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 |NO.43 │ 川普埋地雷 蔡英文勿踩
蔡英文2月5日出席大陸台商春節聯誼會時重申,希望以新的思維及作法,共同擘畫兩岸互動新模式,而且還預示下半年會有新的兩岸政策推出。 由於2004年蔡英文任陸委會主委時,就曾為陳水扁撰擬「兩岸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令人不免猜測她是否想重施舊技,以「和平原則」排除「一中原則」。不過,2月9日川普在與習近平通話時,鄭重其事地表示尊重「一中政策」,適時地提醒了蔡英文,迴避「九二共識」或「兩岸同屬一中」,兩岸當局根本無法互動。 或有人說,美國去年底通過《國防授權法》將提升美台軍事交流層次,在川習電話後,又傳出AIT台北辦事處要派駐陸戰隊、美軍計畫對台出售薩德系統等傳聞,可見美國仍是台灣最堅定的盟友、台灣人「拒統」的最大靠山。 誠然,美國為固守其世界獨霸地位,會使用一切可使用的籌碼,遏制全方位崛起的中國大陸,但歷史一再證實,美國的外交政策說變就變,台灣可得小心謹慎,以免沒撈到任何實質好處,反而陷自己於更大險境。 即令未來AIT新址真有陸戰隊駐守,他們也只負責代表處的安全,與「在台駐軍」有很大的區別,而台灣設置薩德更只是一個捕風捉影的猜測性報導,但這些傳聞,讓堅持外部勢力不得插手台海問題的大陸當局極為不滿,也讓停滯的兩岸關係再次添油加火。可想見,如任何一項成真,都可能導致大陸學者所謂的「陷台灣於萬劫不復」。…
作者:
紀欣
頁數:
1
今年1月,大陸教育部發布教材函件,希望各級中小學教材落實「14年抗戰概念」,強調「九一八事變」後的14年抗戰歷史是前後貫通的整體,在課程教材中應予以系統、準確體現,只是沒想到此舉居然在台灣引起風波。 得知大陸把對日抗戰時間定調為14年後,前行政院長郝柏村表示,「即使把時間推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抗戰也仍然不是共產黨所領導。」郝院長還說:「『抗日活動』與『抗戰』是兩回事,不是有抗日活動就可納入抗戰範圍。且九一八事變後到七七事變之間,中日雙方爆發過上海一二八事變,以及長城古北口、喜峰口戰役,但這些衝突後來都正式簽署停戰,不符合戰爭的定義,不應該算進抗戰的時間範圍裡。」他又說「如果就抗日活動來說,台灣在日本統治之下曾有多次民眾起事抗日,應該也可以放進去,霧社事件就比九一八事變還早了一年,為何不將其作為抗戰的起點?」這番話讓人覺得抗戰14年似乎是滑天下之大稽的事。 國府抗戰就是14年 究竟何時才算抗戰的開端,這個問題根本沒有什麼好爭的,因為如果七七事變才算抗戰的開端,那不間接證實從九一八到七七間的6年間,國民黨根本沒在抗日,這豈不坐實了「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說法嗎?其實郝柏村的抗戰論述,連國府自己都不會同意。因為對國民政府來說,抗戰就是14年,沒有什麼七七之後才算抗戰的說法,真相就收錄在秦孝儀主編的《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裡。 國民黨黨史會出版的《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七篇戰後中國〉裡的「對日政策與簽訂和約」,詳細記載了《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簡稱《中日和約》)簽訂前的討論過程,其中我方代表與日方代表意見最分歧的一點,就是九一八是否為抗戰的開始日期。…
作者:
林明正
頁數:
6
