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美外交走群眾路線│胡勇

中國對美外交走群眾路線│胡勇

元首外交是國家間關係的晴雨表。隨著今年(2023)11月亞太經合組織(APEC)舊金山峰會日益臨近,「習拜會」能否時隔一年再度登場,備受全球輿論矚目。

20220301584083476919

自6月以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葉倫、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凱瑞、商務部長雷蒙多、聯邦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等華府政要相繼訪華。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美國總統國安助理蘇利文在馬爾他舉行多輪會晤。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則利用出席聯合國大會時機會見布林肯和凱瑞。一時間,中美高層頻繁互動,雙邊關係出現回穩跡象。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北京心知肚明,即使兩國元首能在舊金山握手言歡,也難以從根本上改變中美的結構性衝突。在繼續謀求與拜登政府相向而行的同時,近期的中國對美外交開始重點走「群眾路線」,旗幟鮮明地提出「中美關係的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這固然驗證了北京對華府政客的不滿與失望,但也說明中國越來越意識到,兩國政府的紛爭是一時的,雙方人民的友好才是長遠的。為此,中國外交不能在一時一事上與對手糾纏不休,而應該立足基礎,提前布局,爭取未來。

拜登未必想改善中美關係

對華遏制成效不佳、在氣候變化等議題上需要中國配合、進入選戰節奏的拜登,想證明自己有能力管控當今世界最複雜的雙邊關係,近來拜登政府的確表現出穩定和改善中美關係的訴求,布林肯等高層接踵訪華便是明證。據悉華盛頓接下來還將邀請王毅與何立峰兩位中國副國級領導人訪美,以最終敲定「習拜會」的議程。除了大力推動兩國高層恢復對話,拜登政府也在一些中方關心的議題上對華釋放善意。比如,8月21日,在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前夕,美方突然宣布將27個中國實體從「未經驗證清單」(UVL)中剔除。中方當即表示歡迎,指出「這表明雙方是可以在相互尊重基礎上,通過溝通解決具體關切的」。

不過,中國顯然不會天真到以為美國對華政策已經改弦更張。這是因為拜登政府改善中美關係的誠意是要打上問號的。首先,自川普政府以來,美國將中國白紙黑字界定為「戰略競爭者」,並根據這一定位設計和實施對華政策。2022年10月,拜登政府發布任內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更是將中國視為心腹大患,形容中國是「唯一既有意圖重塑國際秩序,也有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達到這一目的的競爭對手」。這意味著美國以贏得大國戰略競爭,作為對華政策的根本指導思想,反映在行動上就是對華遏制打壓無所不用其極,且有不斷加碼之勢,這讓美國時不時展現的所謂善意大打折扣。

中國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9月初的一篇文章就一語道破天機,「競爭」一手是美國對華戰略的主體部分,「競爭」是戰略性的,「管控競爭」則是策略性的,是為發動「競爭」服務的。

20220301584083476920

美對華態度只求一己之私

其次,無論是「管控競爭」還是釋放所謂的善意,美國對華示好並不是為了真正改善中美關係,而是謀求美國的一己之私。例如,今年4月,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曾就中美經濟關係發表演講,首先宣稱任何與中國脫鉤的努力都將是「災難性的」,美國尋求與中國建立「建設性和公平的經濟關係」。隨後她話鋒一轉,以國家安全為由,辯解美國對華發動科技戰,並指責中國不公平競爭及實施經濟脅迫,最後她又呼籲兩國在全球問題上展開合作,例如幫助面臨債務問題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

