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友宜訪美目的有二│周忠菲

侯友宜訪美目的有二│周忠菲

近期藍營對侯友宜訪美的議題,聚焦在「對話與深化」、「外交突破」、「台灣安全」、「兩岸對話」。核心是將侯友宜的訪美之旅,拉升為國民黨參選人翻轉選情的最佳舞台。對此高光時刻,藍營一片歡呼。本文認為,侯友宜訪美有其苦心經營,來之不易之理。同時,訪美也是典型的陽謀,用不著遮遮掩掩;目的有二,一是對美國交卷,二是吸引海外僑民選票。

2022030158408347699

侯友宜被國民黨徵召的過程及面臨的形勢是複雜的,目前營造出這種態勢值得認可。大選之爭,強者應變,弱者拒變,成敗之際,除了台美關係,關鍵性的兩岸關係議題將會出現何種變化,才是影響大選的癥結所在。

定位為「對話與深化之旅」

侯友宜是2024總統候選人中最後一位訪美,也是在美時間最長的一位。對侯友宜訪美,藍營定位很高,強調是「對話與深化之旅」,是「外交突破」,國民黨新聞稿的報導稱,侯友宜具有「為中華民國努力拚外交」的格局與能力。引用的熱點如,侯友宜到美後拜會了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NCAFP)、外交關係委員會(CFR)、布魯金斯研究所等著名智庫;除了與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見面外,還經「台灣朋友的人脈安排」參訪紐約市警察局,拜會《紐約時報》,通過與同為警官出身的紐約市長亞當斯,進行「手銬與警棍」的對話,實現與美國政界人士的會面。

侯友宜在向媒體說明與美國智庫的互動關係時,強調美方對於國防、外交議題,以及現今台海局勢的關注。他說,他來美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闡述台灣如何建構足夠的能力,以實現讓全世界都安定的願景。他希望跟美國各界多接觸,讓各方知道,台灣未來領導人的態度堅定,有信心與美國和全球各國站在一起,解決國際社會問題。最後將重音落在「台灣安全、世界安全」。

侯友宜還特地指出,國民黨對中國的意圖不會存有不切實際的期待,這是明顯的「遠中」。他又指出,對美國支持台灣的安全,也不會視為理所當然,這似乎又要「控制親美」。他還強調:國家本身要有自我防衛能力,不斷提升、加強國防軍備以嚇阻中國,要不斷對話來降低衝突。侯友宜競選辦公室指出,CFR定期出版的報告指出,台海危機已連續3年,被列為全球潛在衝突的第一級。並宣稱侯友宜的主張是兩岸應加強對話,增進兩岸功能性互動,降低爆發衝突的危險;這似乎對大陸「展示了對話視窗」。

侯想作「風險的降低者」

前立委郭正亮總結說:侯友宜的基調很清楚,他是「風險的降低者」。賴清德沒有做到的地方,侯友宜都突破了;民進黨見不到的人,侯友宜都見到了。該評論強調:所有的級別、所有的曝光,侯友宜都超過賴清德。這與不久前賴清德出訪巴拉圭,過境美國時,被美方要求「低調、再低調」,民進黨方面也宣布:只要「零意外、不失分,就是加分」的境遇,形成了鮮明對照。

無獨有偶。這次民進黨僅以新北市議會黨團的身分召開記者會,抨擊侯友宜訪美,說他「失業來美國賣漢堡」,忘記了自己是新北市長,之後就沒有再見到更加強烈的抨擊。民進黨對侯友宜成功訪美感到焦慮的同時,為什麼變得「更加克制」?

新加坡前領導人李光耀曾尖銳地指出:台灣島內有關支持台獨的民調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他們(的意見)並不能決定台灣的走向。李光耀還指出,台灣的未來是由美國和中國力量的對比,以及最後一刻,美國介入台海的意願有多強而決定。也許,民進黨「啞子吃湯糰,心中有數」,將最後希望寄託於美國的武力介入,美國反華政客的「反對中國大陸武統台灣」。

對親美的台灣社會而言,侯友宜訪美,意味著所有候選人赴美報到的「規定動作」已完成,意味著選舉戰場將從海外「移師」島內。大選肉搏在即,在這種前景下,侯友宜自身的局限性,不是一次訪美行程就能完全彌補的。例如,侯友宜被國民黨徵召的時間較晚,前階段的蓄勢明顯不夠等。現在要論述台灣需要扮演的重大角色,僅從交流、增進理解、用實力確保和平等口號,顯得底氣不足。

改善兩岸關係還需更努力

如北美僑界有資深人士指出,侯友宜在他的臉書談及與NCAFP會面時,說「這是我在美國第一場智庫座談會。我會繼續利用每一次的交流機會,讓美國更加瞭解台灣,也更支持台灣」。這樣的底線描述沒有過度超越,不失為明智之舉。也有觀察者指出,對侯友宜訪美的重大效果不能高估,對國民黨的內部失和不能低估。

總的來看,國民黨對2024大選的議題,主要集中在外交、安全、兩岸關係三個領域,一個走向則是將台灣安全作為核心。這有激化兩岸衝突的可能。目前,侯友宜完成了對美國的交底,也做到了盡力吸引海外華僑的選票。但面對大陸的強大存在,以及其堅持實現國家統一的目標,也許國民黨還需要多下一點功夫。

(作者係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周忠菲
  • pages: 16
  • 標題: 侯友宜訪美目的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