近來大陸當局擬對台灣同胞推動類同國民待遇的措施,可以說是一項爭取台灣民心的惠台政策,也可望透過台灣支持此項措施的民眾對蔡英文政府的兩岸政策施壓,要求她必須儘速填完未完成答卷,回到「九二共識」的正常軌道。 大陸當局先前召開對台工作會議,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指出,2017年兩岸關係和台海局勢更加複雜嚴峻,表達「堅決貫徹黨中央對台工作大政方針,繼續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會議也提到:「研究出台便利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的政策措施,積極支持台商台企在大陸更好發展,依法維護台胞權益。」大陸當局擬推出類似「國民待遇」的政策措施,這究竟是糖衣毒藥?還是苦口良藥? 應對國民待遇持正面態度 2月8日,大陸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在新聞發布會上回應,有關政策措施涉及台灣民眾在大陸的就業執業、社會保障、生活便利等方面,大陸有關部門正在按照會議精神進行研究,成熟後將公布實施。台灣陸委會則回應表示:對於陸方給予台商國民待遇,「只要對台商經營投資發展有利,且未違反我方法令或損及國家尊嚴,政府持正面態度。」足見,台灣當局對陸方提出「國民待遇」措施持樂見其成的態度,並未嗤之以鼻為統戰。 習近平曾提兩岸應「心靈契合」,建立「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意識。這符合「寄希望於台灣當局、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指導原則,在實際政策作為上,則轉向偏重傳統「國家中心論」的政治領域衝突,例如主權、領土、政治定位、軍事國防外交。在推展「社會中心論」方面,將兩岸公民社會與人民,皆納入兩岸政策論述的核心內涵、主體與政策實施標的對象,積極主動解決兩岸民眾在具體互動中衍生的經社文等功能性、事務性議題。…
作者:
柳金財
頁數:
8
國民黨衰落的根本原因在於,當年以三民主義為基礎,胸懷整個中國的建黨宗旨,已經無法實現。國民黨的金科玉律,在目前的變局下,成了虛言妄語。 國民黨最近很熱鬧,今年中要選新的黨主席,目前已有五人參選,打破歷史紀錄。台灣社會一般輿論,似乎都不看好國民黨的未來,連中國大陸的前南京軍區副司令王洪光也直言,國民黨是「爛泥扶不上牆」。 國民黨目前是左支右絀,內訌不斷,加上黨產被抄,很多人不能理解,國民黨為何淪落至此。筆者認為,分析問題要有歷史縱深,更要注意基本癥結。造成國民黨困境的根本原因,在於國民黨早已失去黨在成立時,所設定的黨的存在價值。 國民黨像個過時的董事會 中國國民黨成立的初衷,是要把中國建設成「富強康樂」的國家。我們可以看看國民黨員奉爲為圭臬的《國父遺囑》上寫著:「…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
作者:
薛中鼎
頁數:
10
歷史是有真相的,不是任何虛無、相對主義的編造可以模糊造假的。很不幸的,台灣自李登輝以來的執政當局不斷地編織二二八的謊言,欺騙了人民,綁架了台灣,才會搞到今天連自己都不知哪裡出了問題的茫然。 針對大陸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2月8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大陸今年會舉辦二二八事件7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隨即在2月9日說道:「紀念二二八,最重要的精神就是記取教訓,牢記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政府就不會對人民暴力相向。」蔡英文2月19日出席國際大屠殺紀念活動時表示,「作為一個曾有人權迫害歷史的國家,台灣應該學習德國反省納粹的勇氣,面對過去歷史。」在此時機與背景下,蔡所指的「曾有人權迫害」,應該主要是為其二二八當日的活動做鋪墊。但二二八的歷史真相為何,總要看看證據吧! 台灣當局扭曲假造歷史 國民政府根據兩份國際宣言接收台灣後,雖處困難之時,還給予台灣多種補助與扶持。1947年初出任中央銀行總裁的張公權(張嘉璈)曾拿出具體數據,撰有專文說明此事實,駁斥中央剝削台灣的謠言。陳儀主政台灣,在戰後餘荒,物資困乏的情況下,自始至終為台灣人民爭取較內地為優的待遇,讓台灣免受內地金融的拖累;快速接收訓練當地人才,吸收進入公務體系;1946年就舉辦鄉鎮市民代表、縣市議員、台灣省參議員選舉,邀請地方仕紳參政議政,落實地方自治;推動日後開啟公地放領先河的公地放租等善政,其餘不再列舉。如此種種與拿武士刀砍台灣人腦袋的日本殖民者對照,簡直天壤正反之別。既無官逼,就很難說有「民反」之理? 根據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編輯的二二八史料,從有案的反民來看,份子複雜,有皇民、利慾薰心的仕紳、躲在幕後的煽動者、日寇餘孽、台日流氓浪人、共產黨人、復原失業的台籍日本兵、受鼓動的愚民等等,或居心叵測,唯恐天下不亂,欲亂中取利者;或出於無知的不滿與一時情緒,受人鼓動參與者。…
