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中政策」是否會轉變?|佟秉宇

美國「一中政策」是否會轉變?|佟秉宇

2月9日,川普在與習近平的通話中,重申了美國會繼續執行「一個中國」政策,使一場從川英通話開始持續了70天的鬧劇,終於告一個段落。但回顧一下歷史可知,川普及反對他的勢力大概都不會在「一中」問題上就此罷休。

2017034307

從去年12月初與蔡英文通話,以及之後說美國奉行近40年的「一中政策」不是不可以放在談判桌上談的,川普遭到美國建制派鋪天蓋地的譴責。外表看來,似乎美國的建制派要力保「一中政策」,而川普要打破這成規。真是這麼回事嗎?

美國早想改變「一中政策」

其實,美國建制派也同樣認為,當今世界局勢與1970、1980年代大不相同,當時為聯中抗蘇、減緩越戰壓力,與中國建交,簽訂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從1990年代初蘇聯解體到現在這四分之一個世紀裡,美國戰事未曾停過,小布希任內消耗巨額軍費打阿富汗與伊拉克兩場戰爭,歐巴馬任內的「政權更替」策略更打得中東、北非滿目瘡痍,大量人民逃離家園,成為歐洲難民。而美國國內的製造業流失、中產階級變小、貧富差距拉大,方方面面形勢的變化,似乎到了一個臨界點。

在這樣的情況下,政治素人川普居然能及時地抓住選民對現狀不滿及求變的心理,當選第45任總統,大大出乎建制派的預料,也使建制派如夢初醒地意識到,原有的很多策略及作法無法繼續,其中包括「一中政策」。

建制派的卸任總統歐巴馬在2016年12月簽署「2017會計年度國防授權法案」,由此,未來美台雙方軍方高層互訪將更檯面化與制度化,這對「一中政策」是進一步的蠶食。其實美國在簽署美中三個聯合公報之始,就在「一中」議題上玩弄文字,留有模糊空間。例如在英文版的公報文件上,談及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時,用的是「acknowledge」,既可解釋為「承認」,亦可解釋為「知道」,並未明確表示同意或支持。

1982年中美簽訂的《八一七公報》,表明美國在往後的軍售數量及質量上均不會超過1979年中美建交時的水平。但美國卻沒有遵守該公報的條款,對台軍售有增無減:1979年軍售總額為2.65億美元,在小布希任內8年增至118億美元,歐巴馬任內7年(資料僅至2015年底)已增至141億美元。除去通脹因素,增幅亦在三至四倍以上。種種跡象顯示,美國建制派對「一中政策」一直留有備用方案,並且不斷用實際行動將其擴而大之。

2月16日,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楊甦棣透露,美國在台協會台北新址今年在內湖啟用後,美方將派陸戰隊駐守負責安全維護。美國以往只有在大使館、領事館才派陸戰隊駐守,這個對台的新舉措是不是備用方案裡的新玩意,值得關注。

以軍事及貿易戰圍堵中國

川普上台的口號便是「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他也說「美國不會繼續當世界警察」、「北約已過時」,但看著英國脫歐卻有掩飾不了的竊喜,在批評德、法二國擴軍的同時,卻大量增加國防預算,計畫將海軍艦艇由270艘增加到350艘,大量採購F-35戰機,這除了照顧他所代表的軍工利益集團外,明顯是為對付中國大陸,為「一中政策」的談判、南海的挑釁,做好軍事恐嚇準備。

在東亞政策方面,川普還計畫在日本、南韓部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加劇與中國大陸的敵對態勢。在貿易上,對中國大陸、墨西哥、台灣等對美國有貿易出超的國家與地區橫加進口關稅,冒著兩敗俱傷的風險,也不惜要打一場貿易戰。

中美關係仍有轉變的可能

對於美國的圍堵,中國大陸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出口貿易世界第一,對美貿易在川普課35%進口關稅的情況下,只會減少8%(據英國《金融時報》估算)。軍事武器近年來也不斷更新,殲20戰機性能與美國F-22不相上下,殲25則較F-22更勝一籌,東風21D導彈是航母殺手等等,不一而盡。

倒是台灣,TPP沒了,對美出口銳減,經濟將遭嚴重打擊。蔡政府千萬不能讓他人拿著兩岸的分離現狀作籌碼,只有早日承認「九二共識」才是明智的作法。

川普在進入白宮三個星期後,終於稍微明白美國在外交、內政上的各種制約,了解中國大陸在經濟、軍事方面的實力,意識到和中國大陸談判「一中政策」必將踢到鐵板,再加上國家安全顧問弗林「私通」俄羅斯駐美大使事件仍在繼續發酵,只好把「一中政策」暫時放一放。但以川普的善變,各方還是必須提防事態的再度轉變。

(作者係美國《中美論壇》評論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佟秉宇
  • pages: 20
  • 標題: 美國「一中政策」是否會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