劇,禍延下代;激進式改革軍公教警年金制度,嚴重挫傷政府威信,動搖社會中堅社群的忠誠度。…
作者:
林松青
頁數:
64
「決戰中台灣」是近年來總統、國會及縣市長選舉,各主要政黨必喊的口號,但國民黨從2014年輸掉台中市長選舉後,2016年總統大選在台中市更狂輸36萬票,國民黨該如何才能從「全面失手」的谷底翻身? 民進黨31年前(1986年)成立,在2014年縣市長選舉大勝之前,也曾經在1997年的縣市長選舉重挫過國民黨。那一年國民黨在台灣本島僅剩五個執政縣市,中台灣只有彰化縣插藍旗,當時台中市還未升格為直轄市,在原台中市及台中縣,民進黨都是首次贏得選舉,果然三年後的2000年總統大選,讓國民黨首次丟掉中央執政權。 台中縣市長選舉回顧 不過,國民黨很快地找出失掉中台灣的原因,「派系分裂及人選不夠亮眼」。2001年縣市長選舉,在原台中縣部分,派系整合成功,由時任梧棲鎮農會總幹事黃仲生出馬,踢掉了民進黨籍縣長廖永來;原台中市部分,胡志強頂著曾任駐美代表、外交部長的光環,戰勝民進黨的張溫鷹。胡志強與黃仲生也因此攜手,讓國民黨站穩中台灣長達13年。 2001年那種「有著雄心壯志,勢必收復失土」的氛圍,已經不見了。一名藍營的支持者說,2001年時國民黨在中央與地方都同樣是在野黨,當時大家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贏回執政權。他說,在原台中縣,一定要尊重當地的政治生態,派系大老先有共識;在原台中市,胡志強挾著曾任政務官的高知名度,果然讓藍旗重新插上中台灣。…
作者:
唐復年
頁數:
68
國民黨第20屆中央委員選舉有39名青年當選,較上屆多13人,占總席次的18.57%。年輕中央委員比例的提升,對暮氣沉沉的國民黨來說固然是個機會,但國民黨長期執政並未獲得年輕人的廣泛認可,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從2008年大選囊括近90%青年票,到2012年首投族得票率輸給民進黨,再到2016年大選僅獲不到10%青年票,青年對國民黨的認同危機愈益嚴峻。 (一)黨內青年出頭無望。國民黨從建黨至今,形成了排資論輩的大佬文化和家長制作風,被青年貼上守舊、老人黨等標籤。少數能在較短時間內進入政治資源分享圈的年輕世代,多是擁有深厚家族政治背景的政二代、富二代。在青年眼裡,這些年輕世代當權派阻斷了出身草根的優秀青年從政管道,這無疑又進一步固化了青年對國民黨的負面印象。 (二)難與青年產生共鳴。國民黨中常委的人選結構無法代表整體的聲音,而黨代表、中央委員等其他選舉結果,更無法擴大到廣大民意裡。大多數黨內菁英,往往一參選公職就落選,凸顯黨意與民意的巨大差距。從政策本身來看,馬英九執政時期推出的多項施政措施,由於出台時機不當、配套措施不足等原因,引發反彈。同時,受全球經濟復甦遲緩拖累,台灣經濟低迷不振,社會貧富差距持續擴大,青年世代的相對剝奪感尤為強烈,「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成為年輕人間的流行語。 (三)理念喪失、內鬥嚴重。近幾任黨主席參選人都強調重振中心思想,但很少能明確說出中心思想的內涵。從「一中各表」到「一中同表」,再回到「一中各表的兩岸共識」,國民黨政黨理念近乎全盤淪喪,從而喪失了對社會思潮的引導,對年輕人則更沒有吸引力。況且,核心理念的混亂加劇了路線之爭。各大山頭表面和諧,暗地裡卻各開小灶、權謀精算。如2013年的馬王鬥、2015年的換柱風波等,背後都是大佬們的精心算計,以及深藍與本土藍的重重矛盾。既沒有核心理念,又沒有團結氛圍,青年凝聚力自然持續下降。…
作者:
鄒夢瑩
頁數:
70
