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義大利欲退出「一帶一路」說起│胡勇

從義大利欲退出「一帶一路」說起│胡勇

今(2023)年正值習近平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因疫情延宕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峰會將於10月舉行。然而,就在中國媒體傾力總結過去10年來的輝煌成就,展望未來10年的光明前景時,西方媒體則更關注義大利將退出「一帶一路」的消息。

20220301584083476932

從義大利是首個也是唯一同中國簽署政府間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諒解備忘錄的七國集團(G7)成員,它還是北約和歐盟的創始成員國,可以說是西方陣營的核心成員之一,因此2019年3月義大利正式加入「一帶一路」倡議極富象徵意義。此番梅洛尼(Giorgia Meloni)政府欲拂袖而去,檯面上的理由是「一帶一路」沒有給義大利帶來預期的收益,深層原因卻是華盛頓要求羅馬選邊站隊,與美國結成統一戰線。

義大利的退出自然是「一帶一路」的損失,但也不必高估這一風波的影響力。作為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國際合作平台,「一帶一路」的前途仍然可期。

義大利因未獲利而退出?

「一帶一路」倡議自問世以來,就在西方世界引起截然不同的反響,有的強烈抵制,有的猶豫觀望,有的積極回應。由於國內經濟陷入困頓,國際環境又因川普上台而惡化,義大利政商界不少人都希望加強與中國的全方位合作,進而抓住「一帶一路」創造的新的發展機遇。2019年3月,習近平對義大利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是該次訪問的高潮。2017年和2019年時任義大利總理的孔蒂(Giuseppe Conte)都來華,出席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2022年10月,由梅洛尼領導的戰後義大利最右翼的政府上台。羅馬對「一帶一路」的不滿與批評開始浮出水面。2023年4月,彭博社報導有義大利工業部官員透露,義大利可能不會在2024年與中國自動續簽「一帶一路」備忘錄。義大利工業部發言人對這一消息不予置評。5月,路透社再次援引義大利高官的表態稱,極有可能不與中國續簽相關協議,義大利總理辦公室同樣保持沉默。不久,梅洛尼終於親口承認義大利可能退出「一帶一路」,只不過用了「尚未決定」這一委婉的口吻。7月底,義大利國防部長克羅塞托(Guido Crosetto)成為首位公開指責「一帶一路」的高官,他批評義大利2019年加入「一帶一路」倡議是「草率和糟糕的決定」,因為此舉使中國對義大利的出口成倍增加,但義大利對中國的出口卻沒有同步增長。種種跡象顯示,義大利明年退出「一帶一路」是大概率事件。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單從統計資料來看,義大利的抱怨似乎不無道理。2022年,中義雙邊貿易額為778.8億美元,同比增長5.4%。中國對義大利出口509億美元,同比增長16.8%,進口269.8億美元,同比減少11%。但略微細究一下,就會發現義大利以貿易逆差為由退出「一帶一路」,相當牽強。

首先,由於經濟發展階段、產業結構等方面的原因,不少歐洲國家在對華貿易中都存在逆差。例如,同為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協定的歐盟成員國,2022年葡萄牙的逆差為29.5億美元,匈牙利的逆差為54.2億美元,希臘的逆差為121.6億美元,波蘭的逆差為331億美元,但這些國家並沒有因此退出「一帶一路」。

其次,中國並未刻意追求貿易順差,貿易逆差也不一定代表義大利吃虧。2023年6月,中國駐義大利大使賈桂德在接受《米蘭財經報》採訪時就表示,只要貿易是公平、自願、符合市場規律的,兩國民眾就均能從中獲益。對於義方的關切,中方也並非無動於衷,而是計畫採取一系列平衡雙邊貿易的舉措,包括優先支援義大利高規格參加中方的重要國際展會、鼓勵兩國經貿促進機構合作、推進地方招商引資等,力爭讓更多「義大利製造」的優質產品進入大陸市場。顯然,緩解貿易失衡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義大利也未免太迫不及待了吧?

