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的東協及G20峰會首秀│胡勇

李強的東協及G20峰會首秀│胡勇

2023年9月5日至10日,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先後赴印尼和印度,出席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和20國集團(G20)領導人第18次峰會。這是今年3月李強履新以來首次出訪周邊國家,也是G20峰會有史以來大陸首度派總理出席。雖然長期在地方工作的李強稱不上是外交老手,但總體而言,無論是多邊場合的正式講話,還是雙邊層面的溝通交流,李強的東協及G20峰會首秀表現不俗,不辱使命。

20220301584083476919

近大陸總理的外交角色

在中共以黨領政的體制下,儘管總理通常並非最高領導人,但作為法定的政府首腦,其外交角色也相當吃重。新中國的第一任總理周恩來就曾兼任外交部長,即使後來卸任外長職務,也一直負責外交工作直至去世,被稱為新中國外交事業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彼時的中共最高領袖毛澤東固然是最高決策者與最後拍板人,但毛澤東喜歡抓大放小,對出國訪問也沒有興趣。因此,周恩來成了大陸外交的操盤人和執行者,大到中美聯合公報的協商,小到招待外賓的點心、菜單,他都事必躬親。另外,周恩來還承擔了大量的出訪任務,從1956到1965年,周恩來多次到訪亞非國家,足跡遍及20餘國。故而周恩來也被譽為「新中國外交的中流砥柱」。

改革開放後,大陸重組了領導體制,恢復了國家主席的設置,從而分擔了總理的外交壓力。進入1990年代,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實現「三位一體」,大陸元首外交開始興起,主席和總理的外交分工更加明確。一般來講,元首外交較側重戰略引領,總理外交則偏向經貿實務。比如,1988至1998年擔任總理的李鵬,在他的外事日記中就介紹,中俄兩國總理定期會晤就是發展兩國的經貿合作。1999年時任總理的朱鎔基訪美的主要任務,也是跟美方敲定中國加入WTO協議的最後關節。

進入21世紀,由於國家主席胡錦濤只有總書記的職務,沒有「核心」的頭銜加持,因此他與總理溫家寶之間更像是平等的同事關係,輿論稱之為「胡溫(雙首長)體制」。2003年12月,溫家寶應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邀請訪美,除了經貿合作,兩位領導人還重點討論了台灣問題,小布希在與溫家寶共同會見記者時公開表態,反對陳水扁單方面做出改變現狀的決定(即2004年3月發起所謂的「防衛性公投」)。與此同時,總理與主席的外交分工也進一步細化,前者更多出席事務性的多邊峰會,並負責與東協、歐盟等區域國別的對話。

中共十八大後,外界預測的「習李體制」沒有出現,習近平在治國理政上逐漸定於一尊。在外交工作上,習近平外交思想成為新時代大陸對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習近平元首外交更是繁花似錦。2013年以來,習近平共46次踏出國門,到訪70個國家,出訪天數多達253天。在元首外交的光芒下,總理外交相形見絀。但總理的外交角色仍然不可或缺,根據2023年7月生效的《對外關係法》第12條:「國務院管理對外事務,同外國締結條約和協定,行使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對外關係職權」。而國務院實行的正是總理負責制。

今年新上任的總理李強是習近平的得力幹將,他在「兩會」記者會的首秀上,就明確新一屆政府的定位是落實中央部署的「施工隊」。習近平對李強可謂如臂使指,李強出訪印尼和印度,可以視為習近平的忠實代言人。

多邊場合講話凸顯主旋律

在印尼和印度,李強先後於四場多邊會議上發表正式講話,分別是中國─東協領導人會議、東協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東亞峰會和G20峰會。發展、合作、和平、交流、增長、共贏、對話、互信、團結、尊重等正能量的詞彙,成為貫穿李強四場講話的主旋律。

