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伯源選藍營黨魁 不避談「九二共識」│唐復年

卓伯源選藍營黨魁 不避談「九二共識」│唐復年

當台灣全島不論政府、民間正全力抗「疫」之際,從政壇消失一段時日、沈潛六年多的前彰化縣長卓伯源,在七月中旬宣布參選中國國民黨黨主席,讓因疫情三級警戒延後、暫失去討論熱度的台灣最大在野黨黨主席選舉,再度搏到版面;尤其卓伯源在參選聲明中直批「領導者丟掉兩岸和平的基礎─九二共識」,也挑起藍營內部最敏感的兩岸關係路線問題。

20219654

曾為國民黨擊敗翁金珠

卓伯源曾經是彰化縣政二代中個人條件最佳者,有台灣大學法律系、海洋大學政研所漂亮的學歷,父親卓瀧助是彰化縣資深縣議員,卓伯源克紹箕裘,1994年時他才29歲就投入縣議員選舉,成功接棒並且連任,任期未滿前即被當時的縣長阮剛猛延攬入縣府擔任副縣長,繼而在2001、2004年兩度當選立法委員,並在2005年的彰化地方選舉以藍軍主帥之姿,在縣長選舉大勝民進黨翁金珠10萬票,為國民黨拿回彰化縣的執政權,並且在2009年二度擊敗翁金珠,兩任縣長施政都留下漂亮的成績單。

卓伯源日前宣布參選國民黨黨主席,開場白即戳破民進黨的台獨神話,再則是痛批「全面執政造成了全面腐敗」;國民黨下一任黨主席最大責任就是要扛起2022年地方選舉,更重要的任務則是2024年拉下民進黨,要為台灣第四度政黨輪替寫下歷史,卓伯源有這個能耐嗎?

為馬英九守住濁水溪防線

從在野出發拉下握有行政資源的執政黨,卓伯源不是沒有經驗,2008年馬英九能高票當選總統,讓藍軍重回中央執政,有很大成分是靠各地方諸侯的施政績效,那時卓伯源當上彰化縣長已2年多,他與當時的台中市長胡志強、桃園縣長朱立倫、嘉義市長黃敏惠等人合拍的競選廣告「改變台灣、我們準備好了」,令人記憶猶新。即便是2012年馬英九競選連任遭遇蔡英文強力挑戰,在卓伯源操盤下,在彰化仍以近3萬票贏過民進黨,成功守住濁水溪防線。

彰化縣長兩任九年的歷練,若是在國民黨仍是「萬年執政」時代,卓伯源的仕途絕對是一帆風順,不僅能在中央有所發展,甚至有機會循同屬本土派且出身中南部的蕭萬長、吳敦義模式進入行政院、總統府。很可惜的,馬英九的第二任期施政滿意度直線滑落,2014年縣市長選舉藍軍大敗,加上卓伯源卸任前一年胞弟卓伯仲爆發貪污、侵占等醜聞,卓伯源個人雖全身而退,但9年來累積的聲望隨著國民黨的積弱一併跌到谷底,2015年初他參加立委補選,在自己最熟悉的選區竟也大輸,只能默默地暫離時政壇。

宣布選黨主席挑戰江啟臣

沒有了官職,也失去了舞台,卓伯源並未就此對政治切心(台語,絕望之意),2019年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參加總統大選國民黨初選時,卓伯源就是彰化縣的挺郭大員之一;卓伯源一心栽培、曾是他縣長任內的副手前副縣長柯呈枋在2019年初補選上立法委員,雖然2020年連任時失利,但與另一位前副縣長林田富先後被現任彰化縣長王惠美延攬回鍋縣政府出任要角。而卓伯源也在此時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證實他對政治仍未忘情,而且在朱立倫、連勝文甚至韓國瑜對是否挑戰現任黨主席江啟臣仍持觀望態度之時,卓伯源以參選黨主席作為重返政壇的起手式,時機上非常正確且恰當。

卓伯源的參選宣言對外除了要戳破民進黨的台獨神話之外,對內則以直球對決現任黨主席江啟臣的兩岸路線,他說:「兩岸一定要回到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是一表也不是共表。」並且直指「丟掉兩岸和平的基礎─九二共識,跟著民進黨膜拜,失去泱泱大黨的主體性,國民黨的黨魂逐漸被淡化,黨的領導中心不幸自我矮化,我們看不到執政重返的動力…」,擺明就是要挑戰江啟臣,甚至在之後的媒體專訪,直接派了新任務給江啟臣,「當主席太辛苦,搞得大家也很辛苦,比較適合去當駐美代表…」其實也是暗批江啟臣「親美反中」。

國民黨要走自己的路

卓伯源的一番言論,替不少藍營支持者說出他們的心聲,不僅對於執政當局從壓制言論自由到疫苗政策失算的不滿,更憂心的問題則是台灣未來在國際上的定位,既然從美國白宮立場不支持台灣獨立,到陳水扁、邱義仁之輩都認為現階段台灣要宣布獨立,不是台灣人民自己可以決定的,那就更應該認真的面對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不要再跟著民進黨膜拜,要勇於面對現實問題,兩岸應互相不否認對方,進一步恢復和平的對話、平等的協商。」誠如卓伯源聲明中所說的,「這條路才是台灣的康莊大道。」

卓伯源從政以來因職務關係,言論上對兩岸政治議題甚少著墨,不過,他在縣長任內成功地把彰化農產品銷到對岸,彰化也是台商的故鄉,這些經驗都能作為他這次參選聲明的立論基礎。他能否在政壇重新站起來,甚至有無足夠能量取代江啟臣而成為國民黨新的領導人,或許不會是藍營支持者最關心的,但他所拋出的國民黨路線問題,若能讓當今甚或下一任領導人正視,應該是卓伯源對國民黨及台灣人民現階段最大的貢獻。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

附加資訊

  • 作者: 唐復年
  • pages: 30
  • 標題: 卓伯源選藍營黨魁 不避談「九二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