作者:
朱駿
頁數:
12
川普和習近平二度通話確定「一中」,但不久又傳來美軍陸戰隊可能派駐AIT台北辦事處、台灣可能部署薩德飛彈系統的訊息,台灣獨派因此雀躍;問題是,如果前者成真,兩岸關係將更為險阻;而後者,則可能上演台灣版的「古巴飛彈危機」。 一改之前將「一中政策」列為中美談判可能議題之一的立場,川普在和習近平的二度通話中,首先確定新政府充分理解「一中政策」的高度重要性、也將信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與《台灣關係法》的立場。 實際上,川普之前放話,只是為敲中國竹槓,不但在和阿里巴巴集團總裁馬雲1月初的會晤中,輕鬆換來馬雲承諾為美國中西部創造一百萬就業機會的承諾;緊跟而來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向川普承諾要推動日商返美,並承諾要大舉投資美國基礎建設,創造就業機會。只靠在推特放話,川普就輕鬆贏得幾百億美元的投資承諾,當然見好就收,不但收回先前向北京挑戰一中的立場,先前指責中國搶奪美國人工作機會、操縱匯率和南海造島等,也做出了調整。 川習通話,「一中」歸位 北京去年在第8次年度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時,曾經承諾繼續推動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並強調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但人民幣卻在去年11月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持續重貶,川普多次抱怨中國操縱匯率,揚言報復。然而,由於美聯儲為抑制通膨和資產泡沫,傾向維持美元走強,市場預期美聯儲將再升息;加上中國經濟增長下滑,在避險和資金外逃的雙重壓力下,中國不得不加強資本管制,影響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甚至「一帶一路」的推展速度也可能因資本管制和外匯儲備下降而受阻。…
作者:
陳建仲
頁數:
14
2月9日,川普與習近平通話時表示將會尊重「一中政策」,此番表態有助於中美關係及時清除潛在障礙,但必須點出,川普的「一中」政策不等於中國的「一中」原則,二者雖非涇渭分明,卻也不容混淆。 美國在對外政策上擅於打模糊牌,玩弄文字遊戲,在對華政策上也是如此。 美國玩弄措辭遊戲 早在1972年簽署的中美聯合公報中,美國方面就稱,「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措辭只是acknowledge(認識到),而非recognize(承認)。 到了1979年的中美建交公報中,雖然中文版寫明的是「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在英文版中美國使用的依然是acknowledge(認識到),而非recognize(承認)。…
作者:
嚴語
頁數:
18
2月9日,川普在與習近平的通話中,重申了美國會繼續執行「一個中國」政策,使一場從川英通話開始持續了70天的鬧劇,終於告一個段落。但回顧一下歷史可知,川普及反對他的勢力大概都不會在「一中」問題上就此罷休。 從去年12月初與蔡英文通話,以及之後說美國奉行近40年的「一中政策」不是不可以放在談判桌上談的,川普遭到美國建制派鋪天蓋地的譴責。外表看來,似乎美國的建制派要力保「一中政策」,而川普要打破這成規。真是這麼回事嗎? 