葉榮鐘所寫的〈臺灣民族運動的舖路人—蔡惠如〉,是台灣早期少數以蔡惠如(1881-1929.5.20)為主的文章。葉榮鐘之子繼承了父親的志業,致力於挖掘被遺忘的歷史,彰顯蔡惠如祖孫的志業與壯舉。 2016年11月,陳映真先生走完他人生的旅程,留下了許多讓我們思念與思考的問題。12月初,八寶山告別式,我注意到陳桑(陳明忠先生)並未出席,只見其夫人馮守娥女士參加。我不免納悶,以陳桑的身分理當親自出席。數日後,於一台北聚會的場合見到陳桑,陳桑隨即主動提起,因為蔡意誠先生也於日前過世,出殯日期撞期,所以,他不得不留在台灣參加蔡意誠的告別式。我心頭馬上浮起的疑問是,這蔡意誠是何方神聖?想必非等閒之輩! 經查證後知道,原來蔡意誠的父親蔡珍曜,是蔡惠如的三子,畢業於日本一橋大學,母親林小娟是霧峰林家林朝棟的孫女,林瑞騰之女,可算是家世顯赫。他又如何認識陳桑?據陳桑說50年代,他們曾共監6年,引發我更大的好奇心,希望能深入了解這段史實。拜讀完謝金蓉所寫的《蔡惠如和他的時代》一書後,仍覺得有層層的疑問。 蔡惠如、林季商是祖國派 父親葉榮鐘於1962年8月7日,寫了〈蔡惠如先生的素描—記一個臺灣民族運動的舖路人〉,發表於1964年《臺灣文藝》第二期。1975年父親應蘇慶黎與康寧祥的約稿,經增補修訂後,更名為〈臺灣民族運動的舖路人—蔡惠如〉發表於《臺灣政論》第一期,後收於《臺灣人物群像》(晨星出版社)。2015年,人間出版社《葉榮鐘選集》文學卷則收錄了前者。…
作者:
葉蔚南
頁數:
72
李登輝曾向日本右翼歷史作家司馬遼太郎自稱「22歲以前是日本人」,司馬遼太郎亦在其所著《台灣紀行》一書中稱「搭上由大阪飛往台北的飛機,是1993年正月初二那天。雖然天氣晴朗,但是遠處的冬樹在一片濃濃的煙霧中顯得朦朦朧朧的。飛機升空之際,忽覺一抹感慨湧上心頭。(48年了)在那之前,我們是和台灣的人民同屬一個國家的。1945年由於日本戰敗,這個島因而被中華民國以軍事佔領」,並云老台北蔡焜燦「他到18歲為止是日本人,並且還志願當了陸軍少年飛行兵」。 司馬遼太郎在渠為李登輝撰述〈場所的悲哀〉一文中,也提及「1895年起的50年間,台灣曾是日本的領土。梅棹忠夫說過,那期間,日本曾是『多民族的國家』。直到1945年分離,在此出生且受過教育的台灣人,曾當過十足的日本人之事,我們已逐漸淡忘」。至於台灣奇美集團董事長許文龍,在日據時期也以為自己是日本人(〈特寫許文龍的利潤池管理〉,遠見,1999/9,p. 76)。 司馬遼太郎如此用心良苦地,經由感性的描述,反覆強調日據時期台灣人也是日本人。然而,歷史與現實的真相是,在日本人的眼裡,台灣是殖民地,台灣人是殖民地人民。 日據前期…
作者:
戚嘉林
頁數:
72
撇開千絲萬縷的歷史纏結不說,百年來,從孫中山革命到胡志明共產革命戰爭以至於今,越南都與兩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加之,台灣現有十餘萬來自越南的新住民,因此,越南應是可開拓交流的新天地。 越南是1986年開始「革新開放」的社會主義國家,原以為這個被中國影響千餘年中南半島大國華僑多、漢化深,用我們的國語也能溝通。未料,踏上越南土地親見,才發現當地百姓操著越南語,滿街都是越南文的招牌、路街牌及法式建築。不過,參訪其歷史古蹟,還是能體會出參雜其間的中華文化韻味。 行前安排緊張但成果豐碩 為瞭解孫中山與越南革命建國的關係,同時尋訪孫中山在越南和中越邊界的事蹟與遺址,日前國父紀念館首度邀請學者組團赴越南,與河內國家大學所屬人文社會科學大學合作,召開「孫中山與越南」學術研討會,並拜會胡志明博物館。 2014年,我館與越南學術單位曾有接觸,惟當年越南發生排華暴動,計畫中斷,今年才再度啟動。座談會由胡志明博物館范青梅副館長主持,且派員為團員導覽,讓我們對越南人心裡的胡志明形象有更進一步的認識。翌日,研討會落幕後,則是去參觀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
作者:
劉碧蓉
