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不忍了」正當其時│周忠菲
10月16日,馬英九在美國紐約大學演講,強調地區和平,建議美國與國際社會鼓勵兩岸和談,還呼籲美國敦促民進黨接受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此外,他直接批評美國對台政策不是為了「避免台海戰爭」,而是試圖讓台灣變成「第二個烏克蘭」,但台灣不能與烏克蘭類比,因為兩岸不是兩個國家。
馬英九在美國的直言不遜,與他一貫的隱忍風格形成了尖銳對照(例如其任內對待太陽花學運的態度、對民進黨篡改教科書的處理)。在台灣這樣一個唯美國馬首是瞻的社會,馬英九的講話將產生「駟馬難追」的效應,外交部長和立法院民進黨籍立委,均做出了強烈反應。這種「一葉落而天下知秋」的味道,如何看?
馬演講引起兩極化反應
藍營媒體將演講譽為「馬英九與美國一些政客的直球對決」,「藍白合前景渺茫,馬英九肩負兩岸和平任務」等,甚至提出「不一定會有馬習二會,但會形成一股和平的力量」。這種「拔高」,其實是對馬英九提議「美國應該扮演鼓勵兩岸對話、謀求和平角色」的喊話進行配合,同時也顯示國民黨「真愛台灣」。
民進黨對馬英九的攻擊,火力集中在他演講時強調「我們的憲法與中國的憲法都規定兩岸不是兩個國家」、「也都保留未來進一步融合的可能性」。外交部出面放話: 「政治人物對外應齊心提升台灣在國際社會的支持度,對抗中國壓力」。綠營立委則赤膊上陣,大呼「如果台灣和大陸不是兩個國家,不知為何還要叫他總統」?這是借機把「兩國論」重新抬出來「回爐」。當然更是給2024大選煽風點火。
大陸網友有不少正面肯定的,認為「出了一口惡氣」。中間輿論認為,國民黨支持中美緩和緊張關係,目的是突出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的影響力,也是為國民黨2024大選「抬轎子」。最典型而直白的一種評論,出現在研究台海問題的圈子裡,是認為馬英九這一次「挺直胸口講了真話」、馬英九「不忍了」!
馬的不忍可謂「正當其時」
馬英九是政治人物,有執政八年的經驗,2016年卸任後,又具有周旋於台灣政壇與奔走兩岸的長期積累,故「此不忍」可謂「正當其時」。
首先,是對國際大環境變化帶來的,對台灣安全的思考與擔憂。尤其是巴以衝突爆發帶來的,海峽局勢不容樂觀,所以整個講話重心落在區域和平上。由於台美關係,馬英九在美國不適合談巴以衝突,但他通過演講顯示,台灣政治人物對時局的捏拿與判斷,尤其是國民黨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期待。這也是他在美國批評美國不負責任,打「台灣牌」的基礎。言辭激烈,但沒有展開的部分是,對台灣而言,巴以衝突的外溢,涉及美國是否會打兩場戰爭。美國的抉擇,與台灣的安全密切相關。
馬英九在美中關係委員會、布魯金斯學會、傳統基金會這樣美國一流的智庫,在巴以衝突爆發的背景下,敲打美國將「台灣烏克蘭化」,有「響鼓不用重錘」之意。「此不忍」正當其時。
其次,維護國民黨的政黨利益。暗示在國際動盪的前景下,國民黨的國際戰略及其政見,有利於兩岸通過非戰爭方式解決歷史分歧,化解國共心結。演講以「釋憲」方式,保持了統一的願景,客觀上有利於兩岸民眾對實現國家統一繼續抱有希望,也是對國際展現,從國民黨立場出發,強調兩岸民眾對迎來真正和平的期待。而不是「踩紅線」的作法。
演講對台灣自身安全的擔憂,對美國政客將「台灣烏克蘭化」損害台灣利益的揭示,更是對民進黨在雙十節宣稱所謂「台灣使世界更完滿」的自欺欺人說法,進行「沉默的回擊」。此外,與賴清德過境美國,大談台灣安全與「中國威脅」,與蔡英文在雙十講話中宣布潛艇下水,配合美國需要,暗示不放棄「以武謀獨」,形成了對比。此即台灣民眾高度關注,正當其時的議題。
再次,對馬英九個人來說,此不忍也「正當其時」。這是指,馬英九的演講與他一貫的保釣立場,即始終維護中國領土主權與完整的立場,具有一致性。馬英九今年6月回大陸祭祖時,他與國台辦主任宋濤的一席談,顯示「兩岸一家人」的情結是揮之不去的。馬英九在美國講「九二共識」,講美國在兩岸有「中間人」地位,以他在兩岸關係上特有的身分,在美國高端智庫做如此亮相,有歷史文化傳承及政治可信度,對中美關係緩和及兩岸關係發展有正面效應。給民眾以「挺直胸口」說話的感覺。
至於馬英九的演講,多大程度上是為國民黨2024年大選造勢?是否代表國民黨對局勢的主流認識?美國是否會將台灣政治結構的變化,歸結為大陸發展產生的影響?美國兼顧中東與亞太是出於地緣政治的需要,會如何干涉台灣2024年大選等,尚難以預估。
(作者係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周忠菲
- pages: 20
- 標題: 馬英九「不忍了」正當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