美國早想改變「一中政策」 其實,美國建制派也同樣認為,當今世界局勢與1970、1980年代大不相同,當時為聯中抗蘇、減緩越戰壓力,與中國建交,簽訂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從1990年代初蘇聯解體到現在這四分之一個世紀裡,美國戰事未曾停過,小布希任內消耗巨額軍費打阿富汗與伊拉克兩場戰爭,歐巴馬任內的「政權更替」策略更打得中東、北非滿目瘡痍,大量人民逃離家園,成為歐洲難民。而美國國內的製造業流失、中產階級變小、貧富差距拉大,方方面面形勢的變化,似乎到了一個臨界點。 在這樣的情況下,政治素人川普居然能及時地抓住選民對現狀不滿及求變的心理,當選第45任總統,大大出乎建制派的預料,也使建制派如夢初醒地意識到,原有的很多策略及作法無法繼續,其中包括「一中政策」。…
作者:
佟秉宇
頁數:
20
近來來自美國的兩則消息,都在台灣引起軒然大波,凸顯台灣作為國際政治「棋子」的悲哀。一是美國陸戰隊預計派駐台北AIT,二是美軍可能要販售薩德系統給台灣。兩者最後都應該不會實現,但美國何以在此時間點拋出議題? 提出的時間點可疑 日前在德國波昂舉行的G20外長會議,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先見了德國、韓國外長,卻未安排與美國國務卿提勒森會面,美方相當意外,隨後就傳出陸戰隊與薩德進入台灣的消息,王毅改變了行程,與美國國務卿會了面,美方重申奉行「一中政策」。 會面結束後,美方對陸戰隊駐台或薩德消息鴉雀無聲,只剩下台灣一堆政客媒體還在炒作。台灣問題應該只是美國希望見到王毅的一個籌碼、道具。 王毅會見韓國外長時再度表明,陸方反對韓國部署薩德。因為薩德探測系統使用的X波段雷達,探測距離可達2,000公里,會將大陸東北、華北及俄羅斯遠東地區所有軍事飛彈導彈情報探查得一清二楚,如同在家門口裝上偷看的眼睛與偷聽的耳朵,直接損害大陸的戰略安全。韓國部署薩德已吵了半年多,此刻再放出台灣部署薩德的消息,無非是美國再次給大陸添堵罷了。…
作者:
侯漢廷
頁數:
22
梅克爾因難民政策支持度下滑,但基民黨/基社黨聯盟仍推她為國會大選的總理候選人。不料,被批評採用川普式競選手法的舒爾茲出任社民黨總理候選人後形勢丕變。最終誰將出任德國總理,仍視何黨的國會議席最多。 梅克爾再成為總理候選人 去年(2016)12月6日,德國現任總理梅克爾在基民黨代表大會被選為基民黨主席。 自2000年4月10日首次被選為基民黨主席,梅克爾擔任該黨主席已將近17年,擔任德國總理也已近12年,這是她第九度被選為基民黨主席。此次梅克爾獲89.1%的黨代表支持,看似很高,但已是她擔任總理以來,競選基民黨主席的最低得票率(她曾在2012年的黨主席選舉中獲得97.9%的選票)。 梅克爾在黨代表大會上表示,對基民黨而言,即將來到的大選將是德國統一以來最艱難的一次。部分黨代表認為,這是梅克爾咎由自取,他們批評梅克爾太左傾,尤其她於2015年決定收容100萬敘利亞難民,激起民怨,導致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另類選擇」(AfD)崛起,瓜分了基民黨/基社黨聯盟的選票。…
作者:
孫治本
頁數:
24
朴槿惠和蔡英文都是「首位女總統」,自然人們會喜歡拿兩人來比較。目前朴槿惠面臨下台的窘局,而蔡英文執政還不到一年,抗議人潮就絡繹不絕,令人質疑,蔡英文能不能安然渡過4年任期? 近數個月以來,全世界都在關注韓國和朝鮮發生的震撼事件。在韓國是朴槿惠的「彈劾案」和「崔順實壟斷國政案」,在朝鮮是「北極星2型」飛彈與「金正男遇襲身亡」兩案。 朴槿惠恐難脫身 關於朴槿惠彈劾案,日前韓國憲法裁判所已做出最終辯論日為2月24日的決定,因此由一般正常運作來看,3月10日左右彈劾案結果就會出爐。據最新民調顯示,有80%以上的人贊成彈劾,即10個人中有8個人同意,在現實情況下,朴槿惠提前下台似已確定。 至於「崔順實壟斷國政案」,崔順實雖一直採取「默不作聲」的不合作態度,但特偵組所搜查的犯罪證據多如泰山,崔順實根本沒有抵賴的法律空間。眼前崔順實唯一能做的事只有「好漢一人扛」,儘量與朴槿惠「共犯」結構切割。…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26