頁數:
76
美國智庫「2049計畫」研究員、解放軍問題專家易思安(Ian Easton)在新書《中國入侵威脅》中披露,中國大陸已經擬訂了一份2020年進攻台灣的秘密計畫,其中提到共軍攻台的三個階段:海空封鎖與大規模轟炸、兩棲登陸作戰及地面作戰。其說法未必符合台海狀況,但最近美國智庫對兩岸關係頻繁的發言,值得重視與警惕。 民進黨於2016年5月執政後,推動了一系列未曾經詳細評估的政策、法規及政府預算,使得民主政治的程序正義及民意未獲得尊重。民進黨又以轉型正義為名,對國民黨及軍公教警消進行政治鬥爭,尤其是粗糙的年金改革,深深傷害了在職及退休人員對政府的信任。 民進黨又肆無忌憚地執行「去中國化」,刪除課綱裡的中華文化與中國歷史,藍綠之間的矛盾已從執政權之爭,逐漸轉化成敵我矛盾。台灣社會如果爆發激烈的衝突甚至動亂,將成為大陸《反分裂國家法》對台動武的條件。 民進黨又積極地參與美日對華的軍事包圍。除情報交換與人員互訪之外,像美籍工作人員長期派駐在新竹樂山長程監測雷達;假借科學研究的名義讓美日人員登上太平島;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還於今年6月底甚至通過條款,同意美艦可定期停靠台灣港口。最近韓國媒體還報導,川普考慮在台灣設置戰術核武。如果台灣允許美國將核武部署在台灣,將觸及大陸對台動武的紅線。…
作者:
蔡翼
頁數:
78
大陸航母戰力持續備受關注,繼國產航母002下水測試後,配合新型大型戰艦055級的下水,大陸航母艦隊的兵力正逐漸成長,據最新媒體報導,新型的大陸艦載機固定翼預警機已正式出現,代號為空警-600(KJ-600)的空中預警機,其外型與功能與美軍現役的E-2預警機相似,可以判斷大陸海軍已具備四度空間作戰能力(太空、空中、水面、水下),按照大陸海軍成長的速度,可研判其艦載機聯隊的實力,與美軍之間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小,未來發展潛力無可限量。 對於航艦的艦載機來說,有兩點必須克服,第一為艦載預警機使用的是小型相控陣掃描雷達。換言之,機上雷達必須縮小,方能裝設在飛機上進行遠距離的監測,這項技術對大陸來說相當容易。第二,艦載預警機必須擁有大功率的發動機,才能有助於縮減在飛行甲板的起飛距離。大陸在國產發動機的研製能量上深具實力,正是繼美國海軍後,具備製造/生產艦載固定翼預警機能力的國家,其整體海軍航空兵實力遠超過俄國、英國,甚至日本海上自衛隊,達全球第二。 這幾年大陸的軍事裝備有如下餃子般的速度出現,對於大陸海軍而言,未來正式配備空警-600,除可提升大陸海軍「早期的預警能力」(airborne early warning…
作者:
宋磊
頁數:
79
針對北韓進行兩次火星14型洲際導彈(ICBM) 試射,並於近日再度試射火星12型中程彈道飛彈(MRBM),橫越日本領空後落入西太平洋,造成東北亞區域衝突的可能性升高。川普已表示,不惜以軍事手段對付北韓。不過,若美朝戰爭開打,南韓將首當其衝,面臨北韓軍隊跨越北緯38度線,進犯領土的嚴重後果。對此,南韓也有所應對,逐步公開其新研發的對地攻擊武器系統,讓人一窺其因應北韓的軍事手段。 地對地攻擊飛彈系統 南韓推出的地對地攻擊飛彈系統,包括玄武1型彈道飛彈(最大射程180km)、玄武2型彈道飛彈(最大射程300km)、玄武3A/B/C型巡弋飛彈(最大射程500~1500km)。其中,玄武1型以早期勝利女神防空飛彈為基礎研發而成;玄武2型則類似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短程彈道飛彈(SS-X-26 Iskander…
作者:
王尊平
頁數:
80
