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能輕忽RCEP後續發展│戴肇洋

台灣不能輕忽RCEP後續發展│戴肇洋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歷經台美一年的談判,在5月19日達成首批協定,美東時間6月1日雙方完成簽署。但橫跨15個國家包括22億人口、生產總額26兆美元、占全球貿易總量三成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從去年1月1日在6個東協成員締約方和4個非屬東協成員締約方完成手續開始上路,今年6月2日對菲律賓正式生效後,15個國家已全面實施相互關稅減讓。

20220301584083476938

依據中國商務部研究院所完成的「RCEP實施周年評估」報告顯示,2022年日本、紐西蘭、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等成員,對RCEP區域內部的中間品貿易均較2021年同期成長超過10%。若按RCEP規範,區域內部90%以上的貨物貿易最終將會從低關稅實現為零關稅,形塑區域整合市場。再者,之前許多學者專家評估,RCEP在全面實施相互關稅減讓下,將振興因中美貿易衝突與疫情干擾,而重挫的亞太區域經濟,同時將首度達到東北亞中日韓與東南亞各國的經濟整合時代。

輕忽RCEP對台經濟衝擊

面對RCEP全面實施相互關稅減讓的壓力下,此前政府認為,台灣對RCEP成員出口的70%,是加入資訊科技協定(ITA)的相關產品,因享受免除關稅,故RCEP對台灣產業的衝擊有限;但台灣產業各界則頗為憂慮地指出,RCEP並非僅有關稅減讓,它同時包括投資、服務貿易、電子商務、中小企業、貿易便捷化、原產地規則、貿易救濟、智慧財產、標準、技術法規等非屬關稅壁壘的排除,其後續發展對台灣經濟的衝擊不容小覷。

儘管RCEP對自由化的要求「層次」不如CPTPP嚴格,卻又難以輕忽其自由化所聚焦的傳統製造業產品關稅排除比重高達九成以上,未來面對日、韓激烈的競爭,台灣傳統製造業產品對中國大陸、東協國家等出口市場的拓展,會呈現極為不利地位。此外,RCEP涉及服務業市場准入,此對內需規模不足,迫切需要透過外需尋求發展的台灣服務業,勢必得面對更嚴苛的挑戰。其實,從去年以來,台灣金融對新南向市場的授信,或對新南向據點增設的持續就開始放緩,可發現其端倪。

20220301584083476939

應正視大陸主導RCEP

不過,更無法輕忽的是,RCEP在中國大陸的積極主導運作下,未來除了透過技術標準規格、電子商務規範,將會衝擊台灣對RCEP成員的出口外,大陸勢必亦會利用RCEP管道,栓緊東協及日韓供應鏈。誠如去年9月17日大陸在RCEP上路後首次的部長層級會議上表示,RCEP在統一貿易及投資規範下,將有助於形塑區域經濟整合,甚至更進一步促進中國與東協、日韓之間產業體系的連結,重新打造供應鏈。

其實,「東協與中日韓三國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於2022年報告中就指出,RCEP將會加強區域供應鏈,以作為促進成員經濟成長的來源。AMRO認為,在極低的關稅水準、統一規範下,配合較為寬鬆原產地要求,協助成員跨國企業可利用不同經濟體的比較利益,降低生產成本。亦即RCEP要求若區域內部價值含量超過40%,就可以被歸類為原產地,同時享有優惠待遇,希望在如此偏低的標準下,重新打造區域供應鏈。

AMRO更進一步分析,RCEP不僅是中日首次達成自由貿易協定(FTA),同時也是日韓首次達成FTA。因此,RCEP在全面實施相互關稅減讓下,除將使中日韓三個經濟體受惠外,東協經濟體也可從RCEP貿易和關稅綜合規範中獲致效率,透過區域供應鏈延伸所帶來的投資流量,得到更多利益。例如,東協的低成本製造,未來能利用來自日韓兩國的高附加價值投入(例如半導體),在運作上可先行免除關稅進口,再透過中國加工製成產品。

應調整策略突破限制

長期以來的兩岸關係糾葛,始終是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障礙。不過,這並非沒有突破空間,而是需要借力使力、調整策略。觀察過去全球供應鏈的網絡軌跡可以發現,其成長發展條件是能力及效率,並非需要透過FTA。中國大陸迄今簽署的FTA,占其出口貿易的比重並不高,但已建立了讓國際社會頗感威脅的供應鏈。

此意味著,未來台灣若能利用累積的經濟實力,有效整合各地台商的生產網絡,同時透過信任、安全條件,加強與全球重要供應網絡連結,產生的效果並不會亞於簽署FTA,或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因此,台灣在面對RCEP全面實施所帶來的衝擊,卻又始終跳脫不開意識形態的糾葛,甚至過度樂觀地認為,RCEP對台灣經濟「不致造成太大影響」,這才是台灣經濟的真正危機。

(作者係台灣省商業會顧問)

附加資訊

  • 作者: 戴肇洋
  • pages: 50
  • 標題: 台灣不能輕忽RCEP後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