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創工商業 紓困需加碼救急│吳威志

疫情重創工商業 紓困需加碼救急│吳威志

為因應疫情爆發衝擊民生,立法院會三讀通過紓困4.0特別預算案,經費上限拉高至8,400億元。行政院首波發出2,600億元大部分已於6月入帳,預估計有730萬「全職員工」受惠。但因部分工時、零工經濟及非典型鐘點勞動者,於發布之初並不適用,所以勞工網友皆抱怨乖乖繳稅,紓困卻都資格不符。

首波政府推出的個人紓困補貼,中低收入戶每月加發生活補助金1,500元,3個月共4,500元;但此案還是讓失業者難度日。若要申請急難救助金可獲1至3萬元,但又需無相關社會保險者。至於農漁民則可申請1萬元,甲級漁工3萬元;自營工作者每月1萬元補助金,3個月共3萬元。無固定雇主者,依投保薪資新台幣24,000元劃分以下補助3萬,以上補助1萬。可是大多數勞動者投保24,000元以上,反而無法獲得更多補助似不盡公平。

而從去年疫情開始,即相當淒慘的觀光業從業人員(導遊領隊、計程車、遊覽車司機),每人每月1萬元,最多可領3個月共3萬元,然而,這些錢反而不及家裡有國小以下孩童,每人可領1萬元的「孩童家庭防疫補貼」來得實惠。

另外,有許多部分工時勞工被排除在首波之外,立即引發各界關心打工族會不會淪為紓困孤兒?隨後,勞動部長追加指示「預計動用就安基金,每名部分工時勞工補發1萬元」,但勞保局的部分工時者有60萬人次,究竟這1萬元要發給誰?

據調查,5大產業「新增訂單」回報呈現緊縮,其中住宿餐飲業竟然掛零,堪稱海嘯第一「慘業」,即使有外送平台,恐怕也挽回不了買氣。其他依緊縮程度分別為零售業、營造暨不動產業、批發業及金融保險業。 中經院公布5月非製造業指數大跌10.9%,廠商對未來展望也趨負面。三級警戒造成的人流管制短時間恐無法取消,導致服務業無法正常營運,資金有斷鏈風險,衝擊不容小覷。

另據勞動部公布,6月第三周已有6,000人在放無薪假,其中尚未計入勞工同意減班而維持基本工資在三個月內者,顯然勞資雙方已進入共體時艱的階段,未來衝擊會有多大尚難預估。中央政府「紓困4.0」方案已被質疑是否真能幫助勞工渡過難關。

勞動部繼去年續辦勞工紓困貸款,對象為年滿20歲的本國勞工,過去兩年個人各類所得總額在50萬元以下者,得申請最高10萬元。沒想到截至6月18日就有110萬人申請,政府立刻於當日宣布自次日起暫停收件。其實,勞貸需經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徵信,確認符合審核資格。另外,勞動部僅補貼第一年利息,未來仍需按月攤還本金及利息。在此條件下還有這麼多勞工申請,可見其生活已面臨困境。

中央紓困4.0似在撒幣救急,但仍有很多人看得到吃不到,包括基層課後照顧老師、代理及代課老師、及特教班助教員等,因非正式學校編制,他們屬於「非典型教育勞動者」,也不符合紓困方案,生活頓時陷入困境。

除了紓困,也有各黨立委呼籲政府發放現金,但立法院民進黨團已於6月18日封殺了發放現金案,至於是否會減輕稅金或酌減水電費,尚不可知。

(作者係台中市政府前勞工局長、雲林科技大學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吳威志
  • pages: 11
  • 標題: 疫情重創工商業 紓困需加碼救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