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入籃帶出兩岸新機遇與新挑戰│林建山
「人民幣入籃」是全世界總體經濟發展的一樁大事,對亞洲區域經濟強權板塊的大挪移衝擊極大,對於中國經濟成長模式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乃至兩岸互動經濟的未來前景,都會產生莫大長期性的影響。
人民幣成為全球強勢貨幣
「人民幣入籃」自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生效運行,讓中國對外經濟優先國政已然奮鬥十多年的人民幣國際化,邁出了最關鍵也最重要的ㄧ大步,人民幣也因此正式躍上了世界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的第三大關鍵貨幣(key currencies),並且成為全球金融經濟市場上的主要強勢貨幣(hard currencies)之一。人民幣入籃的長程、結構性的政策意涵,是人民幣在全球象徵經濟範疇功能地位的躍進與鞏固,不啻給予中國在世界經濟地位上增添了「追美超歐日」的動能與機遇。
也就是說,今後的中國經濟已不再只是21新世紀以來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領班龍頭國家而已,而是已然具備可以與霸權世界經濟長達四分之三個世紀的5國集團(G5)平起平坐互動均衡,更可以憑藉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實力條件,與世界第一經濟強權的美國,展開全球孰為老大、孰為老二的競爭。
人民幣入籃的前景
當然,從長程遠見觀點看人民幣入籃的前景,除看到世界經濟強權地位瓜分板塊的重大挪移之外,也可以看到未來中國經濟成長發展的機遇與挑戰,而連動關係越來越趨緊密無接縫的兩岸政經前景,也將同步出現諸多新機遇與新挑戰,值得密切關注。
首先必須正視的是,人民幣入籃究竟會讓已然放緩的中國經濟帶來順轉返升的新動力?抑或是可以因此促進結構轉型升級,以致增添經濟活力,以及對外更具吸引力與競爭力?
其次,人民幣入籃究竟會給人民幣匯價,帶來增進促升世界級「高值貨幣」功能地位,加速人民幣向上升值的驅動力?抑或增添人民幣國際化市場地位提升促進的「技術性障礙」,使人民幣市場價位更加無力返升轉強?這些恐怕是國際社會及海峽兩岸投資人與社會大眾最為關心的。
台灣產業合作機會增生
國際觀察家認為,人民幣入籃對中國經濟的效應會受到三方面變數的影響:一是人民幣匯率由弱轉強的激勵作用力;二是境內勞動力成本增升所帶來的必須轉型升級之驅動力;三是「一帶一路」計畫的開展,將大大促進中國產業必須強力迎合外需市場高量高質的拉抬力量。而在這些前提下,台灣相關產業協力合作的機會將增生,絕不容忽略。
至於人民幣匯價「高值貨幣化」發展,其曲直變化狀況,更值得觀察。
禿鷹攻擊下的三劇本
早在2015年11月30日IMF宣布次年「人民幣入籃」的三個月內,以高盛集團為首的世界級投資銀行集結展開攻擊人民幣匯率市場的大行禿鷹行動,造成不少國際經濟智庫專家擬定了三套人民幣入籃的前景劇本:第一套劇本認為人民幣價位將從2015年8月11日「811匯改」的6.3元,半年內必將急貶至8元;第二套劇本認為最起碼會在入籃的ㄧ年內節節貶到7元的位置;第三套劇本算是屬於比較積極經濟理性的推斷研判,認為人民幣在「鉅額經常帳戶大順差」支撐下,其匯率動向會在入籃後迅速觸底返升,回到6.3元以上價位,甚至會持續漸進向上,可以很快見到5元字頭,或朝向更高值地位挺進。
這三套劇本除了第一套劇本根本不可能外,14個月的自由市場驗證初步結果顯示,第三套劇本成真的可能性最大。
人民幣或能觸底反升
其實,就在811匯改滿周年後,國際社會已漸漸認清:一是811匯改放寬波動幅度時,由於禿鷹集團連綿攻擊,直逼得人民幣匯價在ㄧ年間,從6.3元節節降至6.72元,直到10月1日起應該已達底限;二是周年間中國資金淨流出將近9,000億美元當中,其實至少有七成是屬於中國民間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及國際企業併購的匯出資金,根本無涉於資金外逃或外資信心移轉。
而最引人矚目的是,就在今年811匯改滿周年後,幾樣環境變數的發展都相當有助於人民幣價位進一步觸底返升,與禿鷹市場派判斷高度相左。
第一是兩年來中國經濟成長放緩情勢,自第三季起各項訊號已然趨向緩和,甚至更有振作復甦的徵候出現。
兩岸貨幣連動效應
第二是最近半年的一、二線城市房產激漲,從國際比較經驗的正向來解讀,資產價值好轉乃預示匯率信心回升、指數回穩,應予善意看待。
第三是在「一帶一路」方略已然開展,中國對於「陸絲」的對外基建及智慧城市開發的絕大多數直接投資,人民幣升值才是攻勢政策的利多;同時,在「海絲」的能資源投資及「石油人民幣取代石油美元」大戰略,人民幣升值也才是戰略性利多。
因此,人民幣入籃後,觸底返升的態勢已然趨於明確。但對台灣經濟而言,「兩岸貨幣連動效應」的新生挑戰,卻不能不提高警覺。
(作者係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附加資訊
- 作者: 林建山
- pages: 28
- 標題: 人民幣入籃帶出兩岸新機遇與新挑戰