例如,在中國─東協峰會上,李強宣布要加強互聯互通,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力爭2024年內完成中國東協自貿區3.0版談判,持續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中方將於2025年前提供至少1000萬美元,支持落實此次會議發表的「共同推進實施科技創新提升計畫的聯合倡議」;中方支持落實好《中國-東協非傳統安全領域工作計畫(2024-2028)》,開展打擊電信網路詐騙、非法網路賭博等合作;未來3年,中方將在東協國家建設10所「中國-東協現代工匠學院」,繼續開展「未來之橋」中國-東協青年領導人研修計畫,還將啟動「萬人研修研討計畫」,為東協國家培養1萬名治國理政、反腐倡廉和綠色發展等領域人才。

在東協與中日韓(10+3)峰會上,李強倡議明年舉辦10+3產業鏈供應鏈對接大會、數位化賦能10+3供應鏈研討會,建設更加穩定、暢通、基於比較優勢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李強表態支持此次會議發表的《東協與中日韓領導人關於發展電動汽車生態系統的聯合聲明》,願同各方加強務實合作,進一步提升本地區電動汽車的整體競爭優勢。另外,李強還希望各方支持香港作為首批新成員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與此同時,李強也批評了一些與時代潮流相悖的作法。比如,在「10+3」峰會上,李強指出「管控分歧,當前很重要的就是要反對選邊站隊、集團對抗和新冷戰,妥善處理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核心」、「搞脫鉤斷鏈違背經濟規律和歷史潮流,炒作所謂去風險本質上還是把經貿合作泛政治化、泛安全化,最終結果是損人損己」。在東亞峰會上,李強強調「中方堅決反對另起爐灶、搞小圈子,更不希望看到地區國家被迫選邊站隊,以本國人民利益為代價,捲入無謂的紛爭。陣營對抗沒有贏家,互利合作才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在G20峰會上,李強總結「我們要團結不要分裂,要合作不要對抗,要包容不要排斥」。此外,李強還多次談到海洋生態環境,並點名日本應該以負責任方式處置核污染水。

20220301584083476920

雙邊層面接觸也有亮點

除了出席上述四場多邊峰會,李強還對印尼進行了正式訪問,並在多邊會議的間隙,先後與柬埔寨首相、澳洲總理、韓國總統、聯合國秘書長、義大利總理、歐盟委員會主席、英國首相、歐洲理事會主席等舉行了雙邊會晤。這裡也有一些亮點。

首先,李強重點接觸的是西方陣營的領導人。G20有一半成員來自西方世界,其中美國、日本、加拿大與中國關係緊張,李強與美日首腦只進行了非正式「交談」,沒有安排「會見」。今年6月,李強首次出訪的目的地是德國和法國,已經和兩國領導人打過照面。除了這五個國家,G20其他西方成員這次都和李強舉行了雙邊會晤。

這說明儘管美國及其鐵桿盟友繼續對中國圍堵打壓,但中國並不想與整個西方交惡,西方陣營也並非鐵板一塊。例如,此前數年與中國關係持續緊張的澳洲和英國領導人,這回都向李強表態要妥善處理分歧,構建穩定和建設性的澳中關係,以及構建穩定和互惠的英中關係。去年上台後表現出對美國一邊倒的韓國總統尹錫悅也釋放出,「推動韓中關係穩定健康發展」的積極信號。更不必說中歐關係的改善與加強了。

其次,所有這些雙邊互動中,最受關注的無疑是李強與義大利總理梅洛尼的會晤。儘管義大利即將退出「一帶一路」的傳聞鬧得沸沸揚揚,美國也在等著看中國的笑話,但在新華社的通稿中,兩國總理隻字未提「一帶一路」,而是重點討論了進一步加強雙邊合作的議題,尤其是梅洛尼明確表態,「義方歡迎兩國政府委員會聯席會議成功召開,願同中方加強雙邊框架下交流對話,推動兩國合作進一步深化」。其實,義大利當年加入「一帶一路」,本來就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即便接下來退出,也不會有傷筋動骨的影響。更重要的是,「一帶一路」的主要內容其實還是政治、經濟、人文等領域的合作,只要義大利不對中國搞「脫鉤斷鏈」,而是進一步深化兩國合作,是不是有「一帶一路」這個名分,對中國來說,就不太重要了。

(作者係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胡勇
  • pages: 32
  • 標題: 李強的東協及G20峰會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