日本是否真與台灣友好,遇到釣魚台問題就原形畢露,安倍2月9日急赴華府會川普,取得美方應允《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台,揭穿日本「友台」的假面具,這也顯示蔡英文的「親美日」政策禁不起考驗。 蔡英文政府為了展現與前朝馬英九的不同,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並採取「親美日」政策,受到日本政府歡迎,也讓安倍首相在台日「價值觀外交」、「觀光外交」、「地震外交」加大力度,令不少台人傾心。只是,涉及到釣魚台問題時,日本又浮現另一種面貌。 安倍拔擢兩位對台大將 蔡英文執政以來,日本安倍政府對台確實益趨積極,去年8月兩項人事令即顯露安倍的意圖。一是內閣改組時任命胞弟岸信夫為外務副大臣,主管對台事務。岸信夫在安全議題上向來力推台灣與美、日交流合作,他也是日本國會議員中暗地研議日本版「台灣關係法」的要角,岸信夫上任後表示要提升日台經貿合作,解決日本核災區食品被台灣禁止進口的問題。 另一是將前日本駐中國大陸的政務公使垂秀夫,以交流協會「調查員」的身分調派來台灣。垂秀夫是資深外交官,中文流利,情蒐能力甚佳。陳水扁執政時,垂秀夫2001至2003年曾任日本交流協會的總務部長(祕書長),人脈很廣,自衛隊退休高官來台擔任等同於「武官」工作的機制就是那時建立的;2013年在大陸工作期間,垂秀夫因遭陸方懷疑「蒐集對中國不利的情報」,被外務省緊急調返日本,不可能再派駐大陸。這回是在首相安倍、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和岸信夫等三位高層「親台派」充分委任下,來台阻止兩岸接近、融合。…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28
敘利亞內戰在去年12月莫斯科會談後終告停火。儘管交戰各方仍有矛盾,但由於俄羅斯和土耳其兩國態度轉變,而使敘國不同派系同意妥協。此次停火協議排除了美國和聯合國的介入,顯示俄羅斯在中東的主導地位已逐漸成形。 在莫斯科會談結束未久,由俄羅斯、土耳其與伊朗三國所主導的敘國政府軍與反對派會談,於1月23日在哈薩克首府阿斯塔納正式展開。 各方有各自的盤算 伊朗會參加會談,主要是因它在敘利亞不僅派有正規軍,還有大批受其挾制的黎巴嫩真主黨部隊。敘利亞反對派願意參與,主要是因其幕後支持者土耳其的態度轉變。觀察家認為,這次敘利亞交戰各派同意會談,顯示敘利亞問題已出現重大轉機和進展,但由於完全排除了美國和聯合國,甚至連遜尼派的阿拉伯聯盟成員亦未參與,因而引起部分國家不滿。 俄科學院國際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專家普里馬柯娃(Е.М.Примакова)與納德因─拉德夫斯基(Виктор…
作者:
姜書益
頁數:
31
北京已經邀請英國首相梅伊5月訪問中國,出席中國主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峰會」,討論中英財政經濟貿易關係,共商合作大計,為解決當前世界和區域經濟面臨的問題尋找方案。 英國前首相卡麥隆看好大陸雄厚的經濟實力與市場,全力加強中英雙邊關係。 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到來 中英關係於習近平2015年訪問英國時邁入黃金期。雙方簽署了價值約400億英鎊的多項協定,其中最重要的是造價180億英鎊(約新台幣7124.4億元)的欣克利角核電廠(Hinkley Point)投資項目。中國廣核集團投資約三分之一,另一個主要投資者是法國電力集團(EDF)。這不僅是大陸首次參與設計及興建英國核電廠,更是大陸第一次輸出核技術到西方大國,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
趙國材
頁數:
34
徐泓,1943年生於福建省建陽縣,1947年隨父來台,獲台灣大學歷史系文學士、文學碩士及國家文學博士。1985 年任台大歷史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並於1989 年創設藝術史研究所,兼任所長;1991 年參與香港科技大學創校工作,擔任歷史講座教授,兼人文學部創部部長及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署理院長;1996 年創設暨南大學歷史學系(所)、擔任所長,並曾任教務長、代理校長。學術專長為明清社會經濟史,研究領域包括鹽政史、城市史、社會風氣史及家庭人口等。…