最後,促進雙邊貿易與投資固然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並非全部內容。義大利在華留學生安娜在其碩士論文中就指出,中義「一帶一路」備忘錄涉及方方面面,「實際上應被理解為兩國合作總框架」。的確,在簽署「一帶一路」備忘錄後,兩國在政治、經貿、科技、文旅、協力廠商市場合作等領域,都取得了碩果。由此可見,義大利退出「一帶一路」的理由並不充分。那麼,羅馬為什麼不惜損害中義雙邊關係,也要退出「一帶一路」呢?

20220301584083476933

美國拼湊反中統一戰線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不會打地緣博弈小算盤,不搞排他「小圈子」,也不會做凌駕於人的強買強賣,一切都在陽光下運作,目標是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然而,美國習慣了用有色眼鏡看待中國的一言一行,幾乎到了「逢中必反」的地步,「一帶一路」更成了華盛頓的眼中釘。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壯大,美國千方百計拼湊反中統一戰線,其中包括拉攏盟友,共同對付「一帶一路」,美國智庫和官員又不斷發表抨擊「一帶一路」的報告,比如2019年4月新美國安全中心曾對10個「一帶一路」專案做出評估,結果在「主權維護、透明度、財政可持續性、地方參與、地緣政治審慎性、環境可持續性、抵制腐敗」等7個指標都打了不及格。

2021年6月,拜登在《華盛頓郵報》為其上任後的首次歐洲之行造勢,宣稱「美國必須團結世界上志同道合的民主國家就升級實體、數位和衛生基礎設施,提供一個替代中國的高標準方案」。於是,拜登在同月舉行的七國集團峰會上,順理成章地提出「重建更美好世界」計畫(Build Back Better World),作為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替代選項。2022年5月,拜登在訪問日本時,又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框架」(IPEF),以進一步對沖「一帶一路」的影響力。直到今年8月10日,拜登還在攻擊「一帶一路」,稱其為「債務和套索」。

另一方面,美國威逼利誘重要盟友退出「一帶一路」。早在義大利簽署「一帶一路」協議之前,美國就曾多次警告:「從長遠來看,加入該倡議最終會損害義大利的全球聲譽」,並威脅此後將「停止與義大利特工部門分享機密資訊,停止向熱那亞和的里雅斯特港口運送軍事裝備等敏感材料」,實際上是要強迫義大利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在義大利加入「一帶一路」之後,羅馬既要維護與華盛頓的盟友關係,又要盡量避免對美國一面倒,竭力在中美交鋒中維護自身的利益。美國卻毫不掩飾對中國的敵意,並不斷對義大利施壓。

極右翼的梅洛尼政府上台後,堅定奉行親美政策,美國終於找到了離間中義關係的契機。2023年7月,梅洛尼訪問了白宮,儘管她堅稱拜登從未直接就「一帶一路」的問題向她施壓,還刻意澄清「義大利的對華政策,不受美國的政策影響」,但彭博社披露梅洛尼已經私下向拜登承諾退出「一帶一路」,只是顧慮到中國的感受,沒有選擇在美國宣布而已。

「一帶一路」前途可期

10年來,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包括18個歐盟成員國)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餘份「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在全球範圍內拉動近兆美元投資規模、形成了3,000多個合作項目、為共建國家創造了42萬個工作崗位。據世界銀行統計,從中長期來看,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將幫助全球近4千萬人擺脫貧困。事實證明,共建「一帶一路」有成效,得人心,前途可期。

針對有西方媒體炒作歐洲多國領導人將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峰會,中方也已經放話,共建「一帶一路」的參與方以發展中國家為主,外媒所提到的一些發達國家領導人本就不在邀請之列。可見,義大利退出「一帶一路」,跟它當初加入一樣,更多地只是具有象徵意義。

(作者係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胡勇
  • pages: 57
  • 標題: 從義大利欲退出「一帶一路」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