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音樂知多少|吉心如

中國民族音樂知多少|吉心如

 10月12日晚間,記者與800名以上的觀眾,在世新大學大禮堂,觀看由北京中華傳統文化藝術交流訪問團帶來的《中國民族音樂知多少》。

20171105134

《中國民族音樂知多少》專案表演,是由中國音樂學院創立的,大部分表演者皆為該學院聲歌系、國樂系的師生,而該學院自1964年創立,即以「承國學、揚國韻、育國器、強國音」為辦學理念,素有「中國音樂家的搖籃」美譽。

《中國民族音樂知多少》表演特色,是透過「講」、「演」結合的方式,對曲目的音樂特徵和文化內涵進行解讀,讓觀眾在享受聽覺盛宴的同時,近距離感受中國傳統音樂的魅力。自成立後,《中國民族音樂知多少》在大陸多地的大學、劇院演出過數十場,也曾赴加拿大、新加坡等地演出,廣受歡迎。

這次來台展演的有25人,全都是大陸最頂尖的民俗音樂家,包括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何鵬飛,著名教育家、指揮家曹文工,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周強,青年嗩吶演奏家張倩淵等。

當晚,交流團帶來中國不同地區的特色歌謠、說唱表演,以及琵琶、古箏、京胡、二胡、板胡、揚琴等樂器演奏。其中最受觀眾喜愛的是,青年嗩吶演奏家張倩淵獨奏的《一枝春》。曹文工指揮先為大家介紹該曲是描述武松的一生,包括他出道時的意氣風發、失意時的悲歎哀戚,果然經由張倩淵盪氣迴腸、扣人心弦的演奏,全場觀眾如醉如癡,奏完後全場掌聲、安可聲不斷,成為整場表演的最高潮。

記者聽到身邊所有人都忍不住讚嘆:「原來嗩吶可以這麼好聽」。看了節目單才知道,原來張倩淵20歲即得到大陸音樂最高獎《金鐘獎》的金獎,又獲得最高文藝獎《文華獎》的金獎,是唯一獲有雙金獎的嗩吶家。也因此,表演一結束,記者就衝到台前訪問張倩淵。她說:「我從6歲就開始學習嗩吶,要把嗩吶演奏得好,除了技巧外,最重要的是要掌握曲目的精神,融入曲目的感情,大膽地自由發揮。」

表演開始前,記者簡短地訪問了這次交流團的團長,黃埔軍校同學會副秘書長馮記林。他告訴記者,此次赴台交流展演主要突出的是民歌民樂民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是兩岸人民共同擁有的財富,也是連結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兩岸同胞有責任共同保護、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藝術。

附加資訊

  • 作者: 吉心如
  • pages: 85
  • 標題: 中國民族音樂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