作者:
紀欣、陳淑英
頁數:
36
川普與習近平通話時承諾將尊重 (honor) 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似乎又跌破不少專家眼鏡;但這情勢讓台美洽談FTA將承受不少挑戰。若兩岸僵局不解,對台更為不利。 川普2月8日致函習近平,並隨即於隔日展開「川習熱線」。川普在電話中,承諾將尊重(honor)美國的「一中政策」,而習近平則透過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的正確選擇」。川普由選前、選後對中國大陸的不滿與指控,到釋出善意,甚至不再點名匯率操縱,這是髮夾彎的表現,還是川普礙於國際現實而採先剛後柔的策略,頗耐人尋味。而對於親美抗中的蔡英文政府,未來要在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下,持續加強台美經貿關係,同時研議與美方洽簽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恐怕不妙。 川普不會放棄亞太布局…
作者:
李沃牆
頁數:
42
由於兩岸政治僵局難以突破,兩岸投保協議將無法執行;除非蔡政府能早日接受「九二共識」,台商在大陸投資權益的維護和保障,恐將取決於大陸方面的政策和善意。 去(2016)年5月以來,由於蔡政府不承認蘊涵「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並不斷推出「去中國化」的文化台獨主張和政策,使兩岸政治關係陷於僵局,兩岸間包括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簡稱經合會)在內的官方政經溝通管道完全停擺。最近蔡政府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業務與組織調整時,又將專門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續協商的ECFA小組撤廢,這不僅使未來兩岸貨貿服貿的可能溝通和協商走入歷史,並且也使過去兩岸兩會所簽署的各項協議無法切實執行,其中,涉及台商在大陸投資權益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兩岸投保協議無法執行,勢將影響台商在大陸的投資和兩岸經貿關係發展。 台商投保的法律依據 1990年代初期以來,伴隨著台商赴大陸投資日益增加,兩岸經貿往來日益密切,台商所涉及的經貿糾紛案件也隨之增加。為保障台商投資的權益,1994年3月5日大陸國務院發布《台灣同胞投資保障法》,5年後,大陸國務院才又頒布《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實施細則》。 綜觀而言,該法鮮少明確規範投資權益適用範圍,對於台商在大陸投資所關切的投資待遇、國有化及徵收補償標準、企業經營自主權、爭端處理機制,以及人身安全保障等問題,都沒有明確的規範,因此,當台商遇到投資權益受損或發生糾紛時,該條文根本無法發揮實質功能,並不足以保障台商在大陸投資權益和人身安全。再加上這些法令為大陸單方面制定的法律,可以隨時片面修改,台商權益無法得到完全保障。…
作者:
魏艾
頁數:
44
1920年生於新竹的楊思標院長是台灣胸腔內科的權威,曾於1978年至1984年擔任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院長。97歲的他耳聰目明、行動自如,每天排滿了行程,到各校傳授專業,也熱心教導國人如何養身保健。 楊院長於1939年進入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就讀,畢業後即在台北帝大醫院服務,1953年獲日本新潟大學醫學博士。1978年起任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下稱台大醫院)院長,至1983年又接下台大醫學院院長,同時身兼兩項要職。1989年退休後,隨即赴花蓮接掌慈濟護專(現名慈濟技術學院),主持校務,培植護理新軍。 楊院長直到現在還持續走訪各醫學院所及各教學醫院,其中包括每周一次從台北去花蓮慈濟醫院,指導後輩醫師如何掌握肺結核診治要點,以及如何判讀胸部X光片。 楊院長為使兩岸各地肺結核獲得早期控制,以及提升一般內科醫生及醫學系、中醫學系畢業生對肺部X光的判讀能力,特別出版了「肺結核之臨床X光進展與診斷」及「胸部X光判讀之指引」兩種教學光碟片,而且無償提供台灣、大陸及海外華人的醫學院所作為教材使用,也提供一般內科醫師作為自習之用。 擅長肺部X光片判讀…
