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雷射武器的發展與應用│王尊平
從美伊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到第二次波斯灣戰爭,10年間由於外科手術式戰術盛行,各國競相發展精準導引武器,包括全球定位系統(GPS)導引、電視導引、紅外線導引和雷射導引。近來由於發射成本低廉且威力強,雷射也從配角轉變為主角,成為高功率的雷射武器。
雷射武器的應用
(一)雷射燒穿/層裂/致盲。雷射光束對物體表面或人體眼球的破壞主要在於燒穿、層裂、致盲等,雷射武器應用也因此受限於上述範圍。過去,雷射多半扮演導引飛彈/火箭的輔助角色;後因雷射科技日新月異,高功率的穿透力符合軍事用途需要,特別是對於摧毀小型無人機、迫擊砲彈等低成本目標,廉價的雷射武器成為最佳選擇。
(二)雷射導引武器。電影《迫切的危機》描述了美軍特種部隊在哥倫比亞境內活動。電影最後以雷射槍照明毒梟集會別墅外的越野車充作目標,並指揮海軍F/A-18C大黃蜂戰機,投放GBU-12型雷射導引炸彈(LGB)摧毀,美國政府還對外宣稱那是汽車炸彈攻擊。這雖是電影劇情,但也充分說明雷射導引武器的運作模式。現在無論是地對地、空對地武器,多半還是以雷射導引為主,如前述的GBU-12型、碉堡剋星鑽地彈GBU-28型、地獄火反裝甲飛彈、直攻導引火箭(DAGR)等。不同之處在於現役各型載具平台上都有雷射照明裝置,不再需要地面人員配合,可獨立運作發射。
(三)反制雷射導引武器。T-90的盲眼被動反制系統(Shtora-1 EOCMDAS,紅外線/雷射誘導裝置),包含2具光電干擾器、4具雷射偵測器。當T-90偵測到被紅外線/雷射照明時,會在3秒內發射持續20秒煙霧,加上光電干擾器運作,使敵方的紅外線/雷射導引武器迷失方向。
此外,各國也競相發展主動防禦系統,例如以色列的馳車4型主戰車、南韓的K-2黑豹主戰車、俄羅斯的T-14阿爾瑪塔主戰車等。這類主動防禦系統,具有多個雷達感應器和榴彈發射器,當偵測到火箭推進榴彈(RPG)、反裝甲飛彈來襲時,會在有效距離內(5-10公尺)發射榴彈摧毀。
雷射武器的發展
(一)星戰計畫─殺手衛星/反射鏡。美俄冷戰時期,美國雷根總統為求有效反制前蘇聯的戰略核武打擊,要求國防部設計大氣層(圈)內外的攔截網。大氣層內有波音747-400F機載雷射系統和各型飛彈攔截系統;大氣層外的太空則有星戰計畫,由殺手衛星和反射鏡組成。其中,殺手衛星可自行發射雷射光束(化學雷射)摧毀敵方衛星或洲際導彈;而反射鏡則由地面雷射光束射入太空,再由1-2個反射鏡反射摧毀敵方衛星或洲際導彈。後因冷戰結束等因素,星戰計畫無疾而終。
(二)星戰計畫─波音747-400F機載雷射系統。波音747-400F機載雷射系統,搭載功率達兆瓦級的氧碘化學雷射,可攔截上升階段的彈道飛彈或洲際導彈。雖然,該套雷射系統曾有遠距離成功摧毀靶彈的紀錄,但雷射光束容易受到大氣環境(空氣密度/濕度)的影響,產生功率耗損而降低對目標的穿透力。因此該計畫現已中止。這架747-400F改裝機存放在亞歷桑納州的飛機墳場。
(三)艦用型─船艦專用雷射系統。由於雷射的發射成本低廉,美軍曾用方陣系統的砲座開發雷射型近迫武器系統,直接以雷射摧毀空中或水面目標。2011年4月8日,美國海軍利用保羅佛斯特號防衛系統測試艦(SDTS),在外海測試艦用型高功率雷射武器(MLD)。這套整合於方陣系統砲座的雷射武器,有效摧毀一艘距離1,600公尺外的迷你快艇,發射功率可達100-150千瓦(kW)。目前有少數勃克級神盾艦配備,未來美軍下一代神盾艦DDG(X)也將配備。
雷神公司本身也自費研發雷神雷射區域防衛系統(LADS),同樣採用方陣系統的砲座,可部署在陣地防衛,但受限於發射功率和距離,陣地防衛的雷射系統主要是摧毀小型無人機和迫擊砲彈。而英國則研發了方陣系統加裝雷射系統,成為史上最複雜的方陣系統。
(四)陸基型─車輛專用雷射系統。德國萊因金屬集團併購瑞士奧立崗公司後,曾利用空中遊騎兵35公厘口徑快砲系統的砲塔,改裝成高功率雷射系統,並成功測試。2017年國際防衛展上展出過相關產品。美製復仇者防空系統經過大幅度改裝,後方遙控人員艙配備刺針防空飛彈、25公厘口徑鏈砲、高功率雷射系統等武裝,非常實用。2018年珠海航展,中國大陸也展示過卡車載具型的高功率雷射系統,發射功率可達30千瓦(kW),未來發射功率則可達100千瓦(kW)。
(五)機載型─戰機專用雷射系統。美國空軍下一代戰機(第6代戰機),除了更強調匿蹤和智慧化,逐步朝無人戰機(UCAV)的階段前進外,甚至有機載雷射系統等防禦設備,以提升未來在戰場的存活性。目前F-16戰機可攜帶雷射系統(機腹吊艙),AC-130J砲艇機也可加裝雷射系統。
(作者係全球新武器大觀網版主)
附加資訊
- 作者: 王尊平
- pages: 82
- 標題: 探討雷射武器的發展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