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的〈飼育〉,除表達了反戰、反種族隔離等思維外,更塑造出生生不息的人底自然與種性魅力。讀者如把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日裔作家黑石一雄的風格與歷史思維,與大江參照,或有所省思。 大江健三郎出生於1935年,199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他的文學基礎,除日本文學及歐美文學外,與中國古典文學及魯迅作品亦有淵源。他七度訪華,與中國讀者及文壇互動密切,並反省二戰,認為日本應為侵華贖罪。近日則參與反參拜靖國神社、反修改和平憲法的活動。他就讀東京大學文學部時已嶄露頭角,而奠定其文壇地位者,則是本篇於1958年獲芥川獎的〈飼育〉,其故事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一個偏遠荒野的山村。 「過渡祭禮」的通體結構 〈飼育〉這篇短篇小說的通體結構,可說是典型的「過渡祭禮」(rite…
作者:
古添洪
頁數:
82
10月12日晚間,記者與800名以上的觀眾,在世新大學大禮堂,觀看由北京中華傳統文化藝術交流訪問團帶來的《中國民族音樂知多少》。 《中國民族音樂知多少》專案表演,是由中國音樂學院創立的,大部分表演者皆為該學院聲歌系、國樂系的師生,而該學院自1964年創立,即以「承國學、揚國韻、育國器、強國音」為辦學理念,素有「中國音樂家的搖籃」美譽。 《中國民族音樂知多少》表演特色,是透過「講」、「演」結合的方式,對曲目的音樂特徵和文化內涵進行解讀,讓觀眾在享受聽覺盛宴的同時,近距離感受中國傳統音樂的魅力。自成立後,《中國民族音樂知多少》在大陸多地的大學、劇院演出過數十場,也曾赴加拿大、新加坡等地演出,廣受歡迎。 這次來台展演的有25人,全都是大陸最頂尖的民俗音樂家,包括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何鵬飛,著名教育家、指揮家曹文工,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周強,青年嗩吶演奏家張倩淵等。 當晚,交流團帶來中國不同地區的特色歌謠、說唱表演,以及琵琶、古箏、京胡、二胡、板胡、揚琴等樂器演奏。其中最受觀眾喜愛的是,青年嗩吶演奏家張倩淵獨奏的《一枝春》。曹文工指揮先為大家介紹該曲是描述武松的一生,包括他出道時的意氣風發、失意時的悲歎哀戚,果然經由張倩淵盪氣迴腸、扣人心弦的演奏,全場觀眾如醉如癡,奏完後全場掌聲、安可聲不斷,成為整場表演的最高潮。…
作者:
吉心如
頁數:
85
隸屬於傳統藝術中心的台灣戲曲中心,是第一座為傳統戲曲演出量身興建、打造的劇院,自2007年展開籌建計畫、2012年1月動工、2016年8月完工,再透過試營運、進行優化工程後,終於在今年10月3日開幕了。 鄰近捷運芝山站的戲曲中心,占地1.8公頃,主體建築由建築師姚仁喜設計,他以「一桌二椅」的概念,將中心分做北棟、南棟、前棟三棟建築量體,有1,055席的大表演廳、300席的小表演廳,以及大型排練室、數個多功能廳與戶外廣場。 為傳統戲曲而蓋的劇院 戲曲中心建造初衷很單純,是為傳統戲曲而蓋,設計上以照顧戲曲演員的需求為原則。例如姚仁喜參考清代文獻記載康熙皇帝看戲的座位,將舞台與觀眾席的距離設計為24公尺,對現代劇場的觀眾而言也許太近了,但其用意是為了讓戲曲演員在不配戴麥克風的情況下,仍可以將聲音清晰傳遞出去。又如後台廊道挑高3公尺,是考量戲曲演員若身上紮著靠旗、頭上戴著翎子,行走其間不必躬背彎腰。 在傳統戲曲界、表演藝術界以及戲迷心中,戲曲中心是一個備受期待的文化新地標。…
作者:
陳淑英
頁數: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