《紐約時報》、《金融時報》等西方媒體都認為,葉倫講話的基調比較緩和,是向北京伸出了橄欖枝,但究其實質只是布林肯「競爭、對抗、合作」三分法的老調重彈。大陸媒體在第一時間揭露了美國政客的用心,「美國在具有戰略意義的領域限制圍堵中國,同時又希望保持兩國間廣泛的貿易和投資聯繫。換句話說,有求於中方時要求合作,在自己有優勢的領域就封鎖制裁。既要壞事做絕,還要好處占盡,對外還想維護形象,裡子、面子都想要,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再次,在去年20國集團(G20)峇里島峰會期間,拜登當著習近平的面做出「五不四無意」的承諾,但一年來中美關係總體上沒有多少起色,有些領域甚至加劇惡化,這令中方對兩國元首外交的可靠性產生懷疑。今年6月布林肯訪華時,中方反覆強調要將兩國元首共識真正落到實處,委婉地表達了對拜登政府言行不一的不滿。更不用說「五不四無意」本身就設下了話語陷阱,例如「不尋求新冷戰」、「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的潛台詞,就是一旦中美爆發「新冷戰」甚至熱戰(武裝衝突),責任不在美方。

20220301584083476922

將對中美關係做長遠布局

儘管近期訪華的美國政要絡繹不絕,但習近平只先後會見了布林肯和舒默率領的美國聯邦參議員代表團。與此同時,習近平與美國民間的密集互動格外引人矚目。自6月以來,習近平先後會見比爾蓋茲與季辛吉,並向「鼓嶺緣」中美民間友好論壇致賀信、覆信美國華盛頓州「美中青少年學生交流協會」和各界友好人士、覆信美國史迪威將軍外孫約翰伊斯特布魯克,覆信「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主席格林和飛虎隊老兵莫耶、麥克馬倫。

在會見比爾蓋茲時,習近平說:「你是我今年在北京會見的第一位美國朋友。世界正在走出新冠疫情,人們應該多走動、多交流,增進瞭解。我常講,中美關係的基礎在民間,我們始終寄希望於美國人民,希望兩國人民友好下去。」在給「鼓嶺緣」中美民間友好論壇的賀信中,習近平強調「國與國關係發展的根基在於兩國人民。希望大家把鼓嶺故事和鼓嶺情緣傳承下去、發揚光大,讓中美人民友誼像鼓嶺上的千年柳杉一樣,茁壯成長,生生不息。」在覆信「美中青少年學生交流協會」和各界友好人士時,習近平首次提出「中美關係的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希望更多中美青年相知相親、攜手同行,成為兩國友好的新一代使者,為中美關係發展接續注入動力。」在覆信史迪威將軍後人時,習近平表示,「中美關係的基礎在民間,力量源泉在人民友好。兩國人民應該加強交流、增進理解、擴大合作,為兩國關係發展不斷注入新動力。」

儘管不如高層交往那樣吸引媒體目光,但中方對中美民間友好與青年交流的布局正在徐徐展開。例如,9月下旬,來自史丹佛大學、美國進步中心、西北大學、聖母大學、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全球發展中心(CGD)、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等機構約20餘位各行各業的青年領袖和學界代表,利用一周時間密集走訪上海、南京和北京的高校、企業、智庫、媒體、鄉村、藝術機構和政府部門,與中方各界人士探討中美關係的多元視角。10月上旬,美國青年政治家代表團訪華,成員包括多位來自美國對外政策理事會、「新美國安全中心」等智庫的研究人員和國會助理。同樣在10月,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組織中國學者代表團訪問華盛頓,與美方知名學者及智庫專家共同探討如何恢復並增進中美學術交流合作。

小結

1989年中美關係因天安門事件陷入低谷,鄧小平在會見老布希總統特使史考克羅夫特時,語重心長地說:「中美兩國之間儘管有些糾葛,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分歧,但歸根到底中美關係是要好起來才行。這是世界和平和穩定的需要。」

34年後,習近平在會見美國聯邦參議員代表團時表示:「中美作為兩個大國,應展現大國的胸懷、視野和擔當,處理好中美關係,增進兩國人民福祉,促進人類社會進步,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貢獻。」風物長宜放眼量,儘管當前華盛頓與北京明爭暗鬥,但中美人民友好可期,兩國關係前途並不悲觀。

 (作者係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胡勇
  • pages: 34
  • 標題: 中國對美外交走群眾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