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跑贏了西方經濟│林建山
今年無論是總合經濟量體,或是經濟發展成長速度,亞洲經濟都跑贏了西方經濟,這意謂西方要像過去一百多年來一樣,率意薅亞洲國家的羊毛,乃至制裁或遏制亞洲區域國家經濟的機會將越來越少。
亞太全球最具經濟活力
5月11日,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3年整個亞太地區經濟成長率,將從2022年的3.8%勁升至4.6%,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更將超過70%,而中國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也將高達34.9%,這一預估數值遠遠高過既往幾十年的水準。而亞太地區之所以能成為2023年全世界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主要推動力來自中國大陸的經濟快速復甦,以及印度經濟成長保持韌性。尤其,2023年中國經濟成長有望超過6.5%,繼續扮演亞太及全世界經濟成長的引擎。
當前全球需求走弱,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西方稱霸全球的G7經濟實力已漸趨疲軟,手握西方貨幣的歐美銀行業驟趨崩解,正給全世界的經濟態勢注入了不確定性的因素。
根據IMF估算,進入21世紀以來的通常情況,中國經濟的GDP成長率每提高1%,就會帶動整個亞洲其他所有經濟體平均提高0.3%;而且與過去經驗主要是由投資需求帶出的「投資溢出效應」不同的是,今年溢出效應將更多體現於中國在消費和服務業的需求增加,而且比過去的勁道更具體堅實強烈。
中國經濟復甦正在增強
另外,根據歐洲瑞銀最新的預計,受到若干因素的驅動,2023年下半年亞洲區域經濟發展成長,應該可以超過西方先進市場經濟至少5%以上。首先是中國經濟的逐步復甦。在國民消費的強勁帶動下,今年第一季GDP成長率已達4.5%,大大超出原本的市場預期;隨著信貸需求增加,第二季GDP成長可以提升至8%,為全年成長至少6%以上提供條件。尤其令人鼓舞的是,2020年以來處境艱難的房地產市場也正在趨於回穩,3月全國住房銷售額年成長率已站上6.3%。
儘管備受地緣政治持續加劇的挑戰,但大陸整體宏觀經濟的前景持續改善,仍然吸引世人注目,尤其今年5月公布的第一季企業經濟財報頗為亮眼,而股票不到10倍的本益比估值,也對投資人頗具吸引力。截至5月中旬為止,歐洲奢侈品股和澳門博彩股等受益於大陸重新開放市場,已出現反彈。隨著中國經濟復甦的穩步推進,預計在MSCI中國成份股中的消費品、交通運輸、資本財和工業材料等市場板塊,也應該會迎頭趕上。
G7主導地位已成歷史
5月19-21日的G7峰會於日本廣島落幕,20日發布的聯合聲明表示:「我們的政策方針並非針對中國,也不是為了阻撓中國經濟成長與發展。」在會中七國領袖認知到:今天要維護西方經濟的韌性,應該採取降低風險及多元化,並減少對主要供應鏈的過度依賴程度;亦即是將以「去風險」,取代2021年拜登接續川普的「脫鉤」戰略。
就在G7峰會期間,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沃爾夫(Martin Wolf)想點醒西方國家社會,必須接受當前的新現實:「美國的單極時刻」和「七國集團的經濟主導地位」都已成為歷史;中國現在是一個全世球性的經濟大國,G7集團各方國家都必須認清現實,再次找到「通往合作」的道路。
G7國力和經濟實力遞衰
1975年,世界已開發國家集團召開了首次領導人峰會,宣告成立G7,全球人口的占比曾達15%左右,而2019年伴隨著少子化、老年化造成勞動人口減少,G7的全球人口占比逐年下降。今年G7合計人口數僅占世界人口的一成,GDP約占三成,未來還會降至更低水準。
G7在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占比,40年前曾直逼七成,截至今年3月底,僅有四成不到的水準,已比金磚五國低了;相較金磚擴充至20國之後的BRICS+,G7不過僅及其半數而已。
相較之下,中國大陸的GDP在2010年已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二,2022年中國的GDP占美國GDP的72%,2023年中國的GDP更上升為美國GDP總額25.006兆美元的77%,直逼21兆美元。
G7已喪失霸權領導力
中國大陸、印度與巴西等開發中國家崛起後,包括中俄在內的20國集團(G20)框架,也都未能在俄烏戰爭後發揮太大的緩衝作用,更遑論G7集團經濟體。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原有的國際秩序發生巨大動搖分化,更引發外界質疑代表西方威勢霸權的G7,已喪失領導世界經濟的主導作用了。
換言之,以G7集團為核心的西方國家社會已無法再拱著美國霸權,繼續以實力地位肆意主宰全世界政經外交格局的秩序了,而且更不可能擅用美國單極霸權或G7+1的總合實力地位恣意妄為,到處製造「地緣不確定性」。
當亞洲經濟跑贏了西方經濟後,美國在全球經濟社會的「孤島化落寞」,將會成為2030年代的世界經濟社會中一道孤苦的風景。
(作者係環球經濟社社長)
附加資訊
- 作者: 林建山
- pages: 52
- 標題: 亞洲經濟跑贏了西方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