作者:
陳淑英
頁數:
48
顧燕翎自1970年代投入婦女研究和婦女運動,1998年進入台北市政府,成為台灣首位女性主義政務官。今年1月,全球各大城市,包括亞洲的東京和馬尼拉、非洲的奈羅比,400多萬婦女走上街頭,抗議川普長期藐視女性、又是性騷擾的累犯,台灣的婦運卻出奇安靜無聲,顧燕翎不禁問「婦女運動在否?」 顧燕翎1970年代留美期間接觸到女性主義,返台後,任教新竹交通大學。在女性主義荒蕪的年代,加入呂秀蓮主持的「拓荒者」出版社,做一個義務的拓荒者,當時高速公路尚未完工,搭乘客運奔波於台北、新竹。1980年代加入「婦女新知雜誌社」,繼續推動婦運。顧燕翎原本以為自己的女性意識是源自西方文獻的啟蒙,去年參加同學會,她的女同學告訴她,大學時她們曾一起去郊遊划船,和燕翎同船的男生事後一肚子氣,50年後仍在抱怨,她卻渾然不覺,以為男女共同出力划船是天經地義的事,這也才驚覺自己天生的女性主義傾向和主流文化的距離。 全球第二波婦女運動到了1980年代如星火燎原般興起,透過聯合國要求各會員國修法、制定政策來提升婦女地位。聯合國先訂定1976-1985為「婦女十年」(Decade for Women),要求會員國在10年內廢止歧視女性的法律,1979年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又在1995年提出「性別主流化」(Gender…
作者:
陳淑英
頁數:
51
馬英九時期,大陸希冀通過擴大和深化交流的途徑,來推動兩岸由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但事實表明,單單依靠交流來完成這一轉向並不現實,最有力的佐證便是,隨著交流的擴大,一個中國在台灣的認同率越來越低。在這種情況下,大陸必須尋找推動兩岸從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的新動力、新路徑。兩岸融合發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新思路。 能否準確理解兩岸融合發展的含義,對於我們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工作至關重要。目前大陸研究界對於融合發展的解讀有很多,但大多為側重某一個角度來闡述的。為了更好地理解融合發展的含義,筆者從以下五個維度,對融合發展這一政策理念進行全面、系統的闡釋。 兩岸融合發展的基本要義 「融合發展」是相對於「交流發展」而言的。在交流階段,「台灣的是台灣的,大陸的是大陸的」。到了融合階段,本來是「台灣的也是大陸的,大陸的也是台灣的」;但由於台灣方面不配合,暫時呈現出了單方面的融合樣態,即「台灣的還是台灣的,但大陸的也是台灣的」。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從領域說,主要是社會經濟的融合,而非政治的融合。強調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是因為全球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統一市場規則的建立,兩岸的經濟融合本身就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由於市場的開放和人力資源的流動,必然帶來兩岸在就業等方面的社會融合。與此不同,兩岸在政治制度存在很大的差異,雖然存在著相互借鑒的方面,但不可能在短期內實現融合,甚至在意識形態差異下還存在某種對立。…
作者:
王英津
頁數: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